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理论短视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书林:从个人层面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06月30日 08:27

 

20121014162407-972045398

刘书林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的个人层面这一部分的内容。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究,今天就把核心价值观部分个人层面的这一部分内容,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涵与源起

十八大报告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是这么说的,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里面第三个倡导就属于我们个人层面的内容。中央办公厅下发的有关文件里也是这么分析的,它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一个价值目标、一个价值取向、一个价值准则。我们要研究的第三个层面的内容,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最后的8个字就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方面的主要内容。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研究个人层面的这一部分内容,必须要坚持抓住总开关。什么是总开关?中办文件是这么说的,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这样我们就能够把核心价值观来培育好、建设好。在这个价值观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体现了一种连续性和继承性的,起码在讲个人要求的时候,说要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并且和党的教育方针相衔接。所以说它的内容是有连续性和继承性的。

中办有关文件里提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证措施,这些保证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同时要求有一个较好的法治的环境来保证,同时要形成一种风气,形成一种好人得好报,恩将得报的这么一个风气,一个正面的效应。那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是从哪里来的呢?准确地说就是从2010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当中提出来的,在这个纲要里提出了作为一个公民,大家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的道德规范。那么这个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什么呢?纲要里面是这么说的,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也就是说这一些东西就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

2010年9月中央下发的这样一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里,一共提出了20个字,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就从里面挑出了8个字,从爱国守法里面我们挑出了爱国这两个字;从明礼诚信这4个字当中,我们挑出了诚信这两个字;从团结友善的4个字当中,我们挑出了友善这两个字;勤俭自强我们没有提,然后从敬业奉献当中选出了敬业这两个字。这样就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8个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顺序上把敬业向前提了一步,把友善、诚信放在它的后面,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这么一个面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了。它的直接来源应该说就来自这里,来自我们2010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当中。

 

是不是这样呢?近期下发的中办的文件确实也是这么解释的,它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它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自2001年9月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中央多次强调了这些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确实它也指出了这8个字,就是从这个社会主义公民的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里来的,从文件上说是从公民道德建设的这个实施纲要里来的,这是第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个人层面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个人层面的准则这8个字,实际上是道德建设方面的,这个道德建设作为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它应该受谁的指导,那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把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得搞清楚。

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正式说法是这样一句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兴国之魂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这个定位是比较高的,占据指导地位的一个定位。

十八大报告在强调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统领地位的时候,是这样表述的,它首先提出了一个标题,十八大的一个标题,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么一个标题,在这个标题下面,它列出了5项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教育。

第二项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第三个任务广泛开展理想青年教育。

第四个任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第五个任务就提出了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它把三个倡导的这24个字,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5个内容之一,或者5个任务之一来对待的。那么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这个地位,在这里可以看的很清楚的。

十八大党章的修改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在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改过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在总纲的这一部分,在总纲的文化建设的这一部分加了一句话,只加了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没有说别的,这一部分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上这么一个句子,下边接着就是原来我们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下面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内容,这些内容是原有的,在这些内容前面,特别加了一个“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这句话可以认为这就是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其实还包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4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包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这些内容。

中办印发的文件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是一个什么关系呢?价值观是价值体系的内核,也就是体系包括了价值观。它还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就是价值观必须体现出价值体系的性质来,必须体现出价值体系的特征出来,也就是价值观要体现前者,前者是根本。它还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价值观要反映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无论是理论上的内容和实践上的要求,使价值观需要反映价值体系。

最后一个角度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凝炼的那些内容,价值观应该表达价值体系当中高度凝炼的那些内容,这个关系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指导性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直接指导,比如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核心价值观当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内容,提供了一个实质性的界定。也就是说这16个字就是从前面这个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这两个方面当中提炼出来的。还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方面的内容就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个人层面的内容提供了实质性的一个界定。

