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案例】村支书自杀证清白背后的警示

2014年07月02日 14:11

 

【关注基层】

【事件介绍】

 

村支书遭网络举报“11宗罪” 自杀以证清白

6月16日,父亲节后一天,55岁的兴化市大垛镇从六村党总支书记周世宏自杀身亡,他把地点选择在一面墙上挂满奖状和奖牌的村办公室。妻子蔡树云从家里的厨房里发现了丈夫留下的7份遗书。遗书中,周世宏称,是网络上的诽谤造谣中伤让他“无法面对现实”。记者近日对此事进行了调查。

村支书死在办公室,留下7份遗书

“那天也像今天一样,是个雨天。”蔡树云告诉记者,“老周是早上7点40分离家的,说出去走一下,马上回来,后来就再也没回来。”

8点多钟,蔡树云的表妹夫接到周世宏的电话,“我出去如果时间长了,有个东西放在厨房里,就叫你姐姐拿一下。”

10点多钟,蔡树云打丈夫电话,发现关机了。将近12点时,蔡树云的表妹过来告诉她,有东西在厨房。蔡树云从厨房最西边的柜子里,找到了遗书。

蔡树云和表妹等人匆匆跑到村委会,发现周世宏躺在办公室里,身上有多处刀痕,“地上用血写了个冤字。”蔡树云说。她记得那时是12点38分。

经现场勘查,兴化警方认定周世宏为自杀身亡。周世宏留下了7份遗书,“自杀对一个正常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但冯(某)如此狂妄栽赃陷害,我实在是受不了了,为我伸冤……死是唯一解脱,也是对冯(某)家一种警告,人言可畏,伤人伤心,无脸再见父老乡亲。”

遭网络举报“11宗罪”,他备受压力

遗书中,周世宏称是遭到网帖的造谣中伤。周世宏的儿子周建安说,自从5月31日上午网上出现举报帖后,父亲压力一直很大。举报帖出现在兴化某论坛,网帖中指名道姓列举了周世宏“11宗罪”,包括受贿、贪污、违章建房等11项违法违纪行为。

“其间他一直在忙双禁(秸秆禁烧禁抛)工作,一直忙到6月15日。”周建安说,父亲是把所有工作忙完了之后才去做这件事的。

兴化市大垛镇纪委书记卢巧兰告诉记者,6月3日,镇纪委对举报的11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举报不实,“没有证据、没有依据,查无实据”。卢巧兰表示,调查结果出来后,大家劝了周世宏好多次,但是“他要面子,人好强,注重外界对他的评价”。

 

发帖人

承认是道听途说

胡乱收集材料

警方从周世宏的遗书中发现,他的自杀系从六村村民冯某中伤诽谤所致。民警通过工作,快速锁定发帖诽谤嫌疑人冯某和花某。

民警将两名嫌疑人控制后,连夜审讯,冯某交代,因为他与周世宏在村里土地占用上产生矛盾,所以道听途说,未经证实胡乱收集材料,安排村民花某在论坛上发帖,恶意中伤诽谤村支书周世宏。花某交代,当时冯某多次到他家,请他发到网上,冯某称一切责任由他负,所以没有经过证实,就发了帖子。

“没有想到他这样,假如早知道就不可能这样了,出这种事情是我想不到的后果,感到后悔。”冯某说。

目前,冯、花二人因涉嫌诽谤罪已被兴化市公安局刑事拘留,案件相关工作正在进一步进行中。

村支书自杀证清白到底为哪般?

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互联网更是一柄“双刃剑”。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言论,网络反腐也是加强反腐倡廉的一种形式。但是,由于网络具有自由、隐蔽等特点,个别人可能会进行不实举报,利用网络提供虚假信息,诋毁他人,打击竞争对手,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诽谤等。兴化市大垛镇从六村党总支书记周世宏就深受网络反腐的危害,最后以死证清白,过早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死给家人带来的是伤痛,更让国家失去了一位人民的好公仆。

55岁的周世宏是兴化市大垛镇从六村党总支书记,谁也没有想到,他在6月16日,父亲节的后一天,在墙上挂满奖状和奖牌的村办公室自杀身亡,留下了7份遗书。究其死因,却是因为同村冯某曾与其在村里土地占用上产生矛盾,所以道听途说,未经证实胡乱收集材料,安排村民花某在论坛上发帖,恶意中伤诽谤村支书周世宏。对于一个勤勤恳恳,清正廉洁的村支书来说,网络不实的举报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让他“无法面对现实”,最后不堪压力,以死证清白。周世宏的自杀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我国是一个法制社会,触犯法律就要受到严惩,所以,警戒我们每个人都要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当前我们党一直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网络反腐也成为一种惩治腐败的形式。但是,有许多人借此契机“浑水摸鱼”,因个人恩怨,在网上进行不实举报,最后造成恶劣的影响。对此,国家应不断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惩治网络不实举报行为,同时警惕网民在行使公民举报权时必须符合法律要求,让“举报”更有威力。

