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微刺激”政策发力 市场初见成效

2014年06月11日 09:10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在流动性、基础设施、房地产、就业和小微企业等方面出台若干措施,打出了“微刺激”政策的组合拳。从定向降准支持“三农”到加大定向降准力度以覆盖更多与小微贷款相关的金融机构,从鼓励核电、风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新能源重大项目到加速推进100多项重大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从支持棚户区改造到加快铁路建设等,随着中国决策层逐步加大“微刺激”力度,中国式“微刺激”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微刺激”组合拳迭出引关注

4月份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主持召开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4月2日的会议决定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并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4月16日的会议确定了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措施,并决定延续并完善支持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4月23日的会议确定了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政策措施,并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随后的几次会议则分别把目光聚焦在稳出口,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其间,4月1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了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提出鼓励核电、风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这一系列政策措施被视为助推经济稳增长的“微刺激”举措,引发各方广泛关注。

1

瑞银在最近一期的中国经济周报中说,过去两个月中,中国决策层逐步加强了“微刺激”力度。彭博社报道说,中国“微刺激”举措正在扩张。英国《金融时报》刊发专栏文章说,中国更加持续的政策调整正在开始,意味着应对经济放缓的对策将会陆续出台。《华尔街日报》刊文指出,中国的政策不同以往,决策者在避免过去的大规模刺激。

定向发力 促经济稳增长

在5月举行的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大会提出要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并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而梳理过去几个月来的举措,不难发现,“微刺激”政策基本都具备定向精准发力的特征,重点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铁路、水利、能源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同时也对传统企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进行扶持。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政策选择?一方面是因中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这一季的任务重点在于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结构调整与升级。耶鲁大学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表示,中国经济放缓是好事,这时会发生一个重要的转变,即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另一方面是因贸然使用大规模刺激政策,只会继续掩盖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精准的定向发力则可以有效避免新的产能过剩,改善中国发展中的短板,可谓一举多得。

中国美国商会副主席、政策委员会主席莱斯·罗斯对“微刺激”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再恰当不过的点评。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所谓“微刺激”措施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直击中国经济领域的不平衡、不平等问题,目的在于造福那些从以往增长中获益较少的社会群体和经济部门,有利于提升增长质量。

荷兰国际集团经济学家康迪天亦指出,中国出台的新措施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这降低了中国大幅调整货币政策的可能性,有利于新兴市场风险资产的整体价格稳定。

海外观察人士认为,在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经济金融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统筹兼顾下的定向发力已成为中国经济调控的新特点。

2

 “微刺激”效果初步显现

事实上,“微刺激”背后还透露出国家激发市场活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的改革决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政府密集推出的“微刺激”均着眼于通过释放市场活力,达到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效果,并尽量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平衡。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分析说,中国官方在基建、环保、保障房等方面的政策将对经济带来提振。

随着中国决策层逐步加强“微刺激”力度,“微刺激”的政策效果也开始在某些数据上有所显现。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月1日发布的报告称,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已连续3个月回升。数据显示,需求端和生产端双双回暖推动5月PMI加速回升。

 

《华尔街见闻》网站报道说,5月份,全球主要国家中有大约三分之二国家的PMI都出现了下滑,唯有中国和美国的制造业数据出现了好转。路透社报道说,中国制造业显现些许企稳迹象,显然和近期政府推出的微刺激举措有关。

此外,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亦显示,今年4月的外贸形势与前几个月相比出现了显著改善。当月进出口总值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但较一季度降幅收窄了2.4个百分点,且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额同比增速双双实现正增长。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说,出口增长正在复苏,“微刺激”系列措施的效果正逐步显现。分析人士认为,主要贸易伙伴欧美两大经济体的温和复苏带动了出口数据的好转,而人民币的阶段性贬值也有利于中国出口加快。另外,进口数据好转则印证了近期政策“微刺激”对国内经济产生一定提振作用,内需增加,特别是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进口加大。

另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8%,创18个月新低。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直言,中国经济增长开始企稳,“这要归功于政府的微刺激”。陆挺认为,低通胀让中国央行有空间把银行间利率水平维持在低位,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快财政支出,推出“微刺激”措施,以提振消费和投资需求。(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11/7713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