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欧盟将逐步取消可再生能源补贴
2014年06月17日 09:54
随着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凸显,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寻求可持续发展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战略选择。
欧盟向来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曾是全球多国效仿的绿色能源典范。但近年来在经济增长疲软的背景下,其补贴政策的争议性日益凸现。今年4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新规,宣布逐步取消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国家补贴,旨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向市场化转型。
(图片说明:荷兰“太阳城”: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零排放居住小区。图为“太阳城”小区内的太阳能住宅)
欧盟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角色
传统能源匮乏的欧盟向来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提高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碳排放,减少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威胁,欧盟国家出台了多种补贴政策对可再生能源进行扶持。
早在2001年,欧盟就通过立法,推广可再生能源发电。此后,欧盟于2009年4月通过了新的可再生能源立法,把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总目标分配到各成员国头上。鉴于可再生能源生产成本较高,难与传统能源同台竞争,欧盟国家普遍动用补贴手段予以扶持。
欧盟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在行业发展初期有效提振了投资者和相关企业的信心,不少欧洲企业得益于政策扶持,在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掌握着前沿技术,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与此同时,欧盟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也在全世界起到了示范作用。迄今为止,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实施了类似的补贴政策,其中16个是欧盟成员国。彭博社新能源财经数据显示,2005年至今,欧盟国家已向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6000亿欧元,巨额补贴催生了欧盟国家可再生能源的繁荣。
经济疲软掣肘政策空间
尽管欧盟各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有了长足进步,然而,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成本较高,技术开发代价较大,起步阶段提供补贴可以理解,但在欧洲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一旦超出政府自身财力许可,高额补贴便给政府带来沉重的包袱。与此同时,国家强制性向高耗能企业配给可再生能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相关企业的运营成本,并导致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图片说明:荷兰艾恩德霍芬科技大学的太阳能家庭汽车Stella)
以德国为例,德国允许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向消费者和用电企业收取超额成本,因为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比化石能源高,允许征收这样的费用,使得电解铝、钢铁等耗电量大的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下降,引来这些企业不满。因此,今年1月22日,在德国政府通过的能源转型改革方案中提到了要降低对新建可再生能源设施的补贴。
与德国的情况类似,大多数欧盟成员国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拥护”可再生能源,或削减财政补贴,或出台税收政策。例如,捷克自2014年初开始就不再对新的太阳能和生物沼气电站进行补贴。
2014年4月,欧盟委员会更是发布新规,宣布逐步取消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国家补贴。新规将于2014年7月1日正式生效,且自2017年起,所有欧盟成员国都将被强制限制对可再生能源产业进行补贴。
(图片说明:荷兰一家公司开发出的遇阳光可自动打开的“太阳能充气伞”。)
采取市场措施取代可再生能源补贴
欧盟委员会发布新规限制各国对可再生能源补贴,旨在通过采取市场措施取代可再生能源补贴,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市场化转型。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欧盟范围内对可再生能源普遍实施补贴的制度“造成了市场的乱象,增加了消费者的支出”。欧盟委员会负责竞争事务的专员乔阿奎·阿尔穆尼亚表示,欧盟拟定这一新规定是为了结束造成市场乱象及高电价的不恰当“非法”补贴。根据新规,欧盟所有28个成员国都需要逐步取消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特别补贴政策,以确保“更具成本效益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多年来,欧盟国家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可再生能源运行管理体系,实现了竞争、透明的市场机制,不但为可再生能源参与能源市场竞争的能源补贴政策、配额制和绿色证书交易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平台,也为跨区域输送和消纳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使可再生能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优化利用,大幅度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空间。
未来,欧盟国家将更多地采取价格政策、竞争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等市场措施来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17/7719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