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吉林: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小城市
2014年06月13日 14:18近日,第四届全国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发布了“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我省抚松县、延吉市、和龙市、临江市、通化县、长白山池南区六地入选,排列依次是第18、21、24、26、30、52名。
所谓“深呼吸小城”,就是空气比较新鲜、适于“避霾旅游”的县域、县级市,亦有少部分大中城市城区、郊区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功能与产业片区。评价指标包括 “五高一低”,“五高”指国土空间森林与植被覆盖率较高、历史年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较高、人类旅居活动区域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较高、主要景观区绿色度、舒适度、美感度较高、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发展推动力度较高,“一低”指全境范围灰霾灾害天气影响较低。据了解,目前联合评价机构正在赶制《2014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导游图》,引导中外旅游者选择亲山、亲水、亲绿、亲氧之目的地享受大自然的“深呼吸”乐趣。
每个小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或人文、或自然风光,这些特色一旦被大众所知、认可,就会成为发展旅游的优势。这次我省入选的六个县市,都处在环长白山地区,既有“五高”的特点,又具备自身优势,有的地处边境地区,有的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有的物产丰富,有的温泉资源丰富等。我们应借助入选“深呼吸小城”的契机,发挥其自身优势,做好旅游产业大文章,打造一批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叫得响的旅游小城市。
我省小城市做好旅游大文章,恰逢其时。首先,从政策层面来看,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新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近日省委讨论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加快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实施意见》,这些都为小城市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其次,就全国旅游发展趋势而言,当前我国旅游经济已进入大众化时代,散客化趋势越发明显,除了传统的景点观光之外,“无景点”旅游更加突出,旅游目的更多表现在体验异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上,切合小城市旅游业发展预期。
小城市做旅游大文章,需打造精品。近年来,我省通过跨区重组和综合性项目开发,在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基础上打造旅游景区,初步形成了围绕打造“冰雪游、生态游、边境游、民俗游、乡村游”五大特色,突出了观光、休闲、运动、养生四大功能的比较完整的观光产品体系。作为小城市,在发展旅游产业上,既要从全省大局出发,更要突出自身特色。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应根据季节变化和游客的不同需求,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打造独有的旅游产品。如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就一定能在旅游市场抢得先机。
小城市做旅游大文章,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旅游业发展能够有效带动交通、商贸、餐饮、文化、体育、信息、物流、休闲等服务业的发展,并且为工业、农业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因此,旅游业的发展更多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综合体现。小城市发展旅游业,应更加注重解放思想,更加注重改革创新。要改变传统的以规划、宣传和项目等发展旅游业的思路,着眼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尊重旅游经济自身运行客观规律,依靠市场并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
小城市做旅游大文章,需在服务上下功夫。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是旅游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做好行、游、住、食、购、娱乐等相关保障施舍的服务配套和档次升级。要不断完善食品卫生安全、景区安全、交通安全以及游客安全感提升的机制,营造整体安全和友善的环境。要推进“数字吉林”等旅游信息化进程,为旅游市场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小城市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不仅是入选“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的六个县市,我省其他县市同样有优良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只要按照“做优生态、做强冰雪、做亮文化、做活边境”的发展思路,放长眼界、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够做大做强,打造更多的吉林旅游精品。
责任编辑:叶其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13/7712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