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大讲堂 2012年度
如何做好国际新闻报道
2012年01月01日 10:20
很多时候国际新闻距离我们比较远,因为那毕竟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由于这样的原因,做国际新闻报道的时候如果不认真,或是写错了一个人名、地名,或是出错了一张照片,有的记者对此不是太担心,因为受众不会直接来投诉,尤其是在过去。
国际新闻报道中的媒体责任
在西藏3.14事件的新闻报道中,网友发现了很多错误,不仅是CNN,还有德国等国家的一些媒体。有的时候不是他们故意的,或带着阴谋论的想法去做的,因为他们有时确实分不清尼泊尔的警察和中国的武警,我们以为他们起码应该知道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所以出现了在我们看来非常低级的一系列错误。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我们自己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中。前一段时间,在微博上我们看到一位传媒学者说《环球时报》的一个头条标语是“外媒报道说中国航母要……”,这种语言看起来有一种事件会变得很大或者很恐怖的感觉。但如果我们认真查一下这家中文媒体口中的外媒到底是谁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外媒原来是马来西亚一家濒临倒闭的中文媒体。这种情况在中国媒体上经常发生。
在描述外部世界怎么看我们的时候,媒体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写法就是外媒怎么样评说这件事情。结果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些外媒经常是《欧洲时报》、《侨报》,这些媒体是我们国内在海外注册的,它的文字是中文的,受众是海外当地部分的华人,再仔细看看它的资本构成,你就会知道它的真实背景,确定你对它的相信度。很多海外华人媒体投资方本身是我们自己,如果把这些媒体作为判断外部世界的参照系的话,我们是不是生活在虚假的自我欺骗的情况当中!
当我们报道在突尼斯所发生事件的时候,我观察了许多中文媒体的报道,虽然这样的报道会受一定限制,所占的篇幅会比较小,但在有限的篇幅里,我发现我们的媒体很少提供一系列的相关资讯。当我们谈到突尼斯事件的时候,为什么会产生民众上街的事件?一个大学毕业生小贩在街上摆摊被“城管”抓,然后自焚了,居民就上街游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知道这个国家的失业率到底是多少?为什么在接下来的报道里我们看到很多公务员、很多执政党的党员也走上街头。大家有没有渠道去了解这一系列的情况?没有。
我认为当我们在看待外国一个地方的群体性事件,尤其导致他们国家领导人去职的事件时,我们对这个国家要有更多的认识。有些背景知识对我们了解这个世界会带来更大的帮助。这一点对于做国际新闻的媒体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责任,对这个国家非常陌生的受众需要我们告诉他们:这个国家的GDP是多少、人均GDP是多少、贫富差距的情况到底怎样,而不是仅仅告诉大家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如果媒体只是简单报道发生的事件,很难让我们对事件有详细的了解,甚至可能会产生错误的对比。因为有的时候事件会引发很多的想象。有人把这些想象拿到中国和突尼斯进行比较,如果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的背景,你就会发现可比性不是太强。如果仅仅从表面的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等这些东西来看,似乎有很多关联的东西,有很多人基于这样的状况进行比较,如果仔细分析突尼斯的状态,你又会发现其实相差很远。
再举个埃及的例子。国内报道并不是太多,我不知道大家对于埃及一直以来有什么样的印象?埃及是一个文明古国,当我们去谈论埃及的时候我们对它的认知只有这么多,可能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感觉也是这样的,只是一个文明的古国。为什么外面的人不能理解我们?我们看看自己,其实我们对外面世界的理解也是相当有限的。由于埃及广场事件大家才会对这个国家的历史有一点兴趣,但似乎也了解不多,为什么了解得不多?因为我们的资讯是非常缺乏的。最近我曾准备在内地媒体办个专栏,决定写卡扎菲,因为以前和他有过近距离接触。但我需要搜集很多资料,才能让我的专栏比较饱满,结果我发现我根本写不了,我查不到我想要的资料,能够查到的中文资讯非常有限,而且口径非常的接近。
