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的中国形象

2014年07月01日 13:35

 

6月23日至27日,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来自上百个国家的1200余名代表共聚一堂,就发展绿色经济、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环保议题进行了商讨。

在本届大会上,中国展现出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但鉴于与会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未来围绕环境安全的国际规则博弈将继续加剧,中国应对此保持清醒认识,借助这一全球对话平台,继续讲好自己的“故事”。

1

(图片说明:6月27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拍摄的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闭幕式现场。)

中国广获好评

近年来,中国无论是环保意识的提升,还是实打实的治污减排,均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好评。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积极评价中国对环境保护的参与,预言中国在应对自身环境危机过程中将起到示范作用。施泰纳表示,“中国承诺建设生态文明,所产生的解决方法不仅可用于中国,也能帮助其他国家”。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亦表示,中国通过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困,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世界树立了榜样。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济贸易部门负责人史蒂文·斯通则直引数据称,大会发布的《绿色经济报告》显示,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增长迅速,发展绿色能源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最前列。斯通表示,发展中国家在可再生能源中的投资比例逐年上升,主要归功于中国在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等领域的巨大投资。

 

非洲国家渴望向中国学习

大会期间,中非之间专门坐下来进行了环保部长对话。对话会开得气氛热烈,非洲代表们纷纷表达了与中国合作的愿望。

乌干达等国表示,目前非洲国家70%的燃料来自木材,希望中国加快技术转让,以提升当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资源的能力。

赞比亚、博茨瓦纳等国代表希望,中国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沙漠化等领域与非洲加大技术合作、人员培训等力度。

阿尔及利亚代表更直接引用李克强总理访非的讲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中国能提供相关资金、技术,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中方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作人员介绍称,中国发展绿色能源的能力,其实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羡慕不已。尤其是目前严重依赖原材料消耗的非洲国家,非常渴望学习中国,得到中国帮助。

放眼世界舞台,中国经济转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一群人在观摩和跟进。他们对中国的夸奖是真心实意的,这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2

(图片说明:6月27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闭幕式上发言。)

尽管中国在本届环境大会上获得了众多赞誉,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环境问题的国际舞台上,各方利益交叠,博弈激烈。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仅自己的“奶酪”丝毫不许动,还整出了一套一套的说辞,把中国当成“箭靶子”转移视线。

 

面对此种情况,中国应借助国际平台,主动展示中国在低碳环保方面所做的努力,把在中国发生的实际情况、中国面临的实际困难向世界娓娓道来,以赢得更多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因此,“中国故事”要继续讲好,中国不仅要走好自己的环保之路,还要让更多的国家认可这条路,甚至成为中国的“同路人”。

此外,为提高未来的竞争力,中国还应尽早抢占先机,未雨绸缪。从总体趋势来看,许多环境专家和国际组织看到了中国这辆“载重大卡车”已经开始向绿色发展的方向进发。专家们表示,中国现在挂的是“一档”,但迟早会提速前进。到那个时候,再谈什么世界减排目标、全球绿色经济总量,中国就更有底气了。(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01/7737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