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娱乐圈为什么成了“毒乐圈”?
2014年07月02日 14:25
【人生百态】
【事件介绍】
两明星吸毒被查:张元二度被拘宁财神深表懊悔
6月26日,导演张元和著名编剧宁财神均被曝因吸毒被拘,张元通过工作室发声明表示诚恳道歉,愿意接受公安机关的处罚判决。宁财神则在审讯过程中一再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反复表示今后不再吸食毒品,对自己的吸毒行为“表示深切的歉意和懊悔”。
宁财神被抓细节曝光
自曝吸毒史已有7个月
据“平安北京”微博通报,根据群众举报,24日18时许,北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会同朝阳分局,在朝阳区工体北路一公寓内将涉嫌吸食毒品的国内知名编剧、作家陈某某查获,并从其办公桌抽屉内起获一小包冰毒,以及吸毒工具等,尿检结果呈毒品冰毒阳性。
审讯过程中,陈某某交代从2013年12月底开始吸食冰毒至今,已有近7个月的吸毒史,被抓获前刚刚吸过毒。他一再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反复表示今后不再吸食毒品,对自己的吸毒行为“表示深切的歉意和懊悔”,他说:“吸食冰毒是对人生有伤害的,对身体也是有伤害的。如果从现在开始停止吸毒行为,对以后的人生会有更大的好处。”
“平安北京”透露,陈某某目前已被朝阳分局依法行政拘留。据悉,陈某某正是宁财神。
宁财神本名陈万宁,编剧、作家,代表作品包括《武林外传》《大笑江湖》《龙门镖局》等。目前是热播节目《非诚勿扰》的嘉宾主持。
《非诚勿扰》:合作已到期
事发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江苏电视台总编室,工作人员表示得知宁财神吸毒消息后,深感震惊,并透露去年6月《非诚勿扰》与宁财神签署了为其一年的节目合作,合作已于今年五月底到期,节目组已和其他嘉宾签署合作,具体人选将于近期公布。
《非诚勿扰》节目组在回复记者短信时写道,“在《非诚勿扰》舞台上,宁财神一直深受广大观众的关注,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成为大众的楷模,在个人生活行为上更应当有自律自重,成为年轻人的榜样。从警方公布的消息看,宁财神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信他会尽快改正。”
2011年宁财神曾在微博中谈到吸毒,他当是写道,“今天有媒体问,怎么看明星吸毒,我说别人的事我不了解,但,如果明天是2012,我会马上把每一种毒品尝试一遍,见撒旦时,才能知道怎么跟丫聊天”。
张元二度吸毒被拘
“毒品是个大恶魔”
同一天被曝出吸毒被抓的还有导演张元,早在2008年,他就曾因吸毒被拘。
6月13日,北京警方在北京南站进行例行检查,一中年男子掏出身份证后突然逃跑。随后,民警将该男子控制住。经查发现,该男子尿检呈阳性,而且正是导演张元。
26日,因吸毒被拘的张元接受央视采访,他透露自己第一次吸毒是在一个酒吧里,一帮文艺圈的朋友的聚会上,张元表示第一次吸毒后,感觉似乎非常好,思维也畅通无阻了,甚至创作灵感都被激发了,慢慢就对毒品产生了依赖。
但张元也表示因为吸毒身体每况愈下,同时导演工作也受到影响。女儿得知自己吸毒后,也渐渐疏远。他还告诫年轻人千万别碰毒品,“毒品是一个大恶魔,这个东西会使人的心变得很冷,不够温暖。因为它是一个背地里做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实际上它就像喝酒一样,过了劲以后很难受。例如睡不着觉,感觉好像是在另外一个空间里面。人的精神变散了,你看我原来记忆力特别好,能背下一两百个电话号码。现在几个电话都记不住,的确是和碰这些东西(毒品)有关系。”
否认与宁财神有交集
宁财神因吸毒被拘后,有媒体更指出宁财神吸毒被抓与张元有关系,对此张元导演工作室发声明否认,称已向警方确认,此事与张元没有任何关联。
声明表示,张元与宁财神只是在公开活动中有过见面,并无私交。同时对张元吸毒被拘事件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诚恳道歉,并接受公安机关的处罚判决。
声明还强调,媒体应立即停止不实消息的传播,并郑重道歉。对该消息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我们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宁财神张元吸毒不能当八卦
有人把宁财神、张元吸毒当八卦谈论,这是他的自由。但应该说,对于吸毒这件事,公众还是要严肃一点。这样的话,这一事件才不会从“法制频道”被调至“八卦频道”。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影视圈再度传出名人吸毒被拘的消息。北京警方透露,著名导演张元再次因为吸食毒品被警方行政拘留。24日晚6点,著名编剧、作家宁财神也因吸食毒品被警方控制。
宁财神吸毒被拘,这既出人意料之外,又似乎在“情理”之中。国内影视圈因吸毒被曝光、被拘留的,至今已有不少。宁财神起步于网络,被网友视为屌丝代言人,但在“贵圈真乱”语境下,一朝被毒品“潜规则”,却也并非不可能。这件事虽然让人感到痛惜,不过,一旦沾上毒品这玩意儿,迟早会有今天。这一点,或许他比谁都明白。