作为新闻人,当看到转述的第二手资料的时候,你要尽量找它的来源。在这样的往下推的过程中,我一直觉得非常痛苦,我推不下去,我不敢保证引述的东西在转述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偏差,如果我再去引用这些出现了偏差的资讯,只会将错误信息更大地传播,这对媒体人来说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事情。
关于穆巴拉克,我觉得非常有趣,很多人觉得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因为人们看我们报道里对他一系列的表述,除了他是中国人民老朋友之外,要在媒体上寻找其他资讯是非常难的。比方说,他为什么执政30年?他是怎么样成为执政者的?他的背景怎样?他的执政理念是怎样的?除了这些,大家还应该关心埃及的宪法是怎么样的?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面为什么要进行修宪?我们总是有一种感觉,好像埃及开罗解放广场的人群是突然间就冒出来的,像突发事件一样。如果我们把埃及的历史,尤其把穆巴拉克执政30年的历史往回看,就会发现其实它不是一个突发性的事件。在过去这些年里埃及已经修宪两次,2007年因为来自外部的压力,包括社会内部的压力,已经修改为可以由10个候选人参加当时的总统选举。这个社会在慢慢发生变化,而不只是我们在从新闻媒体上了解到的在那十几天中才发生巨大变化。
关于卡扎菲,很多中国媒体对利比亚的事件更多的是集中在撤侨事件上。如果大家对国际政治基本理论有一些了解,就会知道我们判断一个国家的形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它的制度,相对于一些稳定的国家,我们可以透过制度转变来预测国家势态的发展;另一种,有一些国家是不可能用理论判断的,因为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是个个性无法判断的人,国际新闻理论里面有一个是以人的personality(个性)去判断这个国家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把利比亚与埃及或者与突尼斯进行比较的话,需要用两种不同方法看待当时他们国内发生的情况。为什么提到这一点?其实,我们希望我们的记者不是新闻专业毕业的,这是因为新闻专业经常会缺乏专业性或者基础性学科的培训,比如一个跑政治线的记者,希望他有很多政治、哲学、历史等方面的训练;如果是做财经新闻报道的,没有一些经济或者金融类课程的培养,进入行业后你会发现自己非常吃力,你会发现自己很难和其他的非新闻专业而是财经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进行竞争。一个弥补的方法是做国际新闻不单单是编译和写作,做国际新闻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很多,如有没有把自己国际政治方面观点放在里面看待问题,甚至要考虑法律层面的问题,像国际法等。所以做国际新闻,对我们的要求不单单是记者所应具有的一系列基本技能,我想提醒大家,当我们决定写国际新闻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以下准备。
首先,我们要对所报道内容的背景资料有非常深刻地了解。这一点是非常花时间的,因为这个背景资料可能包括了这个国家的历史,或这个事件的前后脉络,这些需要花很长时间去了解它。我们谈中东问题的时候不能只看到在广场上发生的事情或者在利比亚发生的事情。拿利比亚来说,要看利比亚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看它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也要看卡扎菲是怎样在27岁就推翻了国王,成为这个国家领导人的?甚至要看它现在的经济状况。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利比亚也是“茉莉花革命”的延续,因为在中东国家里都存在贫富不均、经济表现糟糕、失业率高等导致社会矛盾的问题。
我们看利比亚,你会发现它在这些年经济表现非常不错,而且它是全球石油储备国里收入排位非常靠前的国家,外来投资非常多。那么,在经济层面来说,至少从表面来看,利比亚在经济发展非常稳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状况呢?我们就用另外一个方法来考虑,这些年的独裁会不会导致社会内部不同层面利益集团的不满?我们也应考虑到为什么美国在埃及问题上表态相当审慎,而在利比亚问题上,美国会公开表态质疑其政权的合法性?这需要去了解它们的政治制度,因为体制的不同决定了事态走向。我们来看埃及,为什么制宪委员会会那么重要?为什么军队的介入是大家担心的东西?为什么进行宪法修改?对这样的国家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利比亚为什么不涉及到宪法修改问题?
