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大讲堂 2012年度

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及我国对策

2012年05月01日 12:54

 

今天主要跟大家交流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介绍一下朝鲜半岛的一般情况和当前朝鲜半岛最新动态;二是金正日去世以后,朝鲜的政局往哪个方向发展;三是朝鲜核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

当前朝鲜半岛的最新动态

最近朝鲜半岛又发生了一些事,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朝鲜半岛真的有可能发生一次新的对抗危机。3月16日朝鲜发表公告,宣布朝鲜将在4月12日到16日期间发射一颗自主研发的人造地球观测卫星。由于世界各国特别是美、日、韩认定朝鲜以发射卫星为借口和掩饰,实际是在试制远程弹道导弹,他们采取了坚决反对、坚决制止、坚决谴责的态度。美、日、韩公开宣布朝鲜这种做法是背信弃义的。今年2月29日,朝鲜同美国已经达成了一个初步协议,就是在会谈期间,朝鲜暂时冻结其一切核活动和导弹活动,同时美国向朝鲜提供20万吨粮食。这个协议刚刚公布,朝鲜就宣布要发射卫星,美国就认为朝鲜这是要试制导弹,这种行动是违背协议的,是一种严重的挑衅活动。美国和日本甚至表示,如果朝鲜所谓的发射物侵犯了日本的领空、领海、领土,他们就要进行拦截,直接击毁它。朝鲜态度也非常强硬,如果要是击毁他的发射物,就是一种战争行为,朝鲜一定要进行反击。另外朝鲜还表示,和平利用宇宙空间,发射一种探索卫星,这是他的固有权利,任何国家不能阻止,朝鲜发射卫星的决定是不可变更的。这样,双方都走向了直接对抗的前沿。在这种情况下,在临近卫星发射的日期,围绕发射卫星,美、日、韩同朝鲜的斗争要进一步激化,有可能真的“擦枪走火”。今后事态怎么发展,确实值得我们关注。

在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问题需要我们考虑,在目前朝鲜半岛这种情况下,朝鲜为什么一定要发射这颗所谓的卫星?我们知道朝鲜以前曾经进行过两次卫星发射,三次远程导弹试射。第一次是在1998年8月31日,朝鲜宣布发射卫星,实际上打了一颗远程导弹,直接穿过日本领空,把日本吓了一大跳,日本没有思想准备,除了抗议以外,没有其他的动作。2006年7月,朝鲜公开进行了一次远程导弹大浦洞2型的试射,这次也失败了。2009年4月,朝鲜宣布要进行第二次卫星发射,4月5日真的发射了一颗卫星,朝鲜说那颗卫星到了天上,不断唱歌歌颂金日成、金正日。但包括美国、俄罗斯在内的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在天空找了半天,就是没有找着,也没有听到卫星播放的歌曲。后来美国宣布朝鲜打的东西是远程导弹,打到3000公里外的海里去了,美国和日本甚至公开宣布要到海里把那个东西捞出来。朝鲜非常愤怒,说如果美国和日本捞那个东西就是一种战争行为,那次搞得也很紧张。现在朝鲜又宣布第三次发射卫星,美国、日本、韩国仍然认为是要发射远程导弹。

    那么朝鲜为什么现在一定要发这颗卫星呢?咱们可以看到,朝鲜公开宣布的理由是为了纪念金日成诞辰100周年进行的一种探索宇宙的科技活动。朝鲜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他把发射的时间安排在4月12日到16日,而4月15日是金日成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通过这种发射,可以歌颂已经去世的金日成和金正日的丰功伟绩,进一步巩固金正恩作为国家最高领袖的绝对地位和权威。同时,通过显示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来凝聚民心,稳固现有的政治体制。但作为国际问题的研究者来讲,我们深入分析这件事情的时候,不可能停留在这些表面的理由上,我个人认为其真正原因确实是在试制远程导弹。

