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案例】衡水“高考喜报”,让人欢喜让人忧
2014年07月03日 09:55
【关注教育】
【事件介绍】
“一张高考喜报”的背后:状元摇篮还是“血汗工厂”?
“2014年高考成绩揭晓,包揽省文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6月23日,在素有“高考巨无霸”之称的河北衡水中学的官方网站上,一张大喜报格外耀眼,引来无数“羡慕嫉妒恨”。尽管各地教育部门多次要求不得进行高考成绩排名,不要公布高考状元,但仍有不乏衡水中学这样的高调宣传。金光灿灿的喜报背后究竟凝结了多少学子的血汗?“超级中学”又让多少普通中学“望榜兴叹”?
“超级中学”:状元摇篮还是“血汗工厂”?
“9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6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67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0名,51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0名。”衡水中学的喜报显示,该校今年高考文、理科600分以上2897人。本一上线率86.6%,全省第一;本一上线人数全省第一。
是什么造就了如此傲人的成绩?记者对衡水中学进行了探访,一些学生对记者讲述了他们的作息时间表。5:30分起床洗漱跑操;6:05分早读和吃饭;7:10分至7:30分课前预备,紧接着5节课;中午12点午饭,12:40之前必须回宿舍;12:45至13:45集体午睡;14:05之前回到班级唱班歌,紧接着5节课;晚饭只有25分钟,然后集体看20分钟新闻,接着是3节自习课;21:50回宿舍;22:10必须熄灯睡觉。
尽管有人将此教学模式称之为“人间炼狱”,但毋庸置疑,衡水中学优异成绩凝结着各方的辛勤付出。然而,这一举全市之力打造的“超级中学”却惹来争议声不断,其“掐尖”行为更饱受社会诟病,被指影响教育均衡。
比如一些来自“超级中学”的学生,他们对学校的感恩真诚而朴实,认为这样严酷的应试训练增加了农村学生的升学机会,有何不好?也有人认为,某些“超级中学”通过半军事化管理塑造“吃苦精神、严格要求、追求卓越、追求成功”等人生态度,这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然而,“超级中学”对地区教育生态和农村学生教育机会的影响究竟如何?
“黑洞效应”:教育GDP是否破坏教育生态?
名校辉煌背后,一些普通学校却在生源和声誉方面深陷尴尬,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原来县里的中学每年都有一些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可是近年来,优质生源都跑到衡水中学去了,老师们费很大的劲,都培养不出一名清华北大生。”谈起超级名校的“黑洞效应”,河北一位基层教师深有感触。
“分配给河北的重点大学名额都被衡中抢走了!”一些河北省教育界人士指出,衡水中学严苛的管理方式适应了目前的高考制度,只要高考不改,这个模式就会存在。在目前的考试模式下,“谁不学衡中,谁就将被淘汰”。
按照新规,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河北省公办高中不得“跨市招生”,小学初中阶段各学校“划片就近入学”新生比例不得低于90%,择校生比例必须降到10%以下。针对“超级名校”膨胀导致教育失衡、择校乱收费等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河北省今年欲意“下猛药”治理。
然而,据媒体报道,这段时间以来,一些“超级中学”仍在对全省多地学校尖子生进行考试招生。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为应对省内“超级中学”跨市招生,在中考前提前组织考试录取学生,并要求被录取的学生不得参加中考。与辛集市类似,受“超级中学”影响,目前河北省邢台、保定等多地高中生源外流严重,已成为生源大战“重灾区”。
如此“黑洞效应”正在从衡水的高中教育波及到基础教育。正在衡水五中读初二的一名学生两年前将户口从邢台南宫迁到了居住在衡水市区的姑姑家。“只有把户口迁过来,才能在衡水五中读初中,最终才有可能不花钱考进衡中。”这位学生母亲直言,抱有同样想法的家长并不在少数。“衡水五中、六中等重点初中的班容量都比较大,至少有一半学生是从外地迁来的。”
