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河南:加快实施六大工程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2014年06月05日 10:46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要求我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着力打好四张牌。第一张牌就是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集聚度高、竞争力强、带动力强、吸纳就业能力强、资源环境友好的现代工业体系,发展高成长性制造业,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提升,把服务业培育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作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大省。

实施传统支柱产业转型解困工程。我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比大,金融危机以来生产经营持续困难。能源原材料产业是我省发展高成长性制造业的基础,必须坚定不移地寻求转型升级的路径。总体上讲,就是综合运用延伸链条、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解困。电解铝:积极推动龙头电解铝企业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资产重组拉长产业链条,发展铝精深加工;积极探索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支持企业建立自备机组,加大财政和银行资金扶持力度,继续支持煤电铝及深加工一体化发展。化工:加大对氯碱下游产品项目的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大型自备热电联产机组。水泥:研究制定兼并重组的具体措施,支持企业在现有生产线上进行余热发电、粉磨系统节能改造和无害化协调处置城市垃圾和产业废弃物。纺织:比照安徽、河北的农产品扩大抵扣范围试点,探索研究对我省棉纺企业实施对等的进项税和销项税,取消“高征低扣”政策。煤炭:继续实施“煤电互保”政策,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通过吸收电力、冶金、焦化企业提前入股,实现新建矿井股权多元化。

实施高成长性制造业集群引进工程。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紧紧扭住智能终端、智能装备、现代家居等高成长性制造业不放,发布年度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分行业制定路线图,针对重点产业组建专门工作团队,部省合作举办第四届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智能终端:促进智能手机品牌商、代工商、配套协力商、运营商、物流商“五商”并进,全力打造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智能装备:重点瞄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扩大智能装备产业规模。汽车及零部件: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整车企业布局建设区域生产基地,围绕配套体系开展产业链承接,建设中西部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食品:以冷链食品、饮料、休闲食品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引进和培育全产业链企业,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和特色集群。现代家居:大力引进具有品牌和规模优势的核心生产企业及提供关键配件和市场配送的核心配套企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家居产业集群。服装服饰:突出品牌引进培育,强化专业市场建设,提升产品设计、协作配套、营销配送能力,建设新兴终端纺织品产业基地。

实施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5年来,我省产业集聚区智能终端、汽车及零部件、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超硬材料等集群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产业关联度低、协作配套程度差、同质化竞争等问题。要以省辖市为单位培育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做强大企业、做长产业链、做大产业群、做活创新链,努力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形态新、带动作用大的千亿产业集群。以此为依托,在省级层面上建设万亿产业,引导县一级培育百亿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15个左右,带动装备制造、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家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

 

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建设工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是我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的薄弱环节,工业企业缺平台、缺协作、缺中介组织,导致工业发展活力不足、企业平均利润率不高。要以平台建设和中介组织建设为抓手,以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为重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今后一个时期,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成套设备等新业态、新平台,每年分别培育10个左右的行业供应链管理的电子商务平台、行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和管理咨询中心、软件综合服务商,积极推动大企业主辅分离和中小企业服务外包,实现制造业延链增值。

实施民营经济成长工程。民营经济对我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大,是拉动就业的主渠道,但也存在经济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我们要以改进竞争环境和激励机制为重点,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成长壮大。一方面,要整合我省企业服务资源,建设“河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省市县三级企业服务网络,实现24小时全天候一体化服务。另一方面,要制定实施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推动放开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对非公资本的参股门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实施智慧河南建设工程。当今的时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信息化水平低已成为制约我省四化同步发展的突出短板。为加快推进信息化,我们提出了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河南。要围绕这一目标,制定出台推进信息化和促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方案,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智慧城市示范工程,推进数字化产业集聚区、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服务业态,加快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努力提升社保、医疗、住房、教育、食品药品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作者系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05/7706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