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楼市分化愈演愈烈 各方博弈加剧
2014年05月22日 12:47
今年以来,房价面临下行压力。4月份的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在连续数月涨幅收窄后,再次向下调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在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方面,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有8个,持平的有18个,上涨的有44个。而在二住房价格方面,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上涨的城市仅有35个。近日,北京亦庄首次出现零首付楼盘,楼市调整已从三四线城市蔓延至一线城市。这样一幅复杂的楼市图谱,反映出了我国楼市进入到新一轮的“周期性调整”。
房企:一边“走量”一边“哭穷”,意在“要政策”
类似有关楼盘降价的消息近期不绝于耳:一些楼盘宣称二期比一期便宜千元,实际上是一期精装修二期毛坯房,有些楼盘打出“7折优惠,直降30万”,实则只有一套,还有一些开发商采取首付分期总价未降的“零首付”政策。
种种销售“策略”背后是“钱紧”这个许多房企共同的“心病”。据《2014年一季度全国房企资金专题报告》显示,一季度全国房企资金到位增速由去年同比增幅26.5%降至6.6%。
(图片:漫画《松动》。)
个别有影响力的开发商开始呼吁“救市”。武汉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老总表示:“现在市场上商品房价格已经以接近成本线,个别楼盘甚至出现了亏本销售现象,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与彼时政策出台初衷背道而驰。”
一些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新闻似乎也在有意无意中放大“钱紧”的事实:“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光耀地产和宁波知名房企兴润置业倒闭,曾一度引发市场关于“房地产企业倒闭潮来临”的讨论。然而只要细究,不难发现这些企业的倒闭无一不与自身投资失误有关。
对于大型房企一致“哭穷”,业内人士并不认同。“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开发商实则哭给决策层看,寄希望以此来推动调控政策的调整。”
(图片:杭州房交会。)
“楼市在信贷收紧影响下,上涨开始乏力。在自住型商品房、信贷等多方因素的冲击下,供需双方的市场预判已经出现转向,购房者观望情绪增多,供需格局已经悄然生变。”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这次的房企资金收紧的情况也为一些房企敲响了警钟,一些盲目铺摊子挣快钱、抗风险能力低的房企可能出局。
部分销售不畅的三四线城市,房企资金链确实面临一定的压力。房企融资渠道狭窄,银行开发贷难以获得,信托等融资方式成本高企。随着利空消息不断释放,行业基本面下滑压力,未来因自身投资策略失误,想挣快钱的房企可能面临较大风险。
地方政府:救市从“地下”转向“明面”,“坐地生金”依旧
无锡发布户籍新政,购房落户门槛从70平方米降到60平方米;杭州萧山区为“减轻开发商资金成本压力”允许土地竞买保证金上限不超过1000万元;安徽铜陵给购买唯一住房者契税补贴……近期,多个城市纷纷出台楼市调整措施,背后实则是楼市萎靡焦虑。
(图片:5月17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处在建商品房住宅。)
“与以往全国各地‘同服一剂药’不同,这一次地方政府救市政策呈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打出放松限购、补贴、土地等‘组合拳’。”房产信息研究公司CRIC研究员杨科伟说。他认为,在地方收入预期锐减的压力下,未来地方自主出台“托市”甚至“救市”政策的进程可能进一步加快。然而值得深究的是,一些城市房子库存量高企到了畸形地步,地方政府卖地热情却丝毫不减,甚至变本加厉。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1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长83.1%。
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滑带来地方GDP下行的压力,而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地方财政的重要资金来源,在市场冷却中面临短期枯竭,政策救市反应出楼市的分化已经开始加剧。地方救市主要是在限购政策、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以及契税返还上做调整。事实上,“土地财政”正变得越发不可靠。在楼市低迷,销售不畅的情况下,标杆房企已放缓拿地步伐。中原地产监测数据显示,4月10家标杆房企购地金额为173亿元,尽管环比3月增长15%,但较2013年月均购地金额大幅回落38%,一些热门地块罕见流拍。
“明知市场可能有问题,但是没法停下来。”东部某市住建部门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当地大部分的税收已经上缴,地方要发展只能靠卖地,所以才会不断逆市场规律而动,真正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从上到下的改革。
(图片:漫画《诊断》。)
尽管房地产行业在经济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特别是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有很大的比重,但单纯依靠房地产发展地方经济的方式注定不会持久健康。
中介:“好房子不等人”,信息混乱干扰判断
楼市存量迅速上升,市场观望情绪严重,房地产中介也开始了紧日子。通过敦促成交、抢客户、藏房子、发布景气数据等,房产中介希望能够逆势求生存。
一家房地产中介的置业顾问夏栋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手中成交的二手房数量下降,以往一个月能成交两三单,现在客户看房的周期越来越长,多数人仍在观望。市场不景气让业内显得有点乱。除了催交意向金,假合同、假意向书等,现在还有不少公司甚至还雇佣了专业的“call客”反复打电话向客户推销二手房。
除了敦促成交,部分有实力房地产中介正在大规模抢客户、藏房子。有过售房经历的南京市民潘先生最近发现中介的态度变化很大。一年前他到中介挂房对方都是先谈中介费,一年后中介业务稀少,再来挂牌中介工作人员热情了很多。夏栋告诉记者,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房源更显竞争力,现在当地各个门店都在抢客户。
(图片: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一处新楼盘前的马型雕塑。)
“尽管市场没有那么好,但是房地产中介却希望通过‘做数据’和‘积极解读’让人们把它想象得好一点,毕竟市场靠的是信心。”一位中介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说。
市场信息混乱使得一些购房者难以判断真实情况,加重了观望情绪,特别是那些“手头紧”的刚需族。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近日敦促商业银行,要求其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不能将央行的举措视为“救市”之举。央行此次喊话,会对市场心理有一定影响,减轻首次购房者的负担,意在稳定市场预期。
对于未来走势,有专家指出,各地楼市分化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不同地区调控也将趋于分类调控和精准调控,而不会是统一取消限购限贷政策。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刚需的利益,又能够刺破过热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泡沫。(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22/7697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