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期待歌词入教材的“鲶鱼”效应

2014年06月27日 10:20

 

【关注教育】

【事件介绍】

 

小学语文教材修订欲收录周杰伦歌曲《蜗牛》

6月15日,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证实,该出版社修订的一、二年级和七、八年级语文教材已于近日接到审定通过的通知。下一步,语文出版社将修订其他年级语文教材。

已修订的教材有一些有意思的变化,如二年级上学期第二课,将歌曲《天路》以诗歌形式录入教材;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暂时还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

内容变化: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单元

王旭明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新修订的教材,修订、换掉了约30%的选文。其中一、二年级四册共减少15篇课文,约占原课文总量的10%,更换课文28篇,占全部课文24%。

同时,大量改动、调换和撤销原来练习题中远离语文学科规律和特点的内容,改进教材语言使其更准确、规范和适宜学习。听说读写整体推进,增加了中华传统文化单元。

修订方向:进一步强调语文性

“中国教育问题之多,语文为最,语文问题之多,教材为最。”王旭明曾表示,语文教材最大的问题是脱离语和文本身,片面强调价值观,选文粗糙、练习空泛、知识割裂、衔接脱节,淡化语文的学科特点。

为此,在一次讨论中,他不赞成删除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数量,相反,应该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鲁迅文章,以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有媒体称此次修订为“脱胎换骨”。王旭明认为,在现行教材制度、政策和多种因素制约下,“教材没有脱胎,也没有换骨,只是在更接近语文教材的语文性方面,做了些努力。”

王旭明称,新修订教材进一步强调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定位,并进一步强调语文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据了解,该版本语文教材主要在广东、湖南等地使用,而北京主要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回应:周杰伦《蜗牛》进教材未确定

就我个人认为,周杰伦其人其事其词完全应该进入教材,且可讲深讲透。但是,语文版教材毕竟不是一个人的教材,这套教材还要受许多因素制约。选周杰伦《蜗牛》作为链接延伸阅读,主要因为该单元有一篇同题课文,作为对该课文的辅助而选用,还未最后确定。 ——王旭明

 

追访:修订版教材何时使用还未定

6月15日,王旭明介绍,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原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是2001年,在国家“一纲多本”教材政策出台、经教育部审定通过后正式推出的。自推出以来,共在广东、湖南、福建、广西、云南、河南等部分地区、2000多万学生中使用。

此次修订于去年正式启动。王旭明称,去年9月,按照教育部部署,语文出版社修订了一、二年级和七、八年级语文教材,近日已接到审定通过的通知,“至于什么时候使用,要等教育部通知。”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今年5月底下发的2014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通知,鉴于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学科教材尚在编写、修订中,上述学科仍沿用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换其他版本。

背景

2011年新课标出炉教材随之修订

新中国成立后,前50多年的中小学教材都是全国统一编写的,直到2001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启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正式放开了教材的编写权。

此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启动实施“一纲多本”制,即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由一些出版社组织编写义务教育学科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即可发行。

在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义务教育教学用书目录中,共有10种小学语文教材及8种初中语文教材,涉及的出版社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其中,语文出版社经批准出版了2种小学版和1种初中版语文教材。

各地或各学校可选用不同的教材教学。如北京、山西、辽宁、浙江等地,主要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上海则主要使用上教版教材。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业内人士发现,“一纲多本”造成了不同学段教学衔接不够连贯等问题。教育部也发现,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在2011年,正式印发了新版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语文新课标要求,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从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语文出版社此次组织修订,便是根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的。

质疑:“收入周杰伦”不是教材修订的成功

教材要进行必要的修改、要与时俱进,这是理所应当的。如今,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周杰伦的歌曲《蜗牛》被录入,一时之间引得点赞者与质疑者忙碌不已。

对此,语文出版社社长、语文版课本修订版主编王旭明曾放下狠话,“我就不信扭不过来,这些人的观念怎么就这么守旧?!”从如今的结果来看,王旭明应该是满意的,因为语文教材的修订,迈出了扭转观念的第一步,与流行歌曲攀上了姻亲。这是一种进步,但仍是启示价值大于实际价值。

尤记得2010年,1932年初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叶圣陶主编、丰子恺配插图)备受家长们追捧。据悉,这本书在1949年前就印了四十余版次,在新世纪又被许多家长买给孩子当课外书。这引发了社会对语文教材修订的关注与反思。

 

其实,这本教材走红的背后,给我们带来了双重启示:一则,编撰语文教材,尤其是中小学语文教材需要一定的童心。众所周知,叶圣陶和丰子恺两位大师,都是终身不失童心的人,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教材编撰过程中,会从儿童本位的立场出发。

