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美“贸易战”:擦枪频繁交火难

2014年05月29日 13:18

 

今年年初,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再次启动“双反”调查;2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钢材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另据外电近日的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判决美国就汽车贸易起诉中国“双反”税获胜……近期的一系列事件,凸显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升温,但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美双边贸易大幅增长,摩擦增多在所难免,但贸易纠纷不至于升级为贸易战。

美国对华贸易频挥“双反大棒”

今年以来,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呈升温之势,最近十余天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救济行动就多达6起。其中,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贸易救济调查仍然是美国针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的最主要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从今年年初至今,美国共新发起4宗涉华“双反”调查,并已对去年发起的4宗涉华“双反”调查作出肯定性初裁。其中,2014年1月23日,美国第二次对中国产光伏电池发起的“双反”调查,引发国内光伏产业强烈抗议。

此外,美国还针对中国出口产品作出6项“双反”关税和6项单独反倾销税“日落复审”的肯定性裁定。

1

(图片说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14年1月6日作出日落复审裁定,继续对从中国进口的非公路用轮胎产品征收“双反”关税。)

所谓日落复审,是指征收产品“双反”关税五年期满进行的行政复审。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在“双反”关税实施五年后,美国必须取消该税令,但美国却频频延长涉华产品的反倾销税征收期限,存在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之嫌。以淡水小龙虾尾肉为例,美国政府从1997年9月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该类产品征收91.5%至201.63%的反倾销税率,征收期限迄今已达约17年。

此外,今年以来美国还对中国手机和平板电脑、电子防盗产品、甲磺草胺产品发起3起知识产权“337”调查。作为通过专利和知识产权“门槛”设置的一项贸易壁垒,一旦涉案企业被裁定违反“337”条款,涉案产品将失去在美国市场的销售资格。

近年来,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加大了敲打中国的力度。在高科技电子行业,华为、中兴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大企业已频繁成为美国“337”调查的强制应诉企业。与此同时,美国政府频繁炒作“网络盗窃商业机密”议题,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对中国采取日益强硬的态度。

 

复苏缓慢和选举压力作怪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直接原因是美国部分行业复苏不理想,希望通过限制进口等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以钢铁业为例,美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所近日发布研究报告称,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钢铁进口总量及其占美国国内消费的比重均大幅上升,使得美国钢铁业正面临10年多来“最为严重的进口危机”。钢铁行业已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重灾区,今年美国出台的大多数贸易救济措施都是针对钢铁产品。

面临今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政治压力,奥巴马政府和一些国会议员愿意迎合部分行业和劳工组织的诉求,以保护就业岗位为由举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以期树立捍卫公众利益的形象,争取选票。

2

此外,为支持美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美国对华贸易保护的打击对象也从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展到了新能源和高科技产业。以光伏产业为例,美国商务部在2012年裁定对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双反”关税后,今年年初又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第二次“双反”调查。然而,美国智库学者与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多次警告,许多美国太阳能制造商都依赖于全球光伏供应链,美国征收“双反”关税的做法最终也会损害美国太阳能产业下游企业的利益。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中美贸易摩擦增多在所难免,应以平常心看待。更为重要的是,两国政府在处理多起贸易摩擦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近年来,中美两国政府都越来越多地使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两国贸易争端,对缓和两国经贸摩擦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降低了中美之间发生贸易战的概率。(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29/7703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