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整治官场恶俗称呼 净化官场“江湖生态”
2014年06月03日 09:49
【基层执政】
【事件介绍】
广东省纪委通知要求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称呼
称呼自己的领导不能叫“老板”,同事不能叫“兄弟”了。记者获悉,广东省纪委发出“关于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的通知,指出当前党政机关部分党员干部受官僚主义、宗派主义、“江湖习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把同事、同志间的称呼庸俗化,有的称领导为“老板”、“老大”,有的称下属为“哥们”、“兄弟”等,破坏党内民主,损害公仆形象,与党的宗旨和人民政府的性质极不相称。
通知说,称呼问题反映了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中发〔65〕71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广东省纪委特别强调,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坚决纠正“四风”在称呼上的不良表现。
称谓不是小问题
小小称呼可以折射思想作风和道德修养,可以看出个人主义和脱离群众的影子。为什么在党政机关内会出现江湖味十足的称呼,根本原因还是风气不正。一些领导干部从称谓中找到了优越感,一些人员也通过“哥们”、“兄弟”的招呼中结成了小圈子、小帮派。
长期以来,“同志”在党内是最亲切的称呼,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因为“同志”是一种关系对等的体现,职务有高低,但是人格没有上下。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影响,说“同志”的人少了,有时候如果谁喊“同志”,还会引来周边异样的目光。在日常生活中,“先生”、“小姐”已经成为主流称呼,还有见商人称“老板”;见官员必称“官衔”;见朋友称“哥们”;见女士称“美女”……这么一些世俗化、庸俗化、媚俗化的叫法无形中带着市侩作风、江湖习气,逐渐渗透到党内,打破了原本对等的关系,无形中拉大了党员干部与普通群众的距离。称呼的变化往往就是干部权力观的扭曲之始。
在社会高速发展、人际交往多样化的今天,要把党内称“同志”的好传统坚持下去,除了严肃纪律、三令五申之外,关键还是在于管住一把手。领导干部要在第一时间坚决制止庸俗化的称呼在身边泛滥,决不能打马虎眼,轻轻放过。一把手立场鲜明地反对如此“昵称”,就会对周围人员产生引导作用,杜绝一些人的小心思、小把戏。这样的领导同志,群众也一定最欢迎。
由此看来,称谓绝不是个小问题,在党内“老大”、“老板”的确是叫不得的。
挖出官场称呼江湖气的根
“老大”“大哥”这些都是充满江湖气的称呼,而当这些称呼进入到官场内的时候并非仅仅说明语言词汇变迁的历程,更是对行政生态的讽刺。官场与民间,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已经不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执政与为民服务的关系。而政治生态的基本要求是如何真正实现为民众服务,官场上的公务人员代表的是民众的利益,而并非以自己私利在进行传输。而“老大”等称呼无疑传递着另外的信息,即官场已经变幻成为私利角逐的场所,而这样的角逐也让行政生态发生霉变,走上一条不归路。所以,禁止这样的江湖气息浓重的称谓可谓正当时。
不过,取缔充满江湖气的官场称谓。也需要认识到这样的官场江湖气称谓到底来自于哪里,即其根源何在。唯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否则,仅仅凭借着一纸禁令难以奏效。因为,这样的禁令并非今天才有,早在2003年,全国各地党委也曾专门制定、下发通知,要求“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称同志”。但是,十多年过去了,禁令是禁令,官场的称谓还是那么江湖气。这说明,禁令本身并没有切中要害,也就不难想象其不能奏效的根源了。“同志”的称呼来代替“老大”等江湖气息浓厚的词汇,显然是可以理解其用心良苦。但也不能不看到,“同志”这个称谓已经随着时间流逝变化了,再次强制要求沿用,就有些强人所难。
而在禁令之后,需要面对的还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官场称呼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即有一种标准的选择,应该怎么称呼,不能怎么称呼;一个问题就是官场称呼如果不遵守禁令的要求,该如何监督又该如何处罚。对于第一个问题,如果继续规定“同志”的称谓是一种通用模式,那么,只能造成阳奉阴违的局面。即这样的称呼只会出现在正式的文件中,而不是落实到现实中,因为“同志”的称呼毕竟已经从语义上发生了变化。而在第二个问题上,仅仅因为没有称呼“同志”就要受到惩罚,这个过程需要谁来监督,又应该如何处罚,也考验着禁令的智慧。
官场称呼的变化应该让人们从内心深处接受才能够走得长远,否则,禁令过后只能出现两种局面:一种局面是表面上称呼是一套,背后里称呼是一套;另外一种局面是整个官场更加混乱不堪,人们从心底深处并不喜欢的称呼却需要放在口头上,人们乐于接受的称呼却只能雪藏,造成心理上的错位。可见,如果不能透析官场称呼江湖气的老根,自然就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样的行为,也只能让行政生态的霉变程度越来越严重。
反“四风”先正“称呼风”
时下,一些党员干部之间的称呼出现了异化:“同志”越来越稀少,裹挟着浓厚封建陋习和严重江湖习气的庸俗称呼“老大”与“小弟”、“老板”与“马仔”、“大猫”与“小猫”等却大有取而代之之势。甚至一些人认为这种称呼表明群众基础良好,是走群众路线的表现,与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一脉相承。其实,这种看法大错特错。