杜绝网络举报不实现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网络反腐法制化,制度化,需要国家对网络世界进行有效管理,对于网络反腐要运用网络技术手段,让网络后台掌握举报人的真实信息,既防止了不实的举报信息,同时又保护了网民参与网络反腐的热情。我们每个公民都要懂得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杜绝网络犯罪。

村支书自杀证清白,值吗?

留下7份遗书,选择在挂满奖状和奖牌的办公室自杀,而其根源竟是网络上的大量不实的举报贴,而且当地镇政府已经对11项举报内容进行了详细调查,证明举报不实,笔者不禁要问,这样的做法值得吗?

不可否认,受贿、贪污、违章建房……面对这些在网络上大肆流传的控诉,谁都会倍感压力。然而,明明知道“自杀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却没有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证明自己的清白,而是选择了一条极端道路,真的不明白,作为村级带头人的周某,你怎么就这么糊涂。

 

要面子、好强、注重外界的评价本也无可厚非,既然墙上已经挂满了奖状和奖牌,就足以证明你是一名优秀的村支书,何必太在意别人的栽赃陷害、网络上的流言蜚语呢!虽然都说人言可畏,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周支书内心非常薄弱,抗压能力太差了。

作为村级带头人,有着良好的抗压能力,就能够有效的面对各种不利因素,从逆境中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也是一名合格的村支书所必备的条件。如果抗压能力差,村民何以依托,国家又何以委以重任?

虽然,在当地镇政府予以澄清后,警方也又一次证明了清白。但是透过事件,是不是还有很多村级带头人、甚至是领导干部抗压能力弱呢?笔者建议,无论抗压能力强弱,作为一名干部,都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和政绩观;都应该不断修养既来之、则安之的心理素质,勇敢的面对困难,不逃避、不退缩,这样才能百炼成钢。

切莫让流言蜚语扰乱了干部的内心,要知道自清者清,谣言会不攻自破。假如遇到任何不如意,都采取自杀方式解决的话,那么恐怕人这一生得自杀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了。

干部“以死证清白”折射了啥?

不得不说,在网络互联互通时代,许多“新”闻都来自于网络,它的普及面和传播速度性,都是电视和纸媒难以企及的。毕竟网络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缺乏监管和充满随意性,这也造成了一些负面情况,比如网民对现实的不满和发泄,甚至针对具体事件和人物的片面恶意中伤,审核层面太过容易,为很多无辜的人和事平白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这也提醒我们,网络“舆论监督”虽好,但更要警惕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可能。

近些年来,很多官员提起网络,恐怕是爱的少恨得多,不管出事与否,只要被网络盯上,浑身上下不掉肉的少。从南京的“天价香烟局长”到以微笑落马的“表哥”杨达才,我们看到了网络监督的作用和贡献。但同样,也有很多不良网民泄愤带来的困惑。55岁的兴化市大垛镇从六村党总支书记周世宏自杀身亡,遗书中,周世宏称是遭到网帖的造谣中伤。周世宏的儿子周建安说,自从5月31日上午网上出现举报帖后,父亲压力一直很大。举报帖出现在兴化某论坛,网帖中指名道姓列举了周世宏“11宗罪”,包括受贿、贪污、违章建房等11项违法违纪行为。经该镇纪委对举报的11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举报不实,“没有证据、没有依据,查无实据”。虽然组织给予了清白认可,或许来的有些迟,或是被村民误会太深,致使一个村支书的“以死证清白”。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一,他具有不可识别性,虽包容万象,却不能包容并序,有意识的过滤筛选,如果被某些良知败坏的人利用,在网上散布一些胡言蜚语,甚至做出一些有违道德法律的举动,加上大众猎奇寻丑之态,必然会给人们的认知观、价值观造成一定冲击;同样,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惧怕网络带来的蛊惑,只要秉持公正伦理道德,谋求自己和社会正当利益,网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充分发挥自己参政、议政、监政的重要作用。如同金钱本无好坏之分,却因为人们的心态和获取方式,决定了行为的可判性,互联网亦然。在民主决策、依法执政的今天,互联网为政府充分决策提供了便捷高效、成本更低的信息共享平台,执政党和政府完全可以借助于这种诉求,来建立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村支书“以死证清白”让我们再次审视互联网存在的意义,也提示着政府应在其中扮演和掌握的角色,相关部门的反应迟钝和一些干部的“心态不熟”交织在一起,打破了许多应有的清净和安宁。公民固然有质疑调查权,但决定权却在政府手中,在采纳网络谏言献策时,更应该相信我们的干部和自身的业务能力,如果无厘头地去迁就互联网上的一切,相信“以死证清白”还会继续流传。

