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大讲堂 2009年度
世界金融危机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
2009年04月01日 13:01
我今天汇报的内容主要四个方面:第一,美国次贷危机是怎么样演化成为世界金融危机的;第二,谈一下世界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现在到达什么程度,今后怎么发展;第三,探讨一下世界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第四,谈一下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及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是怎么转化为世界金融危机的
应该说,2007年下半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是世界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我们来分析一下:什么是次贷?次贷在美国住房贷款中占什么地位?为什么次贷危机出的问题能够造成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美国的住房贷款有优贷和次贷。优贷就是优质贷款,次贷是次级贷款。优贷主要给能够提供担保的人提供贷款,次贷主要是给信用情况较差、缺乏还款能力证明和收入证明的人提供贷款。在美国整个贷款中,次贷占15%左右,优贷占60%以上,主要的房地产贷款是优贷,而不是次贷。那为什么占15%左右的次贷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影响?由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泡沫政策,使危机从次级贷款波及到优级贷款,再从优级贷款波及到整个金融行业,然后从金融波及到美国经济,又从美国经济延伸到全球经济。
美国次级贷款,在1994年的时候只有350亿美元,然后逐年上涨,2006年达到6400亿。为什么钱一下子涌到次级贷款这方面呢?就是由于美国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最荒谬的是,如果你向银行借款,银行不仅不要你的抵押,反而还给你提供反贷款,就是说你借100万美元,他能给你120万美元,那20万美元是给你反贷款抵押的。有这样的好事,谁不干呢?所以,大量的钱涌入次级贷款。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量的钱在寻找机会。当时,美国银行利率从2001年最高的6%多降到2003年的1%,现在大致是0.25%,几乎是零利率。银行的利率这么低,投资者的钱要往哪里走呢?次贷是一个突破口。在经济向上走的时候,房产市场是好的,次贷没有问题,借贷人就可以每月付按揭。同时,其中少部分人买房是为自己住的,但更多的人有好几套住房,准备卖出获利。一旦房价往下滑,比如按揭了100万却只能卖50万,这样就形成了巨大的亏损,按揭又还不上,就导致了次贷危机。
还有一个技术原因是,次级贷款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假设贷了30年,一般来说,前一两年是固定利率,而后面就采用浮动利率。买房时,可能利率只有1%,但到2007年利率就上升到6%,购房者就还不起贷款了。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不协调,也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原因。
另外,在次贷证券化过程中,发起人、载体、投资银行、受托管人、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增级机构等大多参与作假,形成了一个价值链。而这个价值链中最要害的一点,就是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增级机构在作假。一般的消费者如何判断一个贷款的好坏?就是通过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增级机构。作假引起了次级贷款中间链条上的道德风险,这样,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道德风险就为美国次级贷款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经济出问题,就引起了连锁反应。
从技术角度来讲,全世界的金融体系被5000个所谓的金融专家操控。他们将次贷进行分割、打包,以投资的方式向全球金融机构发放。这次受影响最大的是谁?欧洲!法国有一个基金经理跳楼了,因为他买了麦道夫的金融资产。麦道夫就是一个“空手道”,他说钱投到他那儿,连续一二十年每年什么都不用干就有10%的回报率。欧洲大量的钱就投给了这个大骗子,而且是最大客户,所以损失最大。对于这次金融危机,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美国受轻伤,欧洲和日本受重伤,中国是内伤。这引发了我们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思考。
