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地动态
【独家微访谈】仲大军:信仰是人类精神的栖息之地
2014年06月18日 16:34
有媒体曾经对于“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做过相关调查,超九成网友认为,当今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然而又有近八成网友认为自己有信仰。事实上,信仰问题已经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与思考。信仰是什么?人为什么需要信仰?信仰为何会对人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你认为自己有信仰吗?首都专家微博群、宣讲家网站共同邀请知名社会评论家、北京大军智库公司主任仲大军做客微访谈,期待您的积极参与!
信仰是坚定内心的力量
信仰是什么呢?仲大军主任认为,信仰是人从生理到精神产生的需求,是爱好、习惯和倾向,是一个民族共同生存的需求,是精神灵魂的栖息之地。古代社会人们的信仰简单而朴素,那时没有今天这么多的外部信息,没有发达的传播手段,信仰就是靠家族和氏族祖辈传流。
许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未必。中国人的信仰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中国古人信仰的传承主要靠家人,靠宗社,不像西方靠教堂、靠神父。自近代以来中国人就不读四书五经了,但四书五经就是古代中国人的信仰和圣经。今天的中国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一定要继承好的传统。
信仰不是空中楼阁,想要获得,并不容易。在某种程度上,信仰代表着约束,有约束就会有坚守,就会自觉抵制违反信仰的事情。古语说“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这都是信仰的表现。当今社会有很多诱惑,金钱美女面前,如果没有抵抗力,便会堕落甚至违法犯法。所以,信仰的问题在当今的社会非常重要,它是一种坚定人心的力量!
问答精选:
1.沸水欢腾:向 @仲大军 提问: 信仰与道德修养有何不同?信仰与政治经济目标与手段又有那些区别呢?
答:信仰肯定会影响到经济政策的制定,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政治制度等方方面面。道德修养是在信仰指导之下完成的。有不同的信仰会有不同的道德修养。信仰是精神的,道德修养是行动的。
2.举事立人:向 @仲大军 提问: 另外,狭义的信仰如同价值观一样是一种软实力,美国依靠漫长历程累积的超强的综合国力、优越的生产方式和侵略性的外交策略,才能不断向他国灌输他们的普世价值和信仰方式,那就中国现实看,是不是具备了这种条件了呢?
答:有了对自己价值观的自信,才会有外部输出的意志。如果连自信都没有,就不可能出现传播和输出。所以,打造本国和本民族的价值体系是比GDP还要重要的事情。国家的软实力就体现这个方面。
3.丸子阿wing:向 @仲大军 提问: 老师您好,感觉信仰是一个很大的词汇。我不知道对于自己喜欢的球队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的认同能不能称之为一种信仰。比如,一支球队的底蕴,他们对于胜利渴望,在逆境中表现出的不服输的精神等。
答:信仰建立在喜爱、爱好的倾向基础之上,但爱好往往停留在感觉层次,而信仰更多地在精神层次。这里是有些区别的。
4.演员顾艳粉丝团:对 @仲大军 提问:信仰是什么?
答:信仰是人从生理到精神产生的需求,是爱好、习惯和倾向。信仰是一个民族共同生存的需求。古代社会人们的信仰简单而朴素,那时没有今天这么多的外部信息,没有发达的传播手段,信仰就是靠家族和氏族祖辈传流。所以,中国的信仰和宗教模式主要是人教,祖宗之教。
5.阿弥陀丸:向 @仲大军 提问: 如果您认为我们有信仰的需要,在价值多元、舆论繁芜的中国,如何才能真正构建起个体、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信仰体系呢?
答:现在的任务是把古代信仰中好的内容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建构新的信仰体系。东西方国家都存在这一改造。不只中国有建构信仰体系的问题,西方国家也有。传统宗教只剩下一种生活方式的意义。
6.chenggong1000:向 @仲大军提问: 有自己的信念就能改变一切吗?
答:信念可以化为毅力,有毅力的人就能成功。
7.余居凌天:向 @仲大军 提问: 有关信仰的讨论大概源自人们对当下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的焦虑,一些人认为没有信仰导致个体的迷失,以至于道德缺失。您怎么看?
答:今天的中国有很多认识误区,有很多不自信,有很多错误的做法,譬如一股脑地扬弃本国文化,本国传统,一股脑地照搬西方,不加分析地机械照搬。譬如盲目地推崇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一件事情走向极端便会出现不良现象。道德滑坡就是改革的盲点导致的。必须矫正。
8随无涯阁主:向 @仲大军 提问: 许多人都说“中国人没信仰”,我看未必,中国人的信仰,与西人所谓宗教信仰不同,中国人的信仰当在习俗与传统之间,在祖先,在家庭。说到底,也就是道德的一个绝对根源,一个令人德化的根据,生命的立足之地。
答:中国人的信仰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中国古人信仰的传承主要靠家人,靠宗社,不像西方靠教堂、靠神父。自近代以来中国人就不读四书五经了,但四书五经就是古代中国人的信仰和圣经。今天的中国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一定要继承传统好的东西,而不是完全照搬。
9.wendy文子张:向 @仲大军 提问: 信仰是灵魂的栖息地,所谓的信仰有很多种,哪些能被称之为真正的信仰?