 

村支书以死自证清白,生命需敬畏

周世宏留下了7份遗书中写道:“自杀对一个正常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但冯(某)如此狂妄栽赃陷害,我实在是受不了了,为我伸冤……死是唯一解脱,也是对冯(某)家一种警告,人言可畏,伤人伤心,无脸再见父老乡亲。”其受到的冤屈确实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和辛酸,一个工作能力出众的基层干部,选择了如此方式离开确实令人惋惜,但其为了证明清白就放弃自己的生命,这种做法本身却是一种对家人对事业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困难、挫折,会被别人误解、不公正对待。生命只有一次,与生命相比,任何压力、委屈、误解都不足道也。在这件悲剧事件中,我们必须声讨、谴责讹诈者的道德污点。同时我们也要思考:为何当事人在受到诽谤时,在镇纪委查明事实真相对其多次规劝后,为何其仍然不能解开心结,走上以死自证的不归路?

谣言固然猛于虎,但谣言亦止于智者。党员干部应当以广阔的胸襟坦然面对一切,既然都有 “悍不畏死”的勇气,为何不拿这勇气去应对谣言和工作中的困难。遭人诬告不要紧,因为清者自清;工作不被群众理解不要紧,因为只要用心为民终将受群众拥戴;出了问题不要紧,关键是如何去补救、如何面对上级部门的调查、拿出勇气来承担。只有这样才能无愧自己的人生,无愧于家人,无愧于人民。

村支书自杀证清白折射出网络反腐待完善

村支书周世宏因无法承受网络诽谤而自杀身亡。这一悲剧告诉我们网络反腐这一新型的反腐手段有待完善。

第一、纪委部门应该对网络上出现的举报事件及时进行调查,如属实,就应该对那些腐败分子严惩;如不属实,就应该在网上作一公布,消除舆论,还干部清白,同时对恶意诽谤之人加以严惩。

第二、加强网络媒体的管理,媒体本是正能量的传递者,对信息的真伪要认真考证,不能为了利益任意传播,甚至断章取义发言论,这样不但损了自己的公正性还给社会带来不稳定不和谐。

第三、网络反腐相关法律的配套应该进一步加强。相关的法律规定就应该在举报窗口作以宣传,加以规范。有的人跟干部不和,就道听途说,甚至杜撰在网上对干部进行诽谤,这种行为不但要受法律制裁,更应严惩。

第四、加强宣传教育,促进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有人利用网络传虚假信息,我们难道不能利用网络教育网民嘛?要让他们知道向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的严重后果,不但有法律的制裁,还可能把舆论引向自己的头上。当然还可以在学校进行宣传,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宣传教育,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网上诽谤的严重后果。

总之,政府、媒体必须进一步加强完善网络反腐信心的规范管理,网民也要自律。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真实、互信的网络世界。不要让周世宏这样的悲剧再发生。

 

【启示与思考】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终结了,让人无比痛惜。究其原因,“凶手”乃莫须有的网帖。村民冯某只是因为与村支书周世宏在村里土地占用上产生矛盾,所以便将那些道听途说、胡乱收集的材料发在论坛上,给周世宏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不得不选择自杀以示清白。

诚然,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但网络谣言也如影随形,成为严重妨碍社会和谐的绊脚石。网络谣言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小而言之,网络谣言败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大而言之,网络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现实或潜在的威胁,甚至损害国家形象。

为证实自己清白而自杀,实在让人伤心,指责周世宏自私、不顾家人感受,呵斥其心理素质太不坚强的同时,不免痛心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痛心为何一旦出现干群之争和举报案件时,公众总是一边倒的把矛头指向干部。周世宏自杀,不仅伤了亲朋的心,也刺痛了整个社会的良知。

当前,干群对立情绪严重。任何为普通公职人员发声的言论,都会遭到多数网友的唾弃和嘲讽。不可否认,这与一些干部和地方政府的不作为、乱作为有关,人们往往因为身边个别干部的行为而对整个干部群体和政府产生了失望和仇视。

我们需要各地各单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肃队伍纪律,规范干部行为,转变干部作风。同时,我们也期待公众多点理性,多点理解。只有干部和公众的双方努力,才能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风气。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02/7738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