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如何破除“弃婴岛”不堪重负处境?

2014年06月27日 12:05

 

【社会热点】

【事件介绍】

 

11天接收106名弃婴济南婴儿岛今起关闭夜间开放

济南市“婴儿安全岛”自“六一”启用以来,弃婴数量持续上涨,那么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呢?

6月11日下午,济南市民政局召开媒体通报会,通报称,截止6月11日9:00时,已共接收弃婴106名。其中,男孩55名,女孩51名,年龄最大的7岁,最小的仅出生5天,再次刷新往年接收弃婴总量的纪录。经研究决定,自6月11日起,济南市“婴儿安全岛”将关闭夜间开放时间,开始实行身份信息登记,原则上只接收本市户籍婴儿。

多发生于夜间 恶意遗弃现象严重

从济南市“婴儿安全岛”接收弃婴的情况看,呈现出势头猛、夜间多发、病残严重、残疾儿童多、跨地域流动等特点。

据了解,济南市“婴儿安全岛”目前接收的106名弃婴当中,有92名弃婴为夜间接收,占到了接收弃婴总量的86.7%。经初步检查,接收的弃婴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占前三位的是脑瘫(55例)、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19例)、先天性心脏病(15例),重度病残患儿占了八成。

除了弃婴数量剧增外,弃婴的年龄段也令人忧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中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婴儿是指1岁以下的孩子, “婴儿安全岛”是为1岁以下的这些脆弱的小生命能够得到及时救治而建立的。但是,目前被送到“婴儿安全岛”的1岁以上的幼儿30名,其中3岁以上的就达14名,这明显属于恶意遗弃残疾儿童行为。通过现场询问、观察弃婴者乘座交通工具等情况分析,来自济南周边地市乃至省外的弃婴居多。

弃婴增势迅猛 儿童福利院不堪重负

“婴儿安全岛”启用11天接收106名弃婴,仅6月9日上午至6月10日上午,就接收了24名弃婴,连续几天每天接收十几名,照此速度,济南市儿童福利院将在人力物力等方面超出承受极限。

目前儿童福利院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是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床位紧张,院内现有护理人员平均每人看护15个孩子,夜间达到20名以上。

接收的孩子中1岁以上的精神发育迟滞和脑部发育不全的占22.5%,这些孩子必须要有专业的护理康复以及后续的教育,骤然增加的弃婴数量,给现有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带来了严峻考验。

严防恶意遗弃 拟出台措施应对

面对“婴儿安全岛”开放后所面临的高峰现象,济南市儿童福利院采取了多项措施应对。

济南市民政局6月6日发布新闻消息,称有部分父母随意遗弃残疾孩子,明确表示家长把自己孩子遗弃在“婴儿安全岛”是有违道德、触犯法律的行为,民政、公安部门将联手打击这种恶意遗弃的行为。

济南市儿童福利院也加大反弃婴宣传力度,在“婴儿安全岛”周围张贴反弃婴标语,提示家长弃婴违法。

 

婴儿岛现象呼唤责任担当

婴儿安全岛是专门为收容被遗弃婴儿而建立的临时性接收和救助场所,其初衷是设置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在弃婴行为发生之后,以实现对弃婴生命权益的保护。依照运行惯例,并非“有送则接,照单全收”。要避免婴儿安全岛入住者“增速过快”,亦需辩证施治。

照顾自己的孩子是上天赋予的责任。在弃婴接收过程中,出现部分父母随意遗弃残疾少年儿童的不正常现象。据山东商报报道,有些弃婴者是驾着宝马车赶来送孩子,可见生活条件并非太差,只是为了自己减负,才出此下策。依国际惯例,婴儿岛接收的绝大部分都是未婚妈妈抱来的孩子,病患儿仅仅占1%。而我国各地目前设立的“弃婴岛”接收的弃婴,约99%都是病残儿童。在济南“弃婴岛”内,有人连9岁大的孩子都给送来了。为了自己好过一些而转嫁义务,是责任缺失的表现。一个缺少责任担当的社会,是难以步入现代文明的。要使婴儿安全岛运转常态化,唤醒人的良心是第一位的。家长尽管压力山大,但也不该弃责不养。既然为人父母,就应该强化一个理念,抚养照顾自己的孩子是家庭的第一要务,是自己生命的责任,更是自己的社会担当。

社会保底机制不可或缺。确有一部分被遗弃的婴儿,是父母觉得孩子的病无力医治,跟自己生活会更痛苦,才这么做的。这意味着建立健全儿童福利保障制度,构建患重大疾病、重度残疾儿童救助及扶助体系是多么重要。对于那些经济困难的新生儿家庭,应该建立相应的医疗保障制度;对先天患有重症的婴儿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较高的报销额度。有了这些保底措施,至少能够提升一个家庭坚持的信心。

