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大讲堂 2013年度
探索休闲与休闲产业
2013年05月01日 11:30
对于休闲与休闲产业,我主要讲三个话题:一、休闲与休闲产业;二、休闲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三、休闲产业的成功案例。
休闲与休闲产业
(一)休闲与休闲产业概念
对于什么是休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诸如:语言学家往往从字意的角度来解读,认为:“休”是人躺在木头上,这个“闲”呢?在繁体字中,是门里面一个月字,好似是八月十五的月光从门缝洒落进来的雅静之感。我们再看看哲学家的看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休闲是一切事务围绕的中心,休闲应该成为人的一种过程,换言之,不休闲,不能说不是一个人,但可以说不是一个完整的人。社会学家认为,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对从事紧张繁忙工作的人来说,是一张一弛的驰。经济学家认为,休闲是一种财富……到目前为止,国内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术界对休闲的内涵、外延以及评价评估标准尚未形成科学权威的解释。国际休闲研究权威人士杰佛瑞·戈比、托马斯·古德尔等人认为,2015年前后,世界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娱乐活动和休闲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
休闲产业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或者更确切地讲,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发端于欧美,19世纪中叶初露端倪。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休闲相关的产业逐渐地应运而生,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那么,究竟何为休闲产业呢?笼统地讲,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休闲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
如果从供给与需求这一经济学的直观视角来看,可以这样去理解休闲产业。一方面,从需求来讲,就是消费。休闲产业的消费包括四个层次:其一,生理层次。比如在外面吃饭,大家用了很长的时间聊天,这就是一种在休闲状态下的吃饭。其二,健康娱乐。比如买了一张健身卡,去健身。其三,发展层次。比如在休闲中学习插花艺术。其四,精神层次。比如到孤儿院去做公益,看看那些孤儿,到老人院看望老人,求得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充实。另一方面,从供给角度来讲,就是生产。休闲产业的生产,其一,核心休闲产业,包括旅游、体育,以及娱乐、文化休闲教育、兴趣爱好、公益事业,等等。其二,为现代休闲产业服务的产业,诸如交通,餐饮。比如新加坡航空公司率先把娱乐设施安在经济舱里面,由此,同是新加坡飞北京的飞机,大家喜欢坐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其中就有娱乐因素在内。其三,建筑业、农业等。其特征就是在这些产业中,融入或说镶嵌上了某种休闲的元素。
(二)休闲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从根本上讲,休闲产业的发展是由需求决定的。
阶段一:农业社会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主要是节俭,因为一浪费,粮食就不够吃了。那时,人们的幸福观着眼于家里有多少粮食,有多少头猪、牛。从整体上看,这时候的人们处于“有闲无钱”阶段,形象地说,就是冬天一到,地里不长东西了,大家就都休息了,在东北农村叫猫冬,一家人或和邻居在炕上唠嗑,或是睡大觉。
阶段二:工业社会时代,人们的幸福观较多着眼于享受,由此有了消费观。这一阶段的人们基本上是“有钱无闲”,在城里面被叫做白领阶层。形象地说,就是整天很忙,钱是有了,但是忙得几乎连消费的时间都没有了;但若是有闲了,除了睡大觉,人们还有了享受服务、轻松一下的需求,诸如唱唱卡拉OK。
阶段三:后工业化社会时代,人们的幸福观着眼于发展,就是要懂得更多的知识,要有更多的技能,要能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这一阶段,真正富裕的体现是既有钱,又有闲。这个时候闲下来的人们,除了休息、娱乐,还渴望搞一些体验的活动,比如:在日本,好多一般的百姓自己写小说,相关的出版社也应运而生,就是说你拿20万日元可以印制300本书,送给大家看看。这体现的就是一种创作休闲。
可见,休闲时代的到来,归根到底与一个社会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具体体现为四个指标:第一、人们的收入当中,有一半支出花在休闲上;第二、经济总量有一半来自于休闲产业;第三、休闲地产占整个土地的二分之一;第四、人们约有一半的时间用于休闲。在此指标的基础之上,休闲得以实现还要有三个现实前提:一是和平的国际环境;二是和谐的社会;三是没有颠覆性的自然灾害。以此为依据,我国有望在2030年,迎来休闲时代的到来。
休闲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休闲产业与一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我国自1995年起,开始实行了5天工作制,1999年9月国家又实施了“三个长假日”,即:春节、五一、十一(三天法定假日再加4天周末休息日,共计7天)。这意味着我们三分之一的时间将在闲暇中度过。这一国家行为提出了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休闲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形成的休闲产业,正快速向我们走来,并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拉动内需的新机遇。据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休闲消费支出,将有可能从现在居民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增加到二分之一,消费时间将扩展为二分之一,同时20个休闲热点也将形成,即海洋、养生、山地、温泉、冰雪、鉴赏、宗教、收藏、养宠、太空、创作、体育、公益、旅游、教育、教养、情趣、工作、节庆休闲等。
休闲产业是造绿、造美、造乐、造福、造富,这样一项非常好的产业。那么,究竟休闲与一国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呢?以旅游为例,人均GDP1000美金的时候,相当于人民币6000元,人们开始有了旅游动机,比如说到周边的郊区玩一玩;人均GDP3000美金的时候,人们就有到更远的地方旅游的动机了,远程大概是云南到北京之间这样的距离;人均GDP5000美金的时候,人们就产生了出国周边游的动机;据悉,现在有些美国富翁已经有了2020年去火星的计划。
(二)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007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积极培育休闲消费的热点。这是我国首次把休闲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范围之内。2009年1月4日,广东省旅游局在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广东成为全国首个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试点”。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以国发〔2009〕41号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该《意见》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3部分20条。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同时,由此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