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而这些庸俗称呼,却是市侩习气及功利思想在党内的渗透和表现,是带有封建主义遗毒的官僚主义、家长制作风、特权思想、等级观念、人身依附关系等不良风气对党风的侵蚀,任其发展,势必败坏党风党纪,最终损害群众利益,恰恰是与群众路线背道而驰的。因此,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四风”,一定要先正“称呼风”。
庸俗的“称呼风”与党的先进性背道而驰。《党章》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先锋”者,即先进、先行、走在前列的意思。惟其先进,才称得上先锋队。无论是其整体,还是成员,在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等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先进性,充分发挥其先导、先锋、模范和榜样作用。庸俗的称呼是纯粹的“好人主义”在作祟,恰恰是不讲党性、不讲政治、不讲原则、不讲纪律的表现,不仅与党的先进性大相径庭,而且它所营造出来的这种“泡沫团结”、“虚假客气”现象成了党内生活的香风迷雾,粉饰一些本已或早已存在的矛盾,使之日积月累、积重难返。而蔓延到党外的“好人主义”则易造成滥用公权玩弄权术、贪污受贿钱权交易、骄奢淫逸声色犬马等,势必侵犯人民群众的利益,伤害了党和人民的感情。因此,这种庸俗的称呼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格格不入,与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背道而驰,严重损害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决不能姑息和纵容。
庸俗的“称呼风”折射出的是“小团体主义”。《党章》规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是党员的义务。一些人忘记入党初衷,信奉“多个朋友多条路”,结成利益小圈子、小团伙和小群体,把各自利益捆绑在了一起,团结成了抱团,今天你投桃明日我报李,江湖义气十足,哥们豪情洋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靠的是组织和纪律;不是“山大王”,靠的不是“义气”和“路见不平一声吼”。同样,共产党不是朋党,不是帮会,不允许称兄道弟,更没有龙头老大。党内称呼“同志”,排除了立党为私的朋党意识,标志着凡是出以公心、有着共同信念、为了共同的崇高志向而奋斗的人,都聚集到了一面旗帜之下。因此,这种庸俗的称呼严重“污染”、“腐蚀”党内风气,严重损害了党的良好形象,严重削弱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是党的队伍的腐蚀剂、软化剂,必须坚决反对和摒弃。
党内容不得“江湖称谓”,更容不得“江湖习气”。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要拿起“批评和自我评价”的利器,克服封建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从纠正不当称呼入手,大力整治“四风”问题,真正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启示与思考】
一直以来,党内一律互称“同志”,既是规矩又是传统,从中央到地方,甚至还多次发文对此予以规范、推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职务头衔、行政级别代替“同志”的称呼却逐渐多了起来,“老板”、“哥们”的称呼也此起彼伏。一些人甚至挖空心思,把官场称谓作为功课去“钻研”,摸索出了一套阿谀拍马的“称谓学”,讨好相关领导,不断扩充“自己人”的队伍,群众对此颇有微词。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风生水起的当下,广东再次高调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叫停“老板”、“老大”、“哥们”、“兄弟”等称呼,顺民意、得民心。这些庸俗的称呼充斥官场,貌似显得亲昵,实则展现出明确的权力排序,背后则弥漫着浓浓的江湖气息,裹挟着浓厚的封建陋习,既破坏党内民主,又损害公仆形象,是一种政治生态的扭曲,与党的宗旨和人民政府的性质极不相称。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和建国前后,都一再要求党内所有人员之间,一律互称同志。同志体现出共同的政治信仰与价值追求,同志承载着理性、友好、平等、互信的政治空气。党和国家高层领导同志更加以身示范,推崇大家用同志称呼或则直呼其名,这些都是很好的社会传导。
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下,广东省下发此通知,严令禁止使用“老大”、“老板”之类的庸俗称呼,就是正视矛盾问题,下决心革除顽疾,消除群众思想隔膜,密切干群联系的顺势之举、利民之举。当然,要从根本上清除异化称呼的社会土壤,还应该在提升党务、政务透明度,群众参与度,破除权力过分集中,推行民主集中决策上力行改革,编织好制度笼子,规范好权力运行,自上而下,由内而外营造平等、文明、民主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纠正“四风”,让官场称呼充满正能量,需像广东一样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使力,找准“七寸”,在“落细、落小、落实”上动真来硬。这样的“小题大做”,多多益善,值得推广。不难想象,当“老板”、“老大”的庸俗称呼被强制退出官场,当“同志”这一简单、直接、亲切的称呼再度回归并成为党政机关“流行风”,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道德修养,还有战斗力、凝聚力,无疑会焕然一新。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03/7705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