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山寨版埃及狮身人面像被诉之警示
2014年06月05日 10:42
【网络舆情】
【事件介绍】
埃及向联合国投诉河北山寨狮身人面像
连日来,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狮身人面像”因与埃及的原版著名景观非常相似而引来各界议论,甚至引起埃及文物部门高度关注,由于施工方未获得埃及方面的许可建造复制品,遭到埃及文物部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对此,狮身人面像所在的文创园负责人回应说:“该尊狮身人面像是拍戏用的临时性场景,一次性所用,拍摄完了就拆除改景。”
座落在石家庄的这尊“狮身人面像”身长约80米,身高约30米。这与埃及原版非常相似,被人看作是山寨版埃及狮身人面像。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埃及,并同时引起埃及文物部门的关注,依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作为缔约国的中国大陆,高仿的狮身人面像已经触犯了国际公约,埃及方面也已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投诉。埃及文物部门主席阿里-阿斯法尔说道:“我们已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埃及外交部会与中国外交部联系,双方会进行必要的程序解决问题,或者埃及方面起诉中方要求赔偿,或者中方自行将复制品拆除。”他进一步表示,山寨版狮身人面像细节处理方面与原版差距较大,这也会影响到游客对埃及古文物原貌的了解失真,也会直接影响到埃及旅游业以及连带影视产业的收入。
这个山寨版景观吸引了周围众多村民和游客的拍照围观,继而成为微博热门话题之后引发了各家媒体的关注。因该场景目前还处于在建状态,并未完全完工,缺乏场景介绍以致网友未能完全了解该场景建造初衷。同时,文创园负责人也解释说:建造这座雕像并非恶意山寨埃及著名建筑,仅仅是剧中的场景而己,我们没有其他用途,也没有收取过参观者任何费用。我们对世界文化遗产相当敬重,也为此前的误解表示歉意。
“冒牌”狮身人面像让文物“失身”
由于这个复制建造计划并未得到埃及文物部门的允许,违反了国际公约,埃方上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国际程序解决问题。
这个“冒牌”的狮身人面像按照1:1.5的比例建造,高28米,内部用钢筋焊接,外部全部为水泥浇筑、涂色。除了外观与真品大致相同以外,彻头彻尾就是个工业产品。制造方解释说这个狮身人面像是为满足影视拍摄的临时需求,在使用完毕后就会拆除,看似各取所需,未有不妥,实则违反了国际公约。
《世界遗产公约》第6条第3款明确规定:“本公约各缔约国不得故意采取任何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本公约其他缔约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措施。”其中就包括未经允许肆意复制他国文物的手段,这很可能误导妨碍游客对于真文物的认知和了解,也可能间接对埃及旅游及影视制作业带来损失。
长久以来,由于我国对文物复制行为缺乏有力监管,致使文物在未经有关部门许可之下就被大量复制。如此行为,不仅仅是对文化本体以及原创者的不尊重,还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国际声誉。这次石家庄复制狮身人面像,再过一些时日某地没准会复制埃菲尔铁塔,长此以往不加约束,全球景观虽然都搬到国内,游客不必为一饱眼福花费太多银两,但如此观看也失去了其原本价值。
任何文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必是与周围人文及自然景观紧密联系的有机体。文物本身好复制,但文物背后所凝聚的无形价值,那些非物质文化却难以被仿造,这也就是为何游客需要大费周章,行程万里去看真品的原因。文物是一种载体,游客通过观赏文物收获知识,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加深了解,如此一来,文物才能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
北京的世界公园和深圳的锦绣中华不过是以实景微缩的形式来展现各地的景观风貌,虽然它们的出现替代不了实际景观,却能丰富游客的视野,而石家庄的狮身人面像不仅大幅超出原版高度,在人面像细节部分处理上也与原版存在较大出入,这样的景观无疑是“反面教材”,并不能给观者带来正向、有益的影响。
总之,文物复制并非一项单纯的手工技艺,“做的像”只是衡量这件复制文物价值的参照标准之一。当下国内的文物复制,多停留在“做的像”这个层面上,甚至有些复制连这个层面都难以达到。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用于何种领域,保持对于文物本体的尊重,以及对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敬畏,这是进行文物复制最根本的前提。当然,如果这种行为不受法律许可,还私自用于商业目的,或是满足某些群体的“炫富”之心,这便是罪加一等,不可饶恕。
山寨“狮身人面像”当被告该反思什么?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的公共财富,按说可以资源共享,但还是应该有个权属问题。对人类一切文化遗产,后人在进行文化载体创作之时可以“拿来”学习采用,但不是这样全盘照抄。石家庄的这个“狮身人面像”是完全按照1:1仿制的,毫无创造可言,就是活脱脱的一个山寨版“狮身人面像”,这样的“拿来”实在不该。
换作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也被夷人照搬了去,想必我们也会抗议维权。对狮身人面这样的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在仿制的过程中倘若有不少细节的“歪曲变化”,无疑对原创遗产的美誉度也是一种硬伤。而且,像狮身人面像这样的文化遗产也是一种稀缺的旅游资源,那么外国纷纷仿制的话,对原创国的旅游经济也是一种损失。并且,河北的这个主题乐园还将为游客打造与影视剧和动画作品有关的各种景点,其用心主旨显而易见。由于涉及经济利益行为,并非纯公益活动,那么也就构成一种不法商业侵权。
