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江西: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2014年06月05日 10:46
当前,我们正在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深深感到,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准确把握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
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高兴不高兴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准则。
察民情、惠民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必须要察民情,知道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努力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为人民服务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惠民生,就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正解决好民生问题,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为人民谋利造福,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
解民难、化民怨,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党员、干部要热心地去帮助他们,带着感情去解决问题,把群众当家人、当亲人。在工作当中,党员、干部可能会遇到一些对社会有不满、有怨恨的人,这时就要查清这些群众的具体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党员、干部工作上的失误,就要及时改正;如果是群众认识有偏差,就要及时疏导、教育解释,以求认识一致、化解情绪、消除怨恨。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
聚民心、汇民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所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主体力量是人民,依靠力量是人民。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要保证这样的动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项经济社会事业上来,就必须通过做好群众工作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要切实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做到“感情零距离、沟通零距离、服务零障碍、权益零损害”,从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赞誉,真正使群众和我们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切实增强群众感情,不断创新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如果没有好的方法去做好群众工作,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现在不少同志有这样的感触:做群众工作,老的办法不管用,新的办法不会用,“软”的办法不顶用,“硬”的办法不能用,所以在群众工作面前出现“能力恐慌”、“本领恐慌”。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就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常走访勤交心,做联系群众的“知心人”。以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非常紧密,靠的就是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走百家门、吃百家饭,来了解基层情况,了解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系心上。我们仍然要保持这种好的传统、好的做法。现在南昌市东湖区正在广泛开展“三送三查三解决,凝心聚力促发展”活动,就是要通过“送文明、送卫生、送温暖”、“查作风、查工作、查制度”、“解决发展成果惠及群众需要的问题、解决干部作风适应工作需要的问题、解决社会环境符合发展需要的问题”,凝聚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民心民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这当成是提升与群众打交道本领的一次机会,坚持做到常走访、勤交心,以自己的真心换回群众的实意。
懂政策知法规,做服务群众的“热心人”。群众工作之所以难做,很多是与群众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党委、政府的政策、主张,以及不熟悉一些法律法规有关。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学好用好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基本素养、基本要求,对所在岗位的政策法规要了如指掌、烂熟于胸。在处理各种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时,一定要把政策要求和具体内容向群众讲清楚,把有关法律规定向群众讲清楚,把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的道理讲清楚,以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行得正走得端,做群众公认的“健康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四风”,可谓正中要害、切中时弊。广大群众对“四风”问题深恶痛绝。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就能达到改进工作作风、强健党的肌体、净化社会环境的作用。人民群众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是行得正、走得端的“健康人”。在履行工作职责当中,我们一定要办事公道、品行端正、要求严格。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只有那种把事业摆在第一位,踏踏实实做事,始终保持一种“老黄牛”精神的党员、干部,才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高大形象,才能在人民群众面前说话有分量,才能成为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中坚。
重实干务实效,做群众公认的“实干人”。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党员、干部抓工作、干实事一定要当好“龙头”、做好示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定好的就要落实,工作实打实地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群众最需要的就是能够实实在在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的党员、干部,群众也往往会根据身边的事来看待和评价党员、干部。因此,党员、干部要按照群众意愿,实实在在地去解决一些问题,破解一些难题,改善群众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群众感受到身边发生的变化,用党员、干部的“奋斗指数”提升本地的“发展指数”,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以转变作风的实效、扎实工作的实绩,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作者系中共南昌市东湖区委书记 戴晓明)
责任编辑:叶其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05/7698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