另外,包括外交政策、外交关系以及这个国家的制度、国情、领袖人物的个性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准备报道国际新闻之前要做的非常基本的准备。
国际新闻信息的来源
当我们做国际新闻报道的时候,信息来源非常重要。
传统写新闻在我们国内只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是外电,这造成我们现在打开电视机所看到的国际新闻的报道是非常同质化的。所谓同质化就是大家都在报道同样的东西,语言都是一模一样的,因为我们买的都是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等通讯社的服务,他们给我们现成的稿子和画面。传统国际新闻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它从三分钟剪成一分钟,从三千字写成一千字,按照媒体所要求的版面来进行修改,没有任何原创性,完全是跟着通讯社所给素材来走的。
第二个传统的方法是我们有自己的记者。我们一直强调国际新闻报道是非常高成本的,现在中国在不断扩大国际新闻报道,中央电视台在香港成立了国际新闻报道亚太中心,到处在招兵买马。新华社也在香港成立了新闻中心,希望做到全世界各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驻站记者。这是件好事情,从国际新闻来说,有自己的角度,不再依赖别的通讯社给的单一视角,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来提供更多的选择。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取决于常驻记者新闻判断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不然,驻外记者反应速度非常慢,新闻事件发生以后没有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话,他的功能实现会大打折扣的。但是许多媒体的驻外记者人数正在大大的萎缩,这是因为媒体的经营越来越难,需要缩减成本。
以美国为例,国际新闻在美国媒体里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小,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越是发达的社会对于自己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对外部世界的关注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美国本土的CNN所报道的几乎都是本土化话题。CNN在对全球广播的情况下,才会让受众看到国际新闻。各家美国老牌报纸驻外记者站也正在一家家减少。这对新闻的品质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至少会让人们知道的外面世界的形象越来越单一,因为最终是掌握在几家通讯社的手里,这些通讯社给了你什么样的稿子,往往使你展现给读者就是什么样的状态。
但是,我觉得现实也不是那么悲观,因为有新媒体的出现。网络、新媒体出现以后,对于任何一家媒体来说都会发现自己的信息员突然之间增加了很多。我们来看这一次对于埃及事件的报道。事件发生几天之后,美国记者从开罗撤离了,但没有关系,他们可以直接用中东电视台、半岛电视台的画面。这样和当地电视台的资源分享,无形中扩大了消息的来源,这是在以往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非常难以实现的状态。我还记得在以前,没有互联网、没有卫星的传送技术,我们想要去看其他国家地面电视播出的内容是非常难的。但是现在我们可以收到朝鲜电视台的信号,也可以收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地方电视台。
另外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是社交媒体,包括BBS论坛、博客、微博客。有人说,在全球通行的东西在中国大家使用机会比较少,但我们有非常好的替代品。没有Facebook的话,我们可以上人人网;如果上不去Youtube没有关系,我们有优酷。但这对于做新闻的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尤其是做国际新闻,影响是非常大的。就好像我要写一些国际新闻的题材,我需要更多的原文、英文的素材或者报道。比方说,我们到埃及进行报道,要找埃及当事人,我们要知道在开罗解放广场发生的状况。我不可能在新浪微博上跟踪别人,我只能在Facebook上跟踪别人。这是现在做新闻,尤其是做动态新闻的最基本的技巧。