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这8个字,是从核心价值体系当中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中提炼出来的,这个来源是很明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具有一个指导的统领的地位?它为什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这种统领的指导地位?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体现的是真理判断,也就是科学判断,真理判断就是理性的思维过程,是根据和体现事物的本质规律,来体现事物未来发展必然趋势和方向的这么一个判断,解决的是方向问题、是规律问题。真理判断一般表现为指导思想、社会理想、信仰追求,表现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是非问题,是政务层面的问题。说句通俗的话,就是是对还是错的问题,是符合规律还是不符合规律的问题,这就是真理判断的内容。真理判断是价值判断的指导,离开真理判断或者淡化真理判断,人们的判断就会走到邪路上去了。必须重视真理的判断。

但是人们在最近这几十年的时间里,过分片面地偏向了价值判断,而淡化了真理判断,这就容易出现很多差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上是侧重于体现价值判断的这个思维过程的。价值判断是一个什么样的判断过程呢?价值判断立足于满足主体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的一个判断,它表现为一种趋利避害、价值大小的这么一个判断。说句通俗的话,价值判断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划得来还是划不来这个概念。划得来还是划不来这就是价值判断,这不是真理判断,真理判断是对还是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还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价值判断是合算还是不合算,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价值判断它常常表现为一种利益趋向或者取向,价值判断它只有依赖于真理判断才能保证正确的方向,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性。

这两个判断搞清楚了,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价值判断必须以真理判断为前提,才能够保证其正确的方向。两个判断的关系它表现为价值性和真理性这么一个关系,一时性和历史性这么一种关系,还表现为局部性与整体性这样一种关系。这就是两个判断的关系,一个是价值性一个是真理性,一个是一时的性质一个是历史的性质,一个是局部的性质一个是整体的性质,要把它两个区分开,只有真理性的判断才能在实践当中最终展示为有效性。价值判断也是为了有效,但是价值判断可能产生一时的有效,而最终视你的利益无效。有真理判断做前提做保证,你的价值判断既有一时的有效性,也有永久的有效性。

真理判断决定的是是非问题、方向问题,价值判断决定的是利益取舍的问题,如果只是价值判断不要真理判断,那么你就不能解释革命先烈说的这种话,“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如果离开了真理判断用价值判断就解释不了这个话,什么叫砍头不要紧呢?砍了头不就死了吗,它怎么就不要紧呢!但真理判断在后面作支撑就能理解了,只要主义真,只要追求的是真理,只要追求的这个真理最终会被全世界接受,那么今天就是死了,值得!这就是这句话的判断过程。离开真理判断它怎么能理解这样的话呢?

中国古代还有一句说法,叫“燕雀安知鸿鸪之志”,小麻雀怎么知道天上的大雁的远大志向和追求呢?那这就是两个判断,燕雀它的判断是狭小的一个判断,它不理解更加远大的判断,那只有在真理判断的指导下我们认为才能解释这些高尚的行为,要是只做价值判断不做真理判断,或者淡化真理判断,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就会发生混乱。前几天《光明日报》刊登了一份专题报道,报道了我国的第四军医大学的那些同学们,是如何继承张华和华山抢险的这个光荣传统,不断解决好自己的价值观的问题的。

报道中有这么一番叙述,上世纪80年代在价值观上遇到的痛苦的时候,是这么说的,当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需要集体主义吗?青年知识分子们经历了转型期特有的矛盾与痛苦,这是一段话。接着说,1982年11月,《文汇报》刊发读者来信,讨论的问题是大学生冒死救一个老农划算吗?两个月之间4000多封来信从全国各地飞来,大家都纷纷参加这个讨论,这个讨论最后说,讨论最终以大多数人的共识告终。大家形成了一个明确的结论,就是人生的价值不能用划算与否来简单衡量。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待张华的英雄事迹,对待华山抢险的英雄集体的这个事迹,只用价值判断的划算不划算来衡量是不对的,也是不到位的。用这样的标准是无法理解张华和华山抢险那些英雄群体的同学们的行为的。

 

