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青海:联合捆绑树表率 组团服务比奉献

2014年07月04日 10:14

 

为了让广大在职党员服务群众的阵地由机关向社区延伸,服务形式由岗位履职向志愿者服务拓展,城中区创新建立“联合捆绑式”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模式,鼓励在职党员到社区当“义工”,面对面、实打实地为社区群众办事实、做好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积聚服务社区、奉献为民的正能量,夯实党在城市社区的工作基础。

组团进社区,共谱奉献歌。城中区针对各社区工作任务重、人员少、力量弱等实际情况,充分发挥“365”党代表工作室、辖区网格的桥梁作用以及在职党员和党代表文化程度高、党性观念强、行业分布广、社会资源丰富等优势,以网格为单位,将全区232名党代表和已报到的在职党员合理分配至全区321个社区网格中,联合捆绑组建以社区网格长、党代表、在职党员、志愿者为主的志愿服务队321个,实行网格化管理,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根据在职党员认领岗位类别、个人特长和意愿,进行分队编组,每支服务队伍人数保持在5到8人,并明确由“365”党代表和网格长分别担任服务队的队长和副队长,形成“社区党组织—服务队伍—在职党员”的活动组织体系,大大提高了活动组织效率。同时,各社区党组织利用社区宣传栏、QQ群、微信等方式将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的进展、好人好事及活动通知等,及时告知每名在职党员,号召已报到的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树立“身在社区、心系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的思想,营造出“身份亮出来,作用显出来,献力为百姓,献言为发展”的浓厚活动氛围。

公开“菜单”解民忧, 党群心贴心。各社区通过走访入户、发放居民需求调查表、社区服务平台、公共信箱等方式广泛征集辖区居民的需求,认真分析梳理社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急需解决问题,合理设置服务岗位和服务内容,形成服务项目需求“菜单”,并根据居民需求变化及时更新完善服务需求项目,在社区醒目位置进行公示,社区居民有需求,只需对照“菜单”,照单“点菜”,便可坐等联合捆绑式小分队的队员上门服务。各网格志愿者服务队也可采用“送菜”方式,主动到社区服务。目前,全区共下发征求意见表5000余份,征求服务岗位5大类,建立“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就业服务”、“矛盾调解”、“科普宣传”等10个特色“菜单式”服务项目。

组建“三团两队”,开展“七色星”服务。在已建立的在职党员信息库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并利用在职党员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等资源优势,在全区各社区组建“三团两队”,积极开展“七色星”党员志愿者服务(红色星代表爱心敬老服务、绿色星代表法律援助服务、橙色星代表政策宣教服务,黄色星代表文艺健身服务、白色星代表医疗卫生服务、蓝色星代表治安防范服务、紫色星代表居务参与服务),使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切实发挥作用。组建在职党员干部讲师团。从在职党员干部中选出一批讲师人才,通过“微党课”的形式,组织开展橙色星政策宣教服务,使在职党员在社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党建工作等活动中发挥出在职党员积极的推动作用。成立在职党员社区环卫科文检查团。充分发挥从事环保、卫生等工作的在职党员专长,组成社区环卫科文检查团,积极开展紫色星居务参与服务,切实引导社区居民提高文明素质,提升文化品位。成立在职党员社区综合治理评审团。组织在职党员参与并监督好社区综合治理工作,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治安巡逻、未成年人教育管理等蓝色星服务,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居住生活环境。组建在职党员“幸福中区义工队”。各街、镇向在职党员发出了幸福中区义工队倡议书,并根据在职党员的分类编组,成立在职党员义工联盟,积极开展红色星爱心敬老、白色星医疗卫生及绿色星法律援助等服务,每月组织一次义工活动。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群众文化队。各镇街以“15分钟生活服务圈”为载体,组织擅长文艺的在职党员和社区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群众文化队,积极开展黄色星文艺健身服务,进一步推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点亮“微心愿”,架起“连心桥”。各社区为解决社区财力等资源有限难以承担太多活动,在职党员因工作忙、适合自己服务项目少等原因缺乏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的矛盾,结合社区实际,坚持“群众有需求,党员好参与”原则,启动“微心愿”主题活动,力求容易做、见实效,为群众办一些力所能力的事。“微心愿”活动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结合推进、持续开展。如元旦、春节期间开展“新年心愿”微心愿主题活动,帮助生活困难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结合“七一”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活动;结合9月学生入学,开展“金秋助学”微心愿,帮助贫困学生、高校毕业生圆“求学梦”、“就业梦”。同时,结合“重阳节”、“世界地球日”、“禁烟日”、“植树节”等重点节日,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务求实效,变“阶段性”为“常态化”。为使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能实现“党员下得来、活动常态化、实效具体化”目标,城中区积极指导各街镇、各社区党组织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建立在职党员公示制度、“三卡一帐”制度和定期反馈制度,使制度科学化,活动规范化。同时,设立爱心储蓄银行,发放“爱心银行储蓄卡”,通过在职党员认领、完成社区服务项目,累积“储蓄卡”中的“爱心积分”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在职党员服务群众的热情,营造“奉献在社区、快乐在社区”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 西宁市城中区)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04/7735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