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职业教育在海外

2014年06月28日 21:50

 

职业教育关系国家经济转型和竞争力提升,关系亿万劳动力就业,既是教育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地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与我国的职业教育相比,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起步更早,社会认同度更高,为本国经济发展和维持较高就业率发挥着重要作用。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和模式,将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 为年轻人创造就业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高失业率尤其是年轻人的高失业率,成为欧元区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相比之下,2013年3月德国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国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仅为7.6%,在欧盟国家中最低。如此耀眼的成绩,让很多人归功于德国实行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

1

所谓“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以培养既具有所需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学生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双轨制”职业教育中,学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则为学生安排一线实习和培训。在德国,大约60%的青少年在中学毕业后会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每周有三至四天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教育,一到两天在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为两年到三年半。

学生通过在企业中接受培训,能够培养实用技能,尽早地适应工作生活,轻松地向职业和工作生活过渡。雇主也可以随时对学生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潜力进行评估,在实践中给企业留下不错印象的学生,将可能留下来成为全职员工。

在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费用由国家承担,企业的实践培训费用由企业来承担。由于学生从十五六岁便开始进入就业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国家的教育经费。

奥地利:“双元制”职业教育 不会毕业即失业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奥地利的中学生并不那么重视高等学历,也不将其视为获得良好职业生涯的唯一途径。2010年奥地利经济教育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奥地利近80%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会选择进入职业教育体系。

奥地利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这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操作型技术人才的任务,围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

在“双元制”教育体系中,奥地利各级劳动局和商会等机构发挥着重要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作用:劳动局负责实现学生与企业的对接,帮助双方找到满意的实习地和学徒;商会则承担监管企业、职业学校和学生三方职业培训合同的执行情况,担负对相关企业进行资质审核,负责对企业中的学徒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认证等任务。

为保证学徒的利益,稳定学徒队伍的来源,奥地利法律还规定,年轻人进入“双元制”培训体制后便开始领取报酬,毕业后所在的实习企业也有义务至少雇用其3个月。因此在奥地利,接受“双元制”教育的年轻人不存在“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此外,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可以在职业教育的最后一年,有针对性地增加“综合性科技”知识课程,毕业后依然有机会进入高等专科大学甚至综合性大学,读取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2

美国:职业教育“输血”科技产业

美国职业教育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其中,两年制的社区学院为美国社会培养了大量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和普通劳动者,可以说是美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位于洛杉矶地区的帕萨迪纳社区学院就提供70多种职业和技术教育项目。

近年来,为适应新兴和高科技行业的用人需求,美国职业教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方式更趋多样,内容也越来越新颖广泛。不仅社区学院增添了不少“时髦”的科技课程,一些新兴科技企业和机构也开始为未来发展设立项目发展中心和实验室,鼓励和吸引对口的职业教育学员来学习。

洛杉矶姑娘瓦尼娅·米尔高中毕业后只接受过职业教育,但她现在已成功进入让许多名牌大学毕业生都十分向往的科技行业,在加州一家新兴科技公司从事大数据相关工作。瓦尼娅说,大数据是科技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是职业教育让自己成为这一领域“非常专业”的人才。

如今,像瓦尼娅这样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也越来越受到高新科技企业雇主的青睐。他们更看重的是,这些学生是否具有能让企业受益的技能,而不是他们身上是否“贴着常春藤名校标签”。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事务及战略教务长丹尼斯·西蒙教授指出,学习并不只发生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上,每个家长或教育者都要意识到,确实有这样一种学生,他们更能从“用自己的双手去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个人满足,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有各种创造性的成果。

日本:职业教育定位培养实践型技术人才

日本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日本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内的大量高技能人才。而这些高技能人才的供应,又不得不归功于日本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

日本的高新技术职业教育是日本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高等专科学校来完成。这类学校与大学的主要区别在于,未将“研究”列为学校的教育范围,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日本职业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也在不断调整,逐渐转向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实践型技术人员”或“具有实践性的开发型技术人员”,其主要任务是将发明创造转化为生产力。

此外,日本的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程设计上加大实践环节。如日本工学院,设有创意、设计、信息工程、科技等7个学院,35个学科。从动漫、电子游戏到室内设计和软件开发,学院所有的课程都强调要接地气、多动手,这使其毕业生实践能力突出,在各领域供不应求,受到广大高新技术企业的青睐。

 

我国职业教育仍待升级完善

当下,职业教育在我国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职责和使命。面对寻机“转弯”的经济结构、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亟待加速的教育改革等紧迫任务,人们期待职业教育能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

(图片说明:2014年4月1日,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宝马教育培训基地,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还存在企业参与度不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缺乏较高的职业素养,动手能力不强,社会对职校学生的支持与信任不足等问题。对此,通过有选择地引入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相信我国的职业教育定会使每个人都能写就精彩的人生篇章。(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28/7733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