当年张华抢险你不能说一个大学生换一个老农值不值,划算不划算,要的是这个社会的精神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见到别人的危难,一个普通的公民应该不应该进行救助,它要表现的是这个真理判断的东西。而不简单的是价值判断,不要把市场经济的那个市场逻辑带到价值观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2月17号讲话当中,也是特别强调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因为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他就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有一些宣传部门的同志,往往一提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这个倾向是不科学的。习近平总书记至今还是两个概念一块提,并且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在前面的。他说我们要大力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要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征、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要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这就是习总书记今年2月17号说的,可见价值体系不能够放弃、不能够淡化、不能够把它束之高阁,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统领,它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上面的东西,绝对不能离开这个。因为它代表着真理判断,价值判断不能离开真理判断,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这8个字的内容,核心是集体主义指导下的道德建设,这8个字是道德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集体主义等三大主旋律,这是我们国家从建国以后就经常提到的主旋律,至今没有改变,在十八大报告当中也有这段话,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要深入开展这三个主义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丰富人民精神实践,增强人民精神的力量,这是十八大的号召。有一些人说,强调这三个主义就是强调这些传统的东西,现在应该强调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的东西,不能强调这三个主义,强调这三个主义就等于忽视了文化传统的那些内容。我认为不能把这三个主义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容对立起来,而是这三个主义代表的内容,更加具有时代性,更加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绝对不能淡化的,也不应该和中国优秀的古代文化传统对立起来。

首先要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这才能够体现我们国家的性质,我们当今的需要,我们时代发展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5月4号到北京大学和同学们进行了座谈,谈得很好很深入。有一段他也集中谈了价值观的问题,谈了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他在谈到核心价值观的问题的时候,他就把核心价值观归纳为道德问题,他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习近平同志这个话就非常明白的把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最后这8个字,归到“德”的层面上了,他是一种道德。在2月17号讲话当中他特别强调道德价值,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理解道德价值,它具有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说在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中,道德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他的一个判断。还是明显把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核心价值观当中的个人层面的这些内容,规范为道德。要规范为道德的话,我们就找到这个建设的途径了,为什么?因为你既能规范为道德,而道德建设是必须有集体主义来指导的,我们就找到三大主义的指导作用的根据了。这个根据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呢?是1996年10月10号,《中共中央文件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在这个中央文件里提出了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原则这个判断,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原则,就是中央这个文件提出来的。因此既然以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原则,那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当然也要遵守集体主义的总原则,因为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它也应该遵守集体主义的总原则,也就是道德的是非,善恶的评价,应该取决于是否坚持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如果人生价值观当中抽掉了集体主义的指导,那么这个价值观也就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了。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我们应该特别感谢或者说是敬仰这个领域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具体说来应该感谢中国人民大学著名的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他是看到了中央文件的一个草稿当中,缺少集体主义总原则的这个内容,就积极给中央建议,指出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受到中央的赞赏、采纳,在正式的文件里就补充了这样一个内容,提出了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这个问题。把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原则,这些内容在罗国杰教授的文集里我们能看到他的原稿。应该说把集体主义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原则,罗国杰教授是有杰出的贡献的,我们不应该丢掉老一辈学者经过科学研究而发现的真理,也更不应该从社会主义的方向当中来忽视集体主义原则的作用。

不仅是这样,中共中央后来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体现了这些原则,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道德建设的这种继承性。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功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这一番话就是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当中说的,要从我们的现实国情出发,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来搞好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家庭美德建设,这里也提出了集体主义原则的问题。

习近平同志在去年的5月4号,同全国各界优秀青年代表谈话当中,也强调了集体主义原则和道德建设问题,他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又把这三个主义强调了一遍。一定要自觉的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这样的思想,要积极倡导社会功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这是在2013年5月4号他给青年代表谈话的一些内容。这样的思想在我们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应该说是一贯的。在1996年中央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当中,就提出了坚持这三个主义,其中包括集体主义的问题,他在文字当中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基本建设任务是什么呢?下面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还是三大主旋律的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这是道德建设的三个领域。

 

