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反恐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
2014年05月30日 09:52
国际舆论认为,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在恐怖活动威胁日益复杂化、国际化的今天,国际社会需要团结起来,建立务实有效的合作机制,从源头切断极端势力的渗透,从根本上消灭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促进世界各国的稳定与安全。
形势严峻
今年以来,严重的恐怖活动在世界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月,中国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造成29人死亡、130多人受伤。4月,中国新疆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案件,造成3人死亡、79人受伤。还是在4月,根据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发表的公报,仅此一个月,伊拉克境内发生的恐怖袭击和暴力冲突就导致750人死亡、1541人受伤,伊拉克的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图片说明:一名全副武装的伊拉克安全部队士兵在巴格达市区警戒。)
进入5月,国际恐怖活动仍时有发生。3日,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发生造成多人伤亡的恐怖袭击事件,索马里宗教激进组织“伊斯兰青年运动”宣称制造了该起袭击。5日,宗教极端组织“博科圣地”对尼日利亚博尔诺州城镇甘博鲁恩加拉实施恐怖袭击,造成数百人伤亡。安理会以最强烈的言辞对上述两起事件予以了谴责。22日,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再次发生严重暴恐袭击事件,造成至少31人死亡、94人受伤。联合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第一时间对这一恐怖袭击事件进行了强烈谴责。
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恐怖组织的破坏活动呈现出新特点:
首先是恐怖主义的国际性更加明显,恐怖组织的触角已延伸到世界各大洲,很难找出免受恐怖活动之害的地区。
其次,恐怖分子越来越多地把袭击目标转向无辜平民,选择在重大集会庆典时发动袭击,或将游客和公共交通等民用设施作为目标,残害无辜生命,制造恐慌气氛。
再者,恐怖活动发生的原因更复杂,不仅与政局及民族宗教问题相关联,也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形势密不可分。
全人类的公敌
海外专家学者纷纷对暴力恐怖袭击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予以强烈谴责,指出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坚决打击恐怖主义。
(图片说明:5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韩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吴俊在联合国总部宣读安理会媒体声明,强烈谴责尼日利亚近期发生的恐怖袭击和劫持女学生事件。)
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学者法里德·塔宁说,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阿富汗人民作为恐怖主义的受害者,非常理解暴恐袭击事件对死难者家属的沉痛打击。
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说,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应加强地区国家合作,制定全面综合的打击恐怖主义策略。
埃及安全问题专家艾伊曼表示,恐怖袭击是反宗教、反人类的行为,无论恐怖分子的目的、动机是什么,都不能为其所犯下的罪行开脱,“恐怖分子是将手中武器对准无辜群众的无情屠夫,他们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也门资深媒体记者戴蒙说,近年来,极端思想的传播逐渐扩散,整个世界都在警惕这一现象,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恐怖主义不仅会摧毁民众生活,而且危害国家,因此打击恐怖主义必须重拳出击,绝不能心慈手软。
伊拉克巴格达大学政治学教授萨巴赫·谢赫说,恐怖活动是为祸世界的灾难,各国都肩负着打击恐怖主义的重任,应当就此加强合作和经验交流,努力减少和消除恐怖主义的危害。
需合力痛击
在如何有效打击恐怖主义这一问题上,埃及安全问题专家艾伊曼表示,由于近年来各国恐怖活动呈现国际化趋势,打击恐怖主义应该围绕两个核心。首先,应依赖各国安全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武力及其他安全手段进行打击;其次,进一步加大传播正确价值观的力度,消除恐怖主义邪恶理念发展的土壤。
也门资深媒体记者戴蒙说,恐怖主义势力的触角已伸向全球,打击恐怖主义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打击暴恐,地区有关国家乃至国际社会要通力合作,从源头切断极端势力的渗透,从根本上消灭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
法国外交部发言人纳达尔说,要有效打击恐怖主义,必须加强地区和国际合作,共享情报信息,合作监控边境地区。地区国家应该是打击恐怖主义的主要力量。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国际社会应当在互联网管控、情报信息交流和完善反恐机制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
加强情报交流。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日趋紧密,恐怖组织突破了国界,可以在某一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兴风作浪。与此同时,恐怖袭击频发的地区多是动乱地区,枪支弹药管理失控,毒品违禁品走私严重,这就要求各方加强情报交流力度,提高交流效率,完善交流机制。
加强国际组织反恐能力建设。除了双边协调,有关国际组织在反恐问题上需要发挥更大作用。加强这些组织反恐职能建设将有助于各国在打击恐怖势力上形成合力。例如,上合组织成员国执法安全部门自2006年以来,每年都要举行联合反恐演习,目前已形成机制。
加强互联网监控。现如今,互联网已如同空气、食物和水一样,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成为恐怖组织从事不法活动的工具。恐怖分子会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联络同伙、招募成员,传播极端思想和煽动暴力言论,危及国家稳定。观察人士认为,各国目前在网络监管领域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未来应加强在此方面的国际合作,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和事故应对能力。
美国国务院今年4月发布的《2013年度全球恐怖主义报告》显示,去年全球共发生9707起恐怖袭击,造成逾1.78万人死亡,超过3.25万人受伤,2990余人被绑架或劫持为人质。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泰国、菲律宾、尼日利亚、也门、叙利亚和索马里是去年全球遭受恐怖袭击次数最多的国家。(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530/7704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