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大讲堂 2012年度

蒋介石日记和蒋介石其人

2012年08月01日 13:18

 

在中国近代史上,蒋介石无疑有其重要地位,他是“千古一人”还是“元凶首恶”?我们通过研究蒋介石的日记,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蒋介石。今天主要讲四部分:一是蒋介石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研究蒋介石的重要性。二是蒋介石日记的现状;三是作者对蒋介石的几点基本看法。四是蒋介石失败原因。

蒋介石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研究蒋介石的重要性

蒋介石当年有四个头衔,一是蒋总裁,他是中国国民党的总裁、最高领袖。二是蒋委员长,他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是当时中国军事上的最高统帅。三是国民政府主席。四是中华民国的总统。总裁、委员长、主席、总统这四个头衔加起来,就是说蒋介石曾经是中国政治上的最高领袖,是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的人物。蒋介石又是一个长寿老人,活了88岁,一生经历了从辛亥革命到退守台湾的许多重大事件,是近代中国许多重大事件的参加者、领导者或者决策人。

在近代中国,他的历史地位极其重要,但是对他的评价也是天差地别,悬殊很大。国民党方面曾经把他吹捧为“千古一人”,说蒋介石是千古以来的一个完人,还把他吹捧为中国民族的救星、世界的救星。在1946年至1949年三年内战时,蒋介石被中国共产党批判为人民公敌。陈伯达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人民公敌蒋介石》。

台湾方面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对蒋介石评价很高。蒋介石去世后,在台北修建了“中正纪念堂”专门纪念蒋介石。但是在民进党执政时期,蒋介石的地位被贬得很低。民进党上台以后,把蒋介石批判为“元凶首恶”,曾经一度在台湾推行“去蒋化”,把台湾各地蒋介石的铜像都收集销毁甚至肢解,中正纪念堂也一度被改为民主纪念堂。

直到目前为止,大陆方面对蒋介石的评价较过去有些变化,但仍然分歧较大。这就牵扯到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蒋介石,研究蒋介石有什么重要性?我想我们今天研究蒋介石至少有两点很重要。

第一,研究蒋介石是提高历史科学水平,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科学水平的需要。大家可能看过各种各样的中国近代史,坦率地说,我们以前的近代史在若干问题上的表述不够严谨,科学水平不够。例如,一讲到蒋介石和国民党的抗战,我们以前通常都是八个字叫“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又譬如,我们在抗战中对欧亚关系从来都有两种争论:一种是丘吉尔、斯大林提倡的“先欧后亚”论,就是要先解决欧洲的德国法西斯,然后再解决亚洲的日本法西斯。一种是蒋介石主张的“先亚后欧”论,就是要先解决东方的日本法西斯,然后再去解决欧洲的德国法西斯。今天来看很简单,无非是解决法西斯的先后次序问题,两者可能有正确和不正确之分,却没有本质差异。但是由于蒋介石主张“先亚后欧”,在很长时期里蒋介石被批判为想保护德国法西斯、想保护一切法西斯,也包括保护国民党法西斯。这个看法显然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研究蒋介石首先是科学和研究的需要,是要写一部准确的、科学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中国近代史的需要。

第二,研究蒋介石是发展两岸和平关系的需要。当年的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是敌我关系,共产党称国民党蒋介石是蒋匪,国民党蒋介石反过来叫共产党是共匪、毛匪。那是敌我斗争的时代,现在是两岸发展和平关系、促进中华民族和谐的时代。用温家宝总理的话来讲,就是要捐弃前嫌,以前的恩恩怨怨要丢掉。温总理曾在全国人大会上讲到要建立两岸和平关系的政治基础。我认为,要发展两岸和平关系,就必须对蒋介石、对国民党有一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否则两岸和平关系的建立会受到影响,两党之间、两岸人民之间政治上的互信也会受到影响。

