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海洋需要人类共谱蔚蓝
2014年06月15日 22:24
今年的世界海洋日推出了“众志成城,保护海洋”的主题,旨在让人们更多地认识海洋,保护海洋。海洋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关键作用毋庸置疑,但随着沿海和海上经济活动的急速扩张,人类向海洋索取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海洋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破坏。如何使人们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更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海洋,成为摆在各国政府和民众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今年的世界海洋日致辞中表示,海洋事关人类的福祉和地球的未来,人们需要更好地依靠科学来制定可持续的、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和海岸政策,确保海洋得到妥善保护。
海洋离我们很近
据联合国网站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有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多种生物。全球范围内,海洋和沿海资源及产业的市场价值估计每年达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5%左右。
(图片说明:2014年3月5日,一名女子在黄昏时分走在澳大利亚悉尼以南的莫里穆克海滩上。)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探索的深入和海洋科技的发展,利用海洋造福人类的产品也不断涌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海洋为我们提供了食物保障和就业机会,是人类繁荣与幸福的源泉。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海景与渔获,人们周围很多司空见惯的物品里也都有海洋的身影。碘盐、口香糖、方便面、冰激凌、鱼肝油、DHA这些食品和保健药品中都有从海洋动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其中,存在于海带、巨藻等褐藻中的天然多糖类物质褐藻酸盐应用极为广泛。除作为食品添加剂,在方便面、冰激凌、酸奶、啤酒、果冻、月饼等众多食品中广泛应用外,褐藻酸盐在医药领域,还被用于止血海绵、牙模材料,在化妆品领域,被用作制作面膜和化妆品增稠稳定剂,同时,褐藻酸盐还是现代印染业最佳的印花糊料。
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众所周知,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近四分之三,占到地球全部水资源的97%,对维持地球上的生命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人类活动正在使海洋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过度捕捞、污染、海洋酸化以及不可持续的沿海开发和资源开采等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全球多达40%的海洋被认为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
据统计,全世界目前有12%的人口依靠渔业维生,人类从鱼类和水产品中摄取的蛋白质占动物蛋白摄取总量的17%。预计在今后20年中,人们对鱼类蛋白质的需求量将翻倍。然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显示,全球28%的渔业和水产业资源已被过度捕捞。鱼类资源的过度消耗已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使发生赤潮、渔业资源枯竭、部分海洋生物物种灭绝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中国作为捕鱼大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因过度捕捞而使中国近海渔场的底层和近底层传统经济鱼类严重衰退和枯竭。
(图片说明:2012年5月13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艾默岛沙滩上拍摄的原油球块。)
此外,海上石油的开采、运输也导致了溢油事故的增多,其造成的污染现已成为海洋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于重大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海洋环境专家也持悲观态度,他们认为溢油事故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中长期影响,特别是海底油污难被稀释和自净,会对底栖生物造成危害,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物链。1989年,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的“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之一。事件导致3.4万吨原油流入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造成几十万只海鸟、数千只大型海洋动物死亡,当地渔业多年绝收。2010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更是酿成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这场漏油事故,使出事海域的各类生物遭遇“灭顶之灾”,也近乎毁了美国南部海岸的整个渔业及渔民生计。
除大型船舶碰撞沉没、钻井平台和沿海炼油厂发生生产事故等这类重大突发性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外,船舶正常航行产生的油污滴漏和陆源工业污染物也对海洋环境有着不容忽视的破坏力。
保护海洋需多方入手
面对日益严峻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积极出台举措,从保护海洋入手,推进海洋可持续发展。6月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20周年纪念会议上,潘基文大力呼吁国际社会在应对包括气候变化等诸多全球问题的背景下,共同应对海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他说,海洋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和制定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解决过度捕捞、海洋酸化、气候变化等问题给海洋带来的诸多压力。
(图片说明: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处海滩上,人们排列出“保护海洋”的字母和图案呼吁对海洋进行保护。)
日本作为一个群岛国家,二战后其工业一度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污染和过度开发破坏了海洋景观和海洋生态环境。经历这些教训后,日本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法规,努力使海洋保护工作优先于开发利用。
美国切萨皮克湾作为全美最大的河湾,曾是美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但十年前,这一地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入了全球海洋不适合生物生存“死亡区域”名单中。不过近年来,该地区通过联合联邦及地方政府、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以及依靠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其生态面貌已大为改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秘书温迪·沃森-赖特早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只有加强普通民众和决策者对海洋保护的重视,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结合,才能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对海洋,人类只有惜之爱之,才能取之不尽。(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15/7716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