关口前移,从源头治理十分重要。开展优生优育宣传,不能只当口号喊,甚至当笑话说,要落实到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和教学课堂上。比如恢复强制性婚检,免费提供常见遗传病的产检,是并不难做到而又能够提高优生优育率的有效措施。把住了源头,自然会降低婴儿安全岛的负荷。

打击恶意弃婴行为,是治理弃婴乱象的重要手段。婴儿安全岛的设立是基于“生命至上”的理念,是在1周岁以下的婴儿被遗弃已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给孩子的一道保障,并不是为了给遗弃行为提供方便。对于1周岁以上的遗弃现象,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要进行甄别、劝阻,甚至严厉打击。家长将孩子送到婴儿安全岛的行为违德触法,毫无理直气壮的底牌。

单靠弃婴岛难解弃婴问题

今年3月,就有开放不到2个月的广州市儿童福利院弃婴岛试点暂停;原定于今年“六一”前后开放的郑州和乌鲁木齐弃婴岛也暂时搁置。各地弃婴岛“开了又关”或不敢开张,主要原因在于,弃婴数量远远超过其接收能力,让其不堪重负。

弃婴岛,维基百科译作“Baby Hatch”。“Hatch”有孵化器、保护仓之意。据说早在中世纪,欧洲就有了弃婴岛。在我国,去年7月26日,民政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开展婴儿安全岛试点。此后,许多地方尝试着开设弃婴岛,争议也随之而起。一是质疑弃婴这种行为被道德同情所稀释。法理而言,弃婴行为应根据刑法规定的遗弃罪进行处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二是一些细节值得反思,那就是几乎所有被送到弃婴岛的婴儿都身患重病。这与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工作做得不好,以及一些家长为减轻家庭负担而“甩包袱”等密切相关。

我国香港地区并没有弃婴岛,也绝少弃婴现象。据媒体报道,“针对病残儿童,香港政府给的综合援助一般是成人每月1805港元,儿童2160港元,最高可到每月4670港元。”有了这些救命钱,加之义工服务发达、弃婴犯罪成本太高,丢弃孩子反倒成了不可理喻的事。

可见,如果没有配套的制度跟进,单靠弃婴岛解决不了弃婴问题。这就既需要在优化弃婴岛的管理细节上费神,更需要强化社会保障与救助机制,从根子上遏制弃婴行为。

 

济南弃婴岛人员经费成问题 需制度破解

济南市儿童福利院仅靠“一己之力”显然很难承担起如此艰巨的弃婴救助工作,况且该院目前弃婴接收数已接近限值。对此,公众难免心生疑问,济南婴儿安全岛将何去何从?

尽管目前尚不知济南婴儿安全岛能坚持多久,但很多人已经联想到“暂停”且至今没有重开迹象的广州婴儿安全岛。同样面临弃婴数量骤增的难题,如何避免广州的尴尬,让婴儿安全岛成为“不沉的岛屿”,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济南的方案,还需要更高层级的统筹规划。如果不能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考虑残疾儿童保障问题,仅靠地方试点,他们的积极性可能会大打折扣。

去年,民政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婴儿安全岛试点工作。这是各地相继设立婴儿安全岛的最初动力,现在探讨婴儿安全岛的去留当然也不能脱离这个背景。设立婴儿安全岛的意义毋庸赘言,公众对“生命至上”等理念也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好的初衷能否产生好的结果,关键还要看工作方案是否具有前瞻性和统筹性,以及后续的保障措施能否跟上。

就一些地方的实际情况看,不得不承认婴儿安全岛的试点有些仓促。事实证明,婴儿安全岛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民众的意见分歧,而是以数量确定的人员和经费去面对数量不确定的救助对象。一地试点,多地弃婴如潮涌来,经费和人员就成了大问题。民政部转发的工作方案对设施经费、弃婴的医疗费用等只笼统地表示可争取地方财政支持或拨款。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个地方的财政为什么要担负其他地方的弃婴救助,又如何能担得起这个重任。济南婴儿安全岛是山东的首个试点,而周边人口大省河南、安徽等地的试点尚未展开,可以说这个婴儿安全岛只要开门必然要面对超过其极限的重压。现在济南弃婴骤增,更能让人接受的答案应该是,其他地方或明或暗的弃婴现象被转移到了这里。

