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英签署一揽子能源大单 能源领域合作迈向精耕细作

2014年06月20日 09:11

 

6月17日,中英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将深化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多项合作。同日,中英企业间签署了包括液化天然气供应、民用核电领域等在内的合作协议。业内分析认为,此次签署的一揽子能源大单,既满足了英国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也增加了我国的天然气供应,双方在民用核电领域的合作将加快我国核电“走出去”的步伐,同时将带动我国与英国乃至欧洲能源领域更加深入的合作。

1

(图片说明:6月1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伦敦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后,共同见证了双边金融、科技、教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

中英签署能源大单 双方各取所需

17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英国期间,中英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双方一致认为能源合作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支柱”。声明指出,英国欢迎中国企业继续投资英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核电、海上风电和光伏项目。双方均欢迎在民用核电领域开展合作,也将加强在海上风电技术、施工标准、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在此基础上,中英两国企业间17日签署多项大单。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英国石油公司(BP公司)签署了一份液化天然气长期供应框架协议,根据协议,BP公司将从其全球LNG资源组合向中海油每年供应多达150万吨的LNG资源,供应期限20年,协议金额200亿美元。同日中海油宣布与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

英国工程巨头罗尔斯·罗伊斯集团与中国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同日也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英国及其他市场进行民用核电项目上的合作。

2

(图片说明:李克强总理与卡梅伦首相共同出席签字仪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夏义善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中英在能源领域签署的大单,缘于我国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他说,由于债务危机,英国甚至整个欧洲经济长期趋于停滞状态,在寻求国际贷款方面有一些瓶颈。同时,英国在能源开采方面也呈下降趋势,而国内需求有不减反增势头,促使英国突破传统能源,从新能源领域寻求解决办法。而我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核电、风电、太阳能等领域发展也很快,目前有能力出口。因此,英国自然会寻求与中国合作。

对于金额高达200亿美元的LNG大单,业内人士普遍表示,中海油与BP的合作加强了其资源供应能力,从而强化中海油在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地位,增加其竞争优势。

 

中国核电加快“走出去”步伐

根据中英双方达成的协议,中方可以在符合英方规定的前提下,设计、持有或是运作英方新一代的核电站。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设核电站的国家之一,目前有16台核电机组正在运行,总装机容量约10GWe,提供全国约18%的电力。由于建设时间早,英国几乎所有机组到2023年都将面临退役。为弥补电力缺口,2008年英国政府重启核电建设,在2030年前,英国新建核电机组将力争达到16GWe。

虽然我国核电起步较晚,但目前在建装机居世界首位。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在建核电机组31台,约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的40%。2013年10月,国家能源局公布《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实施方案》,首次提出核电“走出去”战略:对核电企业“走出去”给予方向性指引,并推动将核电“走出去”作为我国与潜在核电输入国双边政治、经济交往的重要议题。

3

夏义善表示,虽然英国核电技术曾远远超过中国,但近年来,中国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核电技术发展很快,目前,已经有能力出口。业内人士也表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核电设备的“走出去”,而不仅仅是资金的输出。

未来中英能源领域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在与俄罗斯签订天然气供应协议不久,又与英国签订价值2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中国不但扩大了能源进口来源地,也打开了中国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大门。

夏义善表示,中国与欧洲合作相对容易,这些国家或地区投资环境成熟、规范,地区稳定,中国与整个欧洲的关系也是比较好的。通过与英国的合作,会进一步带动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合作,今后会有各个方面的投资,合作前景也非常可期。

以石油合作为例,BP、壳牌与中国企业一直有合作关系。外国企业成熟、技术也不错,中国市场比较大,双方在这些领域会有更深入的合作。除此之外,中国企业还需要在风险控制方面增加与外国企业的合作,以加强中国石油国际化的步伐,与国家需要和国际实力相匹配。

此外,随着中国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清洁能源特别是LNG使用比例会有大幅增加,因此在LNG领域,中国与其他国家依然有很大合作空间。(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20/7723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