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资讯

“组合拳”打出揭阳基层治理新天地

2014年06月19日 14:08

 

前不久,揭阳市1445个行政村和178个社区全部顺利完成“两委”换届选举。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5.4%,村、社区“两委”交叉任职比例达91.8%。当地干部群众说,这次依法换届选举工作是历届最平稳、最顺利的一次。

曾几何时,或受人情所困,或为金钱所惑,或被宗族势力所扰,揭阳的一些村、社区换届选举可谓乱象频出。揭阳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由乱到治,背后有“妙招”:2012年以来,揭阳打出了以领导干部挂钩帮扶整顿问题村、选派村“第一书记”、开展“双联双促”活动为三大抓手的基层组织建设“组合拳”,成千上万的干部和党员下沉到基层一线,初步探索出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揭阳路子”。

揭阳市委书记陈绿平说,刚到揭阳工作时,每天接到群众反映问题的来信有上百封,现在每天只有几封,群众反映的问题数量少多了。

工作组驻村办民生实事

为防止问题村帮扶整顿成效出现“反弹”,工作组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帮助问题村建章立制,为其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36岁的罗杜鑫是岐山村的村民。前不久,看到揭阳市的工作组进村,平时“抠门”的他破天荒地自己掏腰包买了一盒双喜烟,分给工作组干部抽,以表达心中的感激。收回集体土地重新出租使集体年收益增加8万元、投入20多万元新建公厕和垃圾转运站、修通因历史原因多年未能修通的道路、修建老人活动中心及古榕树下休闲区……采访中,村民们如数家珍,纷纷感谢工作组为岐山村办了一批民生实事。

榕城区东阳街道岐山村地处革命老区,村民大部分在工厂打工,集体经济收入非常薄弱,被列入需要帮扶整顿的问题村。由揭阳市委办公室、市交通局、市公路局、市水务局等单位组成了帮扶整顿岐山村的工作组。工作组驻村后,迅速开展调查研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

在调查中,工作组发现原来村出租的21亩山地,被占用乱搭养猪场,存在脏乱差和严重安全隐患。工作组经多方协调,促成村民代表大会收回土地重新出租。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益8万元。岐山村过去缺乏合理规划,社区乱搭乱建情况严重。为此,工作组请市城规局对全村进行重新规划,具体项目包括筹建老人活动中心、古榕树下休闲区、文化广场,设置宣传栏,整修进村道路,实施水改工程等。

从2012年开始,揭阳市落实市、县领导驻点挂钩帮扶,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市每年排查出79个问题村,派出79个工作组、500多名干部深入基层,采取“1名领导+1个联络人+1个工作组”形式进行帮扶整顿。三年来,揭阳共抽调1606名干部参加问题村帮扶整顿工作。各工作组进驻问题村后,干部走村入户、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制订帮扶整顿方案,并对问题进行分类整治。为防止问题村帮扶整顿成效出现“反弹”,实现农村基层长治久安,工作组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帮助问题村建章立制,为问题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经过集中帮扶整顿,揭阳市问题村帮扶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问题村查排出来的1173个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办好事实事1753件,帮扶整顿期间,各问题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共1428项。

“第一书记”化解基层矛盾

“第一书记”下派基层代办群众事务,真正实现把各类矛盾和不安全隐患解决在当地,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问题不上交。

军埔村村道两旁,电商实体店鳞次栉比。电商培训中心内,专家正在向来自各地的青年传授经验。今年3月份,非洲国家青年电子商务领袖培训班在此开班。全村490户几乎家家从事电子商务,村民开设淘宝网店3000多家、实体店200多家,月交易量达80万笔,月成交金额近1.36亿元。

然而就在几年前,军埔村还是一个“问题村”。军埔村之变,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第一书记”的进驻。2012年,揭阳市政府办青年干部李博,来到军埔村就任“第一书记”。驻村后,作为组织者之一的李博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组织电商代表赴杭州、义乌、深圳等地学习取经,帮助电商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协助建设电商培训中心,开展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的“全渗入式”免费培训;参与组建锡场镇电子商务协会,帮助协会成员解决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当地干部称赞李博发挥了“指引方向、把握情况、沟通信息、凝聚民心、推动发展”的作用。

