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农村集体资产经得起“实况转播”吗?

2014年06月17日 13:36

 

中国农村改革面临“再出发”。

记者采访了解到,上海通过“制度+科技”的方式,开始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把监管制度转化为“人为因素相对较少”的电脑执行程序,对农村资产进行全面登记、阳光公示和纠偏预警。农村集体资产是否经得起这样的“实况转播”呢?

与农民的期盼“对焦”

在浦东城北村、陶桥村等沪郊乡村问村民:对集体资产最关心的是什么?

他们的回答往往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村里的厂房等集体资源“借给了谁、合同情况怎样、租金多少”;村干部的报酬是多少;自己与村里其他人的农龄怎么算,因为这与今后集体资产量化改革直接有关;各种涉农政策补贴到账情况如何、分配情况如何等。

1

“这就是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关注点。”上海市农委政策法规处处长方志权说。3年前,上海启动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也是针对了农民最为关注和担心的问题: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会否存在集体资产的“盲点”?城市郊区,快速推进城市化,农村“撤村撤队”的速度在加快。有些农民担心农村集体资产是否会流失或被平调;担心身份转变后,失去应属本人的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资格;担心失去土地后生活保障无着落。这些问题涉及身份变化、利益分配、心态调整及社区整合,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导致农村社会的不稳定。

——农村集体资产在工业化、城市化中不断增值,决策监管会否“缺位”?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同程度存在着产权不清、管理缺乏透明度的问题,集体资产处于“人人所有、人人无份”的状态,容易出现盲目投资、集体资产亏损、亏空甚至资不抵债的现象。

——多方位支农惠农政策集聚,其流向分配的实况到底如何?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既有通过政府补贴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又有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政府的“输血”力度与集体经济组织的“造血”能力,特别是农民个人的直接得益如何匹配,这是政策有效性的根本保障,否则不仅有政策“折扣”,更有政策“负效应”。

 

能否成透明的“实况转播”?

上海建立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除了日常数据采集的业务系统以及供主管部门决策参考之用的查询监管系统之外,最体现社会透明度的就是深入村一级、以“农民一点通”终端为载体的公示系统。

2

记者走进沪郊奉贤南桥镇南渡村、浦东西门村,实地看了监管平台在村里的“公示机”,上面有资产概况、收入情况、支出情况、集体土地收益、农村分配、经济合同、农龄公示等9个版块。点击固定资产条目,不仅会显示原值、净值、使用状况等信息,还会显示资产的实物图片。在专设的“村干部报酬”一栏,细分了“基本报酬”、“业绩奖励”等细目。

村里干部说,以前也有“村务公开”,公示数据上墙上栏,但那些是定期的,“农民几次来一看,都没有变化”,就不关心了。现在这个“公示机”,是动态的,有新的数据就更新,农民爱看。南渡村村民小组的会计鲁连华对记者说,农民最朴实,“大道理不要听”,你要说服他,只要实实在在把账算清楚,账算准了,他们信了,心气就顺了。“这就叫透明。村民对不透明最不放心。”

在监管平台的终端前,村民不仅点击、查阅,还动起了脑筋。比如村里有两个固定资产项目,从显示的图片资料来看,厂房等各方面的条件差不多,但显示的租赁价格和收益相差较大。他们有“问号”,就会问村干部。村干部再去了解,把情况反馈给他们。陆路村的会计王文君举了村里的一个故事:去年村民看了终端里的信息,就提出村里一处厂房租金偏低,在租期续期之时,与村干部一起想办法,要求租户进行调整,效果好。

3

上海市农委主任孙雷说,这个监管平台要实现集体资产状况的“实况转播”。每一笔集体资产只要一有“动静”,第一时间就可以反映出来。这就需要录入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是监管平台的生命线”。目前,上海市126个涉农乡镇、1711个村、2.25多万个队的农村集体资产数据都已录入平台。

 

电脑程序相对“不讲情面”

沪郊农村资产监管平台上有一个自动预警机制,集中体现了“制度+科技”的特征。电脑程序相对“不讲情面”,在“实况运行”着的农村资产中“捉虱子”、找隐患,把集体资产的运作失误甚至一些腐败苗头,遏制在“萌芽”中。

据上海市农经站工作人员介绍,在业务操作系统中,相应设置了做账进度预警、大额资金变动预警、费用支出预警、经济合同预警和工程项目预警。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招待费、差旅费、通讯费、干部报酬超过一定的规定值,或者收支出现不平衡、资产负债率超过一定比例时,监管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而且启动锁定功能,提醒采取相应的措施。

“有了预警,有了提醒,监管就能前置,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

4

方志权等上海农经专家认为,“制度+科技”可以揭示出权力运用的“风险点”,把制度的规定转化为电脑执行程序,以此辅助制度的执行,有效消除制度落实中“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现象。

在集体资产的监管体系背后,有一系列的制度支撑,主要包括农村财务管理及内控制度、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不实资产合规处置制度等。这些制度在平台上形成了信息化程序的运作机制。上海市农经站负责人侯廷永说,目前上海实现了村级财务的网络化管理,并利用软件系统,对农村集体资产实现从购买、登记入账、租赁出售及处置核销等的过程管理,农村的经济合同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去年上海全市农村村级办公费用比上一年减少632万元、接待费用减少856万元、招商费用减少417万元。(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17/7719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