国内影视圈身患“毒瘾”久矣,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吸毒有害健康,这也用不着多说。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近日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近几年公开抓了几个明星,但是“是少数”。明星吸毒,其原因并无更多特别之处,不外乎追求刺激、精神空虚、好奇害死猫,或者碍于情面、社交需要,等等。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其结果都是得不偿失。在国外,一旦名人吸毒被曝光,往往还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有些明星就是因为吸毒被曝光,演艺生涯就此被终结。
问题恰在这里。在国内,不仅有些明星不把吸毒当回事,部分公众还把明星吸毒当作八卦趣谈。在微博上,有些网友获悉宁财神吸毒被拘,纷纷表现出某种亢奋情绪。有人就说:3月李代沫,4月文章,5月黄海波,大家都在等待6月份是谁……宁财神不负众望,脱颖而出。这明显是把宁财神吸毒等同于文章出轨的节奏。
有人把宁财神、张元吸毒当八卦谈论,这是他的自由。但应该说,对于吸毒这件事,公众还是要严肃一点。这样的话,这一事件才不会从“法制频道”被调至“八卦频道”。如果公众舆论不对名人吸毒抱以明确的谴责态度,不仅难以对其进行必要的道德约束,还可能对其他人形成不良影响。名人、明星是通常所谓的公众人物,其言行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名人吸毒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的缘故。
因此,无论是哪个名人、明星,一旦发现他沾上毒品,除接受法律的惩罚外,人们还应果断“取消关注”,而不该高喊“我永远支持你”。当然,如果本人表现出真诚的歉意和悔改态度,并且真正痛改前非,人们不妨给予宽容和谅解。据悉,宁财神并非“资深”瘾君子,他从去年底开始吸毒,被拘后也已一再承认错误。希望宁财神能彻底戒除毒瘾,以实际行动挽回他在公众中的形象。
宁财神吸毒,明星染毒丑闻何时了?
宁财神因《武林外传》暴得大名,近几年虽然佳作不多,但仍有一定知名度,突然传出吸毒消息,不少人大吃一惊。其实,宁财神曾于2011年4月23日发博:“今天有媒体问,怎么看明星吸毒,我说别人的事我不了解,但,如果明天是2012,我会马上把每一种毒品尝试一遍”。也许这只是调侃,但足以说明几年前他已不排斥毒品。
从媒体报道可知,宁财神吸毒似乎是为了寻找创作灵感,“每次大密度写作的时候,我就会吸毒,现在基本3000块钱的冰毒就吸完了。”几年前,歌手含笑因吸毒被抓,向警方交代,为了寻找做音乐的灵感,自己吸毒非常频繁;歌手谢东也曾表示,吸毒初衷是为了找寻创作的灵感。为找灵感而吸毒,理由显然很荒诞,吸到最后身心俱残,谈何灵感?
近年来,明星吸毒似乎成了一种跟风。近段时间以来,从歌手李代沫到导演张元,再到宁财神,娱乐圈从业者纷纷加入吸毒者的阵容,这是什么节奏?有网友揶揄,现在在监狱里的有导演张元,演员黄海波,歌手李代沫,再加个编剧宁财神,可以拍一部电视剧了,就叫我的监狱生涯吧。这种揶揄也许不够厚道,但足以说明不少人鄙视明星吸毒,更为那么多明星吸毒感到悲哀。
据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透露,“演艺圈、文艺界、音乐界沾染毒品的确实比较多。我们近几年也抓了几个明星,公开处理了几个明星,那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这说明吸毒的明星确实很多,被曝光的只是少数。一谈到明星吸毒,就有人为他们辩解,认为应该尊重明星的隐私权,应该宽容他们,而不是对他们进行道德绑架。殊不知,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占有的社会资源多,影响力比较大,公众有权利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吸毒违法,明星自然不能例外;相形之下,明星吸毒的危害性更大,会造成更恶劣的效果。
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258万人。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75%。吸毒人群低龄化已经是不争的严峻现实,青少年吸毒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受到明星吸毒影响,恐怕是因素之一吧。据报道,宁财神已经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反复表示今后不再吸食毒品,对自己的吸毒行为“表示深切的歉意和懊悔”。但愿这话是由衷的。不过,吸毒容易戒毒难,张元2008年被发现吸毒,如今重新吸毒。明星反复吸毒,教训可谓深刻,远离毒品,不可麻痹大意。
死亡是吸毒者的朋友,毒品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毋庸讳言,我国毒品违法犯罪活动进入持续活跃期,禁毒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除了打击吸毒,还须打击制毒、贩毒。打造无毒世界,人人有责,明星不能放弃责任!
