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宣讲家文稿

邓纯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下集)

2014年05月28日 11:33

 

第三个方面的内容题目叫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呢?我们要从以四个方面来认识。首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它要明确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允许的价值观,内容是很多的,是十分丰富的,所有的这个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内容很多,但是所有这些不同的内容,这些价值观里面,起灵魂作用的都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允许的,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应该倡导,应该弘扬的价值观念,内容很多。但是渗透在其中的起灵魂作用的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第一。

所以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多种价值观念就没有一个正确的灵魂,这是其一。其二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本身是需要吸收不同文明,包括也要吸收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中华民族先进思想文化的,有一个这样的任务。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它总体来讲,和其它社会的价值观念一样,也不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以后,完全凭空产生的。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它对于这个其它社会制度、其它民族、其它国家一些有益的思想文化的东西,也有一个扬弃的任务,扬弃就是吸取其中对社会主义有益的东西,而抛弃有害的东西。要吸取,要扬弃,要把别的国家别的社会制度条件下,甚至我们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对我们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仍然有用的那些思想观念上的东西,我们要做扬弃的工作,我们要做正确吸取的工作就一定要做鉴别,那个扬弃那个鉴别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就是马克思主义。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一种思想观念进行鉴别,进行科学的分析,才会真正弄准哪些应该吸收,哪些应该扬弃。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马克思主义这个指导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必须的。

第三点,大家都清楚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的文件表示过多次,是三个层面24个字,每一个层面是8个字。这三个层面一个是国家层面、一个是社会层面、一个是个人层面,所以这些层面的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家看,有一些内容实际上是我们前面已经讲的,对别的文明甚至是对西方发达国家扬弃和借鉴的结果。你比如说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法制,这些概念的最初产生,它肯定产生于西方国家,法制、人权、平等、自由,这都是产生于西方国家。

我们说对这些有益的我们要扬弃我们要借鉴,但是我们借鉴了这些概念,当然了,这些概念里面的有一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益的内容我们也借鉴来了,但是必须看到,必须明确这些概念里面的不是全部内容我们都要照搬进来。所以我讲,我在很多场合讲,我说对于我们已经引进来的,已经作为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这样一些重要概念,在中国运用必须讲两句话。第一,有些内容它是我们也要借鉴来的,比如说这个依法治国,比如说这个民主里面尊重多数的原则,反对专治的理念,这些也要借鉴过来。但是另外一句话必须强调,对于西方的这些民主、自由、平等、法制、人权这些概念,一定要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借鉴,一定要有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人权观、法制观,来对这些概念做一一的甄别、借鉴的工作。哪些西方关于这些概念里面的哪些内容我们是可以借鉴的,哪些内容是不可以借鉴的,要由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来分析这些概念,来做出判断,告诉人们我们的民主是什么内容,哪些和西方国家的内容是有相同之处,哪些是不同之处,法制、人权也是这样。

所以有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借用的西方概念的借鉴,这个借鉴的任务当然只能而且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进行,这是第三个大问题第三个观点。

第四个观点就是在全社会培育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刚才讲就24个字,三个层次,它本质上是我们这些年一直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为指导,并且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渗透进我们在进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里面,我们的这个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工作,才能够真正坚持正确的方向,受到好的效果。

第三大部分第五个内容,这里也必须要强调一下,我们讲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一个具体任务,就是必须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努力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我们中国共产党我有一个认识,我们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90多年的这个革命历程中,不仅是夺取了伟大的胜利,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中华民族的命运和面貌,取得了伟大的历史功绩。而且在这个实践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等等,还阐述了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

我想说还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那些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卓越的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世界观、价值观为指导,在革命建设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高尚理想情操,良好的作风,这些我认为既是共产党人世界观精神的集中表现,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坚持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在全社会坚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这个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共产党人在对待党的事业、对待人民利益、对待国家使命、对待个人的利益等等问题上,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表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这些就是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是必须要坚持大力予以弘扬的,这是以上是第三个大的内容。

第四个方面内容的题目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门讲讲这个问题,必须要正确吸收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理论上、从原理上讲,这个精神文化的东西它本身有一个特性,它这个特性就是在有一些内容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延续下来、生存下来、发挥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很重要的一个规律。所以比较聪明的民族,它都要善于继承、弘扬祖宗过去所形成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几千年文明史中,我们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精神,这是中国这块土地上,几千年来各族人民共同的创造理念。

这些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理念的成果,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应该说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在古代中国社会不同朝代的这个历史中,发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对于这个古代社会的治理,包括社会的安宁、秩序,包括这个封建时代自然经济的运转发展,包括中国文化不断的丰富,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起了重要的灵魂作用、精神纽带的作用,这个我们是必须看到的,不能否认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有这样一句论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国独特的历史命运、文化传统、基本国情,这里面历史命运、文化传统我们理解,就包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不仅决定了我们现在中国文化的一些内容,而且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样一个国家最大的政治选择。