我翻译了一本书《富国陷阱》,这是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系教授写的,他是一个韩裔的英国人。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全球的经济规则是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西方发达国家对他们制定的这些规则从来就没有认真执行过,但他们却靠这个梯子爬到了发达国家的顶点。他们不断地让发展中国家学习他们,要透明化、经济自由化,但他们就没有这么干过。发展中国家往上爬,快到顶点的时候,被西方发达国家一脚踹开。这就是整个金融工具都操控在他们手里的缘故。大家都相信美国是金融帝国,造成一种偶像崇拜。美国不是傻瓜,有保护自己的办法。美国专门有个违约互换市场,在这个市场里可以把债券抛掉。2004年到2007年的四年里,美国银行大概发放了1500亿不良贷款。这些贷款中,有2/3出现违约,金融行业没有偿还的债务从2002年的10万亿美元增加到16万亿美元。美国2007年的GDP只有14万亿美元,但金融行业的债务却有16万亿美元。现在美国看上了我国两万亿的外汇储备,希望我们救市,这也是希拉里这次访华的一个重要议题。截至2007年,外国机构和个人总共持有57%的美国国债,持有最多的是中国,其后是日本,问题不在于多,问题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现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只是在发酵期。次贷是30年,现在才两三年,还有二十多年呢!所以说,这是一百年来世界历史上影响最大程度最深的一次金融危机,美国有大约500万房主因为无法偿还贷款而失去住房。为什么奥巴马选择在丹佛签署7870亿美元救市计划?因为丹佛比较穷,房奴也最多。奥巴马选择丹佛是想给美国的房奴以信心。华尔街最有名的是投行,可是美国的五大投行在这次次贷危机中全军覆没。华尔街应该交纳的税收97%交不上来。
以上是美国的情况。从全球来讲,由于美国的金融泡沫,虚拟资本大大超过实体资本,金融衍生品从2002年的100万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516万亿美元,其中将近300万亿美元在美国。全球GDP总额2007年为54.3万亿美元,也就是说,金融泡沫比实体经济多了将近10倍,现在美国政府拿出区区8000亿美元能救这个市吗?全球长期证券每天的交易量大大超过了美联储、欧洲银行、中国银行实际的外汇储备,从财力上讲,8000亿美元是无法救市的。一个金融产品在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会引起系统性、全球性的问题,造成全球性的灾难。
现在出了问题,美国怎么办?无非就是五种办法。一是减息。二是减税。奥巴马通过的7870亿美元刺激经济计划中,35%用于减税。刺激经济计划为什么第二次才在参议院通过?就是在减税问题上共和党和民主党有分歧:奥巴马要求减穷人的税,而共和党要求减富人的税,分歧点在年收入25万美元。实际上,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争论对中国4万亿元的投资是有借鉴意义的,后面我会分析这一点。三是增加支出。就是增加政府投资,修建机场、公路、房屋等。四是发行债券。美国财政部已经发行十年、五年、三年的各种债券。五是印发钞票。美国现在暂时还没有用这一招。印发钞票的结果就是美元贬值,这会对我国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构成极大的威胁。美国政府提高了国家法定债务上限,从原来的10.6万亿美元提高到11.3万亿美元。这是上世纪以来,美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最大的干预。美国从来是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有些人批评认为美国政府现在的做法是社会主义,而且比社会主义还社会主义,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比中国还要社会主义。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未来十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将高达9.3万亿美元。美国媒体估算,美国政府准备投入的各种救市资金总额累计已达8.5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去年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名美国人需为当局挽救金融机构的行为承担2.6万美元,这相当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花费总额的九倍,可以还清50%的地产按揭。
由于美国靠自己的力量已经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就拉日本、德国、英国,让这些国家也对本国的金融机构实施同样的救市措施。美国联合世界十大银行成立了一个700亿美元的平准基金,用来为存在破产风险的金融机构提供保障。美国是危机的肇事者,而西方七国集团和20国集团是受害者,肇事者和受害者在救市中的权利和作用是不一样的,这样必然要引起一场全球金融体系、贸易体系、WTO、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