    2006年10月,朝鲜第一次进行核试验。2009年5月,朝鲜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然后朝鲜就正式宣布自己是有核国家。去年12月,美国的情报部门和一些科学家经过认真分析朝鲜的一些所作所为,基本上判断朝鲜在核武器、核装置小型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核武器小型化就是把核武器做到500公斤以下,然后把它装在导弹上。但是朝鲜远程导弹技术是落后的,两次卫星发射和一次公开宣布的大浦洞2型远程导弹的试射都失败了。因此,朝鲜一定要进行远程导弹试射。现在金日成100周年诞辰,给了他一个绝好的托词、借口。何况朝鲜最近又获得了中国大量的粮食援助、石油援助,可以不用顾忌国际社会在他发射导弹后,以断绝对他的粮食援助来施压。

    朝鲜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进行远程导弹试射,还有一个更加深远的意图在里面,那就是通过这种动作来影响大国关系,特别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在这方面,朝鲜是行家里手,一向做得非常漂亮。朝鲜所有的外交活动都是先谋而后动,整个动作设计的非常缜密。

    为什么说这种发射能够影响中美关系呢?2010年的3月和11月,朝鲜半岛先后发生了两件大事: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这两件事都是朝鲜跟韩国发生的冲突,但中国、美国都被迫对这些事件表态。美国想支持韩国,给朝鲜施加压力,迫使朝鲜放弃核武器。中国追求的是朝鲜半岛的稳定。中国和美国在朝鲜半岛的追求和政策取向是不一样的,朝鲜和韩国一出现对抗事件,双方表态的结果就是美国站在韩国一边,中国大力支持朝鲜,这样中美关系就紧张起来。

    天安舰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事件发生以后中美、中韩关系立刻恶化。朝鲜通过这些事情得出一个启示,只要他在朝鲜半岛一挑事,中美之间立刻就紧张起来。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以后,东北亚开始出现一种新的动态,就是中国和朝鲜走的很近,甚至出现“冷战”时期的那种结盟的趋向,而美、日、韩早就有一种战略同盟。这样,东北亚就开始出现中朝联合起来对抗美、日、韩这么一种格局,这对朝鲜是最有利的。

    但这种结构对中国是非常不利的,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恢复“冷战”体制对中国有百弊而无一利,我们很快意识到这种结构对中国不好。2011年年初,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中美关系开始走出低谷。后来金正日先后四次访问中国,大谈中朝特殊关系,实际上朝鲜还是希望恢复到“冷战”时期的那种结构。今年2月份,习近平副主席访问美国,中美关系又有回暖。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发射这颗卫星,客观上就能够进一步牵制中美关系的发展。因为这件事出来以后,美国就立刻和韩国站在一起谴责朝鲜。朝鲜发射完这颗卫星以后,不管成功还是失败,美、日、韩都会把这件事情提交到安理会去讨论,希望安理会通过一个对朝鲜进行谴责、制裁的新的决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被逼到了墙角上,必须要进行选择。

如果中国反对美、日、韩的决议草案,中国就被迫成为了朝鲜利益的保护者。这样,中国就会在安理会上遭到孤立,中国的外交会失分。而中国如果支持美、日、韩的决议,或者中国主张用一个不痛不痒的主席声明来代替安理会的决议的话,那么朝鲜很可能会对中国大动肝火,对中国采取一种公开的尖刻的言论。

这种做法在2009年4月已经发生过一次,朝鲜第二次发射卫星以后,美、日、韩把这件事情提交到安理会讨论,中国坚决反对美、日、韩对朝鲜进行谴责。最后安理会没有通过美、日、韩的决议,而通过了一个主席声明,这个声明写的非常蹊跷,没讲朝鲜发射的是什么,因为朝鲜说是卫星,美、日、韩认为是远程导弹。虽然中国在安理会讨论中尽全力维护朝鲜的利益,但朝鲜对中国投票支持通过主席声明表示非常愤怒,公开地讲,有些国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两面三刀,这实际上是在骂中国,接着就宣布永远退出六方会谈。