 

所以中华文明中许多优秀的部分,在今天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5号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的时候,他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他说我们现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你看,我觉得总书记这个论述实际上还回答了我们今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涵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所以总书记这一段的论述,真正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我觉得讲的非常透彻非常到位了。而且他明确的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哪些东西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要吸取的东西。他说最重要的是中华传统美德,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具体在中华传统美德里面,总书记他概括了很多,这些传统美德他具体概括出,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叫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就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总书记明确讲,就这些内容,都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应该继承应该弘扬的内容。只有对这样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说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我们要采取三个态度。第一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第二要有区别有鉴别的对待;第三要有扬弃的予以继承,真正做到努力用中华民族传统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以上就是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这是我们今天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第五个方面的内容题目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和吸取人类全部优秀文明成果”。以上第四个方面我们讲的是要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从中国历史的纵向的角度,来认识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那现在我们要从横向的角度,中华文明和世界其它文明,中国和外国,中华民族和别的民族相比,我们对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也要和我们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样,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采取开放的态度、采取择善而从的科学态度,我们讲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为指导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它本身决定了它的先进性,就决定了它必须吸收中外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因为我们讲在当今世界历史条件下,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的核心价值观不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说它的先进性,一个是它是对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还有一个在于它的内容,我们说它为什么它是最先进的?它的内容,它已经吸收而且还要不断的吸收全人类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不同国家的,一切价值观念方面有益的优秀成果,正因为它吸收这样的成果,有这样一个吸收的特性,不会像有的一样,你像西方资产阶级一些人,它们是很固步自封、很狂妄自大的,他们认为他们找到了终极真理,他们那个是普世价值,他们是不愿意吸收别的。

我曾经和美国兰德公司有一个当面的辩论,他们认为他们的民主、自由、人权的这些内容是普世价值、是终极真理,我说你们,我们作为学术探讨,希望你们也本着我们中国话讲叫实事求是开放的姿态,对于别的文明,我们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些先进的东西,予以研究予以吸收。我说你的这些制度那些内涵,百分之百都那么好啊?我说你在美国一个枪都禁不了,人人都持枪,造成了多少悲剧,你一个枪都禁不了,难道你们不应该反思啊。他们是很僵化的,他不愿意反思。他们认为他们的那些理念都是普世的,这个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上是一种不科学的哲学思维方法。我们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充满了生命力,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我们之所以说它最先进,它充满了生命力,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它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于其它文明的一切有益的优秀成果,采取科学的态度,这是第一。

第二,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类文明,这是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人类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包括西方文明,他们都有独特的文明生存的背景、发展道路和独特的内容。所有的文明都是特定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进行的创造,有一些创造的内容,应该说既是那个民族那个国家,在他们特定的历史条件,生长方式、社会形态的背景下,解决当时问题的探索和认识,同时再有一些内容,也是对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些问题认识的成果,对人类处理好与自然、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的成果。所以这样特点的成果,它既有它的特殊性也有它的普遍性。它这个对于我们的社会有一些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不具有阶级属性和政治属性的内容,在对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该说也是有借鉴价值的。

 

所以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认识,我们的第三个认识就要讲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就是对于其它的文明,包括西方文明,我们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种错误态度就是简单否定、全面反对,不加分析,就是把所有的这个西方文明,一概斥之为都是有害的东西,这是一种简单化的倾向。还有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就是与这个完全相反,就是全盘接收、全盘照搬,洋教条。实事求是讲,现在在我们国内,无论是思想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中,这两种倾向的主张都有,都存在。所以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应该旗帜鲜明的反对这两种对待西方文明问题上的错误选项,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西方文明的成果,西方文明的很多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来进行科学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对于有益的进行吸收,对于已经吸收过来的有些概念,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借鉴,这些内容很多,除了我们前面讲的西方文明中的一些,包括民主、自由、人权、法制这些概念,我们要借鉴它的合理的部分,并加以马克思主义借鉴,对于有一些不适合社会主义条件的东西予以抵制和批判以外,还有好多别的文明,都有一些值得我们认真研究、认真借鉴,包括在价值观念上,包括一些民族性格,我们过去大家看书的话,有一些书这个写的很清楚的,比如说这个犹太民族做事的精细,创造精神很强;德意志民族做事的严谨,非常理性、善于哲学的思辨;美利坚民族务实;俄罗斯民族坚韧;法兰西民族热情浪漫等等。

就这些文明,包括民族性格,包括这些价值取向等等,在我们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我们实际上都是有必要进行研究、进行分析、进行甄别的,对有益的东西我们予以借鉴,来丰富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推动我们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这对于我们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努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从而加强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前进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一定会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完)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28/7703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