世界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是怎么传导到全世界的?把传导机制过程弄清楚,对我们可能有借鉴意义,这个过程一共分为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由于利率上升和房地产价格下降导致对冲基金亏损而退出。第二个环节,保险公司因无力支付巨额按揭抵押贷款违约赔款而倒闭。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倒闭。这是金融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什么投资银行是最薄弱的环节?因为投资银行跟商业银行不一样。商业银行有居民存款,是一个蓄水池;而投行只有自己的资金,实际上是一个空手道。是谁给投行这么大的权利?是美联储!美联储允许投行从事房地产。投行为了追求利润,把零利率指标下放给部门经理,就开始无限地、超额地放款,结果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第四个环节,由于投行的倒闭,二级房地产市场(如“两房”)破产。有人会问:美国为什么救“两房”而不救雷曼?原因在于,美国“两房”占了美国整个房产贷款市场50%以上份额,而且买“两房”最多的是欧洲、日本,中国也买了大约4700亿。欧洲、日本、中国对美国施压说,“两房”不能倒。美国说,“两房”可以不倒,但条件是你们得继续买美国国债。双方达成了妥协。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全球都在减持美国国债,而中国在不断地买,因为我们被挟持了。这是金融危机对我国最直接的影响。第五个环节,放款机构倒闭。第六个环节,商业银行倒闭。目前,美国的危机刚刚波及到第四个环节,如果不能及时切断第四个环节向第五个环节和第六个环节的传递,一旦大批商业银行倒闭,那将引起类似1929-1933年的全球性经济和金融危机,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就会受到威胁。
奥巴马的救市计划和布什的救市计划有什么区别?布什就是救银行,目的是使银行得到钱后再放款,因为如果银行不提供贷款,企业得不到钱,整个经济链条就断了。但银行得到政府的钱后,根本不考虑他的储户,而是给高管发奖金。这样,金融危机就引起了社会的动荡,引起了人们信仰的危机。银行拿了钱只进不出,所以布什没有达到救市的目的。奥巴马上台后,不救银行了,而是把钱给了汽车等实体经济,但能不能解决问题呢?银行不贷款,实体经济也很难活。
金融危机的发展大概分为四个阶段,现在还不断衍生。第一是流动性危机。第二,市场信用违约危机。第三,利率危机。美元大幅贬值,但现在又出现了反常情况,美国经济不好而美元却很强势。美国人老批评我国操纵汇率,其实最大的汇率操纵者是美国,只不过它的操纵手段比较高明罢了,它是通过市场操纵。以能源为例,石油最高的时候一桶147美元,现在跌到四十几美元,相差大约四五倍。全球的能源需求差距有这么大吗?没有!是国际的炒家在操纵。第四,美元地位危机。与过去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不同,次贷危机从美国国内传导到国外,将次贷危机转换成金融危机,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信贷危机。这样,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贸易体系的信用和持续发展就受到了空前的伤害和挑战。
这次金融危机伤及美国经济,重创欧洲经济,打压日本经济,拖累发展中国家经济。这次危机无论从长度还是深度上,都超过了二战以来两次最大的经济危机。第一次是1973到1974年,第二次是1981年到1982年,这两次危机持续的时间都是16个月。而目前这次危机至少持续19个月以上,这是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判断。1973年的危机,美国经济衰退了4%,1981年衰退了6%,而目前这次危机估计要衰退8%以上。
未来美国经济走势,无非有四种可能。第一,出现以信贷紧缩为特征的经济衰退。第二,美元贬值。美国现在还不敢发行纸币,因为发行纸币会引起美元的国际地位和整个金融体系变化。第三,发生日本式通货紧缩。日本经济走了一个L型,上个季度下降了12%,这是30年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所以,从目前这个情况来看,无论怎么预判金融危机的危害和影响程度都不过分。第四,回到原来的经济运行轨道。这可能是中国比较愿意看到的。因为美国经济不好,中国也深受其害。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第一,次贷危机从美国国内蔓延到国外,并将危机转嫁到国际金融领域,引发世界范围的金融信贷危机。OECD(经合组织)30个成员国中,有21个面临着长期的衰退。OECD的西方发达国家GDP要下降1%—2.5%。去年,美国GDP下降2%,日本下降了12%,冰岛国家财政破产,爱尔兰、卢森堡、西班牙、土耳其等都受到沉重的打击。英国面临战后最大的经济衰退,而且这场危机还引起了英国和法国的矛盾。法国总统萨科齐批评英国政府的救市计划,英国极其愤怒,引起了两国在政治上与经济上的争斗。第二,“美国做坏事,世界买单”。美国利用所谓的金融创新,制造全球的经济泡沫。1.5万亿的次贷就搅乱了全球市场,将美国的风险传导和输送到全球。第三,加速美元以及以美元计价的资产贬值,动摇美元的国际霸主地位。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的信誉和秩序受到空前的伤害和挑战。第四,造成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变化。不久,将在伦敦举行的20国集团(G20)第二次峰会,要继续讨论全球共同对抗金融危机,这次会议能否取得阶段性的成果,要取决于美国和其他六国之间利益的协调,取决于七国集团与非七国集团之间利益的协调,而且还取决于七国集团之间利益的协调。以往的世界是由西方七国把持的,由于金融危机,这种格局将发生什么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