    朝鲜这次发射卫星,中国很有可能再一次面临这种困难的选择。朝鲜就是用这种办法把本来朝鲜同美国的争执,变成了中国同美国的争执,这样朝鲜就有效地操纵了中美关系的发展。有一些学者认为朝鲜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绑架中国的外交,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之所以谈这件事情,主要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朝鲜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中国切身利益有直接的关系。还说明一个问题,朝鲜的一举一动都是深思熟虑的。一般人都认为朝鲜很弱小,很贫穷,在国际政治斗争中是弱者。我们常怀着一种同情的眼光来看待朝鲜,对朝鲜的所作所为背后的意图往往考虑的过于简单。但实际情况是朝鲜对自己的判断和我们对他的判断完全不一样。前几年朝鲜宣布当今世界主要矛盾已经变了,苏联垮了以后,世界的主要矛盾从美苏争霸变成了朝鲜和美国两个核大国的矛盾,朝鲜是这么看问题的。最近朝鲜有一种言论,要打全面战争、核战争,把汉城变成一片火海。我们一般认为这种言论是夸大其词或者虚张声势,但朝鲜很有可能完全不是这么想的,他们是当真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回过头来再看朝鲜半岛,对朝鲜半岛存在的危险性就比较好理解了。

为什么朝鲜半岛对中国这么重要呢?中国周边这么多国家,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朝鲜半岛这样和中国的安全有这么密切的关系。朝鲜和韩国历史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它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整个半岛上居住的都是朝鲜人,使用同一种文字、同一种语言。

历史上朝鲜同中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大家看看中国的历史就知道,中国从秦汉以后就在自己的周边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藩属国体系,朝鲜就是藩属国里面对中国最忠诚、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国家。到明清时期,中国和朝鲜的这种关系已经非常稳定,长期以来朝鲜以小中华自居,对中国是绝对的忠诚和崇拜。中国和朝鲜的这种特殊关系,维持了东北亚长期的稳定。

 

近代以来,西方殖民势力不断向东方扩张、入侵,在东北亚这个地方,曾经先后发生了四次大规模战争。每次战争或者由朝鲜半岛引起,或者和朝鲜半岛有直接的关系,每一次战争都把中国牵扯进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朝鲜半岛虽然在东北亚的东北角,但从国际政治角度来看,它正好处在各个大国的中间,北面是俄国,东边是日本,西边是中国,隔着太平洋是美国。在这种情况下,大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势力接合部在朝鲜半岛体现的非常明显,这也直接决定了朝鲜的历史命运。

影响朝鲜半岛稳定的新问题

第一,“后金正日时代”朝鲜政局的走向。朝鲜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会不会引起朝鲜政局的动荡,甚至影响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去年12月17日金正日去世了,大多数人对他的去世感到非常突然,因为在此之前,朝鲜所有的媒体报道金正日的时候,他都是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到处视察,给人的印象很健康。我国和朝鲜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我们的媒体始终也是把国际上任何关于朝鲜领袖金正日健康状况的悲观估计一律斥责为造谣或者炒作。

从美国那边来看,他们早就预测到金正日的身体状况很不好了。我记得2010年年初美国就非常正式地告诉韩国:金正日的寿命只有三年,你们要做好准备。去年1月,美国又郑重其事地派高官通知韩国:金正日马上要去世了,你们要做好准备。当时我们的媒体也报道了,韩国总统李明博突然宣布朝鲜半岛很快就会统一了,甚至宣布韩国要设立统一税、统一资金,让韩国老百姓捐款,并且指示韩国的有关部门计算统一所需要的经费是多少以及制定统一以后各项工作如何开展的具体计划。当时我们看到韩国这种动作以后,都感到很奇怪,李明博根据什么说朝鲜半岛马上要统一了呢?

    美国人怎么知道金正日寿命只有三年呢?我看到有材料显示,美国人对朝鲜的情报工作做得非常细。美国人长期跟踪研究金正日的身体状况,朝鲜曾以各种名义邀请外国医生会诊朝鲜领导人的身体状况,美国人很快就掌握这种情况了。2009年8月发生的一件事使美国人判定金正日寿命只有几年。2009年3月,朝鲜抓了两个越境的美国女记者。美国要求朝鲜放人,朝鲜说可以放,但是得派有分量的人来领。美国决定让前总统克林顿去,美国中央情报局看到这是好机会,就立刻跟克林顿商量,派了一个医学专家跟着克林顿一起去朝鲜。金正日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克林顿,面对面畅谈了三个多小时,那位医学专家从医学角度对金正日进行了非常专业的观察,回来后他就得了一个结论,金正日的寿命只有三年。

