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抗议示威难破美国低薪困局

2014年05月27日 13:56

 

5月21日,在美国芝加哥的连锁快餐店麦当劳总部外,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名员工举行示威活动,要求将时薪提高至15美元,并准许员工成立工会。示威者不满的是,麦当劳高级管理人员年薪数以百万美元计,而许多普通员工时薪仅略高于7.25美元的联邦最低工资标准。

位于纽约的智库德莫斯研究所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2013年美国快餐业首席执行官与普通员工的薪水比例超过了1000比1。

1

(图片说明:5月15日,抗议者在美国纽约一家麦当劳外手持字牌要求提高待遇。)

贫富差距拉大 涨工资呼声高涨

近年来,美国社会财富分配失衡加剧,高收入阶层与快餐店服务生之间的收入“剪刀差”拉大。美国智库预算与政策优先中心负责人罗伯特·格林斯坦指出,若计入通胀因素,自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美国最低时薪水平已下降了20%。因此,要求大幅调高美国最低时薪的呼声一直存在。

美国快餐业员工抗议低薪的这一波示威,2012年年末从纽约开始,后扩散至其他城市。美联社说,尽管每次示威参加人数有多有少,但在美国贫富差距扩大之际,这波示威引起了共鸣。路透社评述,当美国中产阶层、低收入阶层正努力维持生计时,这些集会示威给围绕薪酬不平等的全国辩论火上浇油。

 

据了解,美国联邦目前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7.25美元,按照每周工作40小时计算,相当于每年收入大约1.5万美元。然而,大多数快餐业员工被要求的工作时间少得多,部分原因是餐厅老板希望避免支付加班费,限制拿奖金的员工人数。

2

(图片说明:5月15日,一名抗议者在美国纽约一家麦当劳外游行要求提高待遇。)

虽然其他快餐业巨头,如汉堡王和塔可钟,也同样面临员工对低薪的抗议。但麦当劳由于其规模和知名度较高而频繁成为批评对象。

路透社报道称,麦当劳正苦于应对营业额下降和牛肉价格上涨,没有公开员工的平均收入。这家快餐连锁巨头在美的大多数员工由独立特许经营商运营的餐厅雇佣,因此麦当劳总部一直拒绝就这些连锁店的工资标准作出决定。

另一方面,自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高管的薪酬受到更大程度监督。例如,美国墨西哥玉米煎饼连锁店股东大会5月15日以压倒多数投票结果谴责两名共同首席执行官的薪水方案,两人年薪分别为2510万美元和2440万美元。只是,这一谴责的形式是咨询投票,不具法律拘束力。

产能过剩 企业缺乏加薪动力

在摆脱金融危机阴霾后,美国经济连续几年复苏,但产能利用率尚低于过去30年间的平均水平,整体通胀水平近年来运行在美联储划定的2%红线之内,超过1100万的失业大军也给工资上行造成了压力。很多快餐店在招工时,门口都会排起长龙。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美国企业主缺乏加薪的压力和动力。

 

此次美国各地的快餐店员工“狮子大开口”,提议将最低时薪翻番至15美元,不仅美国历史上没有先例,也缺乏政治操作上的可行性。在物价上涨但最低时薪四年未涨的背景下,今年2月12日,奥巴马在发表国情咨文演说时提议把最低时薪从7.25美元提高到9美元,以惠及约1500万领取最低时薪的美国人。但奥巴马很快就吃到闭门羹,共和党人、国会众议长博纳坚决反对,称这将增加美国企业的用工成本。

对于此次麦当劳员工抗议低薪的示威活动,麦当劳发言人海迪·巴克·萨谢赫姆表示,麦当劳及其特许经销商将密切关注国内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辩论。“15美元不现实,但我们知道最低工资会随着时间而提高,”她说。而服务行业雇员国际工会主席玛丽·凯·亨利则表示,麦当劳现在是时候“停止假装其无法提高”员工工资了。

3

(图片说明:5月15日,一名抗议者在美国芝加哥一家麦当劳外游行要求提高待遇。)

低薪抗议折射美国产业转型难

美国大量低薪岗位的存在佐证了美国的产业转型与创造足够多高薪职位之间的两难。随着产业结构变迁,美国就业市场上正发生一场结构性变化,即高报酬岗位减少,低报酬岗位增加,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趋势。这显然无法为从事低端服务业的雇员改善生活创造东风。

美国最低时薪是产业周期的晴雨表,最低时薪频繁上调的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恰逢美国制造业的黄金时期。与美国制造业雇员人数达到顶峰的1979年相比,迄今,美国年均流失制造业岗位约23万个,很多制造业工人告别了30美元的时薪,迫于生计干起了时薪10美元的洗碗工。金融危机后,建筑工人这一高薪酬岗位数量也大幅减少,尽管美国住宅地产市场从去年回暖,但截至2013年7月的建筑工人岗位数仍比五年前要少约140万。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霍华德·罗森研究指出,在金融危机期间消失的800多万就业岗位中,有三分之二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专业及商业服务业、零售、餐饮酒店业这五大行业,前三个行业都是高收入行业;而自从美国就业市场复苏以来,新增就业岗位中的约六成来自零售、教育、餐饮酒店业、专业及商业服务业这四大行业,而前三个行业都是低收入行业。(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27/7701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