一些教育专家表示,以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倾一方之力、用特殊政策打造一两所名校,并不困难。问题是这种将优秀教师、优秀学生集中到一两所学校的做法,破坏了地区整体的教育生态。“竖起一杆旗,倒掉一大片”,都证明了“超级中学”现象不科学、不可取。
“锦标主义”:“超级中学”风是否该喊停?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超级中学”之所以出现,与地方发展教育的“锦标主义”功利思想及教育利益有关。这不但导致当地高中畸形发展,也加剧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国家应出面遏制各地的“超级中学”风。
在衡水湖东岸,距衡水中学10公里的地方,有一片600亩的土地,这就是衡水中学的新校区。一名业内人士介绍,“随着衡水中学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老校区早不够用了。”争取土地指标,扩充学校面积,是近年来衡水多家重点高中的一致步伐。
“办少数几所‘超级中学’,不是中国教育的出路,既加剧应试教育竞争,也妨碍义务教育均衡,更滋生教育腐败。为此,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鼓励高中多元发展、平等竞争出发,我国应叫停‘超级中学’的建设,如果任由地方政府创办‘超级中学’,未来我国很多省市很有可能都会集全省之力重点打造‘超级中学’,这将对我国教育产生灾难性的影响。”熊丙奇说。
一些学生家长也表示,“状元”、进名校的学生集中在一所高中,这会堵死当地学生的求学路。如果自己的孩子进入薄弱学校的话,会觉得自己没有前途,进而放弃学业;而如果进入“超级中学”的话,则会被裹挟到名校争夺战中,应试教育更为严重。
教育部表示,中国基础教育已进入促进公平、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必须更加重视按教育规律办事,必须合理控制学校办学规模,必须尽快消除“超级学校”“超大班额”现象。
熊丙奇说,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迫切需要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政绩观,切断背后的利益链条,教育部门更要明确消除“超级中学”的方式和时间表。
衡水中学的高考喜报让谁尴尬?
高考成绩公布后,一些中学便在第一时间急不可待地发布自己的成绩单。高考成绩单是实力的展示,当然也是一个大秀场。
晒高考成绩单其实不光是“超级中学”的传统,但凡有些拿得出手的成绩,大家都要亮一亮。只是在超级中学“超级成绩单”的衬托下,其他学校难免黯然失色。
从现实的功利角度看,超级中学的成绩单越优秀,对置身其中的考生越有利。很多人对衡中这样的“超级中学”都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超级中学每年都可以把很多考生送进“清华北大”,恨的是被外界视为“高考兵工厂”的学习模式。嘲笑他们曾经是“考试机器”也好,嘲笑他们是高考工业流水线上制造出的产品也罢,在就业市场遵循“名校就是硬道理”的现实背景下,经过超级中学的锤炼考入名校,他们的未来至少要比其他考生多一分保障。
但显然的是,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超级中学的高考喜讯。对于其他普通中学而言,超级中学的喜讯简直就是他们的噩耗,喜讯聚集而起的虹吸效应又将更多的优质生源吸进了超级中学,其他重点中学乃至普通中学只有“捡漏”的份儿。不是所有的超级中学都有资格垄断优质师资,但在吸引优质生源方面他们却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当超级中学独霸武林时,其他中学很难在高考江湖上寻得立足之地。
可以说,这些超级中学是畸形教育环境下的胜利者。在高考方面他们无疑是成功的,但就教育本身而言是否算得上成功,则存在很多争议。如果了解一点他们非主流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看过高考前学生们宣誓的种种口号标语,更会让人心存狐疑。把追求分数推崇到极致的中学,是教育所应追求的目标吗,对那些孩子一生的影响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每年当超级中学捷报频传,很多人对他们的喜讯也报之以矛盾的态度。
无论心情如何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超级中学的高考喜讯,恐怕算不上是教育的荣耀。这些超级中学的成绩单和教育资源的均衡程度,一定是存在极强的关联效应,成绩单看起来越“恐怖”,教育资源的失衡想必也是越厉害。