美国人的这种判断,金正日自己都不是很清楚。金正日听从了朝鲜国内的一些专家们给他的研究报告,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2008年8月,发生一件大事,金正日突发脑溢血病倒了,这一场大病使金正日开始认真考虑接班人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考虑,2009年1月金正日决定让他的第三个儿子金正恩接班。当普通老百姓不知道金正恩是谁,朝鲜媒体上也没有公开谈论金正恩的时候,朝鲜军队系统开始逐步地不点名地宣传金正恩,把他叫做青年大将、青年将军,并且写了一首歌叫《脚步》,开始歌颂他。2010年9月,朝鲜召开了一次党的特别代表大会,正式把金正恩推出来。在这次代表大会上,金正恩被选举为党中央的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一次开始在电视上露面。他的露面让朝鲜老百姓很吃惊,因为他的长相、衣着打扮甚至他的发型和金日成年轻的时候几乎一模一样,很多朝鲜人看了电视以后,都说“我们的领袖又复活了。”实际上朝鲜追求的就是这个效果,用这种办法来强调金正恩继承政权的合法性,借用他祖父的威望来确立他自己的地位。朝鲜在金正恩这次露面之前,对他所有的照片进行了严密封锁。

金正恩被确立为接班人,实际上实现了朝鲜的三代世袭。长期以来,朝鲜在选择培养接班人方面有一整套的理论。我看过的朝鲜的一些宣传材料上讲,社会主义国家要想使国家不变色,最重要的就是选接班人,苏联和中国都在这个问题上栽了大跟头,都没有很好解决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问题。唯独朝鲜确立了接班人的基本原则,第一,要无限忠于领袖。只有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做到无限忠诚。第二,一定要对领袖的革命思想有非常深入透彻的了解。要从儿童时期就接受领袖的耳提面命,这样选出来的接班人就只能是领袖的儿子了。在当今社会,人们对这种世袭制感到很奇怪,实际上在朝鲜,经过长期的宣传,老百姓接受了这种世袭制。我们可以看到,金正日去世以后,金正恩的就位很平稳,老百姓非常拥护金正恩,这就是长期宣传的结果。

金正恩作为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突然成为国家的最高领袖,并且在从政见习方面也只有一年的时间,很多人对他的地位是不是稳定、有没有能力治理这个国家,持一种怀疑态度。到目前为止,我认为金正恩面临着三个坎儿。

    第一,虽然被推举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但能不能站稳这个位置、坐牢这把椅子,这是很关键的。到目前为止,他基本上坐牢了,没有发现有反对力量。

第二,站稳位置以后,是否真正拥有管理国家的权力,也就是说朝鲜的大政方针是不是由金正恩说了算,这一点现在还很难看清楚。有人说朝鲜接班人过渡非常顺畅,各种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说明金正恩的位子已经坐稳了,牢牢的掌握了权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是由于交接班工作非常稳定,反而说明现在朝鲜真正掌握权力的仍然是金正日的老班底,金正恩并没有起多大作用。金正日去世以后,朝鲜所有的工作,对各种问题的基本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思考问题的基本逻辑,甚至于《劳动新闻》发表的重要文章中所使用的措词都和以前一模一样,只要认真研究就可以发现,发挥作用的仍然是金正日的老班底。这个老班底现在大多是80多岁的人,最年轻的也70多岁了,一两年之内很多人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如果这些人仍在决策方面起关键性的作用,那朝鲜是否真正完成了交接班的工作就很难说了。朝鲜是不是能够稳定,这还得走着看。