对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温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总结得非常好。他指出,这场危机的原因主要是:有关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长期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而过度扩张;金融及评级机构缺乏自律,导致风险信息和资产定价失真;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不匹配,金融衍生品风险不断积聚和扩散。
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从理论原因分析,有我们之前说过的交易过度论、货币政策失误论、道德风险论、资产价格下降论等。
实际原因则有许多观点,美国国内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对次贷严重性认识不足。在2007年次贷爆发刚一开始时,大的国际机构包括美联储、标准普尔、高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权威组织都低估了它的危险性,认为不会影响全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种是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也表示自己工作有失误。
第三种是监管失败,而非货币政策出问题。但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不接受人们对美联储的批评,他认为法律赋予美联储的责任就是防止通货膨胀和扩大就业,美联储没有责任捅破资产泡沫。
第四种是美国立法问题。美国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金融业混合经营。以前美国银行是不能够炒股票的,但银行可以混业经营就减少了一道阻止金融危机传递的防护墙。
第五种是政府面对危机采取措施不当。很多人批评鲍尔森在危机中,领导决策优柔寡断,频频错失良机。
第六种是美国把危机的原因推向外国,认为出现了四大权利掮客:石油美元、亚洲各国央行、对冲基金以及私人股本。
第七种是保险基金投入到金融市场。美国个人养老金体系叫做401K计划,在美国养老体系中占半壁江山,这次金融危机对个人养老金影响巨大,已损失2万亿美元,导致很多老年人拿不到养老金,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八种是会计原因。由于实行了按照市场价值计算资产和债务价值的会计准则,企业被迫更为及时地公布亏损程度。这样做往往在实际上夸大了实际的亏损。当年损失有掩盖,如今险情大公开。
另外,鲍尔森等认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金融危机的问题根源。他的言论引起了中国外交部的抗议。
我认为,金融危机实际上是由全球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造成的,美元拥有国际货币发行和铸币税收益的特权。美元作为独特的定价功能、支付功能和储备功能货币,使美国容易将本国的金融风险转移给世界其他国家。
应对危机,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挑战;二是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挑战;三是对我国进出口模式的挑战;四是对我国引进外国投资的挑战;五是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挑战。
就宏观经济来讲,我们的经济速度在放缓。现在对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各种各样:世界银行大概是7.5%,有的预测是6%,有的是5%,我们保8%的任务十分艰巨。有人提出,保8%的理论根据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必要保8%?全世界经济都不好,保8%是不是成本太大了?这是理论探讨。但这种探讨提醒我们在完成保8%的时候,要有更多的应对措施。我们财政赤字将扩大。2008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是0.4%,2007年是盈余0.7%。乐观地估计,今年财政赤字可能扩大到2.6%。虽然2.6%仍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但多年的财政盈余变成了财政赤字,这样中央进行宏观调控的操纵手段会受到制约。
我在《中国经济时报》上发表观点,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是虚拟经济过剩,并引起流通领域、交换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信贷扩张,造成流动性泛滥。中国是实体经济相对过剩,这和美国的虚拟资本过剩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不能单纯用美国的一些方法来解决中国的问题。现在有一种倾向,一说到目前的困难,就认为全是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实际上对于中国来讲,哪些困难是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哪些是我们自己的工作没做好,必须有一个清楚的判断。比如说中国股市。中国股市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前就开始跌了,最高跌幅超过70%。中国股市的问题是实业资本和广大投资者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内部结构问题,而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美国身上。