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心得

湖北宜城:服务群众见实效

2014年06月06日 09:23

如何利用有效途径,推动镇(办事处)、村(社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保证“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在农村全面落地?湖北省宜城市从5月下旬起,通过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主题活动,确保“家门口”的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见实效。

一是进门入户,走访联系群众“全覆盖”。市直涉农单位的全体机关干部、市和镇(办事处)的驻村(社区)干部,负责对所联系村(社区)的“两委”干部、老党员、老干部、种养大户、经营能手、五保户、贫困户、空巢户、留守儿童家庭等重点对象进行一次走访;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居)民小组长、大学生村官、网格员,负责对所有居民户进行一次全覆盖的走访;社区“两委”成员,负责对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计生(信访)对象户、流动党员、辖区单位、个体工商户等进行重点走访;无职党员,负责按居住和从业实际将群众分片包户,单独或联合走访若干群众户,确保所有居民户都有党员走访。

二是深谈细访,掌握社情民意“一口清”。抓住当前“三夏”生产、庆祝“七一”、消夏纳凉和“三下乡”等时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门、走进广场市场,采取谈心交心、探讨交流、提醒交待等方式,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矛盾隐患大排查、信访积案大督查,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切状况、党群干群关系的真实情况、影响和谐稳定的真正原因、群众内心的真实意愿。特别是重点听取长期积案、信访件和涉法涉诉当事人、矛盾纠纷群体、困难群众的利益诉求,摸清第一手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听取群众对落实惠民政策、改善民生、优化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共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提供依据。

三是真抓实干,确保惠民政策“落地生根”。通过认真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把中央、省委和襄阳、宜城市委的精神传达给群众;积极宣讲粮补、畜禽养殖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粮食最低收购价、土地林地承包经营,农村水、电、路、气、房和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农村教育、文体、卫生、计生,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低保、扶贫开发、移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民就业创业、农民工权益保障、农产品流通体系等党的富民、惠民政策,促进各项惠民、利民、安民政策落实到位;大力宣扬农村涌现出的典型人和事,用典型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激励群众,形成建设“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

四是履职尽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小步”。以镇(办事处)为主体,通过市直相关部门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攻坚”,重点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网格化管理,搞好社会化服务;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管护、环境卫生保洁、事务管理及联系服务群众等长效机制等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尽力为群众多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06/7709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