二则,有开放的竞争,才有优秀的教材。事实上,《开明国语课本》只是当时广受欢迎的教材之一,当时其他的语文教材,也不乏拥趸。之所以有这样的局面,源于当时学校采用什么样的教材,都有极大的自主权,任何出版机构都无法依赖“行政指令”获得书单。在这样的境况下,无论是《开明国语课本》的出版方开明书店,还是当时的商务、中华等书局,都想方设法动用自己的资源,组织最好的班子来编写教材。于是,粗制滥造的教材只有死路一条,而精品教材则会脱颖而出。

客观来说,我们当前的教材修订,全由专家学者决定,而教师们与家长们的意见,都处于被忽略与无视的边缘,这的确有闭门造车的嫌疑。至于竞争的市场,则有点奢望了。虽然我国目前有多套教材,但这只是一种多元化的雏形,与充分竞争的关系不大,因为教材的使用仍依赖“行政指令”。源于这样的现实局限,不少专家指出,我国现行语文教材存在“四大缺失”,即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事实上,凡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有怎样的现实环境就有怎样的教材,这是自然而然的逻辑。

在这样的境况下,无论当下的教材如何修订,都难言成功。毕竟,只要教材的出版不需要经过教师、家长和市场的检验与肯定,哪怕其收入了周杰伦,扭转了陈旧的观念,也只是自娱自乐而已。就教材修订而言,若想取得成功,引入家长、教师和市场的评价机制,显然是绕不开的话题。毕竟,有充分的社会博弈与市场竞争,才会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教材修订才有成功的可能与契机,类似《开明国语课本》一般的精品教材也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周杰伦歌曲入教材与时尚无关

周杰伦歌词进教材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网友说好,时尚孩子喜欢;也有人说,走鲁迅,来了脑残,对周杰伦歌词入教材充满了不屑。笔者以为这两个观点都有些极端。

两者的观点都不过源自自己的喜欢和爱好,认为教材选经典文章才行,那是喜欢经典阅读,认为周杰伦时尚恐怕也源自自己对周董歌曲的喜爱。但这都不是孩子的视角,因为周董对于孩子来说真是时尚吗?恐怕未必,听周杰伦歌曲的都已成孩子的爹了。而经典才能入选教材也不对,周杰伦微博就有例证:《听妈妈的话》《上海1943》《爱在西元前》进入台湾地区小学教材;《发如雪》进入日本教材;《琴伤》进入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等,好的歌曲进入各地区和各国的教材都不是新鲜事。

对于这次语文版教材的改变不必拘泥于周董,还是韩红。这次教材改编的意义在于教材回归本真。正如语文出版社社长、语文版课本修订版主编王旭明所言,“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是品生课、社会课、自然课、科学课,但就不是语文,所以必须改。”长期以来语文教材的选取就带有太过的功利目的,简单地想通过语文课达到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等目的,导致语文教材“强化话题,却忽视知识传授;强化学生活动,缺技术训练”(王旭明语)。忘记了语文课关键仍是要追求本真,追求真善美。

功利化的教材编写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人教版的《爱迪生救妈妈》涉嫌杜撰问题;再比如,巴金的《鸟的天堂》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被“动刀”修改过渡问题;还有师大版小学教材《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扭曲原作者原意问题,等等。可以说,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自然导致了小学教材编写和教育的弊病和争议。

近几年,语文小学教材开始实行一纲多本,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由一些有实力的出版社组织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可以发行。现在新编并通过审查批准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有10多种,初中语文有8种,高中语文有5种。《收获》杂志的副编审叶开以一个人之力编写小学语文教材,也受到欢迎。结合周董歌词进教材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元化的教材真是教材回归本真的根本,当各地区或学校能自主选择教材版本,粗制滥造和弄虚作假自然没有了市场。但愿“周董歌词入教材”能成为引发教材编写的“鲶鱼”。

 

歌词进教材是补位而非乱入

革新语文教材,可谓是由来已久的话题。此番,若非周杰伦的“乱入”,所谓教材的脱胎换骨,或许根本不会引发广泛关注。对于很多人来说,流行歌曲忝列教材之中,无疑有辱名家名作所构建的文本经典。但在另一些人看来,既然扬言变革,总该有些突破才好。

将《天路》、《蜗牛》等歌曲收入教材,仅就教学效果而言,此类流行歌曲天然具备优势。其用字浅易、行文直白,同时内容轻松、富有意趣,非常适合小学生识字习文,较之一些拗口的名作,想必更投合小朋友们之所好。

一直以来,教材编撰者以致敬和传承的姿态,将一干经典名文统统塞进课本,而未曾充分顾忌儿童的认知偏好。而另一方面,民间舆论也时常抱持“出身论”视角,来对教材课文的增减指指点点:流行取代经典,极易被看做媚俗的倒退。而事实上,小学阶段更多只是识字断文、培养语感而已,那些名作的深意和妙处,未必为孩子们所理解,还不如让他们轻松读些浅显文字便好。

