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欧经贸合作开启新篇章
2014年06月26日 09:28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6日至21日对英国和希腊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他上任以来的第三次欧洲之行,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从签订多项经贸大单,到人民币和英镑直接交易,从中英在核电、高铁等领域加强合作,到中国和希腊共同开拓航运产业,系列事实表明,中欧合作已经超越简单的贸易层面,开始在投资、金融等更高层面“握手”。中欧全方位合作不断升温,将对欧洲经济复苏向好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互动增益 经贸关系进一步加强
在全球政经格局深度调整和经济复苏乏力之际,中欧加强经贸往来无疑将带来“双赢”结果。刚摆脱债务危局的欧洲经济仍是欲振还休,欧洲央行前不久出台的货币新政力图消除欧元区通缩风险,“拼经济”已是当下欧盟第一要务。对中国而言,正处转型期的经济下行风险不容忽视,结构改革任重道远。中欧两大经济体携手,实现经贸合作深度对接,打通两大市场,能给各自增长增添强劲动力。
(图片说明: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温莎宫会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有分析人士注意到,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3月访欧到此次李克强的欧洲行,短短3个月内中国领导层遍访法国、德国和英国等欧盟大国,中欧关系持续升温传递出清晰的信息——合则两利、合则共赢。
海外媒体和观察人士亦试图透过此次李克强访英的丰硕成果洞悉中欧经贸关系的新趋势。路透社在报道中称,中英两国签署巨额协议,能源和金融在贸易议程中占主导地位。李克强此行旨在加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欧洲金融中心之间的经济关系。
法国《费加罗报》更将报道重点放在中英经贸合作契合点上:英国首相卡梅伦称颂“英国是欧盟中对中国投资最开放的经济体”,李克强称赞双方是“共同增长的合作伙伴”。报道说,伦敦向中国资本张开臂膀以为其基础设施融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同伦敦金融城达成协议向英国高速列车、未来核电站开发和电信项目投资。此外,伦敦金融城可能成为中国境外人民币交易的选择。
数据显示,去年中欧贸易额达5591亿美元,欧盟连续10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去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6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9%;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36.2亿美元,增长6.2%。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贸关系之一,中欧经贸往来正从互补走向互融互通,相互投资和金融合作成为“催化剂”。
2013年中欧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将各自发展规划对接,双边经贸合作蓝图展现:打造亚欧大市场,创新合作模式,朝着联合生产、联合研发、联合投资、共同开发第三国市场的方向迈进。此外,随着未来投资和自贸协定的达成,还将进一步释放中欧经贸合作潜力。
投资升级 中国企业挺进欧洲“桥头堡”
李克强访英期间,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的中英商贸“超级大单”,给两国的经贸合作增添了“亮色”。涉及金融、科技、教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数十项政府和商业间协议,意味着两国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既利于双方,也将带动中欧投资合作。
(图片说明:6月1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伦敦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后,共同见证了双边金融、科技、教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
作为市场中的活跃力量,企业在投资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目前,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将投资英国作为其开拓国际市场的跳板。如:通信供应商华为早已把英国作为其全球化战略布局中最重要的市场;北京建工集团投资6.5亿英镑(约合11亿美元)参与曼彻斯特机场商业项目;中国地产商总部基地启动10亿英镑(约合17亿美元)参与伦敦皇家码头改造计划;万达集团斥资10亿英镑购买英国游艇公司并在伦敦建造豪华酒店。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英国的投资呈爆发式增长,中英投资合作已成双向并行态势。过去两年,中国对英投资额超过此前30年总额。截至2013年底,中国在英投资存量323亿美元,超过英国在华投资180亿美元的水平。今年前四个月,中国对英投资并购金额逾50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中国在英国的投资已从贸易、运输、电信等领域为主扩展到高端制造、品牌网络、研发中心、酒店地产等领域。
分析人士称,英国是欧洲的“桥头堡”,堪称最为开放和成熟的欧洲市场,中国在英国的投资成果将为其进一步拓展在欧投资积累声誉和经验。
当前,以机械、材料和特种零部件业等高端制造和研发能力著称的欧洲,因经济复苏步履蹒跚期待更多资金注入;而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中国企业“走出去”并着力向高端制造业迈进,中欧投资合作前景广阔。
货币直兑 催热金融合作迈向纵深
从人民币和英镑开启直接交易,到在伦敦设立人民币清算中心,人民币国际化将以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为新起点,带动中欧金融合作向纵深发展。
人民币与英镑直接交易,以及中资银行与伦敦证交所签署的系列协议,催热了中英之间的金融合作,此举在减少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的同时,为中国企业今后在英国上市提供了便利,也进一步丰富了人民币的计价债券。
伦敦作为全球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中心之一,历来就是货币国际化推广和使用的一个重要市场。在伦敦设立人民币清算中心,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包墨凯说,中国在伦敦设立人民币业务清算银行,这是首次在亚洲以外的地区确定人民币清算行,这将使中英两国受益。建行新闻发言人表示,在伦敦以人民币清算行为中心搭建起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清算网络,将使人民币得以在亚洲时区以外直接进行清算运作,借助伦敦的时区优势,将有利于人民币资金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更加高效便捷地运行。
一个是正在推进金融改革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正在重振国际金融中心雄风的老牌发达经济体,中英两国是“天然”的金融合作伙伴。
英国作为欧盟主要成员国,中英金融合作将对加强中欧合作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今年是中国和欧盟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的第一年,也是系列中欧合作议题的开局之年。以中英合作为代表的中欧金融合作更好地统筹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完善市场基础设施,促进贸易自由化,为中国企业赴欧洲投资、上市、发债和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提供便利。(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26/7730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