第三,金正恩真正有了权力以后,能否拿出有效的、有远见的治国方略和一系列内外政策,使朝鲜走上一个健康发展的道路,这是对他治国才能的一个严峻考验。现在来看,金正恩还没有搭起自己的工作班底,我们还没有看到金正恩提出自己的一套东西来。不过从金正恩被确立为接班人后,朝鲜发生的几件大事来看,据说都是金正恩主导的,但干的都不是很漂亮。第一件事,2009年11月,朝鲜决定进行一次货币改革,每一户按照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比值、规定的数量把旧钱换成新钱。这下把朝鲜的经济整个搞乱了,几个月的时间里,朝鲜货架上的东西都没有办法定价格,整个商业活动都停止了。还造成了物价飞涨,一公斤大米今天是2000朝元,第二天就变成了2500朝元,一直到现在物价也没有稳定下来,搞的怨声载道。后来朝鲜也认识到这种做法有点失败,抓了一个替罪羊,把党中央的财政部长朴南基拉出来毙掉了,说他是美国特务,他主导的货币改革本身就是阴谋,目的就是搞垮朝鲜的经济,据说和他一起枪毙的还有内阁的财政部长。

后来还有两件事情,分别是2010年3月的天安舰事件和11月份的延坪岛炮击事件。最近有报道显示,朝鲜自己公开承认了,这两件事都是金正恩在前线指挥的,特别是延坪岛炮击事件,他直接到前线去指挥,他策划了这次活动。这两件事都让韩国感到非常震怒,天安舰事件直接的后果是使朝鲜半岛形势非常紧张,韩国和美国经常开展非常有针对性的军事演习。如果这两件事情都是金正恩干的,说实话干的都不是很漂亮,朝鲜失大于得,朝鲜的国际声望受到巨大影响,人们进一步肯定朝鲜一直在搞挑衅,搞战争边缘政策。另外,推动了韩国同美国的军事合作,使韩国进一步增加军费,加强战备,调整对朝战略原则,美国军事力量在韩国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强,这样朝鲜面临着更大的军事压力。

 

从这几件事看起来,金正恩打算做几件能够引起轰动的大事来确立他的领袖地位。今后金正恩打算怎么表现,这值得我们关注。最近金正恩不断在前线部队活动,不久以前刚刚视察了第四军团。第四军团在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北的黄海道,一旦有需要,第四军团就是对韩国首尔进行突击的一支前线部队,像延坪岛炮击事件这些事都是第四军团做的。最近金正恩又到第四军团去了,还视察了特种部队,并且直接到军事分界线板门店去视察,这些动作使韩国特别紧张。韩国认为金正恩有可能在最近一个时期挑事。

金正恩上台以后,要确立他的领袖地位,显示他的治国才干。现在看起来只有通过三件事可以做到这一点。一是抓经济,二是搞外交,三是抓军事。朝鲜经济是个烂摊子,下多大工夫也很难摆脱困境,所以金正恩不太可能通过抓经济来显示他的才干。朝鲜在外交上由于坚持走有核道路,所以一向非常孤立,金正恩抓外交也很难摆脱目前这种局面,而且他没有金正日当年那种资历,无法像金正日那样通过访问中国、俄罗斯吸引全世界的眼光,然后调动大国关系。剩下的唯一能够体现出他治国才干的就是军事这方面了,所以韩国方面担心金正恩出于这种目的,采取某种冒险行动。今年很关键,4月韩国国会选举,12月总统选举。朝鲜在这种时期挑点事,有可能影响韩国的大选。韩国有人预测,朝鲜有可能在今年采取某种军事行动,朝鲜半岛南北之间有可能发生一定规模的军事冲突。现在无论是朝鲜还是韩国,基本政策都是战争边缘政策。

    朝鲜对自己的力量估计非常高,认为自己有核武器,获胜的把握是百分之百。在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以后,韩国的军队威信扫地,韩国军方包括李明博都极力想在他下台之前报一箭之仇。李明博在一次国务会上公开讲,延坪岛炮击事件中,韩国没有对朝鲜进行有力的反击,这是我的平生之恨。所以最近朝鲜半岛南北之间都在烧火,我想今年6月是个很关键的月份。首尔北边突出的那一块是朝韩双方的争议海域,这个地方产一种大螃蟹。一到6月产螃蟹的时候,朝韩双方都纷纷到这儿来抢螃蟹,这样双方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过去几次海上冲突都是在这个时候,所以今年双方都卯足了劲。除了海上争螃蟹以外,双方都有某种政治上的需要来搞一场冲突。

