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勿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亟待向服务业强国转变
2014年06月06日 13:56
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6月1日落下帷幕。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当前世界贸易竞争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服务贸易竞争正成为世界贸易竞争的焦点。为避免步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亟待从重点发展制造业转型为扩展和提升服务产业,提升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从服务贸易大国向强国转变。
(图片说明:5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出席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高峰会并做主旨演讲。)
服务贸易全球第三 中国成为贸易大国
近年来中国有序推进服务业开放,服务业贸易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中国服务业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2013年,面对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达5396亿美元,全球排名上升至第三位,其中服务出口总额达21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实现了2001年以来首次两位数增长。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易小准说,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成绩非常显著,令人称赞。据他介绍,中国服务业出口从2002年到2013年一直增长,年均增速达11%。现在以国际收支为基础的服务出口已达到2070亿美元。2001年中国入世以前,中国的服务出口仅排名第12位,占全世界比重仅2.2%,而到2013年,中国的世界排名已上升至第五位,占比达到4.5%。在贸易进口方面,2013年,中国赶超德国,成为服务第二大进口国,服务业进口达到3290亿美元。在全球进口中,占比7.6%。
据了解,中国服务贸易方面表现最突出的是建筑工程、计算机和交通服务,这些领域和2001年中国入世前相比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筑工程方面,中国从全球第十位提升到今天的全球第二位,在世界贸易中占比10.2%。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从之前全球第16位提升至现在的第五位。交通服务方面,中国从第20位提升到第7位,在世界贸易中占比4.2%。这种长足发展主要得益于从2001到2012年,海洋运输服务取得了年均增速26%的骄人成绩。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易小准说,“中国服务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后坚定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并大踏步地推进改革。
然而,尽管我国服务业迅速发展,但因起步较晚,传统上还是一个以货物贸易为主的国家,服务贸易仍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面临着诸多困境。
(图片说明:2014年3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收入逆差609亿元)
商务部部长助理童道驰介绍说,从总量上来看,目前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只有美国的一半,服务贸易只占中国整个进出口贸易的11.5%,比全球的平均水平20%还有差不多一半的差距。同时,中国还是世界第一服务贸易逆差大国,2013年服务贸易的逆差118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
“目前我们的服务业进口主要是高端的一些服务业,我国在金融领域、计算机、咨询等领域还缺乏高端的服务业,因此我们在注重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出口的同时,还需加大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出口的比重。”童道驰说。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打造升级版经济
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全球价值链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服务贸易仅占全球贸易的五分之一左右,但服务部门贡献了全球出口增值部分近一半。专家预测,未来世界贸易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为服务贸易的竞争。为此,中国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份有关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出口获得增长,但从1995年以来对全球价值链的贡献率一直没有明显提高,到2008年贡献率只有5%。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平均贡献率是15.6%,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10.3%。同时,中国国内服务业增加值在总出口中占比仅18.5%,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37.3%,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23.1%。2013年,服务业在中国GDP中占比增加到46%,首次超过制造业,但仍然比经合组织国家73.6%的平均水平要低。
易小准认为,在如今以全球价值链为特征的经济模式中,服务进口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物流、交通等服务业已经成为各生产商之间的黏合剂,其他服务业如研发、通讯、金融、设计与市场营销,都是制造业的关键要素。通过进口相关服务,中国生产者不仅能够融入全球价值链,还能接触全球最领先的技术和管理专能,从而提升中国的经济竞争力。
(图片说明:5月28日,参观者在第三届京交会上参观中国快递展台。)
但他同时指出,“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迫在眉睫的挑战”。而从低成本制造业转向高附加值的服务型经济,是中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贸易政策能够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逐步取消服务贸易限制措施、推进市场开放是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必要部分。
力促服务业转型升级 打造服务贸易强国
多位专家认为,服务贸易现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应抢抓历史机遇,突破制约瓶颈,实施“产业链升级”战略,通过政策创新,最大限度发挥服务贸易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促进中国从服务贸易大国向强国迈进。
首先,全面推动服务贸易的政策创新,探讨制定服务进出口管理条例的可行性,制定重点服务出口领域的指导目录,为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提供支持。推动设立服务贸易专项资金,创新金融支持政策,深化同银行和保险机构的合作,支持服务贸易重点项目的建设,积极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加强人员流动、资格互认、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国际交流。
其次,推进服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贸易发展平台,注重发挥服务贸易作为社会稳定器的积极作用,积极深化国际合作,鼓励技术创新,增加知识型人才的就业,在品牌、信息、资讯、人才、知识产权等领域加大工作力度,为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马来西亚第一站集团行政总裁王永正等企业界人士认为,要想获得服务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尤其需要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虽然这几年中国也开始重视产权保护,但执行力度依旧不够。在中国,模仿品牌的非常普遍,但鲜有人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市场的声誉,并造成一些外国品牌资源流失,不利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葛国瑞表示,随着中国对服务业需求不断增长,服务业亟待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优质产品,例如在物流及快递等领域提供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第三,不断推动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金融、物流、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对外开放。童道驰介绍,目前这些领域开放度还不是很高,服务业又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下一步将推动金融、电信、环保等方面的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专业设计软件开发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领域扩大服务供给,激发服务业的发展活力。同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全球技术、研发、服务等创新要素在中国的蓬勃发展,鼓励国内外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升服务创新的质量和水平。(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06/7710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