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还是要归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落脚点的,这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1996年我们党的文件就提到了。同时在这个文件当中,提出了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个文件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然后开展社会功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大家如果前后比较一下的话,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在去年和今年的许多讲话内容当中,他讲到集体主义的运用的范畴和这一段话讲基本是一致的,他就是根据我们党长期积累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规则和经验来谈道德建设的。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这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里被列出来了,它强调的是什么,它强调的是道德建设的集体主义的原则,是这样的吗?当然是这样子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个文件,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它说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把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它接着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是集体主义成为调解三者利益关系的主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在这里集体主义对于道德建设的指导作用,集体主义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仍然没有过时,要把这个主义的精神渗入到生产的各个层面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说的是非常清楚的。

集体主义在今天道德建设当中,应该起指导作用。那么谈到集体主义要起指导作用,那么怎么样用集体主义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个人层面部分这8个字包含的道德建设内容呢?我们可以把个人层面的这8个字理解成是道德,是对公民的道德要求,是道德准则。既然它是个道德准则它就得接受集体主义的指导,集体主义怎么来指导这个道德建设呢?它主要通过两个侧面来指导。集体主义指导道德建设,首先它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层面来指导。所以说第一个问题,这个第一个小问题我侧面要谈一谈,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集体主义对于道德建设提出的第一个根本要求,道德无非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个人和他人的关系问题。那既然是这样的话,它就应该有一个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这个准则是什么?集体主义,集体主义的准则。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个人利益只有在集体利益中才能实现,处理这个关系必须按照集体主义的原则来处理,人生价值观这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框架,他必须在集体主义的指导下。那什么是集体主义?经过长期的研究,学术界大家达成共识的主要是三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以集体的利益为重,这是第一个意思。这个大家都知道,印象很深。

第二个意思,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这一条恐怕有的人就知道的少了,或者是说知道的人少了,好多人还不明白集体主义你怎么还有这一层呢,当然有这一层,他本来就有这一层。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他执政的这个国家,如果不尊重人们个人的正当利益,为人民服务又体现在何处呢?如果可以不关心人民群众的正当的利益,不关心人民群众的这个痛痒,它还叫共产党吗?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这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社会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是题中应有之意,不能够忽视这个,不能够忘记这个。而且因为忘记了这一条,忽视了这一条,经常有人抓着一句话,片面的下结论,就说集体主义压抑了个性,你牢记第二句话你怎么可能认为集体主义压抑个性呢。

第三个意思,追求个人和集体的不断完善。这也是集体主义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指向。什么叫个人的不断完善?那就是不断全面的提高个人的全面素质。什么叫集体的不断完善?那就是取消集体身上的虚假现象和腐败现象,让这个集体更加真实的代表这个集体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正当利益,这就是集体的完善应该努力的目标,这一条恐怕知道的人就更少了,没把这一条放在集体主义的内涵当中。但是我们必须说只有掌握了这三条才叫懂得集体主义。抓住其中一句话不全面不完整,会片面的理解它。

说起来好像挺复杂,但是落实到实践当中也很简单。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的时候,有一个校友,叫朱凤蓉回来发言,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强烈的震动,也引起了当时作为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主席台上的感情爆发。她是怎么说的呢?她说她是工程物理系的,学原子弹实验,毕业以后她和她的先生一起到了中国新疆的原子弹实验基地,到那里之后根本就没有房子住,住的是帐篷,喝不上干净的水,喝的水都是有点红颜色的,肯定是有毒的,吃不上新鲜的蔬菜,吃的都是压缩食品,特别是天山的风特别大,那风一刮起来以后,那帐篷如果站着的话那就刮跑了,那就没有住处了,风大了以后必须赶快半夜里把那个帐篷的支架卸下来让帐篷趴地下,大风过后再把它支起来。就这么困难,朱凤蓉同志说,她说我们谁也没有觉得有这些困难,谁也没有被这些困难所挡住,大家心里最着急的就是国家交给我们的原子弹的实验任务,我们能不能够如期完成,我们着急的是这个。苏联当时撤掉了专家,拿走了材料,一切参考材料都没有,一点成品的参照物都没有,一切都要靠自己的计算和设计。他们就这样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经过长期的努力,圆满的完成了我们国家的原子弹的全面的所有的实验任务。这些人确实是为国家的事业做了奉献,两弹一星的这些功臣们,确实为我们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制造了一把护卫的宝剑,要不是他们的努力,要不是他们研究的成果,我们哪儿有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我们哪儿有不受欺负的可能。