从保护生命权益的角度看,送来的婴儿多不是坏事,婴儿安全岛也应该坚持下去,但问题的关键是,谁来给济南搭把手。婴儿安全岛要想试点成功,不能指望一个地方大包大揽,而应该根据责权利匹配对等的原则,统筹协调全国资源,对接受弃婴数量较多的婴儿福利院给予更多的资助,或者让其他地方也担起相应的责任。虽然婴儿安全岛是按行政区划分配试点的,但是弃婴很多都是跨省区的。

婴儿安全岛试点以来不断出现的问题,应该让民政部门警醒,弃婴救助有其特殊性,必须通过更高层次的制度安排破解难题,应当由民政部担负主导作用的工作,不适宜交给地方做单兵突进式的试点。否则,一试再试很容易成为一错再错。

解决“弃婴岛”拥堵,政策宣传要到位

“弃婴岛”设立以来,虽然饱受争议,但是有效避免了婴儿被遗弃在野外等恶劣环境情况的发生,最大程度地延长了婴儿的存活期。但是,正如一些专家人士预料的那样,济南“弃婴岛”试点很快遇到了不堪重负的问题,济南市也被迫出台“三限一登记”实施。

解决“弃婴岛”拥堵问题,不能仅仅通过“三限一登记”的“堵”的办法,这样可能会暂时减少接受弃婴数量,但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做好宣传引导,特别是应该加强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让一些家长最终放弃遗弃行为,自觉承担起相应的抚养义务。

一是要加大新生儿落地参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只要是具有济南市城镇户籍的新生儿,一次性缴纳40元保险费,就可以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对孩子发生的医疗费用,在起付线(根据就医医院类型分200、400、700三档)以上的部分,家庭负担部分少的只有20%,多的也不超过45%。另外,济南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还有大病救助政策,家长们不用担心负担过高的问题。

二是要加大婴幼儿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目前,济南市对7岁以下残疾儿童,有如下救助政策:脑瘫儿童的救助标准为1.32万元/人/年;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的救助标准均为1.2万元/人/年;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可免费接受治疗。

 

三是加大对“弃婴岛”设立目的的宣传力度。设立“弃婴岛”本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让那些没有养育能力的父母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去处,避免随意抛弃致使婴儿非正常死亡,尽量提高弃婴成活率。要让家长们知道,不是他们想逃避责任,都可以将病患孩子送过来,每个病患婴孩子的家长都有生育的权力,但也都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不要狠心抛弃自己的骨肉,否则他们的余生注定都要面临良心的拷问。

好的政策不宣传或者不广泛深入地宣传,那么政策出台的意义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对以上这些政策,如果病患儿童的家长都清楚,都明白,还会有几个能狠心抛弃亲生骨肉。所以说,一味地拦、阻、劝,不如扎实搞好宣传。通过广泛和深入的宣传有关政策,切实增强病患孩子家长的信心,让他们相信能够在政府的帮助下把孩子抚养长大,从而让他们放弃遗弃念头,回心转意,自觉承担起作为家长的那份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弃婴岛”弃婴剧增、不堪重负的难题。

【启示与思考】

平心而论,我们不能将弃婴在数字上的暴涨,归因于婴儿安全岛的设置。那些不好看的数字,不过是将以往暗藏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弃婴行为阳光化罢了。

婴儿安全岛爆棚,社会有争论,政府有压力。说起来,原因无非有三。第一,一些父母的狠心。一些父母太无情,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抚养自己生下的孩子,现在有了安全岛,正合他意。第二,疾病。这应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一些孩子生下来即带有重大残缺,让家庭难以承受其医疗费用,家长无奈之下弃婴。第三个方面,政府。虽然从施政理念,政府已经意识到自身责任,也采取了切实行动。但毕竟长期以来,福利制度、设施与机构的建设以及资金的投入还不充分,一下子难以承受如此明朗化的弃婴潮。这三方面促成了婴儿安全岛的尴尬处境。

如何破除囧境?首先当然应该批判那些无德失责的家长。但老实说,极端情况下的个体选择,恐怕难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政府加大民生的投入。从婴儿安全岛的设置来看,目前在全国毕竟属少数。这些安全岛出来之后,不可避免会吸引欠发达地区弃婴的“落户”。但更多的安全岛出来之后,这种现状定会减缓。而政府在婴儿救助方面增加更多的人员、场所、资金,也能减少当前福利院所面临的压力。而更为制度化的措施在于:社会保障的普及、儿童大病救助基金的壮大、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的结合、官方救助和民间慈善的互补等等。弃婴行为从全社会看,毕竟是少数。保护弃婴,社会还有很大潜能可供挖掘。

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帝没给他们留下来后退的路。人类的爱和智慧,一定能让那些即便残缺的婴儿,找到来到世间的意义。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627/7733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