如果我们的“拿来”只是对狮身人面像的微缩品,就像深圳“世界之窗”那样展示,只是出于欣赏的目的,而不是盈利和1:1的抄袭和复制,也还可以理解。倘若此风盛行下去,一者会渐渐丧失本民族文化的自主创造性,二者也侵害了他国的文化遗产的合法权利,这种做法应该得到纠正和停止。纵观现实,我们的盗版侵权现象也确实很多,对人类一切智力成果我们要做到自觉维权和不侵权,像这样赤裸裸的国际盗版侵权,我们更应该反思和抉择。
依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作为缔约国的中国应该共同维护世界文化遗产文明做点贡献。既要履行义务也要依法维护权利。作为在世界文明享有举足轻重的大国,我们该拿出一些高姿态和积极的示范来。相信河北石家庄方面会有一个积极稳妥的回应和答辩。此事也启迪我们,在打造我们的文化而言,一定要事先做到科学的论证后再上马,文化软实力就应该有自己真正的实力,要经得住推敲与考验。
山寨“狮身人面像”闹剧背后的文化警示
这不得不让人啼笑皆非。先是未经版权许可,就刻意模仿古建筑;遭到投诉后,便辩称“只是临时外景”,拍完就拆改。一拆一建,如同儿戏,是谁给了建造单位这么大的权利?其实,这只是中国山寨文化中的一个例子,只是这次玩儿大了,闹到联合国去了。这出闹剧发的背后是深深的文化危机。
中国是山寨大国,山寨文化十分发达。不管多高档的品牌,到了中国都能在地摊上找到它的踪影。看不见的山寨思维和看得见的山寨产品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既涉及精神层面的东西,也包括物质层面的产品,部分国人热衷甚至迷恋于山寨产品。山寨具备了一种文化的内在规定性,大有愈演愈烈,难以扭转之势。
为何山寨?因为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如建筑方面,近年来,中国鲜有惊艳世界的建筑问世,被吐槽的倒是不少,如“裤腰带”“大裤衩”“土豪金”……为了免于挨骂,求稳一点,聪明的中国人学会了向古代寻找,直接复制一个大家早已认同的建筑,必然能赚得盆满钵满。于是,山寨“狮身人面像”诞生了!
特殊的是,狮身人面像是世界文化遗产,受到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保护,不能随便复制的。中国是缔约国,但中国人选择了变通,去打破惯例。这一点上,又体现了中国人契约精神和法律精神的缺乏。从法律意义上讲,山寨就是一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知识产权法是舶来品,国人的版权意识还比较薄弱。
有网友说:不懂得尊重本国的传统文化,又怎会尊重他国的呢?国内的古建筑被推到、再仿建,国外的建筑被直接复制……在GDP为王的时代里,深深的文化危机能引起多大的重视呢?“狮身人面像”闹剧是个很好的警示:要尊重文化,遵守规则,培养创新精神,以免贻笑大方。
【启示与思考】
山寨版埃及狮身人面像绝非个别,当今中国盲目照抄照搬国外著名建筑的例子不胜枚举,大有泛滥之势。这一次,石家庄山寨的狮身人面像,让人家投诉到了联合国,这对于近年来流行的“山寨热”,无疑是一种警醒。
歌德曾经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除了承载艺术之外,它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作为文明古国,需要兼容并包,汲取外来建筑设计的精华,但绝非简单模仿和抄袭。照搬照抄的仿造,说到底就是无知,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而且还能窒息中国人的创造性思维,让华夏大地上盛开不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当下,一些城市“千城一面”,地域性历史文化特色尽失,其实就是建筑设计与建设相互一味模仿而酿成的恶果。
拿石家庄的狮身人面像来说,属于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文化创意园区,那么我们想问问仿冒世界知名的历史文物,是不是就叫做“文化创意”?即便这个建筑的目的是为了影视拍摄,也反映出了园区和剧组法律意识的缺乏。正如埃及文物部门主席阿里所说,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建造复制品,都侵犯了文物所在国主权,触犯了相关的国际公约。
从事影视创作,最需要的也是创意与灵感,而不是“高大上”的布景,更不是《无极》剧组污染香格里拉环境的那种毫无章法。作为“文化创意园区”或者城市的规划者,每一个景观建筑都应该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反映城市的历史,与周围的环境形成有机整体,而不应该像“邯郸学步”那样,为了粗糙的山寨作品,而导致了自身特色文脉和文化标识的逐渐消失。
其实,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建筑领域,从山寨手机、山寨汽车,到山寨的名牌服饰,“山寨”甚至成了一种流行文化,还有人狡辩说山寨精神就是自由精神,是服务大众的民族精神,是藐视垄断的挑战精神……可实质上,山寨只是一种缺乏创意的恶搞,这种行为侵犯了知识产权、违反了基本的法律和商业规则,其盛行只能展示出流行性的“创造性匮乏症”。
如今,埃及文物部门已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对河北石家庄而言,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赔偿要么拆除。最重要的,我们应认识并且反思,拆狮身人面像易,撼山寨文化难,要杜绝山寨文化继续滋生,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05/7708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