 

我们之所以没有变成伊拉克,我们之所以没有变成利比亚,不就是我们有两弹一星吗?我们有两弹一星不就是因为有这么多以国家事业为主的为自己的生命的,这些好的科技人员吗?他们的贡献值得不值得我们尊敬呢?值得尊敬。但是你说他们的努力就是单方面的白白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吗?也不是,朱凤蓉同志在这个会议上有这么一段发言,她说我和我的丈夫都是清华学子,长期来我们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多次获国家科技奖励,现在我们双双被授予少将军衔,说实话我们是从清华毕业的极普通的学生,仅仅因为我们投身到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中,仅仅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体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番话说的很精彩,我觉得江泽民同志在现场以极其热烈的姿态为他鼓掌,可能就是因为这一段精彩而朴实的话。

这一段话说出了一个真理,作为我们个人,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这就是集体主义的要求。在这个过程当中,在这个工作当中,国家和事业又成全了我们自己个人的成长,使得我们自己成为科学家获得科技奖励,被授予少将军衔,这就是个人的成功。我们为集体的事业而努力,集体成全我们个人的成长,这就是集体主义,这就是集体主义的三句话所包含的核心内容,你说简单不简单呢?也很简单。合理不合理呢?当然是合理的。难道还有比这个更合理的逻辑吗,但是在现在的社会里,价值重心却发生了倾斜,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由于整个社会的利益驱动,由于很多人对利益驱动的这个社会机制,他陷入盲目或者浮躁,结果就出现了这种偏差。

这就是想自己的利益,有些人就想的越来越多,甚至不想别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想眼前的利益想的就越来越多,甚至少想或者不想长远的利益、根本的利益,这就使得价值观的天秤不平衡了。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公共秩序紊乱,起码的公共秩序都维持不了,表现为人民素质的低下。好多人在社会上遇到一些人的不良行为都知道发议论,素质太差。当你说他素质太差的时候,你知道不知道他为什么差,他的根子在哪里,他的根子就在于他没正确处理个人和别人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不纠正他的行为好不了,个人的道德状况好不了。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上存在的一些混乱,假冒伪劣、三角债、坑蒙拐骗,本质就是一个顾自己不顾别人。再说了顾自己不顾别人走的极端就是极端个人主义,汶川地震的时候那位把学生丢下不管跑出去的教师,在中央电视台还说了一番道理,你们能接受他的道理吗?他说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我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你们喜欢这样的人吗?这叫什么人呢,这叫做价值观发生严重倾斜的人,这种倾斜别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就算在新加坡这个资本主义国家都通不过。李光耀先生是新加坡的一任元首,他在执政的时候,发表过这样的言论,说无论是在繁荣的黄金时代或混乱的年代,亚洲社会从来没有把个人的价值放到社会的价值上面,社会始终都比个人重要。我想这就是把亚洲人从极大的苦难中拯救出来的价值观。后来到了李光耀退职以后,他的接班人吴作栋执政的时候,于1991年1月4号,就根据李光耀的这些价值思想,制定了新加坡的5大共同价值观,这5大共同价值观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这是第一条,讲的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他没说个人放到国家前面,他没说可以光顾自己不顾社会和别人,新加坡都强调这样的,难道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反倒不如它,这就不对了。

我们用集体主义来指导道德建设还有第二个侧面,就是我们的人生价值的标准得搞端正了,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人生价值的标准,现代社会流行的就是两种标准。