周杰伦的《蜗牛》,仅仅是收入了小学课本的“延伸阅读”罢了。动辄将之鼓吹为“流行文化逆袭文化经典”,未免太过敏感、小题大做。必须重申的是,小学课本从不负责将名家名作兜售给年幼一代,而只是负责培养孩子们的技能与兴趣,从而让他们有能力识字、写作、阅读经典——只要流行歌曲能有此功效,同时“三观”刚正,就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对之妄加指点。

也许,“歌曲成为课文”的唯一尴尬在于,该现象映射了小学教材“无米下锅”的某种窘境。现代社会的作家、学人、教育者,对于教学规律缺少认知,对于写作儿童读本缺少动力。久而久之,教材编写者只能无奈抓些歌词“补位”。

新版语文教材的核心是“回归”

由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得到了从学生、到教师再到教研人员的一致肯定,各种溢美之词不绝于耳。而在我看来,它的核心价值和意义用两个字就足以概括,那就是“回归”。正是因为它回归了语文,回归了人文,回归了当下,也回归了教育规律,所以才能得到学习者和教育者共同的肯定与支持。

语文教材当然要以语文教育为中心,可事实上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是这样。不管是从课文的选择,还是教授语文课的过程,语文给我们的感觉都既是语文,又不是语文,因为它同时还是思想品德课,是社会学课,是自然课,是科学课,结果就是大大削弱了“语言文学”这一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本该有的宗旨与本义。

比如在这次修订过程中一年级语文第一页是导学部分,以前的文章是《我爱上学》,现在则变成了《我爱学语文》。不要小看了这一细微的变化,其体现出的正是语文教育的回归,因为《我爱上学》虽然没错,但上学学习的不仅仅只有语文一门课程,还有数学,还有物理,还有化学,那为什么要在语文教材的导学部分采用《我爱上学》这篇课文呢?这其实正体现了语文教育“杂而不专”“全而不精”的问题,现在的《我爱学语文》,才是回归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的体现。

再说新版语文教材回归当下和现实的问题。以前中小学语文教材所选择的部分课文,往往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徒增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距离感和陌生感,而新版语文教材在这方面做了极大的改进,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韩红的歌曲《天路》和周杰伦的歌曲《蜗牛》以诗歌形式的入选。它们虽然是以流行歌曲的方式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其词作不管是从艺术鉴赏的角度还是从文字美感的角度,都具有较高的水准。更加重要的是,这些歌词在入选教材之前,早就被学生们所熟知,毫无距离感和陌生感,无疑更有利于学生的参透理解。

既然我们想通过这些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能力;实现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目的,那么在课文的选择上,就应该优先考虑那些贴近现实,关注当下,又得到学生欢迎的课文,因为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没有距离感和陌生感,所以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率,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说到底,新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核心意义就是“回归”,它回归的是语言文学,是教育规律,但说到底回归的还是正确科学的语文观。

 

【启示与思考】

近几年,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质疑之声不断,从“爱迪生救妈妈”、“陈毅探母”的真实性,到鲁迅对于孩子是否过于沉重艰涩,再到传统语言文化和与时俱进的通俗文化两相缺失,如何让语文教材更有“文化”、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更能唤醒孩子们对语文文化本身的热爱,成为家长、孩子、老师共同的呼声。

语文到底是什么?简言之就是语言文化,如何让孩子们熟练地运用好语言和文字才是语文的根本。但是在之前的语文教材中,语文课更像是政治课、道德课、历史课等,就是不像语文课,其主要冲突就是将语言与文字的美置于其后了。再加上一些编者的思想陈旧,往往将一些通俗性或没有附带政治道德思想的文章拒之语文教材门外,这也让语言教材普遍落后,无法跟上潮流与时俱进。

“我爱学语文”,正如一年级导学的改变,让孩子们爱上语文才是语文教育的主题,让孩子们单纯地去感受语言的美,贴近生活让孩子能够灵活运用,从中感受心灵的激荡与共鸣。不论出处,不看出身,单纯地感受中国话平平仄仄的韵律,并且体会其中包含的意义,传递正能量即可。

单说周杰伦的这首“蜗牛”,通俗的语言让孩子们易于接受,便于理解,努力向上的思想容易引发共鸣,小小蜗牛的拟人手法轻易地让人们产生代入共鸣。不仅是孩子,很多大人同样可从其简单的文字中找到学习的方向,这首蜗牛曾唱响了印度洋海啸义演、四川抗震救灾演唱会等,激励了无数人,其正能量的传播毋庸置疑。与说教式的教育文章相比,通俗的语言故事更符合儿童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样的歌入选语文教材,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近几年,语文小学教材开始实行一纲多本,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由一些有实力的出版社组织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可以发行。现在新编并通过审查批准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有10多种,初中语文有8种,高中语文有5种。《收获》杂志的副编审叶开以一个人之力编写小学语文教材,也受到欢迎。结合周董歌词进教材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元化的教材真是教材回归本真的根本,当各地区或学校能自主选择教材版本,粗制滥造和弄虚作假自然没有了市场。但愿“周董歌词入教材”能成为引发教材编写的“鲶鱼”。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27/7732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