朝鲜核问题

相对于金正恩执政后朝鲜的政治走向,朝鲜核问题对中国的安全更为重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不怕任何国家,包括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美国已经把核武器战术化了,因为美国人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时追求的是精度打击,比如打击火电站、交通枢纽、通信设施等非常确定的目标。但是,有些小国掌握的是原始的核武器,他掌握核武器的目的不是战术性的,而是战略性的,处在绝望状态的小国在最后关头甩原子弹,这个造成的后果就会很恶劣。

    朝鲜已经进行了两次核试验,正式宣布自己是有核国家。朝鲜作为一个小国,国家那么落后,老百姓那么贫穷,为什么一定要发展核武器呢?如果弄不明白这个问题,那么制定的对朝政策就是空的。按照朝鲜的说法,长期以来,美国对朝鲜持敌视政策,朝鲜为了自卫,需要掌握核武器。朝鲜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是这种说法很不完全。朝鲜发展核武器,动机是复杂的,原因是多重的。

    朝鲜从上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着手开发核技术,60年代中期就着手研究核武器。朝鲜的核技术最早是从苏联那儿获得的援助。到80年代,美国发现了朝鲜在研制核武器。1985年美国和原苏联联合向朝鲜施压,迫使朝鲜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90年代初,美国发现朝鲜在进一步推动它的核计划,于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到朝鲜去检查,一开始朝鲜比较配合,但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检查他的两个重要的核设施时,朝鲜一口拒绝了。1993年朝鲜正式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这时克林顿上台了,决定用武力打掉朝鲜的核设施,1994年6月美国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在非常危机的时候,美国前总统卡特自告奋勇到平壤和金日成面对面谈判,说如果朝鲜放弃核武器、核计划,美国给朝鲜补偿,否则美国马上对朝鲜动手。金日成经过深思熟虑,最后认为朝鲜惹不起美国,决定冻结核计划。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也让克林顿松了一口气,终于避免了一场战争。但等到美国和朝鲜正式在日内瓦进行谈判,准备签订一个文字协议的时候,金日成突然去世了。后来金正日发表声明,说金日成做的承诺有效,这样美国和朝鲜继续进行谈判。1994年10月双方拿出了一个框架协议,也就是朝鲜承诺冻结核计划,美国承诺给朝鲜补偿。

但签订了这个协议以后,朝鲜继续推进核计划,并且用了一种新的办法推进核计划,就是花大价钱买了浓缩铀技术,甚至买了原子弹的图纸,用新的办法来做原子弹。朝鲜的这一做法很快被美国发现了,2002年10月,美国派特使去朝鲜,指责朝鲜违背框架协议,秘密研制核武器。朝鲜一开始拒绝承认,后来公开承认了,引发了第二次朝核危机。按照美国的脾气,是要对朝鲜进行打击报复的,但由于9·11事件以后美国要反恐,先后打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腾不出手来收拾朝鲜。在这种情况下,2003年8月,中国主持进行了六方会谈。六方会谈谈了六年,朝鲜却利用这六年的时间大力推进自己的核计划。

整个过程表明走有核道路是朝鲜既定的国策,用谈判的办法无法阻止也不可能迫使朝鲜放弃核武器,朝鲜多次宣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放弃核武器。金正日去世以后,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正式发表声明,称拥有核武器是金正日的革命遗产,那种企图通过给朝鲜援助让朝鲜放弃核武器的想法是绝对愚蠢的。这话说的非常决绝,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希望通过谈判促使朝鲜弃核的想法很善良但也很天真。