“高考工厂”的喜报难言教育之幸
衡水中学的官方签名颇为意味深长——“衡水中学,给学生终生难忘的教育”。的确,从层层选拔进入衡水中学,到高考结束离开母校,衡水中学带给许多学生的,首先是一份堪称完美的高考成绩单,但三年的高中生活是否称得上完美,可就另当别论了。
身边有位老家在衡水附近的同事,提起衡水中学这张地域名片,他却没有表现出自豪感。他认为这是畸形高考制度的产物,没什么好高兴的,年年发的考生喜报,如同给中国教育的当头一棒,哀大于喜。当然,这位同事的孩子,一出生就有了北京户口,如今也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小升初过程中,成功晋级名校。不知道如果当年,他的孩子落的是河北户口,他会不会也找人托关系,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高考工厂”深造。
高度决定视野,也有人说如今是出身决定命运。对许多北京、上海的家庭而言,送孩子进这样一所“高考工厂”,把青春最为绚烂的三年,都贡献给题山卷海,已经不是什么成功的选择了。有条件的家庭,开始忙着让孩子考美国高考、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出国参加夏令营……甚至国内的高考都不是什么首选了。对这些家庭而言,类似“衡水中学”一样的高考角斗士培训学校,拼命学习的屠龙之术,早已落伍过时。但更多的寒门子弟,或者身处河北、山东、河南之类的高考大省,他们改变命运的恐怕也只能寄托于此类“高考工厂”了。
怎样的高中才是好高中,怎样的考生喜报才是教育之幸?是状元频出,还是纷纷留学海外,得到洋大学的录取通知?又或者无法量化为“成功人生”的幸福感,是学生感觉三年时光没有虚度,心智得到了成熟,人格得到了尊重?恐怕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之下,真正大行其道的还是一座座“高考工厂”们。评价标准的改变并非一日之功,高考的改革也在日益推进,要想判定“高考工厂”的喜报是否教育之幸,不妨多问问曾经从那里毕业的孩子,多看看数年后他们的发展。
【启示与思考】
对于衡水中学的“伟大战绩”,令人喜中有忧,忧中有喜;爱中有恨,恨中有爱;羡慕中有诅咒,诅咒中有羡慕。因而,大加赞赏的有之,连批加骂的有之,对此,笔者认为,要辩证看衡水中学,要冷静看衡水中学,要一分为二看衡水中学,不要带上有色眼镜去看,不要带着利益冲突去看,更不要因为抢了生源而看。
毫无疑问,这样的光荣榜令人惊讶,即便放眼全国,能够垄断如此之多优质生源的学校,也不多见吧。因为超高的一本上线率以及“地球人无法超越”的高考成绩,衡水中学被称为“大学生加工厂”。
对于此笔者也有很大的担忧,忧的是教育公平不能仅仅是口号,是政策,是倡议,是引导,而应该要上升到法规层面,去约束,去落实。超级中学的衡中的确哪一个方面都是优质的,办学设施先进,办学规模进一步膨胀扩张,不能不令人咋舌。
生源更是优质中挑选,河北省其他地区乃至石家庄市、北京市的不少学生前来求学,只能落得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份了。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出政策、出规定、出强硬的措施遏制超级中学的膨胀,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监管和促进,校长不行的更换,老师不行的调离,管理不行的强化班子建设,确保教育公平的早日实现,让全国学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高中教育。
喜的是为什么衡水中学发展这么强劲?衡水中学仅仅依靠生源优势吗?衡水中学的老师怎么干的?衡水中学的管理是怎样规范科学的?其实,衡中也是一个由乱到治、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所以,衡中有很多值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肯定乃至推广的东西,有许多值得高中乃至所有学校学习借鉴的经验,也是中国教育发展进程中难得的一个特例。
当然,衡中一定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己任,决不能竭泽而渔,拔苗助长,忽视育人的根本,以牺牲学生的健康和幸福为代价来换取学生的高分。如果这样,一定不会走得太长太远!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03/7738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