在揭阳,像李博一样的“第一书记”有很多。2012年以来,为解决农村基层存在的问题,揭阳分三批从市直、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选派了1061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揭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叶少明说,“第一书记”作为揭阳市委派驻村工作的“特派员”,在基层履行“五员”职责——落实政策监督员、富民强村指导员、农村纠纷调解员、为民办事服务员和政策法规宣传员。“第一书记”带头代办群众事务蔚然成风,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更为重要的是,结合问题村帮扶整顿和信访积案化解等专项行动,“第一书记”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营造了良好农村文化氛围。据统计,“第一书记”自下派基层以来,共走访党员群众45919人,为群众办好事实事5013件,预防和妥善处置信访突出问题27起,参与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783宗,协调处理化解群众矛盾纠纷2295宗,真正实现把各类矛盾和不安全隐患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问题不上交。

 

结对联系夯实组织建设

揭阳全市共组织近400个市、县(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一对一”结对联系村(社区)党组织,落实近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一对一”结对联系村(居)群众。

从去年6月起,揭阳市委在全市部署开展了为期3年的“双联双促”活动。叶少明告诉记者,“双联双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机关联系基层、促进科学发展。揭阳市把市、县(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部“一对一”结对联系市区部分村(社区)党组织,实现机关与基层党组织之间优势互补、互动共赢、共同发展。第二层是党员联系群众、促进改善民生。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每个党员干部与当地基层党组织党员一起,“一对一”结对联系村(居)群众,当好社情民意调查员、政策信息传播员、社会治安巡护员、服务群众勤务员、民主管理监督员,帮助联系户解决实际困难。

今年,揭阳市委把“双联双促”活动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来抓,明确“双联双促”为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的一条主线,分别设计了9项具体载体,如三级干部“大走访”、驻村一日、帮扶式学习、部门开放日、开门揭短亮丑、共建支部、认领公益岗位、整改承诺践诺、服务提速创先争优等活动,推动结对双方党组织上下联动、改进作风。

在“双联双促”活动中,揭阳全市共组织近400个市、县(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一对一”结对联系村(社区)党组织,落实近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一对一”结对联系村(居)群众。截至目前,揭阳全市参加活动的党员共结对联系群众22397户,上门访谈41161次,上辅导形势报告8408场次;结对双方党组织集中过组织生活1104次,开展联谊578次;全市共新发展党员360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700项,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组织建设。

揭阳市委书记陈绿平:

按照中医“系统调理”法

标本兼治加强基层建设

对话

南方日报:近年来,揭阳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出了一套揭阳特色十分鲜明的“组合拳”。如何理解这套“组合拳”?

陈绿平:帮扶整顿问题村工作,突出从“点”上推进,每年排查帮扶整顿,落实市、县领导驻点帮扶整顿,确保基层突出问题及时得到解决;选派村“第一书记”工作,突出从“线”上开展,形成了一支1061名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有力地夯实了农村基层执政根基;“双联双促”活动,突出从“面”上铺开,使机关党组织资源“全面下沉”、全面向基层城区社区倾斜,进一步统筹基层党建资源,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搭载了重要平台。通过这样的安排,初步构建起了我市立体式、全方位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体系。

我们按照省委胡春华书记从根本上解决基层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按照中医“系统调理”方法,标本兼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帮扶整顿问题村,侧重于“下猛药”,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财物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对难点问题一抓到底,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选派村“第一书记”侧重在解决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抓住班子建设这个“牛鼻子”,把班子凝聚起来,切实发挥好班子的核心领导作用,强化基层组织的“自身机能”;“双联双促”活动,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科学发展、促进基层民生改善入手,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免疫力”,使基层各项工作“脉络”畅通。

南方日报: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工作基础的过程中,揭阳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陈绿平:我们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首先是突出固本强基,大力实施帮扶整顿问题村、选派村“第一书记”、开展“双联双促”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四项举措。其次是大力改善民生,全力办好“治水、修路、办教育”三件民生大事,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村居植绿覆绿大行动“三大工程”。第三是及时解决问题,大力推进“化解社会矛盾、打造平安揭阳”20项措施实施。

南方日报:揭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一系列措施实施以来,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陈绿平:第一,实现了“揭阳的问题在揭阳解决”,一大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地解决。举个例子,光是帮扶整顿问题村一项,237个问题村查排出来的1173个突出问题基本都得到解决。同时,村级“两委”换届工作顺利完成,党员群众满意度较高,是历次选举中最顺利的一次。特别是上浦村在全省率先完成“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第二,基层问题的解决,为揭阳加快发展、跨越崛起夯实了基础、提供了保障。全市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从2011年的第14位提升为2012年的第13位、2013年的第12位,首次跃居粤东首位,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此外,还转变了干部队伍作风,提升了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一大批干部在基层的日常工作中,锻造了勤恳务实、艰苦朴素、坚韧不拔的优良作风,增强了处理基层突出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为揭阳发展积累了一笔宝贵的干部资源。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19/7722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