2013年2月18日,历经3年多的酝酿和数易其稿,在社会各界的热议和期盼中,国家旅游局牵头制定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由国务院正式公布,这标志着由国家主导的国民休闲开始启动,中国人即将跨入国民休闲时代。《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要保障休闲时间,改善休闲环境,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纲要》出台的意义在于:
其一,有利于彰显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当前,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普遍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亚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学处理工作与生活的节奏,确保身心健康与生活幸福成为了不容回避的问题。《纲要》就是从满足人们旅游休闲需求出发,合理安排生活内容,调整生活节奏,通过各种旅游休闲活动,使人们既能舒缓工作压力、缓解精神紧张,也能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益智健身,进而提高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指数,推动人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其二,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一直以来,我国旅游业都以观光旅游为主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消费需求逐渐升级,特别是度假休闲需求日益旺盛,但是我国目前的产品结构和产品体系,还远远不能满足大众度假休闲的需求。《纲要》将在增强国民旅游休闲意识、转变旅游休闲观念、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促进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顺应大众旅游消费需求,遵循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
其三,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旅游业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功能,加快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纲要》的出台施行,将进一步促进旅游休闲消费,创造新的消费热点。旅游业还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特别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弱势群体收入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目前我国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超过1350万人,与旅游相关的就业人数约8000万人。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旅游休闲在乡村的拓展,旅游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功能将会进一步增强。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推进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加快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三)对落实《纲要》以及发展休闲产业的建议
一是各级政府应该针对《纲要》,进一步出台细则。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对此,主要是考虑将休闲产业与当前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就是要把乐的元素镶嵌到现实的一、二、三产业中来。由此,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得我们的国家更美,进而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
三是改革现行体制,包括休闲产业的投资体制。其一,拓宽投资渠道,比如考虑私人企业、民营企业或是外资企业进入休闲产业。其二,优化投资项目,比如着力考虑扶持节能减排项目,加强对生态的投资建设。其三,统筹兼顾、拓展空间,比如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考虑把农村改造成公园式的农村,城里人到农村来休闲,由此带动农村实现富裕;同时,一部分农民脱离了农业,到城市来居住,城市的地产业也会由此得到发展。
四是抓管理。政府做的事情就是监管,按照市场规则来监管休闲产业,使其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我国的休闲产业还有待于在设施、环境、产品、服务、人文素养等方面有所提升。以天堂杭州为例,作为中国休闲发展的代表性城市,就其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其休闲产业不宜再扩大,更多的还是需要在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新的创意元素上下功夫。
休闲产业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娱乐休闲。日本的电冰箱上面镶一个电视机,这样既节约了空间,又将娱乐因素引入到了传统产业。
案例二:制造业休闲。山西大同是产煤的地方,现在煤的价格跌得厉害,于是有人考虑依托原有的挖煤坑道,开展相关旅游业务。就是带游客下到坑道去,坐上小煤车,体验下井的感觉,这极富吸引力,由此也为商家带来可观的收益。
案例三:体育休闲。2008年浙江杭州富阳摘得首个“中国运动休闲之城”的荣誉。富阳充分利用“中国球拍之乡”、“赛艇之乡”等扎实的体育产业基础和浓厚的群众运动氛围,把运动和休闲结合起。富阳年产羽毛球拍超过1亿副,占全球市场销售量的70%以上。富阳“无敌”牌的赛艇成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唯一指定比赛用艇。
案例四:智能休闲。比如说你的爷爷特别聪明,那就把他的智慧,通过计算机模仿出来。虽然老人去世多年了,但是我遇到什么困难,比如我要跟一个非洲人结婚,那么就跟这位计算机模拟出的爷爷进行对话,用爷爷的价值观来判断一下,我能不能跟这个非洲人结婚。
案例五:旅游休闲。走进杭州宋城可以看到用成千上万块青砖砌成的城墙、用整块汉白玉雕成的九龙柱、用泛着青光的石板铺设的市井路面、“巨木虚架桥无柱”的虹桥等景观。当然,有了文化才有生命力,因此宋城里出现了许多“活”的东西:打铁、活字印刷、刺绣、编草鞋、弹棉花、磨豆腐、酿酒等传统工艺令人目不暇接;抛绣球、古典杂耍、燕青打擂等极具历史文化烙印的文化小品,令来这里观光旅游的人恍若隔世……整个宋城是位名叫黄巧灵的投资商建的,当初他在建宋城的时候,每年投资一千万,连续六年投资六千万,现在的年收益是2个亿,其收益是累计投资的三倍多。
案例六:休闲地产。日本有一个地产项目,宣传说人们夏天进到这个小区,要比外面温度低两度。从外观上看,建筑本身像三弦这种乐器,就是将乐器的文化融入到了建筑上。不仅如此,在墙外面还设有喷雾,这就起到了降温的作用。考虑到整座建筑的后面是地铁出口,因此设计用流水来抵销噪音,这同时又起到了为小区降温的作用。在这里,地铁出口用电,电梯用电,以及其他所有照明,都是靠人来回走动发电的,可以说是既环保又节能。考虑到两米以上是不需要空调的,由此小区空调的冷气设计是由下往上打的,这就起到了节能的作用。另外,在房顶上可以种树,还可以种黄瓜、西红柿等。
最后,对于休闲,我想讲四句话:第一句,休闲好,要建立一种休闲对我们都好的价值观念。第二句,好休闲,要养成一种休闲的习惯。第三句,休好闲,要健康文明地休闲。第四句,闲休好,要掌握技术,科学休闲。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周艳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0501/7720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