文艺界名人吸毒:他们不是“榜样”
对明星吸毒依法处置,一视同仁,不因其是名人、大腕而特殊照顾、从轻发落,也不因他们是可以儆猴的那只鸡,就特意拎出来“示众”,而是让他们得到和任何一个吸毒者、聚吸、复吸者同样的教训、惩戒和帮助。
毒品因其毒性,对吸食人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伤害,更因其致瘾性构成对吸食者精神的摧残,吸食者一旦上瘾,往往会不由自主,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寻求毒品,牟取毒资,从而给自己、家人和社会带来一系列危害,毒品的传播不仅本身直接危害社会,且往往和涉黄、涉黑及其他暴力案件相勾连,构成更严重的后果。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身体、情绪容易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上交际圈、生活方式等的问题,不论中外,明星和文艺圈人士,往往是吸毒的重灾区。一些明星常常被早已涉毒的圈内好友,在知情或不知情中拖下水,更有些明星在这种畸形的聚吸“小圈子”里,把吸毒当做一种“有身份”的象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正因如此,如今的人们,对明星、文艺界名人涉毒,早已见怪不怪。
毒品本身最大的危害并非其化学毒性,而是毒瘾对吸食者精神自控能力的摧毁,许多国家的研究均证实,海洛因、可卡因等“硬毒品”吸食上瘾后戒毒复吸的概率极高,有些地方甚至近乎100%,而在明星和文艺圈的某些畸形“小圈子”里,特殊的氛围也极易造成曾吸食者的复吸,哪怕是相对上瘾率较低的软毒品。
此次曝光的张元,本人就现身说法,在公众面前作“戒毒大使”状。
让曾经涉毒的明星做这种“浪子回头”的榜样效果如何?一方面对其个人人格而言未必不是一种附加伤害,另一方面吸毒的高复吸率特点,也让这种行为很容易因“榜样”的复吸曝光,而陷入一种令社会“很受伤害”的尴尬。
当然,将涉毒明星当做反面榜样也未必合适。一方面他们是公众人物,理应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吸毒这种自毁形象的做法违反现行法律,当然不足为训;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普通人,不论中外,涉毒者的身份五花八门,吸毒并非明星、文化人的专有标签,过多突出其特殊身份,用心诚然良苦,却未必能达成最佳的反吸毒、反复吸效果。
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吸毒的文艺界名人?
依法处置,一视同仁,不因其是名人、大腕而特殊照顾、从轻发落,也不因他们是可以儆猴的那只鸡,就特意拎出来“示众”,而是让他们得到和任何一个吸毒者、聚吸、复吸者同样的教训、惩戒和帮助。对他们本人,对他们的“粉丝”和全社会都是最好的选项——一言以蔽之,在反毒品话题上,他们只是涉毒者/毒品受害者的双重身份,而不应因身份特殊、名头响亮,而被充作正面或负面的“榜样”。
【启示与思考】
除了近期被抓的李代沫、张元、宁财神,不少知名一线明星也被传在公安机关的扫毒名单上。随着社交媒介的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吸毒明星曝光在公众视线。娱乐圈为什么成了“毒乐圈”?
缓解压力、追求灵感的确是一些明星为自己吸毒找到的借口。不少明星在被抓后都会作出这样的解释。诚然,我们相信娱乐圈的确压力很大,明星所面对的和承受的要比普通人多很多,但是缓解压力方式方法很多,为何偏偏选择毒品?而追求灵感说更是无法得到认同,众所周知,吸毒会让人麻痹,产生幻觉,严重者会意识不清楚,做出一些伤害别人的行为,这怎么可能会成为寻找灵感的正确方式?
在娱乐圈里,毒品曾一度被作为“时尚”的标志。作为艺人,常常担心被认为落后于时尚,为了不被时尚抛弃,或者引领时尚,一些艺人会选择这种“玩火”的方式。对于时尚,普通百姓确实不懂,我们不明白为什么穿成那样叫时尚,也不明白很多所谓时尚元素背后的故事,但是,我们清楚的明白,吸毒不仅犯法,更是害人害己。这个,绝对不时尚。如果说艺人是为了时尚而吸毒,这是无法解释更是无法得到原谅的。
吸毒被一些圈内人默认为社交“潜规则”。满文军的老婆在被捕后说这是一种圈内通行的社交方式,当大家拿大麻、摇头丸当成可乐和雪碧时,你是接还是不接呢?更多的新人担心不吸人家不跟你玩儿。没人跟你玩儿,相当于没有机会“上位”。这恐怕才是不少明星艺人吸毒的真实原因,这种所谓社交“潜规则”已经演变成一种“毒文化”。
当下的社会,物欲横流,人们忙于追逐功名、金钱和个人物欲享受,无暇顾及精神层面的需求,丰富的物质表层生活更会令人感到空虚、迷惘。尤其是先富裕起来的明星们,信仰缺失,想方设法去追求快感、刺激、找乐子,于是毒品等乘虚而入,“瘾君子”就这么产生、增多。以前一向健康、阳光示人的宁财神,不也是自称从2013年12月底才开始吸食冰毒的吗?我们在为涉毒者叹息、扼腕的同时,更应该思考:除了洁身自好加强警惕之外,该如何去远离毒品、消灭毒品?
毒品是人类公害,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动参与禁毒活动,消灭毒品。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02/7738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