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俄关系再显“顶层设计”作用

2014年05月22日 10:26

 

亲诚互动  战略互信高度空前

2月6日,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赴俄罗斯索契出席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并在索契会见了普京,双方共同与正在参加叙利亚化学武器海运联合护航的中俄军舰舰长视频通话。时隔3个月,从黑海之滨的索契到浦江涌动的申城,中俄两国元首再度举行会晤,共商国是,共谋未来。

12

(图片说明:5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

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的邻国,自1991年12月建交以来,经过22年多的共同发展和两国领导人的精心经营,已建成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目前,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也被学界称为“内涵最丰富、对国际和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一组大国关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前驻俄大使刘古昌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俄战略互信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两国领导人相互坦诚以待”。他说,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的会晤,双方就共同关心的话题敞开交流,不断深入交换意见。两国在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协作力度不断加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认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中俄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全球大国关系的典范。他说,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体现在双边合作的方方面面,而高度互信成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特征,为双方开展多领域互利合作提供了实质性支撑。

 

互惠互利  战略合作不断延伸

蓬勃发展的政治关系推动中俄务实合作结出硕果,双方在政治、经济、人文、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正持续扩大和延伸,双边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合作成果接踵而至。

13

(图片说明:5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能源合作是中俄经贸合作的“火车头”。中俄在能源领域互补性强,两国开展能源合作互利双赢。近年来,双方在原油管道建设、原油长期贸易、核能开发、电力和煤炭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果的合作,夯实了两国关系的物质基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冯玉军指出,中俄石油管道已经修通,双方就第二期工程也已经签署协议。加上海运,未来俄对华原油出口将超4000万吨。除了油气合作外,中俄在核能、煤炭、电力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投资合作亦是中俄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两国双向投资不断增长,且潜力巨大,有许多具有前景的投资领域,比如各种机械制造行业、农产品加工业、采矿业以及运输和能源基础设施领域。

2009年,俄罗斯同中国签署了东北振兴和远东发展的相互协作纲要。2012年,俄罗斯设立远东发展部,希望通过与中国深化合作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并藉此形成整个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点。普京曾强调,要让俄罗斯经济之帆搭乘“中国风”。

此外,人文合作也是充实中俄合作的重要内容。在中俄“语言年”、“旅游年”等活动的推动下,两国民众间的往来更加常态化,民意基础不断夯实。中俄两国以互利互信为基础,构筑了成熟、稳固的新型大国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合作的大格局。

 

战略携手  共同助力亚洲安全

随着中国和俄罗斯综合国力的增强,两国在国际舞台上释放正能量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性质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作为安全威胁和冲突动荡的敏感区域,亚洲地区热点、难点问题集中,“三股势力”、制毒贩毒、跨国犯罪活跃,海洋、环境、能源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俄罗斯是一个欧亚大国,三分之二的领土位于亚洲,在亚洲安全建设中角色不可或缺。中国是亚洲大国,在亚洲的政治、经济、安全等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俄两国加强交流互动,推动对话合作,有利于构建亚洲安全新格局。

刘古昌认为,当前国际上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时有显现,与此同时,一些域外势力及其在亚洲的“盟友”频频挑事,企图干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正常关系。在这种形势下,中俄之间相互加强协作,有利于维护本国和地区安全与稳定。

14

(图片说明:5月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会议。)

冯玉军指出,俄罗斯是朝核六方会谈重要成员国,也是APEC的成员,同时也和东盟构建起了新型合作关系,它对于维护亚太地区安全有着明确的战略考量。

冯玉军认为,中俄两国在亚信和上合组织框架内深化务实合作对巩固地区安全与稳定有着独特的现实意义,双边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顶层设计”作用可望在本次元首会晤中进一步体现出来。(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22/7697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