举个例子,2005年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邀请台湾及海外的当年的抗日军队、抗日有功的知名人士或者他们的家属到大陆来参加抗战胜利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我们向时任台湾“国防部长”的郝柏村将军发了一个邀请信,郝柏村当年是抗战的将领,可是郝柏村回了封信表示他不来大陆参加这个活动。我们的宣传机构就发了条消息说,郝柏村将军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来大陆参加纪念活动。结果郝柏村就在台湾发了一个声明说“我不去大陆参加抗战胜利的纪念,是因为大陆方面对于抗战的宣传是片面的”。这个事情就说明,如果我们的宣传不科学、不全面,就会影响两党和两岸人民的互信。

过了一段时间,胡锦涛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的报告,报告里有这么一段话,“在抗战八年里面,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分别承担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同构成了对敌斗争的态势。”锦涛同志这段话跟以前历任的党的领导人对于抗战的评价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一个是锦涛同志承认抗日战争是两个党共同领导的。国民党领导的是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是敌后战场,共同构成了对敌斗争的态势。更大的不同就是语序的不同,锦涛同志讲的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把国民党放在前面来讲。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我认为这体现了锦涛同志对于历史的尊重,这是科学、准确的。锦涛同志这个讲话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至少从大陆方面来说是前无古人的评价,很快就在海外特别是在台湾引起了强烈反应。10月份台湾方面召开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学术讨论会,我作为大陆学者去参加了,有一天中午会议休息,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来到会场发表了20分左右的即兴演讲。他开头就说“我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现在连北京的胡锦涛总书记也肯定我们国民党在抗战里的功绩了,台湾地位不是‘未定论’而是已定,从开罗会议以后,台湾就明确地被国际上公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

    一正一反两个例子,由于我们抗战方面的宣传有某些片面性,所以郝柏村不来,但是由于锦涛同志作了比较全面的科学讲话,马英九很重视,就作为一个好消息告诉台湾学者和老百姓。可见我们如何评价蒋介石、如何评价国民党,对于建立和发展两岸的和平关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蒋介石日记的现状

蒋介石崇拜曾国藩,而且在许多方面有意识地学习和模仿曾国藩,曾国藩有写日记的习惯,蒋介石也记日记。根据现有的资料,蒋介石从1915年到1972年记了57年的日记,他是1975年去世的,最后三年没有记是因为他在阳明山出了一次车祸,导致右手肌肉萎缩不能动了。蒋介石57年的日记只丢了4年的,分别是1915、1916、1917、1924年的。1924年的日记丢了很可惜,因为这一年是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国共合作的一年。到去年为止,蒋介石53年的日记已经全部开放,供全世界的学者、读者阅览研究。蒋介石的日记开放有较重要的意义。

第一个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蒋介石一生的思想发展和内心秘密。我们都知道,研究历史主要要研究历史人物的行为、言论,研究他在政治舞台上是怎么表演的。但对历史学家来说,最困难的是不知道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他在作决策的时候、在采取某一重大行动的时候,内心怎么想的?我们无从知道。但是日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参考材料。

第二个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许多政坛内幕。政治活动有许多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也有许多是幕后活动,这些在蒋介石的日记里是有反应的。比如说蒋介石在1942年的日记里面写了一句话,“对德国路线,勿再探索为宜,以桂永清非长于此,不如严令拒绝之。”桂永清是国民党的海军司令,曾经当过中国驻德国的武官。这句话就隐藏着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机密,1942年希特勒的一个重要助手戈林曾经派一个德国人洋克跟桂永清谈判,要求蒋介石派军队进攻印度,帮助德国人和日本人在印度洋会师。也就是说,二次世界大战时,西方的德国法西斯和东方的日本法西斯曾经有一个想在印度洋会师的计划,德国人从西边往东打,日本人从东往西打。如果这个计划达成就很危险,在这个关键时刻,蒋介石命令桂永清要拒绝德国的要求,这件事情就是蒋介石的日记提供了线索。

