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国际合作可先行先试
2014年07月02日 13:06
中国国际“丝绸之路”旅游发展会议6月25日至2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来自14个国家的30余位代表应邀出席。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旅游产业带动性强、区域壁垒少、民间往来多,通过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国际合作,以旅游产业带动沿线各国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利于全面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全方位、多领域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线路潜力巨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连着亚太经济圈,向西通向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干线和支线途经28个国家,共计拥有200项世界遗产。其中主干线10国拥有世界遗产91项,支线18个国家拥有世界遗产109项,是世界遗产分布最为密集的旅游线路。此外,沿线各国民族特色显著,如俄罗斯有193个民族,民俗风情浓郁,开展民俗旅游产业具有显著优势。
(图片说明:丝绸之路遗产点——中国新疆高昌故城。)
目前,丝绸之路已形成8条较为成熟的旅游线路,包括土耳其历史文化浪漫之旅、伊朗波斯文明之旅;中国丝绸之路历史民俗文化之旅;中亚五国历史民俗文化之旅、中吉乌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之旅、印度历史文化民俗之旅;金色俄罗斯之旅;丝绸之路东方快车自驾之旅。这些线路各自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主题、自然景观各异,常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据各国旅游部门统计,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每年总计约接待2.12亿人次入境游客,创造约1200亿美元的旅游收入。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说,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承载着东西方交流、交往、交汇之文明,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多元、开放和包容。长期以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都非常重视旅游业发展,希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富民惠民。“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度认可和赞同,尤其得到了各国各地旅游业的积极响应,这是沿线旅游发展的难得机遇。“旅游业可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先行一步,率先突破,成为最活跃、最富有成效,并且最受沿线各国各民族欢迎的合作领域。”杜一力说。
旅游国际合作尚存三大瓶颈
与会专家普遍反映,受政治、经济等因素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旅游业大多处于发展初期,发展程度较低,推动旅游国际合作尚需突破诸多瓶颈。
(图片说明:丝绸之路遗产点——中国新疆苏巴什佛寺遗址。)
首先,旅游安全成为丝绸之路旅游业振兴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受政治博弈、宗教冲突、局部战争等因素影响,丝绸之路主干线部分国家社会动荡不安,导致丝绸之路各国旅游业大幅波动。
阿富汗信息文化部副部长古拉姆•纳比坦言,内乱以前,阿富汗旅游业收入是其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刺激当地市场的重要因素。尽管目前阿富汗的国内经济出现复苏,但旅游业受战乱影响却没有类似增长。“不同于大多数国家的旅游业和国内经济增长同步,阿富汗的旅游业已与经济增长模式脱钩,其出入境旅游人数不再取决于可支配收入和需求,而是国内的安全形势。”
其次,签证通关问题是阻碍丝绸之路旅游业发展的又一因素。丝路沿线部分国家出入境政策、海关边检、旅游签证获取差异较大,不利于丝绸之路跨国无障碍旅游。
蒙古国文化体育部副部长图门扎尔噶勒认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应当加强合作,采用创新的模式,协商解决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的障碍,推进各国旅游业发展,打造“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品牌。蒙古国目前向42个国家公民开放免签访问。“蒙古国有7个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壤,其中3个口岸在新疆,5个在内蒙古。目前我们正在着力推进签证办理便利化相关工作,希望解决旅游业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图门扎尔噶勒说。
第三,旅游产品单一,市场配套与旅游市场需求仍存较大差距。丝绸之路主干线一些国家旅游产业要素不完善,尤其是中亚五国目前旅游服务及配套设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李冀东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客源市场多样,以观光游客为主,其次以宗教朝觐、商务、度假游客为主。但目前大多数国家均为低端观光旅游产品,线路产品单一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信息和旅游部旅游局副局长乌苏巴利耶夫•马克萨特说,“在伟大的丝绸之路上发展旅游,亟须解决通关政策、公路基础设施以及拓展创新旅游产品等问题。”
旅游国际合作先行先试,推动丝绸之路发展
多国旅游业内人士达成共识,旅游是丝绸之路在21世纪重新焕发生命活力的灵魂与纽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贸易最有益的补充,是丝绸之路上最具发展前景的服务贸易。
巴基斯坦旅游发展总公司执行经理卡拜尔•艾合麦德说,要把丝路沿线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需要加强跨国合作,还需要各国旅行社、酒店经营商、地方当局等各个方面的参与。
业内专家建议,首先,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制定突发事件国际应急处理机制和措施,采取强有力措施保障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其次,给予丝绸之路跨国无障碍旅游便利高效的签证和通关政策,制定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旅游签证申根协定”或72小时旅游免签政策、互为出境旅游目的地等政策。
(图片说明:6月22日,游客在新疆吐鲁番地区著名的旅游景区交河故城参观)
第三,培育丝路国际旅游品牌,因地制宜打造观光旅游目的地、度假旅游目的地、医疗旅游目的地等,培育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和知名旅游城市。李冀东说,可通过建立旅游投融资平台,促进旅游产业要素体系不断完善,根据市场需求和法则趋势引导旅游企业向集团化、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第四,通过开通沿线国际旅游包机、国际航线等有效措施降低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交通成本。
第五,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制定丝路旅游品牌推广和国际营销合作优惠政策,推进各国旅游企业间合作发展,促进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餐饮、旅游购物和旅游文化演艺品牌连锁发展,提高旅游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说,“丝绸之路上的旅游跨国规划离不开相关各国的协商和合作,离不开国家间总体合作方案,离不开对旅游保护性开发的国际合作。各国可积极考虑个性化、特色化、深层次、慢节奏的旅游项目。”(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02/7738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