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媒体评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营造良好的家风开始
2014年06月09日 15:3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家庭教育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从日常生活抓起,不断拓宽渠道、丰富载体,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自觉培养和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内含丰富的道德素质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内容,理应成为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其得以践行的重要载体。
一、何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说明,党和国家将其上升到了一种新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习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非常精辟,说明非常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二、关于家风的定义
要讨论家风,我们需要先了解“家庭”的概念。《社会学简明辞典》这样定义“家庭”:“家庭是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在通常情况下,又体现为一种经济的团体。”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除此外,家庭还具有生育功能、经济功能、抚育功能、赡养功能、休息与精神满足等。
家庭对个人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家风是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的概括,它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传承道德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渠道。通过挖掘家风中的优良因素,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使人们在家庭生活中,通过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精髓。作为传统道德教育最基本的方式,家庭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修身,更通过包括家风在内的道德文化形式实现对人的熏陶感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大多数家庭实际上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家风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弘扬了悠久的民族文化。勤劳守信、俭朴持家、睦邻友善……这些优秀的品质,一直都是家风传承的核心。重视家风培育,就是重视社会风气建设,就是为社风向好向善打下坚实基础。树立端正家风,有利于道德回归,有利于弘扬正气,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现代社会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弘扬好家教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家风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家风的形成,建立在家训、家规和家教基础之上。有的有明文规定,有的没有,但总会从父母长辈那里传承下来一些做人处事的品德要求。
一方面,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周公旦诫儿、孔鲤过庭闻训、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家教故事,贵后世影响深远;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每句话语都已成为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我们熟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人生起点,也常常秉承着一些良好的传统家风。比如,毛泽东在1919年母亲去世的时候,写了一遍《祭母文》,里面说到母亲传承的家风是“首推博爱”,还有“不作诳言,不存欺心”,“但呼儿辈,各务为良”。这大体属于毛泽东对他的父母所传承家风的理解和敬畏。这也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良好的家风中得到了延伸和传扬。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细胞。家风自然会向民风辐射,民风自然会向国风延伸。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家风虽然不能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但它是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起点,是我们国家和社会能够形成核心价值观依托的文化土壤,对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是最基础的东西。
四、关于营造良好家风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公民认识
中国藏载有很丰富的有关家风建设的典籍,如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北宋司马光的《温公家范》、明朝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清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清代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近代傅雷的《傅雷家书》等,在民间百姓千家万户当中,那些文字上或口头上的《诫子书》、《训子令》、《谕子规》、《教子经》、《示儿贴》等家风家规更是数不胜数,以公开或秘密等不同方式在各个家庭、家族、宗族中世代流传,都体现了各自家庭良好的家风,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家风的重要促进作用,因为它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学习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好、抓实此项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
家风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从古至今都得到较好的体现,尤其体现在一些著名家族的育子观念上。梁启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他一生匡国济世、勤奋著书,留有著述1400多万字,成为文化启蒙的一代宗师、杰出报人。他将国家的兴旺寄托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以其政治热望与人文取向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以博大的父爱、超越时代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使膝下9位子女在不同领域成为本行业的专家: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其他子女或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或是爱国军官……被誉为“满门俊秀”。梁启超的孙辈也同样是人才济济,这无疑与梁启超亲手缔造和传递的家风密不可分。
除此外,清代学者王士禛家祖传家训联:“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让子孙牢记王家“耕读传家、克勤克俭”的优良传统;人民艺术家老舍为女儿女婿成家后写的对联:“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朴实而富有真挚感情的祝福背后,蕴含着的是一颗父亲爱儿女的心。
这些优秀家族的家风,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理论工作的引导作用、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互联网的新兴阵地作用、公益广告的传播作用、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传播展示和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人民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三)注重普及效果
我们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深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民的价值导向、行为准则和共同追求,为推进本地的政治、经济各方面发展而不懈奋斗。
赵克志书记强调,要把总书记对贵阳孔学堂的关心重视转化为巨大工作热情和动力,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把孔学堂建设好、发展好、打造好。我们一要努力把孔学堂打造成为贵州的一张靓丽新名片;二要把孔学堂打造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基地;三要构筑“精神高地”;四要把孔学堂打造成开展对外交流的大平台。贵州要充分利用好孔学堂这张名片,我们可以向外界宣传和展示自己。
贵州本土的文化资源较为丰富,贵阳有文昌阁、阳明祠、尹道真祠、甲秀楼、弘福寺等人文景点,我们可以适当增加经费,在这些游客较多的场所陈列展览,向民众展示贵州的沙滩文化、海龙囤、遵义会址等特色文化,将一些名人事迹编写成书籍、册子,供游人取阅,从而扩大文化的普及性,增强贵州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强化各级引领
我们要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深化爱国主义实践活动,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挥重要节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使全体人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各级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筑牢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领导干部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广大党员要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教育系统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同时要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宣传部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切实履行好组织实施、协调推进的重要职责,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五、结语
儿女是父母的镜子。于党、于国、于家,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正好家风,在教育并管好子女上带好头。若是把家风这个源头彻底清澈了,必能滋养好的作风、政风与民风,逐渐形成“气正山河壮,政廉日月春”的政治生态环境。
通过挖掘家风的优良和积极因素,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其中,使人们在家庭的温馨中、在父母长辈的耳提面命中接受熏陶感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研究的宝库。
在新形势下,我们既要研究和挖掘家风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要研究如何加强家风建设的问题;我们既要发挥家风的积极作用,也要抑制不良家风的消极影响;我们既要成为家风的感染者和受益人,也要成为良好家风的营造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09/7711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