第一拿金钱和资本来衡量一个人有没有价值。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上都是这样,谁有钱、谁有资本、谁的钱多、谁的资本巨大,谁就有价值,谁就受尊敬,谁就能当官。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流行的是另外一种人生价值的标准,这就是劳动和奉献,谁的劳动态度好,谁对社会的贡献大,谁就受尊敬,谁就有价值。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他把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和资本这个标准,换成了劳动和贡献这个标准呢,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是共产党人,共产党人都信马克思,马克思有一本巨著叫《资本论》,《资本论》论来论去的结论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一句话,以雄辩的逻辑和事实证明,社会的物质财富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不是资本创造出来的,这就是资本论的结论。

 

共产党人都相信马克思《资本论》的这个结论,因此他们就把创造社会主义物质财富的劳动作为光荣的事,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而抛弃了资本主义社会里那样一种衡量人生价值的金钱标准,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他有了一个崭新的传统观念。说传统也传统,60多年了,新中国一直认为是劳动光荣,但是这个传统是新的传统,是马克思主义的新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昨天,他对于这个职业劳动教育方面的一个指示里说了一番话,这个各个大报都报道了,在这番话里,他提倡劳动光荣,他是这么说的,他说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怎么培养这个质量呢?他说了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就是他所提倡的这个时代的新风尚。三个概念,第一劳动光荣,第二技能宝贵,第三创造伟大,这三个就是我们对人才的贡献的新理解,最基本的就是劳动光荣,然后技能宝贵、创造伟大,这就是人才,尊重创新、尊重人才、尊重科学技术,尊重这方面的人才,这不是很明白的事吗。

所以要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我觉得习总书记倡导劳动光荣,就由我们坚持这个集体主义价值观当中的以劳动和贡献来衡量人的价值,又提供了一个新的支持。有人说为什么不能把金钱作为人生价值的评价和标准呢,在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把金钱做标准不行吗?当然不行了。当年有人曾经这样主张过,也有人有这种模糊的认识,在社会上有这么一种说法,谁发财谁英雄谁受穷谁狗熊。这个话好象有人说符合市场经济的逻辑,实际上是违反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观的判断标准的,这个标准没掌握好。发了财就一定是英雄吗?钱多的一定是英雄吗?难道不看他的钱是怎么来的吗?难道不看他的钱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吗?只要占有金钱就是英雄人物吗?我想我们社会是不会接受这个东西的。

谁受穷谁狗熊可以这么说吗?我们的两弹一星的那些科学家,那些科技人员,那些做出优秀贡献的人们,70、80年代甚至在90年代初都是很穷的,工资待遇很低的,他们忍受了那样的困难坚守在国家交给他们的光荣岗位上,你能说他们是狗熊吗?90年代中期我们大学的正教授年轻的才挣500来块钱,社会上的大商店有的都不敢逛,难道这些教授也是狗熊吗?本来政策的调整有个过程,有很多内部矛盾需要解决,再抛出这么一个价值观来,骂谁受穷谁就是狗熊,再说谁发财就应该崇拜他,在中国通不过。有人老是指责中国的老百姓有仇富的心里,我认为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得看一看你的财富是从哪里来的,他为什么要仇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哪里,这才是真正需要的。

为什么中国不能够接受这种观念,因为这个观念,金钱标准损害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它压抑人的积极性,同时它也容易导致一部分以这个不正当的手段而发财的人丧失人性,所以说这个标准要不得。无论我们怎么强调市场的作用,无论我们怎么强调货币的功能,也不能够把金钱当成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你都把不准,我说你连一个封建皇帝都不如,为什么这么说?这位就是中国最后一位封建皇帝溥仪,他小不点就当了皇帝,后来辛亥革命把他推翻了,他跑到天津去住着,在静园那个地方住着,在天津的静园住着,结果也没有扶立的希望。后来日本占领东北,策划东三省脱离中国的时候,日本人就看中了他,偷偷把他从天津接到了东北吉林长春,让他当上了日本人的一个傀儡皇帝。

