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国经济巨轮在全球改革竞合中“破浪前行”

2014年07月03日 09:12

 

如果说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那么前六个月则可以看作是“开局的开局”。最新数据表明,半年来,中国经济治理改革实效显现。6月23日公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实现了今年以来首次扩张,给上半年中国经济走势画出一个上翘的收尾。

置身于纷繁复杂的全球经贸大环境,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上半年起步不凡,砥砺奋进,博弈于各国不同的政策取向之间,在风浪中保持了经济的总体平稳运行。作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改革的点滴进程无不时刻吸引着国际社会的关注目光。

1

(图片说明:中国高速铁路)

外部风险犹存

上半年的世界经济,仍行进在不均衡复苏的道路上。经历一个寒冬,美国第一季度经济意外大幅萎缩,好在第二季度主要指标开始转暖。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举措虽逐渐被市场消化,但其对新兴市场的冲击仍显而易见。欧洲挣扎在通缩边缘,增长动能孱弱,央行不得已动用负利率狠招。乌克兰、伊拉克等地缘危机也给国际油价、地区经济带来了新的扰动。

在这种持续的外部风险中,中国经济上半年也出现了制造业动能不足、进出口一度双下滑、外汇占款大幅起落等问题。面对下行压力,中央决策层沉着应对,主动作为,推出了加快铁路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扶持小微企业和服务业、放活资本市场等一系列兼顾长远发展与短期稳定的政策,最终使经济运行于合理区间。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司克礼指出,“中国推行的一些政策可能降低短期经济增速,但从中期看,能够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使其更加平衡,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从而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曾多次呼吁,主要经济体目前普遍面临通胀偏低、金融市场波动、增长动力匮乏等问题,应抓住今年的时间窗口,促进就业和生产率提升,推进结构性改革。

 

向改革要动力

4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春季会议上,副总裁朱民称今年为全球经济“改革年”。在美国,虽然遭遇国会僵局,奥巴马政府仍试图推动移民和税制改革,并启动“再工业化”战略和“学徒计划”。在欧洲,银行业联盟基本成形,促进就业和增长的改革方案正在酝酿,德国则推行“工业4.0”战略。在日本,安倍内阁在实施货币和财政“双扩张”后,近日又公布了一揽子改革,包括下调企业税,放松对土地、企业和医疗业管制、吸引移民和促进女性就业等。

2

(图片说明:6月1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部,IMF总裁拉加德(右二)出席新闻发布会。)

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也跃跃欲试。印度新任总理莫迪承诺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税收和简化企业法规限制。墨西哥也在推行劳工、电信和能源改革。南非实施了工业政策行动计划,促进经济深度工业化。

而中国经济改革正成为全球经济转型求变的主要力量。特别是3月份两会之后,中国实质性改革动作频出,几乎每周国务院常务会议都有新政出台,从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到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扩大营改增试点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垄断或准入受限行业,其主旨皆是赋予市场更大空间,调整经济结构和改进资本、资源和财富的分配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中国正加入一场全球改革竞赛。虽然各国所处阶段不同、面临问题各异,但破除僵化机制、释放市场力量、提升生产链位阶,同时优化调控方式这些大方向却基本一致。这场竞赛不可回避,这些进程相互激发,关乎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的前途。谁能在后危机时代的大变革中率先完成自我革新,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竞赛中占据先机。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改革的推进速度和力度至少不输于他国。美国长期受到国会政治掣肘,改革在争议中步履维艰,欧盟在内部利益协调上耗费太多时间,日本、印度等国的结构性改革尚处于蓝图阶段。相较之下,中国新领导层的改革意志更为坚定,社会共识更为明确,路线方向更为明晰,其决策机制和执行力也更为高效。英国阿什莫尔投资管理公司研究主管扬·德恩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消除了基础设施瓶颈和改革所面临的政治障碍,因而处于有利地位,且这种优势在未来几年将更加明显。”

 

“逆风”中稳增长

过去半年,中国经济改革在多重考验中稳步推进。正如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所言,决策层始终面临的挑战是,必须采取折中方案,在改革与增长之间取得平衡,既不能因去杠杆等改革而使增长出现意料之外的放缓,又要积极调整,避免积累更大的问题。

在增长之辨上,既要保速度,又要保稳度。上半年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政府选择创新宏观调控,采取“定向调控”,“精准发力”举措,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了经济的总体平稳运行。“确保经济增长不突破就业的下限,CPI不突破防通胀的上限,使经济运行始终处于合理区间。”李克强说,有信心中国经济实现今年7.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

3

(图片说明:6月19日拍摄的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

海外观察人士指出,现在到了外界必须要适应中国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时候了。马修斯亚洲投资策略师罗福万说,要学会适应中国的经济波动。波动性上升并不意味着灾难即将来临。正相反,这是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结构性调整和观念转变所产生的结果。

半年来,中国政府继续积极推动简政放权,强调在“放”的同时加强有效管理。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数量同比显著增长;国务院承诺在去年取消下放4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基础上,今年再取消下放200项以上;交通、能源等领域80个示范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为民间投资打开“垄断之门”……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坚持市场化导向,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完善市场体系,正在有力地发挥着稳增长的作用。

展望下半年,嗅觉敏锐的国际市场人士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已在增强。高盛公司近期的一项最新研究预判,中国经济在下半年将企稳回升。有了上半年稳中向好的良好基础,相信下半年的中国经济表现一定会更加出彩。(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03/7739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