答:你说的很对,信仰是灵魂心灵的栖息地。世界上尽管有很多信仰,但内容大体上都催人向善,儒学、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一些基本教规都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不同。中国文化的特点或说优点很多人还没看到,现在只是一味埋怨自己,但早晚大家会意识到中国人的聪明之处。
10.鸡爱上老鼠:向 @仲大军 提问: 老师,您认为现在年轻人的信仰和上一辈人年轻时的信仰有何不同?
答:年轻人更自由了,具体表现就是年轻人不再像老年人那样守规矩了。当然这些都是老规矩。但老规矩是不是都是错误的呢?不是,一些人类基本的道德操守永远都不会改变的。从我这个年龄角度看你们,既为你们高兴,因为你们过得比我们更幸福,又要提醒你们保留传统。
11.123曼曼:向 @仲大军 提问: 为什么我觉得我没有信仰呢?怎么样才能有信仰?我应该信仰什么?
答:你的问题反映着很多中国人的共同现象。中国从历史上说,就是一个不固执于一端的文化,中国人的信仰总是与时俱进。进入近代以来,受外部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信仰出现了多元化,复杂化。现在需要花大力气再造本民族的信仰,而不是一味照搬。
12.左连峰:向 @仲大军 提问: 有信仰和无信仰都有什么利弊呢?
答:有信仰的人有约束,有约束就会有坚守,就会自觉抵制违反信仰的事情。古语说: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这都是信仰的表现。当今社会有很多诱惑,金钱美女面前,如果没有抵抗力,便会犯法违法,堕落。所以,信仰的问题在当今的社会非常重要。
13.-大菁菁-:向 @仲大军 提问:信仰与教会、教会与迷信间的区别该怎么理解呢?
答:教会是信仰的一种形式。传统的信仰往往都带有一些迷信,认为世界有神灵,有超自然的力量。传统宗教往往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让民众信服。这是某些信仰征服信徒的手段。
14.幸运的麦兜儿:向 @仲大军 提问: 我们常在讨论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逆转下思维呢,若一个人对待事情的态度都当成信仰去忠实、坚持、努力,那社会和谐度提升会很快吧?例如当下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如果人人把婚姻当成神圣的信仰去供养、付出、尊重效果会怎样?
答:我们的信仰应当是一个富裕的社会,强大的国家,和谐的家庭,文明和真诚的人际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男人和女人是社会的原子,只要真诚交往,便会有坚守,有快乐,有幸福。家庭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夫妻的品德。
15.鸢飞鱼跃的天空:向 @仲大军 提问: 有人说信仰确立了个体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标准,也成为个体毅然前行的巨大动力。它的力量真有这么大吗?具体而言,年轻一代该信仰什么?信仰对人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答:信仰使人坚定,信仰就是力量。譬如今天,当我们走过过度平均主义年代之后,已经找到了新的信仰目标,那就是均富,共富,权利平等,均衡发展。这些观念应当成为指导改革的思想理论,而不是一味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
16没有看到过的自己:向 @仲大军 提问: 曾经听过有人说儒家不属于宗教信仰,那么它跟佛家和道家是否有本质上的区别?
答:儒家也是宗教信仰,只不过在传播的过程中手段和方式不一样,它是属于无神教,没有仪式,没有牧师神父之类的神职人员。
17大V直播间:向 @仲大军 提问: 仲老师您好,有人说,信仰的实质是下层人玩名利,中层人玩精神,上等人玩灵魂。在中国的环境下,信仰和社会阶层有什么关系?
答:不同阶层的人都有信仰,信念对于人类来说都是一样的天赋,只是信念体现在各种人身上会有所不同。孔子过去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平民百姓或许更物质一些,知识分子可能会精神一些。这里有一些差别。但也不一定。
18.温柔的泰迪熊:向 @仲大军 提问: 不同的人对信仰的理解会不同,当“让金钱成为唯一追求”,当权钱把控一切时,信仰的缺失就成为必然?
答:我想信仰有好有坏,极端的拜物教,拜金主义,个人主义,都不是好的信仰。现在不是信仰缺失,而是信仰变形,需要矫正。
19.眼观八方之天下:向 @仲大军 提问: 仲老师您好,信仰的真谛是什么?到底怎么样的信仰才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
答:总起来说,信仰是约束人们向善的一种手段,方法,或者是制约人们为一个目标努力的手段。中国的传统信仰到了近代受到了外部世界的冲击,儒家文化处于再造过程。
20.鸡爱上老鼠:向 @仲大军 提问: 老师您好,很多人说,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您也这样认为吗?我们该如何对待信仰缺失的现象?
答:信仰永远都存在,只是内涵总是在变化。譬如过去信仰共富,平均主义,现在信仰先富,个人致富。由此导致了新的社会现象。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18/7721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