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巴勒斯坦人的中国印象
2014年06月23日 08:48
在中东地区与以色列毗邻的巴勒斯坦,“中国”是个并不陌生的名字。尽管在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区长期生活的中国人不过十几位,但热情的当地人谈到中国便会竖起大拇指、高声喊着“你好!”小贩们甚至会因为一张中国面孔免费送上几张大饼或一捆蔬菜,让人心里暖暖的。
中国与巴勒斯坦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中国政府自始至终支持巴勒斯坦的解放事业,这让巴勒斯坦人心存感激,并期待着在国际舞台上越发重要的中国能在解决巴以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制造”架起中巴两国经贸桥梁
大多数巴勒斯坦人认识中国是从“中国制造”开始的。无论是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还是被以色列围困的加沙地带,随处可见品种繁多、价格低廉的中国商品。在位于加沙地带中心的加沙城市场,贴有“中国制造”字样的发电机、摩托车、洗衣机、服装等商品随处可见,甚至连巴勒斯坦传统头饰Kafyyas都产自中国。
(图片说明:巴勒斯坦加沙城中心的市场,市民在购物。市场中多数商品来自中国。)
由于错综复杂的巴以关系,巴勒斯坦目前尚未成为一个主权国家,没有属于自己的海关系统,所有进出口贸易均需通过以色列。加之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物理隔离,巴勒斯坦人想在两地间通行必须得到以色列的许可,货物流通极不便利。可以说,巴勒斯坦的经济命脉把控在以色列手中。
就是在这种严酷的形势下,有一批巴勒斯坦商人辗转与中国建立了商业往来。通过他们的努力,每年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中国产品漂洋过海来到这里。在巴勒斯坦450万人口中,数以百计的商人从事着与中国的贸易,尤以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的生意人最为有名。巴勒斯坦人甚至把中国称作“上天的恩赐”,许多人因为在中国经商而成为百万富翁;穷人则可以在各地市场上购买廉价的中国商品,满足家用。
(图片说明:加沙城路边,小贩在整理自己的货品。)
Bassem Dyazada在加沙地带经营一家服装店,店里几乎所有货品都来自中国。“因为做生意,我到过中国很多次,面带微笑的人们是中国最吸引我的地方,”Dyazada说,“中国人热情好客,我希望有一天阿拉伯国家也能像中国那样强大。”
“中国情结”催热两地民间文化交流
黑头发、深眼窝、长睫毛,尼桑车行经理YahyaSaleh有着一张典型的中东面孔。可他一开口,便讲出一口流利的中文,还为自己取了个颇有诗意的中文名字“叶海亚”。
叶海亚与中国的缘分始于20多年前。上世纪80年代初期,17岁的叶海亚高中毕业,由于成绩优异,取得了巴勒斯坦政府发放的海外留学奖金。在与众多阿拉伯高等学府比较后,叶海亚毅然选择了相隔万里的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在那里,叶海亚一边学习中文,一边了解中国文化,并在留学两年后继续前往上海深造,一待就是3年。
在中国的留学经历成为叶海亚生命中独一无二的财富。尽管在留学后,叶海亚选择回到巴勒斯坦生活,但他对中国的情感丝毫没有因为时间和距离而淡漠。对叶海亚而言,一切与中国有关的事情都能引起他的兴趣,深化中国与巴勒斯坦的文化交流始终是他追求的目标。怀着这个梦想,叶海亚加入了巴勒斯坦-中国友好协会,并成为当中的活跃分子。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叶海亚一直密切关注着媒体上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各种消息,并不停地给自己的中国朋友打电话询问情况。在得知中国为地震遇难者设立3天全国哀悼日并接受外国人士到中国驻外使领馆吊唁的消息后,他决定召集曾在中国留学的巴勒斯坦人共同举行烛光吊唁活动,为遇难者祈祷,为中国祝福。叶海亚说,“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能为中国做的事情十分有限,但我会尽我所能来帮助我的中国亲人们。”
对叶海亚而言,中国已成为他不知不扣的第二故乡。眼下,叶海亚最大的梦想便是在明年大儿子高中毕业后,能送他到中国读书。“中国的发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像我一样,有机会到中国留学,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他说。
与叶海亚一样,巴勒斯坦有这样一批曾经在中国留学或与中国有着各种各样渊源的朋友。尽管人数有限,但正是他们对中国淳朴真挚的情感让“中国情结”在这个遥远的国度代代相传。
(图片说明:中国援建巴外交部大楼即将完工。2014年6月5日,在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中国驻巴勒斯坦办事处、巴勒斯坦外交部以及联合国官员视察几近完工的巴勒斯坦外交部大楼。)
“中国崛起” 助推巴以和平进程
“亚洲巨龙”是巴勒斯坦人给予中国最尊贵的称号,让他们竖起大拇指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巴勒斯坦官方和民间都期待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能为停滞不前的巴以局势助力。
(图片说明:2013年5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欢迎仪式,欢迎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访华。)
巴勒斯坦外交部长里亚德·马勒基近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去年5月,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率团访华,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了会谈。习近平在会谈中提出中方关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马勒基认为,中国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巴以双方、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高度重视。
“也许中国可以提出自己有关巴以和谈的主张,以推进和谈进程。中国同以色列有着良好的关系,中国与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也有着良好的关系。只要中国愿意,便可在和谈中发挥独特作用。我们期待着这个伟大的国家为此付诸行动。”他说。(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23/7724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