我认为,我们的问题在于实体经济过剩。我们看一下工业,看经济是不是发展主要看存货周期,产品生产的存货是判断危机是否结束的一个重要的先行指标。20年来,中国存货有三个高点。第一个高点是1996年,资金占用增速达到26%,之后经济就开始下滑。第二个高点是2004年,存货达到25%。第三个高点就是2008年,产品资金占用率上升了28%以上。这说明这次下滑比前几次下滑要更加严重。同时,要看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到2008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始终在41%以上,高于2005年以前的30%左右,连续4年的设备投资高增长,就造成了中国国有企业产量大量增加,工业利润迅速下滑,今年工业投资增速下滑还会更大。有人估计,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要使这部分过剩产能消化掉,大概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所以我的观点是我们要有长期过穷日子的准备。美国以几乎为零的低储蓄率支撑了80%以上的高消费,而中国40%到50%的高储蓄率只维持了30%的低消费。中国的高储蓄和低消费填补了美国国库的空缺,并且养肥了美国的消费者。这是我的看法,不见得对。同时由于世界经济形势不好,从2006年到2008年,整个进出口增长是下降的趋势,全球GDP每下降1%,就会影响我国出口5%。这是杠杆效应,因为我们三分之二的国民生产总值是靠对外发生关系实现的。假设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下滑1.5个百分点,将会造成我国出口增幅下降7.5个百分点。美国是从金融领域传导到实体经济,而中国是反向的,是由实体经济传导到金融领域,因为中国金融没有出问题。这是比较可怕的。
中国在美国虚拟资本上的投资损失可能来自两房债券、股票、其他债券的风险;中国企业销售给美国产品所形成的2000亿美元以上的应收账款信用风险;各种银行金融机构(包括QDII)和个人投资的风险;中国政府持有的超过6000亿美元美国国债资产贬值的风险。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怎样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我想,这次金融危机主要有两大机遇。第一,这次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体系危机,是由资本主义体制内在深刻矛盾所导致的危机,尽管目前的危机程度还没有达到1929年-1933年的危害程度,但并不能保证一定就达不到。这样,危机就使美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下降,美国的全球金融霸主地位相对下降。应对危机产生的恶果已经成为奥巴马政府的头等大事,优先解决美国国内问题是当务之急。这迫使他不能进行单边主义,为中国提供了机遇。第二,中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中国改革开放30年,200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30多万亿,大约是4.5万亿美元。美国是14万亿到15万亿美元,我们相当于它的1/3。在10年前,我们仅是人家的1/10。而且,现在我们的GDP总量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同时,我们还有两万亿美元以上的外汇储备。这些都是我国制定新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加强了我国对美国战略牵制的力量,增加了我们向美国要价的砝码。
改革开放30年是摸着石头过河,取得了巨大成功,现在好像已经摸到海边了,如果再继续摸,会不会被金融海啸给淹死?这是对我们的新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新机遇,我们要进行一些战略思考。
我们要考虑国际金融格局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对中国金融机构的影响,中国在金融体系中应该是什么作用和地位?中国怎么参加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欧美和日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占了70%以上的投票权,我们应该占多少?如果占得多了,应该花多少钱?人民币能不能成为亚洲货币?人民币能不能成为国际化货币?同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和资产储备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应该怎么把握?未来50年到100年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时期。再过五六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日本是不成问题的,甚至到2020年或2030年超过美国也不成问题。但是我们的金融能不能满足这个要求,资源能不能满足这个要求,现在都值得研究。我在《瞭望新闻周刊》上的一篇文章提出,中国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在20国集团峰会中始终站稳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承担与国力相符的经济责任和义务,积极争取最大国家利益,谢绝与国力不相符的经济责任和义务。积极敦促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中国应该有发言权。提升发展中国家在该组织中的发言权,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份额应该提高到50%,而不是世行行长佐利克提出的44%。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19%份额”(一票反对)否决权的规定,削弱美国在该组织中的特权。