朝鲜发展核武器有多重考虑。首先是国内政治的需要,朝鲜人民认为在金日成、金正日这样空前绝后的人类的伟大领袖的领导下,朝鲜不建设成为一个强盛大国是不可想象的。朝鲜认为强盛大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拥有核武器。其次,朝鲜拥有核武器是要对付韩国。因为在经济发展方面,朝鲜处在落后状态,要想将来主导统一,一定要在军事上压倒韩国。常规手段办不到,但掌握了核武器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韩国生活富裕,老百姓怕打仗。其三,朝鲜发展核武器确实像他说的那样,拥有了核武器美国就不敢打他。其四,朝鲜把核武器当作无定额支票来使用,美国这样的大国,什么都不怕,怕的就是核扩散。为了诱使美国和他谈判,诱使美国花大价钱促使朝鲜弃核,朝鲜一定要发展核武器。把发展核武器作为一种资本,和美国讨价还价,他需要的一切东西都从核武器这儿出。其五,朝鲜公开讲过,朝鲜历史上曾经遭到过周边大国的入侵,在伟大领袖的领导下,朝鲜要改变历史,一定要掌握一种能够有力制约周边大国的战略武器。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朝鲜发展核武器对中国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朝鲜发展核武器对中国更为不利的一点,抛开朝鲜在中朝关系将来出现某种变化时,可能以核武器为讹诈手段对付中国这一点不谈,非常现实的对中国的威胁就是环境安全问题。朝鲜的核试验场离中国的边界98公里,朝鲜新修的远程导弹试验场在丹东往南48公里的地方,朝鲜所有的核武器、重大武器都是布置在中朝边界。朝鲜的核试验场离中国这么近,一旦失手,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去年3·11日本福岛核电站出事以后,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2009年5月朝鲜进行核试验的时候,引发了我国延边一带4.8级的地震。世界上所有的核大国进行核试验的时候,不是在无人大沙漠里就是在太平洋无人小岛上。唯独朝鲜在东北亚人口密集区进行核试验。一旦失手,后果相当严重,很可能我们的振兴东北计划就全完了。由于朝鲜非常接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接近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心脏北京,所以朝鲜的远程导弹试验、核试验给我国带来的危险隐患是致命的。

因此,中国在朝核问题上,我觉得应该坚定不移地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这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东北亚各国共同的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当今的核秩序,防止核武器失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这都是有利的。

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这对朝鲜本身也有好处。金正日或者是朝鲜领导层对拥有核武器对朝鲜的安全保障有点过于乐观了。实际上道理很简单,朝鲜没有核武器,美国虽然不喜欢他,但美国没有必要打他。但朝鲜拥有核武器,美国就认为这对美国构成了绝对威胁,所以美国绝不容忍朝鲜拥有核武器,在谈判不成的时候,美国肯定要对朝鲜动手。

中国目前在朝核问题上已经确立了非常好的政策,一般说法是三句话:第一,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第二,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第三,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这三句话有其内在逻辑,我认为次序不能颠倒。非常可惜的是,最近学术界有些人主张,既然朝鲜已经拥有核武器了,要让他放弃核武器不太可能了,我们现在不要再提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了,把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放在第一位吧。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认为从长远看,对中国绝对不利。

 

无核的友好的朝鲜、无核的不友好的朝鲜、有核的友好的朝鲜、有核的不友好的朝鲜,如果有这四种情况需要我们进行选择,我们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朝鲜?当然,一个无核的友好的朝鲜对中国最有利,一个有核的对中国不友好甚至敌视的朝鲜,对中国威胁最大。关于这两个大家没有争论,争论的是中间两种情况我们把哪个放在前面。关于无核的不友好的朝鲜,实际上就是说我们一定要采取一切措施,促使朝鲜弃核,即使朝鲜不高兴,甚至于对中国怨恨,我们也要推动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这是一种对朝鲜、对东北亚地区都好的选择。

如果让我来选择,我的选择是宁可要一个无核的不友好的朝鲜,也不要一个有核的友好的朝鲜。国家关系是不断在变化的,有核的友好的朝鲜随时都有可能变成一个有核的不友好的朝鲜。现在朝鲜极力和美国搞好关系,搞双边会谈,想要摆脱中国,实际上朝鲜追求的就是保有核武器。在中美之间搞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提防朝鲜和美国联合,美国在朝鲜答应一定条件后同意他保有核武器,比如抛弃、销毁远程导弹,不进行核扩散等,那么朝鲜核武器就变成了只对中国、日本等周边国家构成威胁的单刃剑。美国使朝鲜核武器对美国来讲无害化以后,回过头来和朝鲜建立外交关系,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中国很可能面临一个有核的不友好的朝鲜,这对中国来讲就太糟糕了。所以,我们现在的基本政策应该是坚定不移地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这才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也符合东北亚各国的利益。

以上是我作为学者的一些看法,不代表谁,谨供大家研究参考。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李颖)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0501/7735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