又比如,蒋介石1942年的日记有这样一句话“运动德国军队倒戈计划一事应报告罗斯福总统”。我根据蒋介石日记提供的这两句话,通过查宋子文和蒋介石的档案,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当时希特勒的部下里有一部分是反希特勒、反法西斯、反纳粹的,他们要推翻希特勒成立一个没有纳粹的新德国。这一部分人想通过蒋介石跟罗斯福、丘吉尔打招呼,如果他们推翻希特勒以后,希望西方世界能够和德国平等相处,不要把德国看成殖民地。然后蒋介石就派了军事委员会秘书齐焌到德国联系这批德国的反纳粹力量。所以,公布蒋介石的日记对于我们研究蒋介石的内心世界,对于研究近代中国,包括世界上的一些重大的政治内幕都有帮助。

 

可能大家会问这个日记可靠吗?他是不是为了宣传自己有意作秀?我认为,蒋介石的日记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他不是为了发表,不是为了给自己做宣传。有两点理由:首先,蒋生前从来没有发表过他的日记,直到今天蒋介石的家属才考虑要发表。其次蒋介石的日记中有两个内容可以证明他写日记不可能是为了发表,也不可能照原样发表。一是蒋介石在日记里面肆无忌惮地骂了很多人,不适合公开。蒋介石喜欢在日记里骂人,他的同事、同僚、部下几乎没有不被骂的。比如,蒋介石在日记里骂宋子文嚣张跋扈;骂孔祥熙是无耻之尤;骂孙科是阿斗,不仅卖党而且卖国;骂空军司令周至柔,说这个家伙我枪毙他10次都不够。这样一部兄弟亲戚、同事部下什么人都骂的日记如果公布的话,谁还跟蒋介石一块共事?二是蒋的日记写了许多隐私不适合公开。蒋介石早年有三重身份,第一重身份是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的一个志士,第二重身份是一个信奉儒家思想的道学家,第三重身份是上海洋场的一个浮浪子弟。他早年在私生活上有许多荒唐的方面,例如说逛妓院。蒋介石在日记里并不隐瞒早年这段荒唐生活,而且他是努力跟这些毛病进行斗争。中国宋元理学讲究“天理和人欲之辩”,当年的道学家按照孔子的子弟曾子有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蒋介石似这么做的。蒋介石早年生活有荒唐的一面,但是他想克服这些毛病,因此他就利用日记进行自我斗争。譬如说,蒋介石早年逛大街,对面走来一个女孩子,蒋介石他心里想这个女孩子长得很漂亮,然后当天晚上蒋介石的日记会出现“见艳心动,记大过一次”。蒋介石早年的日记充分记录了这种天理和人欲的斗争,没有隐讳这一段荒唐的生活。这些东西也并不适合于公开,所以蒋介石的日记有比较高的真实性。

当然,如果蒋介石日记中的每一句话你都相信,那么你也会犯错误,也会上当。有些事情蒋介石在日记里是不记的。1927年4月12日,蒋在上海清党,原来称之为“反革命政变”,现在最新出的书称为“反共政变”。我就想看他这一天是怎么写的,结果这一天他什么也没记,为什么?4月9日蒋介石离开上海到南京,他把反共政变的任务交给白崇禧了,至于他是怎么把这个事情交给白崇禧去干的也没记。所以我只能说,蒋的日记有相当的真实性,不看研究近代史是一个损失,但是千万别什么都相信

附带讲一句,我们现在只要拿着驾驶证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琥珀档案馆登记之后,就可以查阅蒋介石的日记,没有任何限制。而且最近蒋家已经决定要向全世界出版蒋介石的全部日记。

蒋介石其人

蒋介石是个什么样的人?下面谈谈我对蒋介石的几点基本看法。

第一,蒋介石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蒋介石还是热爱中华民族的,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力图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力图振兴中华。我们考察一下蒋介石跟列强的关系就不难看出这点。

