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留守老人为何易成洪灾受害者?
2014年06月11日 14:07
在防洪减灾工作中,留守老人成为薄弱环节,问题日益凸显。业内呼吁,完善基层防汛抗洪机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演练,别让暴雨成为留守老人之殇。
洪水之猛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一直有“端午水”的说法,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今年的“端午水”来得格外迅猛,部分地区普降中到大雨,湖南省浏阳、醴陵、邵东、新邵等地降下大暴雨。
(图片:持续强降雨导致人员受灾,房屋倒塌,公路塌方。)
暴雨呈倾盆之势,导致房屋倒塌、山体滑坡、道路塌方、桥遭冲毁、农田被淹。一些地势低洼的乡镇变成了泽国,有的村民被洪水围困,有人不幸被洪水卷走。
邵东县防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5日凌晨开始,全县普降暴雨,有的乡镇雨量惊人,“雨大得不得了,跟天漏了一样。”
邵阳县隔壁的新邵县陈家坊镇,大水从镇旁的龙山河漫出,居住了数千人的小镇内涝严重,很多房屋积水达到了1米多深,公路两旁的商铺被淹,货物遭洪水浸泡。
直到第二天,洪水才渐渐退去,房前屋后泥泞不堪,淤泥的腐烂味弥漫着小镇,被洪水劫掠后的悲痛写在人们的脸上。电器店老板王菊花看着齐脚踝深的淤泥,愁眉苦脸地算了一笔账:“很多电器被泡坏了,损失起码有三四万元。”
(图片:洪灾中的幸存物。)
尽管洪水已退,镇上另一名商户刘能君还是心有余悸。她当时站在屋檐下,听说隔壁村子被洪水淹了,还跟邻居说不用担心,洪水怎么也不会淹到镇上来。“话刚说完,洪水‘哗’的就来了!我们赶紧逃到楼上。后来洪水变大,马路上一个赶着回家的中年男人一下子被冲出十多米远,幸亏被救了回来。”
水灾之痛
记者从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截止28日,洪水已造成8个市州407个乡镇的212.5万人受灾,12人因灾死亡,2人失踪。
记者发现,因灾死亡的12人中,除了1名6岁的小孩,其余11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上,多为留守老人。
(图片:山洪中抢救出的羊。)
强降雨诱发山洪、山体滑坡、塌方等灾害,留守老人因年老体弱,行动迟缓,缺人照顾,对灾害不够警觉,在突如其来的暴雨山洪中,往往首当其冲,甚至失去生命。
25日上午暴雨如注,造成邵东县黑田铺镇芳园村朱加秀家屋后排水沟堵塞。为了不让水流进屋里,这名独自在家的87岁老人拿着锄头去疏通水沟,不慎摔倒后无力爬起,雨大水急,被水冲入屋前水塘溺亡。
25日的大雨中,黑田铺镇东山村的81岁老人肖宽生赶集回家,途中不慎掉入路边水沟。邵东县防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沟内积水并不是很深,但老人年老体衰,无力站起来,最终呛水致死。
(图片:防护林被洪水包围。)
也有的老人是因为对暴雨不够警觉,疏忽大意,酿成悲剧。邵东县一名80岁的老婆婆和她50多岁的儿媳妇,冒着大雨,到水渠里打捞洪水中的柴禾,不慎失足落水,被洪水冲走死亡。浏阳市和新邵县的两个村民,在被转移后,为了挽救家里财产损失,不顾劝阻,分别冒险返家,结果被倒塌的房屋砸死。
老人之殇
湖南省社科院陈文胜教授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农村,大多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面对暴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他们的防灾自救能力不足,导致悲剧的发生。
目前,很多农村青壮年到城市打拼,老人在农村留守。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村老人数量过亿,不少为留守老人,这个弱势群体,衍生出一些社会问题。广东、湖北、湖南等地,近年因暴雨致死的人中多为留守老人,暴露了留守老人成为防洪薄弱区这一问题。
(图片:洪峰过境,汪洋一片。)
25日的暴雨中,湖南辰溪县苏木溪乡石门村两名70多岁的老人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下。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当时是早上,如果是年轻人,可能就到邻居家躲一躲,但老人行动不便,没有走,悲剧就发生了。”
这些悲剧的发生,暴露出我国基层防洪存在的隐忧。
业内人士建议,除了加强灾害预警,完善防洪工程建设外,还要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等。尤其要针对留守老人和儿童开展宣传,增强他们的防灾避险意识,提高躲灾避灾能力。基层政府要不断完善防灾责任制,尤其是在山洪易发地区,在暴雨来临前转移群众时,一定要工作细致,不能漏人。务必要防止被转移人员擅自返家,重点加强对老人、小孩等人群的应急转移力度。(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11/7714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