我们要对中美经贸合作进行战略思考。谨防美国损人利己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从战略层面调整中国的外汇结构和资源储备结构。最近,中国俄罗斯签定贷款换石油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长期贷款,采取固定利率,约为6%左右;俄罗斯则以石油为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实现双赢。不要老买那么多国债,6%的收益率高于美国国债平均收益率,外汇储备要多元化。现在中央采取的对策很好,要调整对美产品结构,要积极应对在传统贸易、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方面的贸易摩擦。另外,中美两国在涉及碳排放量交易的贸易方面摩擦将会大大增加。2008年,美国拟提出限制中美双边贸易间涉及碳排放量交易的法案,以减少美中贸易逆差。美国国会两位参议员向国会提出对高碳排放量进口产品提高进口关税的议案。该议案认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同时增加了全球的碳排放量,对中国高碳排放量产品的进口增税可减少全球碳排放量。尽管有美国工会和环保利益集团的支持,但这个议案被参议院否决。原因在于:一是美国钢铁产业利益集团在华盛顿有很大的游说势力,转移高污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美国产业结构升级;二是美国把污染严重的工厂转移到其他国家有利于改善美国国内的环境。但是,当时是共和党掌权,民主党的奥巴马掌权后,该议案再次提出并被通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由此引发的摩擦和纠纷也就随之而来,中国的整个对美贸易可能全部垮掉。对此,我们应该有提前的预判,做好准备。
我们要加快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突破美国的高技术封锁,利用欧洲和其他国家面临的危机,用外汇来购买专利、购买技术。我们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能只买美国国债。克林顿可能是驻华大使候选人之一。两年前,我去访问他时,他谈到中国的外汇储备时说,如果台海之间发生战争,美国采取的第一步行动就是把中国买的美国国债全部冻结。我们这么大的外汇储备,一方面受到美国政治的挟持,另一方面还受到经济的挟持。所以,我们的外汇结构必须进行调整。要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减少持有美国国债、美元储备,增加欧元和其他外汇储备,同时增加石油等能源及战备物资的储备。
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要由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向内需主导型发展模式转变;二要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的发展模式转变,靠大量消耗资源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也容易引起国际的争端;三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
我们要调整中国的进出口结构,相对减少贸易顺差,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现在,中国的贸易顺差利润的60%左右让外资企业拿走了,中国挣到的只是加工费,要提高贸易顺差的含金量。
我们要抓住社会转型期的机遇,关注民生问题,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国家的重大决策来安排。要扩大社保的覆盖面,发挥人多的优势,扩大民生投资,刺激居民消费。为此,在宏观方面要解决五大问题:一要解决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快于GDP增长的问题;二要解决地方政府开支大于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三要解决尽管GDP总量增长很快,但人均GDP增长不是很快的问题;四要解决投资率过高的问题,世界平均水平大概是20%到22%,我国达到30%到50%,光有官需、没有民需是不行的,投资率过高会引起消费不足;五要解决消费率过低的问题,中国的消费率是30%左右,美国最高的时候达到85%。
这就是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内容,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报告人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贤博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09/0401/7731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