首先,我们考察蒋介石和苏联的关系。蒋介石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是反对苏联的,他反苏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反对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和民族扩张主义。1923年,孙中山派蒋介石到苏联去访问,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苏联支持国民党在蒙古的库仑建立一所军官学校,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孙中山的根据地是在广州,要从广州北伐推倒在北京的北洋军阀的统治,就必须找一个理想的军事基地,而广州并不理想。如果国民党的军队从广州北伐,在香港的英国人随时可在后方捣乱,而且从广州北伐要经过广东、湖南、江西、湖北、河南、河北六个省份,要跨过长江和黄河两条河流,而过长江时,帝国主义的军舰完全可以从上海开到武汉江面,把国民党的北伐军拦腰斩为两段。而从蒙古的库仑进攻北京,中间没有高山峻岭,没有长江大河,也没有后方不稳的顾虑。当时的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国民党部队完全可以在库仑建军事基地,但当蒋介石向苏联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没想到苏联方面坚决拒绝了。蒋介石当天就在日记里面写“求人不如求己,有的人口头上说是你的朋友、你的同盟者,但是他考虑问题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第二年(1924年)蒋介石给孙中山的战友廖仲恺写信说,苏联共产党的政策是对的,但是他口头讲的和实际所做的不一样,苏联实际上对中国的蒙古、新疆等边疆都有野心。

其次,我们考察蒋介石和英国的关系。我们一直讲蒋介石是英美的走狗,甚至说蒋介石抗战是为了英美的利益,是受了英美的指使。这个说法其实是站不住的,我只要讲一件事情大家就可以知道。1943年英国、美国、中国三个同盟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太平洋会议,会议目的是讨论怎么对付东方的法西斯,要打击日本。但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突然在会议上发言说西藏是一个独立国家,当时中国代表是宋子文,宋子文马上就反驳说“丘吉尔先生,您的记忆力恐怕有问题,你们英国从来都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宋子文反驳以后就打电报向蒋介石汇报,蒋介石马上指示宋子文说“你反驳得对,要告诉丘吉尔‘藏事乃中国内政,英国不能干涉’”。而且蒋介石当天就在日记里说丘吉尔是个无赖,是一个流氓。从蒋介石的日记可以看出,蒋介石一贯认为英国是个老牌帝国主义,是一个残酷地剥削、压迫殖民地的一个国家,蒋介石对英国从来没有好印象。

最后,我们考察蒋介石和美国的关系。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包括罗斯福总统曾经给中国抗战巨大的援助,但是美国和蒋介石之间也有很尖锐的冲突,冲突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中国主权问题。

1942年,罗斯福聘请蒋介石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场的统帅,蒋介石很高兴,但是罗斯福给蒋介石派了一个参谋长史迪威,史迪威与蒋介石两人发生了冲突。1944年,罗斯福听了史迪威的好朋友马歇尔的建议,任命史迪威指挥中国战场,要指挥中国的全部军队。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权力就是财权和军权,蒋介石意识到罗斯福的这个命令是要把中国的军权拿过去,所以他不能接受这个要求。但是美国是大国、是援助国,中国是弱国、是受援国,所以蒋介石就想拖磨。罗斯福就命令蒋介石马上把军队指挥权交出来,否则休想再得到美国人一分钱的援助,而且以前蒋介石所得到的光荣和成绩也会统统付之东流。这就是下了通牒,蒋介石想来想去,觉得指挥权不能交,他做了一个准备,如果罗斯福继续要求把军权交给美国人,那么就跟美国人绝交。所以蒋介石给当时在美国谈判的孔祥熙说“请你注意以后不要跟美国人再提任何要求了”。按照常理,中国有求于美国,应该屈服的是蒋介石,但是历史证明了屈服的不是蒋介石而是罗斯福。罗斯福不愿意丢掉中国这个战友,主动找台阶下,由蒋介石另外挑了三个美国将军,罗斯福在这三个将军中选了魏德曼作为蒋介石的参谋长,最终解决了中美这场矛盾和冲突。所以,在蒋介石和罗斯福的冲突里,蒋介石还是注意维护中国的主权。

1948年,蒋介石曾再度想跟美国绝交,因为当时美国外交官克拉克要求中国把当时的南京和汉口开辟为商埠,要向美国开放。蒋介石认为这件事情也是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想跟美国绝交,但是当时蒋介石希望得到美国的援助,这个事情最后也被他否定了。所以蒋介石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包括到台湾以后,跟美国一直有矛盾和冲突,蒋介石曾经说“美国人不是中国的友人,美国人是想做中国的主人。谁如果跟着美国人走,最后一定是受骗上当,会成为牺牲品。”所以说,蒋和美国人的关系比较复杂,但是他还是有抗拒美国强权、维护中国主权这一面。