实际上日本人统治东北成立了一个满洲国,但是怕中国当地人识破了他们的阴谋,就把溥仪接过去当皇帝,说这可是你们自己人,有溥仪在那里,日本的欺骗性就更大,所以说溥仪是个高级战犯,他的叛国罪就应该在这个时候给他定性,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的时候就把他给抓住了,后来解放军到东北的时候,苏联红军就把他转交给解放军了。但是在沈阳转交的时候,溥仪这个人他说要上厕所,解放军看守他的人就让他进去了,半天他也不出来。后来一看他在厕所里手忙脚乱不知道在忙活什么,解放军小战士进去问说你忙活什么呢?他说我想自杀。那个解放军说你想自杀你手忙脚乱的乱忙活什么啊?他说出了真话,皇帝说出了真话,他说我不会自杀。那意思就是能不能教给他怎么自杀,太可笑了。

其实不可笑,为什么?溥仪直到这个时候也一个地地道道的寄生虫,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每天早晨穿衣服都不会,得别人给他穿衣服,连上厕所都不会,得别人帮着他上厕所,别人给他解裤子,尿完了以后别人给他提裤子给他系腰带,连这些自理能力都没有,连自理的这种劳动都不会的人,把他放到了抚顺的高级战犯监狱进行了劳动改造。他在劳动改造的过程当中就学会了穿衣服,也学会上厕所了,也学会了扫地了,也学会了浇花了,你看这个画面上他还学会了补袜子了,生活能够自理了。溥仪在监狱里经过劳动改造,首先一步是做到了生活自理,他就感到特别的幸福,特别的畅快,一种从来没有感觉过的那么一种感觉。

因此他接受劳动改造的态度就比较好,比较积极,在监狱里的表现就非常好,而且这也影响了他的世界观,他写了一本《我的前半生》这本书,大家可以看一看,里头的观点是很端正的,他对历史的发展对国家的变化,对个人命运的变化的评价是很正确的,谁看了都挺受感动的。他在监狱里表现特别好,所以说监狱里的警察就给他评了一个奖励,就给了他一个奖品,什么奖品,就是这个白色的茶杯,喝水的一个汤匙的茶杯,这个白色的茶杯上写了四个大字,劳动光荣,这就是监狱奖励给他的一个奖品。他非常珍惜,他一直把茶杯留在自己的身边,后来对他大赦,他当了北京市文史馆的馆长,他成家立业有了正常的家庭有了正常的工作,他仍然把这个茶杯留在自己身边使用,一直到1969年他去世前夕,他还是用这个茶杯喝水吃药。

 

在他去世以后,有心人就把这个茶杯送到了长春的那个伪皇宫,就是他的纪念馆里头,写了一个介绍,这就是监狱里奖励给他的一个奖品。大家可以想一想,溥仪他为什么这么看重这个茶杯呢?不就是因为这个茶杯是他通过劳动重新做人的见证嘛,是他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个见证,他从这里价值观就端正了。所以说我们在进行新时期的符合新的社会环境要求的道德建设的时候,也绝对不能够把这个标准倾斜了,或者丢掉了,或者歪曲了。只要我们掌握集体主义来指导道德建设,我们就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个人层面这8个字的内容,就能够准确的加以把握,就能把这8个字所包含的道德建设的内容,让他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有坚定不移的方向,就会让社会受益。

如果我们的道德建设不要集体主义的指导,不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那就会永远是个混乱的局面,不会好的,风气也不会好的。我们现在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我们图什么呢,并不是说为了消灭几个腐败分子就完了,不是这样的。我理解,主要是为了扭转社会腐败的一个风气,为了留下一个长久让人们廉洁生活和工作的一个制度,同时要留下一个好的一批形象来引导我们,让我们的社会秩序越来越好,让我们为社会主义的目标来奋斗的时候越来越热情,越来越诚心诚意,越来越饱满热情,这样我们就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大家对自己周围的道德状态都很满意,或者基本满意,大家的积极性就会爆发的更充分一些。

我们正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它的个人层面的这些内容,我的学习还很有差距,今天只是谈一谈我一些有感触的事情,供大家做一种参考来一块学习理解,如果有讲的不妥当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30/7733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