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海南:发挥海南优势 共建海上丝路
2014年06月11日 13:59
打造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是海南对外开放有力举措。就如何发挥海南优势,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路相关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海南师大教授、海南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张一平,省旅游委巡视员、省社科联兼职副主席陈耀,海南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教授李仁君。
海上丝路的海南印记
海南日报记者:海南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和重要中转站。历史中,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张一平:海南岛的古代居民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海南岛渔民开辟海上航线的直接记录是《更路簿》。《更路簿》至迟在明初就已形成。这些抄本不仅记录了南海航线的方向、里程以及相关的海流、水文,而且还为南海海域近百个岛礁用海南方言命名。可以说,《更路簿》曾经为无数海上丝绸之路的船只指点迷津、引路护航,对中国和世界的航海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海南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避风港和补给站。唐宋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海南岛占尽地利,成为中外贸易往来的重要口岸和中转之地。1685年,清朝正式设置“粤海关”,办理关税与出入境的相关手续。“粤海关”下设有海口分关,亦称“总口”。下设九个子口,即铺前口、清澜口、沙荖口、乐会口、万州口、儋州口、北黎口、陵水口、崖州口等。此后,各国商人纷至沓来,海南岛对外贸易空前增长,其重要贸易口岸的地位也更加突出。
海南日报记者:海上丝绸之路给海南留下了什么样的文化遗存?
陈耀:其一是物质文化遗存,如海南岛和南海诸岛上的有关历史遗迹、出土文物以及号称“海南一宝”的海捞———南海沉船的出水文物。其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海上丝绸之路给海南带来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受此影响下形成历史上海南人“下南洋”,使海南同东南亚国家有了更多形式、更加密切的交流。海上丝绸之路还提升海南渔民海上航行的技能和以南海为田的“耕海”生产传统,并将对南海三沙区域形成的“祖宗海”的认知代代传承和坚持。某种意义上,海南渔民是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张一平:正如陈耀巡视员所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和平友好之路、经贸往来之路、文化交流之路,古代中国人不仅敢于迎风斗浪,而且对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十分友好,和平交往,互利互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首先应该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努力推动国际社会走上一条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宽广大道。
古代海上丝路也给海南留下了丰富文化遗存。比如大量的古代遗址、古代文献、水下文物、历史建筑、古代村落、古代港口等。有些文化遗存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
新海上丝路的海南优势
海南日报记者:近期,海南省社科联(院)主办了海南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讨会,作为与会专家,你们认为海南在建设中具有哪些比较优势?
陈耀:在历史上北承南海丝绸之路始发地、南接各国目的地的区位,使海南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首先,具有了最佳的地缘优势。
第二,由于地缘关系,祖籍海南的华人华侨至今超过300多万,他们大多数在海上丝绸之路所经的东南亚等国,这使海南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良好的人缘优势。
第三,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并正在进行国际旅游岛建设,国家给予了多项优惠政策以及机缘优势,使海南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有更大创新试验的空间。
第四是海南的多种产业优势。尤其是从上世纪90年代始,海南积极发展海洋旅游产业,在邮轮旅游和海上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海南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也为以旅游业这种非敏感产业先行突破提供了可能性。
李仁君:海南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备很多优势:其一,海南具备海上运输通道和海上合作的基础条件,当前全球三分之一、我国四分之三以上的国际贸易都要通过南海。其二,海南一直是我国联系东南亚的最前哨,海南与东盟的贸易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其三,博鳌亚洲论坛已成为我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平台,也可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的重要窗口。其四,三沙市的建设为海南发挥海上丝绸之路重建的战略支点提供了现实基础。其五,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并大力推动海南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张一平:此外,海南还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岛,比如热带动植物资源、热带经济作物资源、水产资源、矿产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等,这些资源都将在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总之,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海南面临的又一个重大战略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海南应当牢牢抓住这个机遇。
海南日报记者: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海南应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占据“桥头堡”的战略支点地位?
陈耀:区位优势使海南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支点具有必然性。但是,要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海南不仅要成为战略支点,更要成为战略重点,这是海南的历史使命。为此,一要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当作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内容,使两个国家战略有机结合和融合;二要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作为海南新时期对国外、国内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新载体,作为争取多方面合作并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平台;三要抓紧组织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的多方面研究,将其转变成为可以开发特色产业的资源;四要编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总体规划,并组织力量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策划一批高水平开发项目和创新开发运作的形式,使国家战略能有具体的项目支撑。
李仁君: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发挥海南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海南岛长期以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扼守南海的重要通道作用。第一,以服务业开放为引领,打造海南开放新格局。第二,挖掘海南处于南海桥头堡,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以及在本区域丰富的华商人脉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合作。第三,加快三沙市建设,强化海上丝稠之路战略支点功能。
新海上丝路的海南作为
海南日报记者: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前景广阔,海南又该如何谋划,参与其中,推动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李仁君: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人为主导发起,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到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曾抵达东南亚、非洲和美洲,并且是以和平互惠为主基调,直到15世纪西方以掠夺、淘金和探险为目的地理大发现以后,海上丝绸之路衰落。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南亚访问期间,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又一次由中国主导,并以和平共建为主旨的倡议。
目前我国各大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开始立足于本地区历史定位、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现状紧紧抓住此项政策机遇,积极探索自身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蓝图。围绕21世纪海上丝稠之路将形成多方参与的“海上丝稠之路区域合作经济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如航线安全保障合作、海洋产业开发合作和远洋航线中转服务等。海南一定要不失时机地推动开放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中外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以及海洋产业合作开发。这是海洋强省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切合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
海南日报记者:要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服务基地、物流基地,海南的相关产业又该如何对接发展?
陈耀: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南不仅要成为服务基地和物流基地,为海洋产业、现代贸易和运输业、海上开采等产业服务,还要努力成为以旅游业为重要内容的客流集散地。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贸易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则具有多种产业拓展的现实性。海南借势发展成为国际旅游集散地,促使中国游客从海南到各丝绸之路概念国家和地区,吸引外国游客到海南度假和经海南到其他省市,这将大大提高海南的国际化程度,还有助于南海区域成为世界上像地中海、加勒比海一样著名而重要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实现多国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由于旅游业是具有很强带动性的龙头产业,还将促进特色文化产业、金融业以及相关加工业发展。
责任编辑:叶其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11/7706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