 

第二,蒋介石是一个改良主义者。蒋介石早年曾经很左过,甚至比共产党早年还要左。比如,蒋介石曾经说过“中国的问题不在官僚,也不在军人,中国的问题是在资本家,只有把中国的资本家全杀光,中国才有希望”。这当然是一个错误的极左思想,但是后来蒋介石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改良主义者,我们在两个问题上考察。

首先,在土地问题上,孙中山提出“耕者有其田”,蒋介石也主张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孙中山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思想是:第一要让农民得到土地;第二让地主也不吃亏。我把孙中山这个思想概括为“和平土改、双赢土改”八个字。蒋介石接受了孙中山这个思想,他曾经考虑过许多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其中最主要的方案就是成立土地银行,农民通过向银行借债的方式向地主购买土地。蒋介石这个主张是和平土改的方案,希望实行的是一种改良主义路线,不是暴力的斗争路线。当然他的主张在大陆没实现,原因后面我会讲。

其次,在解决资本的问题上,蒋介石曾经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社会资本主义国家”。什么叫社会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蒋介石的解释有几条:一是发展生产力;二是节制资本,通过收遗产税、所得税等办法来控制资本的发展;三是阶级合作。国民党蒋介石一直宣称他代表的是全民的利益,他所倡导的是实行阶级合作,要兼顾资本家和劳动者的利益。蒋介石概括他跟中共的路线有三点不同:一是共产党是主张废除私有制,国民党主张保护合理的私有制。二是国民党主张阶级合作,共产党主张阶级斗争。三是共产党主张暴力革命,国民党主张非暴力的改革。

    概括起来,在蒋介石一辈子的大部分时间里,他是一个社会改良主义者,是反对革命特别是反对暴力革命的,他对革命者的镇压却是极为残酷的。

    第三,蒋介石是一个个人中心主义者,是一个极端自我迷信的人。蒋介石观察问题、处理社会问题的立足点就是个人中心。他一辈子大部分时间是反共的,反共的逻辑就是形式逻辑三段论“我是革命的,你反对我,你就是反革命”,所以说他是个个人中心主义者。蒋介石认为老天爷让他出世就是为了救中国,而且只要他活着,中国就不会亡。1948年,蒋介石已经在全国各地被中国共产党部队打得头破血流,处处失败,蒋介石还跟他的幕僚谈话说“我现在虽然很困难,军事上失败,经济上失败,外交上也失败,但是你们不要紧张,有我蒋介石在中国就不会亡,中国还有希望。”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极端迷信自己的人。前面讲到蒋介石在日记中骂好多人,原因就在于他谁都看不起,谁都看不上。他认为好多事情,只要他自己不插手,这个事情就一定做不好。抗战的时候,日本的飞机连续轰炸重庆,中国的空军跟日本军队作战,有些空战就是蒋介石亲自指挥的,他认为别的指挥都不行,非要他蒋介石亲自指挥不可。1944年,日军发动1号作战,所谓1号作战就是打通中国大陆的作战,日军从河南开始发动进攻,经过湖南、湖北、河南、广西,一直打到贵州独山,中国的军队一溃千里,其原因就是蒋介石遥控作战。他认为别人指挥不行,他在重庆亲自指挥,直接打电话给团长营长而不是司令官。这在军事上犯了“遥控作战、越权指挥”的大忌,这些都说明蒋介石是一个个人中心主义者,而且是一个极端自我迷信的人。

第四,蒋介石既有大功,又有大过。2006年新华社的记者采访我,让我谈谈对蒋介石的看法,我用三句话概括出蒋介石的一辈子:一是蒋介石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二是蒋介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三是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蒋介石有功有过,既有大功又有大过。蒋介石的功绩不少,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蒋介石率领着100多人的敢死队首先进攻浙江巡抚衙门,反对清朝统治;蒋介石是山东讨伐袁世凯军队的参谋长,反对袁世凯当皇帝;孙中山到广州护法反对北洋军阀,蒋介石进行东征稳定广东根据地;当陈炯明发动兵变,孙中山困守在珠江永丰舰上时,蒋介石千里迢迢从江浙到珠江的永丰舰上保护孙中山,和孙中山同生死共患难;他创办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革命的军事人才;退到台湾以后,他坚持一个中国,坚决打击台独。