我在2010年做关于泰国红衫军报道的时候,因为当地电视台是泰文的,虽然是24小时不断报道着曼谷的局势,但因为语言上的障碍没办法利用,当时帮助我的最好方法是Twitter。在Twitter上有一些泰国网友会及时把24小时新闻频道里任何的消息及时翻译成英文。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去follow这些人,就可以及时知道政府宣布了什么措施,又有哪些红衫军去了哪里。对我们进行最新报道和采访安排都会带来实质性的帮助。Facebook也是一样,我的同事包括我自己现在在国外联系这些被访者尤其是新闻当事人,已经不是用电话或E-mail而是用Facebook。如果从事国际新闻,就会发现封闭式社交网络和开放式社交网络的区别是非常大的。视频也是一样的,我们自己在做很多的报道的时候就会发现,国际新闻视频不会上传到优酷上面去的,因为老外是不会用的。在中东或者泰国,大家拍摄到的现场的画面肯定不会上传到优酷、土豆,肯定是去了Youtube,如果你不会从这些渠道寻找信息的话,那么你做国际新闻就缺少了很多非常有趣的第一手的资料。
Twitter第一次成为新闻来源是2009年1月飞机迫降Hudson River。河边的人把现场照片上传到了Twitter。为什么说社交媒体会使新闻报道出现变化?这是因为以往人家看到飞机掉下来了,通常会打电话到报社爆料说我看到一个飞机掉下来了,然后电视台、报社会有一批人冲到现场进行报道,你会发现往往没有第一手的画面。但是,现在随着科技发展,每一个人都可以拿着手机、DV,成为一个公民记者,然后把这些东西上传到各种分享网站上。这时候新闻来源非常多,而且你会得到这个事件发生第一刻的状态,这对于读者和受众了解这个新闻事件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现在Twitter已经成为媒体人必不可少的工具,像纽约时报的克里斯多夫的follow已经超过100万人,其中很大的增长是因为他原来是报道达沃斯,当报道达沃斯的时候埃及出现了广场的聚集,在两天之后他去了埃及。这位名记者每天除了自己的专栏以外还用Twitter给大家报道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些信息除了成为我们这些在埃及以外的人去了解埃及情况的一个来源,也成为很多埃及人了解情况的很好的信息来源。之后他去了巴林,他忽然发现已经有人为他在Facebook上面设立了专页,是巴林网友为他设计的,这说明巴林网友希望听到本国官方媒体以外更多的声音。这些国外媒体的记者透过社交网络所发布的信息,成为他们了解自己国家、自己身边所发生事情的非常重要的来源。在国外,媒体人成为自媒体的空间和渠道,是远远超越于中国内地的。中国内地粉丝最多的是明星、地产商和比较高调的经济学家,其实跟踪者真正有兴趣的不是事实和有价值的信息,更多有兴趣的是知道他喜欢的人的动态,或者某些人的观点。大家很喜欢听观点,可能会觉得观点会直截了当地教我看事情,省略了自己去思考这个非常重要的一步。
第一个Twitter新闻写到:“我刚刚看到有一个飞机掉进河里面了,在曼哈顿的河边。”这是从Twitter上发的第一句话新闻,这是第一手目击者透过社交网络跟大家分享的东西。同一时间,另外一个目击者也在Twitter上面发出了他另外一条。不同的目击者可以形成大家对现场正在发生什么事情的很好的信息来源。香港对于网络的应用一向是非常慢的,相对于内地也好,或者相对于国外也好是比较慢的,但最近香港社交网络已经成为香港媒体必不可少的新闻报道来源。
我这里有一张礼宾府的照片,礼宾府是香港特首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照片左手边有一些年轻人在那里假装着摆姿势拍照,大家可以看到同样位置坐着的是香港的特首、主席。当这些年轻人把照片贴到Facebook的时候,有眼尖的网友发现这个背景是如此的熟悉,后有人找了礼宾府公开的照片进行对比,就发现有一群年轻人跑到礼宾府里玩乐,他们不单单是假装接见,他们还去烧烤。这是网络上大家感到好奇的事件。有传统媒体跟进,去特区政府进行查询,特区政府给的回应是礼宾府工作人员趁着特首夫妇外出公干的期间把自己的亲戚带进了礼宾府,享受了一下烧烤和礼宾府参观的过程。媒体跟进产生两个疑问:第一个是安保的问题,如果只要认识里面的一个工作人员,这些亲戚朋友们不需要经过一定安全的过滤措施就可以进入的话,那么礼宾府的安全性有问题;另外一点是关于纳税人的资源,因为礼宾府是纳税人出钱养着的地方,管理不善会导致被滥用的问题。这个事件后来炒了好几天,最后的结果是政府道歉。跟所有网络事件热点一样,过了几天大家就忘记了,大家的注意力转到下面一个事情了,这样的状态在内地和香港的趋势是很接近的。
我们刚才讲了,所有的英文社交媒体在中国都有一个对应方。通过微博进行新闻报道,扮演第一个报料人,甚至直播新闻事件进展,记得是在舟曲泥石流事件的时候。一位网友发了一条微博,被转发了5000多次。后来,很多媒体对他进行了采访,后来有人还快递了一部手机给他,希望他在现场不断为大家发送微博!他第一个在微博上发布信息,当时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告诉大家“电也没有了,水也没有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来救我。”当他拿到手机有意识做现场报道的时候,他已经完全承担了记者的功能,他会跑到救援现场拍张照,发微博,跑到救援物资现场那里发一下微博。
