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比利时面临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双重挑战

2014年06月25日 13:09

 

比利时公共卫生科学院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比利时共增加了10种新型毒品。与此同时,该国在传统毒品上的消费量亦居高不下,比利时如今面临着新型毒品泛滥和传统毒品大量消费的双重挑战。

新毒品蔓延 新威胁浮现

5月27日,比利时公共卫生科学院发布年度报告称,2013年欧洲共检测出81种新型毒品,其中在比利时就查出了10种。另据当地媒体报道,比利时每年都增加10余种新型毒品。

报告显示,比利时依然是西欧毒品的中转平台,而且越来越多的迷幻类药品正在该国不断出现,引发公众担忧。据了解,这种药品食用剂量过大会导致消费者死亡。

1

(图片说明:比利时中世纪水城根特)

参与拟订报告的欧洲毒性危害委员会专家米夏凯尔·奥热表示,新型毒品的增加构成了“新的威胁”。他说:“这些新型毒品通常是一些药理类产品,通过改变物质正常的使用或者进行合成来制成精神药品,以避免法律的制裁。”

奥热认为,部分此类药品是“特别危险的”,因为“这些药品成分不明,不管作用于动物还是人体,都没有经过检测,没有他们的制药档案,也不知道多少剂量可能致死”。“他解释说,这些药品具有使人剧烈中毒的危险,而且长期来看也不知道慢性食用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钻法律空子” 防控难度大

据当地媒体报道,目前比利时在打击这些新型合成毒品方面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由于部分品种作用精神类物质剂量小,不仔细检测很难查出。而且要辨别一种新的精神药品的精确成分需要较长时间,等到做出全面解析介绍并实施禁令时,毒品贩子已经在市场上交易另一种新的品种了。尽管不同的品种间只存在细微的差异,但足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此外,这些药品多从欧洲地下实验室制造或从中国、印度进口,在网上作为“欣快药”或“用于研究的化学品”进行销售,并标明个人不宜使用。这“其实是明显规避法律责任的手段”,奥热说。

2

(图片说明:可卡因)

为应对毒品间的细微差异,“比利时近日通过了一项新的法案,允许禁止同一组相近的物质。如果一种新的物质只是与被禁物有很少的差别,同样也被迫禁止。”比利时司法部顾问克洛德·吉拉尔同时表示,“法律要求检测这些物质的实验室必须把相关信息报告提交给国家预警系统。”

使用量被低估 隐忧当重视

这些新型毒品在比利时的使用量不容忽视。比利时公共卫生科学院的报告称,约4%的15至24岁的比利时青年曾消费过至少1次这样的新型毒品。从消费方式上看,越来越多的人采用注射的方式,这是最危险的方式之一。此外,调查显示,比利时11%出席节假日活动的人“偶尔或者经常”服用新型毒品。

而目前对上述毒品使用量的调查结果还只是基于个人申报,并不是血液和尿液分析。根据更为科学的调查结果,实际毒品消费量可能被低估。

据“欧洲毒品和毒品癖观察所”近日公布的对21个欧洲国家42个城市进行的废水检测数据,比利时安特卫普市废水中可卡因的代谢物人均含有量居欧洲之冠。调查显示,安特卫普每天每1000人消费预计837毫克,超过其他几个曾经创下纪录的城市阿姆斯特丹(393毫克),伦敦(711毫克)和苏黎世(679毫克)。

 

3

(图片说明:一名男子在抽大麻香烟。)

除此之外,安特卫普废水中安非他明残留量也居高不下,每天每1000人消费量预计为185毫克,仅次于瑞典的哥德堡(215毫克);摇头丸消费量位居欧洲前三。

瑞士联邦水生科学院的克里斯多夫·奥尔特称:“从人均来看,安特卫普确实毒品泛滥最严重,但应该注意到的是,安特卫普是举办节日活动的中心,这也是为何周末比平时检测出的毒品代谢物远超过工作日的原因。”

研究表明,人均毒品消费量跟城市规模也有关系。“欧洲毒品和毒品癖观察所”对比利时境内安特卫普南、布鲁塞尔北、东佛兰德、科克赛德、尼诺弗等几个废水处理站进行的研究发现,城市规模越大,人均毒品消费量越多。这样的情况也与比利时警方查获的实际毒品量、传统卫生部门的调查结果相吻合。

当地专家解释称,之所以选择城市废水来进行毒品消费量研究,是因为这是一种耗资最少而效率最高的方式之一,这样的研究结果最真实,因为即使在个人申报中十分诚实的消费者,也并不一定真正清楚他们实际消费了多少量。

另外值的一提的是,当新型毒品在比利时不断蔓延之时,可卡因、安非他明、摇头丸等传统毒品的高消费亦未得到遏制,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交织泛滥的困境应引起比利时当局重视。(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25/7728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