总的来说,蒋介石一生有两大功两大过。两大功绩:一是1926一1928年用三年的时间打败了三个军阀集团,初步统一了中国;二是领导国民党和国民政府进行八年抗战,而且坚持到了最后胜利。两大过:一是1927一1937年10年清党剿共,破坏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二是1946一1949年三年反共内战,破坏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蒋介石抗战的目标不仅是收回东北、台湾澎湖等国土,而是把目标定在解放亚洲被压迫民族上。1942年他和宋美龄访问印度,主要目的就是支持印度的民族运动,想调节印度和英国的矛盾,动员英国参加抗拒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后来他又支持印度独立。韩国在1910年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韩国大批爱国人士流亡到中国,在中国的领土上成立了流亡政府,成立了军队“义勇队”和“光复军”,对于韩国志士的抗日活动蒋介石也是坚决支持。在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曾经跟蒋介石商量说,不能让越南再一次成为法国的殖民地,要把越南给中国。但是蒋介石回答说,越南从来就不是中国的领土,越南应该独立。在开罗会议之前,蒋介石派宋美龄到美国给罗斯福提交了一个意见书,要求让韩国、越南、印度、缅甸独立。最不大好理解的是,对在“二战”中站在日本一边的泰国,蒋介石也主张让其独立。所以,有充分的事实根据证明,蒋介石抗战的目标是解放全亚洲被压迫民族。

第五,蒋介石是一个喜欢读书、愿意改革,但又被旧体制所困终于失败的人。蒋介石喜欢读书,而且涉及面较广,如儒学、西方的基督教等。蒋介石花过很大工夫读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的著作,也读过毛泽东的著作。蒋介石读马克思著作的时候,曾经写读书笔记说“马克思的著作可真难懂,我看来看去看不懂,有好几次我都想把它扔开不看了,但是我坚持读下去的结果是越读越有兴趣,终至于不能释手。”1945年中共在延安召开七大,蒋介石每天读七大的文件、精读中共通过的党章。他在日记里写道,中共党章有两章写得太好了,一段是党员和群众,一段是上级和下级,他要把这两段抄在日记里面,还发了一段感慨说共产党天天在进步,如果我们国民党再不急起直追地话,国民党败亡无日。

蒋介石曾经有过改造国民党的想法。他在重庆开了一个高级训练班,对象是国民党的高级干部,蒋介石亲自上的第一课。上课之前,他给每一个学员发一个问答表,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国民党处处赶不上共产党?为什么现在大学里的教师学生都反对国民党?应该说,蒋介石对于国民党的危机有认识,也想改造。他在抗战时曾经写过一个计划,要把中国国民党改为“中国劳动国民党”,还提出两种人可以参加劳动国民党,一种是农民或者有农民家庭背景的人,一种是革命军人。蒋介石还主张改造军队、政府、政府的干部,他在抗战中多次提出,国民党的军队要给农民种地,要在三年时间培养10万个干部,每个干部要下乡三年。这些想法在抗战期间和内战时没有能够实现。

 

1948年,蒋介石就思考为什么解放军战士打仗很勇敢,而国民党的士兵士气不高,经常打败仗?他就找到毛泽东的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读完之后感觉很可惜,感叹自己要早几年读就好了。他说因为共产党给农民分了土地,农民要保卫胜利果实,所以战士们打仗就很勇敢。蒋介石认为国民党也可以学,就下命令说:凡是共产党给穷人分了土地的地方,国民党收复以后,要承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承认中共的土改结果。而且蒋介石在江苏苏北四个县成立了承认中共土改成果的实验区,没想到遭到地主的强烈反对,最终这个土改计划、减租计划全部泡汤了。