但是,网络上消息源的增加对于我们做新闻的来说也要非常的小心。这是因为有的时候信息有可能是假的。我这里有一张他信在巴黎LV买包的照片,他这张照片是政府向红衫军开枪的一天发的。他信曾对他的支持者说,只要政府一开枪就一定会回来。这张照片被反红衫军的人放在自己的网站上作为大标题,意思是他信言而无信。当时我对这张照片是不是放到自己发布的新闻里感到非常犹豫,因为有党派之间的冲突的问题,你就得停下来想一想,有的时候所看到的信源是不是会被别人利用的工具,在红衫军的事件里发生过很多类似事情。我在街头采访,会有红衫军过来给我看很多死尸的照片,说这是军队开枪了,死了这么多人了。有人觉得用也无所谓,因为是红衫军的人给我看。但这种没有确定信息来源的信息,如果用到真正的新闻报道里面,真的可能会造成误导或者使大家对局势有不正确的判断。我们对此非常小心,结果一天之后军方就指出这张照片是两年前在泰缅边境战斗的时候死亡士兵的照片。确定了这些消息来源后我们才会把一些镜头、图片放到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说老实话,国际新闻有没有这张照片对你了解泰国红衫军和泰国局势是不是那么重要呢?我觉得有帮助,因为会让你意识到事件的复杂性,他信在里面扮演的复杂角色。
很多事情不能太着急,太着急会成为栽赃别人的一条新闻。虽然这个栽赃对你不会有任何后果,因为被栽赃的人跟你没有太多的关系,也不会来跟你讨一个公道,这就是在做国际新闻的时候有些人可以随意的原因。钓鱼岛中国渔船被撞事件发生以后,中国媒体发出去一张照片,从这张图片完全可以看到渔船是被日本的船只拦腰右撞,撞了一次又一次,受众产生很大的愤慨,为什么撞了我们还要抓我们?但在事件发生后日本也公布了他们的船只受损害部位的照片,包括录像也在网络上公开出来。我想告诉大家,如果我们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不准确,或者只代表一方说法,而没有另外一方说法的话,你可能会被这样的事情决定你的情绪,由此决定接下来站在谁一边,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说到非洲,很多人说,没有想到利比亚撤侨约4万人,那么小的国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中国人在那里?从2010年开始,西方媒体包括非洲媒体谈论中国的时候用了一个词,叫新殖民主义。大家会非常愤慨也非常难以接受,我们哪里去殖民别人了?非洲跟我们那么遥远,我们跟非洲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至少从人数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对方有这样的担心,有的时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最近去了南非隔壁的博茨瓦纳,一个不到200万人的小国家就有2万多中国人。在首都走两步就能见到中国人、中国人开的超市、中国人开的餐厅,如果去中国人小商品城给你的震撼就更大了。这个城市就那么大,但是小商品城很巨大,是个城中城的建筑。所有这一切从在当地生活的人或者其他的外国人来看的话,我们撇开政治的因素,从人数角度看,他们会产生一些担心。这些担心确实存在。
我觉得不需要去害怕人家说我们是新殖民主义,最正面的做法是先听听外界的这种看法,我们要做的只是说我们这些人到那里是干什么的。但是我们怎么样看待在非洲的中国人呢?中国媒体的报道并不多,有西方媒体的报道被中国媒体批评说在诬蔑或者丑化负面形象。英国一家媒体有一份报道说,很多中国人在非洲找到当地人做女朋友,生了孩子就把她们扔在当地自己就走了。我自己去非洲,遇到在当地的一些中国人,发现这样的事情是存在的,同时发现也有留在当地的中国人建孤儿院来接济这些被留下来的不知道自己爸爸、妈妈在哪里的孩子。有一些非洲国家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对于外国企业的员工在这种问题上应该怎么样处理,也已经制订了严格的规则。
很多时候我们会很在意别人怎么看我们,但我们却有很强烈的抵抗情绪,我们这种抵抗情绪的底气在哪里?我们是不是很完整的了解了事实。我一直觉得做国际新闻报道的时候,尤其这些国际新闻报道和中国人有直接关系的时候,我们有责任展示给大家尽量多的层面。
应该怎么样来做国际新闻?怎么样负责任地来做?不是只告诉大家好的或者不好的,就像我们报道其他的国家也是一样,不是只告诉受众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好像美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果亲自跑到美国看的时候你会发现美国人的生活跟危机发生前好像没有太大不同,可能有的朋友失业了,但是会拿到1—2年失业补贴,他还可以很从容地生活,再去找另外一份工作;也有朋友确实有担心,刚刚买完房子就发现这份工作不保了,但没有想象中那么绝望的样子,因为他还是有很多其他方式帮助他度过难关,只不过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降低了。
用平常一点的心态,用讲清楚事实的心态做国际新闻,对于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对于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怎么看我们会带来非常有用的帮助。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编辑:凌洁)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天翼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0101/7733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