    蒋介石到了台湾以后,痛定思痛,觉得在大陆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所以就着手在台湾搞土地改革。今天看来台湾的土地改革是成功的。为什么蒋介石在大陆的土改搞不下去,而在台湾搞成功了?道理就在于大陆的国民党和地主阶级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大陆搞土改必然要损伤地主阶级、国民党干部、官僚、中高级军官的利益,所以搞不下去。而在台湾,国民党这批官僚是所谓的外省人,跟台湾的地主没有关系,土改的时候他下得了决心,所以能成功。

    第六,蒋介石是一个思想性格上有许多毛病,但又经常反省并力图改正的人。蒋介石有好多坏毛病,他是一个个人中心主义者、是个极端自我迷信的人,他好色、性格暴躁、多疑、孤僻等,但他愿意经常自我反省。蒋介石日记在很大程度上是反省的记录,一周完了有本周反省录,一月过去了有本月反省录,一年过去了有本年反省录。所以,我说他是一个毛病很多,但是能不断反省希望有所改正的人。有些毛病他改得不错,譬如说他早年好色,从1927年跟宋美龄结婚以后,他的私人生活还是比较严肃的。蒋介石基本不喝酒、不喝茶,喝白水。蒋介石本人比较清廉不贪污,当然他也无需贪污。1945年抗战胜利时,国民党从重庆到了上海和南京,官僚们纷纷争抢房子、车子、条子、票子、婊子,叫“五子登科”。当时沦陷区的人们流行一句民谣叫“盼中央,想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蒋介石对“五子登科”是不满意的,蒋纬国在抗战胜利以后,也在上海抢了一座别墅,蒋介石知道后大怒,在日记里骂蒋纬国败坏门风,而且勒令蒋纬国把房子退回去。

蒋介石丢掉大陆的原因

蒋介石丢掉大陆,我认为一共有五个原因。

一是蒋介石丢掉了农民,没有满足农民求温饱、求土地的基本要求。

二是蒋介石丢掉了民族资产阶级。他把企业家得罪了,发展官僚资本,压制民间资本。

    三是经济政策严重失误,导致通货膨胀、经济恶化。

    四是国民党严重的贪污腐化。虽然蒋介石个人不贪污,而且也反对贪污,但是他没有能力制止当时国民党普遍严重的贪污腐化现象。

    五是蒋介石始终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

抗战胜利以后,各方面的力量都要求成立联合政府。美国人希望用美国的模式来改造国民党的统治。在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就跟蒋介石提出,说国民党政府绝对不是现代化的政府,国民党一定要跟延安的共产党成立联合政府。从罗斯福到杜鲁门历届美国领导人都希望用美国模式改变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中共在延安时期也是坚决主张要给共产党、给各个民主党派合法地位,要求成立联合政府。一些民主党派如中国民主同盟也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在抗战胜利以后,“停止内战成立联合政府”是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的普遍要求,但是蒋介石都拒绝了。

一直到1947年国民党制定了所谓的宪法,想部分改造,1948年国民党开“行宪国大”会议,选举总统、副总统,宣称要还政与民。蒋介石在日记里也表示他要交出政权,办法就是宣布他自己退出竞选,让胡适出面参加总统竞选。这其实是做给美国人看的,因为美国人希望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局面。蒋介石的这个意见在国民党中央全会、中常会议上提出以后,国民党的中央全会、中常会决议说不能没有蒋介石,还要选蒋介石当总统。中常委的成员大部分都是他的人。而且还提出,以前的宪法对总统有很多限制,现在我们授予蒋介石紧急处分的权力,就是在紧急情况下,蒋介石可以不受宪法的限制,所以1948年又选蒋介石为总统。

国民党这种一党专政、个人独裁的局面丝毫没有改变,这违背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愿望,这是蒋介石失败的原因之一。失败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第一条,蒋介石没有能够满足农民的求温饱、求土地的愿望,丢掉了农民。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土地改革,依靠翻身农民保卫胜利果实的积极性,用穿上军装的农民打败了蒋介石拥有美式装备的300多万军队,并最终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编辑:戴渊)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0801/7735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