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理论研究
人间正道是沧桑
2014年07月03日 14:18
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乌托邦》问世。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至今已历5个世纪,社会主义经过近500年的发展,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挫折到成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50集大型系列电视片,作为普及社会主义500年历史、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科学性的电视专题片力作,先后在北京卫视、央视财经频道黄金时间热播后,引起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这部大型系列电视片,集观赏性、思想性于一体,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叙述骨架,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社会主义500年走过的风雨沧桑之路,雄辩而有说服力地回答了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路该怎么走,旗该如何举的重大问题,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教育的生动教材,观看此片,必能大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与决心。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这条路曲折又漫长,这条路风骤雨又狂,五百年的探索,五百年的理想,五百年的接力,五百年的拓荒。走路不能走错路,走对了路就别彷徨。你和我一起走下去,路的前头灿烂辉煌。”在《正道沧桑》主题曲激情荡漾响遏行云的歌声中,历史缓缓拉开大幕,带着人们一起走向历史深处。
乌托邦岛上,英国学者莫尔在苦苦思索,为何会发生“羊吃人”的悲剧,怎样才能人人平等;太阳城里,意大利哲学家康帕内拉在黑暗中顽强不屈地寻找光明,如同盗天火的普罗米修斯;法国伯爵圣西门,为了探索真理,毁家破产,由显贵变成战士,阔商变成穷人,仍义无反顾;法国哲学家傅立叶大胆进行“法郎吉”试验,创造了“和谐社会”最早的雏形;美国印第安纳州,欧文独辟蹊径,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新村”……电视片就这样用人物带悬念,用悬念引出故事,用故事演绎道理,真实展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艰难探索、大胆实践;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历史资料和珍贵镜头,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深刻而精到的诠释。并通过主持人讲述、视频短片、权威专家访谈三种样式,全面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社会主义500年的宏伟历史画卷。
清末著名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有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为史”与“知道”的关系:要知晓社会发展的“大道”,须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所谓“大道”者,即“人间正道”,历史发展必然规律。人们常说,让历史告诉未来,即所谓“出乎史,入乎道。”的确,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不仅蕴含着人类的“大道”,而且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的现在和未来,对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入挖掘,认真梳理,总结升华,将会是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创造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曾说过:“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既是其经验之谈,也是世间普遍真理。《正道沧桑》就是对社会主义历史之兴替得失的一次集中总结和深入回顾,是一部大气磅礴、不可多得的电视政论片佳作。
“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刻着的一句名言!一个人要认识自己,一个民族要认识自己,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我们同样需要认识自己来自何处,走向何方,在干什么,该怎样干,以保证头脑清醒,意志坚定,不被困难压倒,不被迷雾遮住双眼,不为流言飞语心神不定,不因暂时的低谷而惊慌失措,《正道沧桑》就是在教我们如何认识自己。这部电视片以翔实的史实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中,既有成功与高峰,也有挫折与低谷,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还将继续走向远方,我们的事业是人类最宏伟的事业,我们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深入了解了这些历史,以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无数激动人心的故事来励志,以艰难创业历程中众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为楷模,将有助于我们明了自己的历史责任,激励我们为完成历史使命而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就是说,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切,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正道沧桑》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挖掘提炼,艺术地再现了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进程。既描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辉煌发展,气势如虹,也毫不掩饰地记述了我们曾走过的弯路,付出的代价。认真学习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盛不忘衰,一方面发扬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坚持被实践证明成功的做法,另一方面尽量避免前人走过的弯路,不再重犯过去犯过的错误,我们就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社会主义500年,就是一部无数社会主义实践者艰苦奋斗的历史。这条人间正道,路途崎岖,险象环生,关山迢递,阻碍重重,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每一次胜利,都要付出无数牺牲。但我们的先贤前驱们,以惊人的勇气,不屈的韧劲,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把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坚定不移的科学信仰,是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精神动力。在《正道沧桑》电视片里,我们看到,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激情四射地谈论自己的理想:“太阳城的人民都是富人,但同时又是穷人。他们都是富人,因为大家公有一切;他们都是穷人,因为每个人都没有私有财产;他们使用一切财富,但又不为自己的财富所奴役。”在《新基督教》出版的第二天,处于生命弥留之际的圣西门,仍在畅想他心中的社会主义,信心满怀地断言:“我们稳操胜券”!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信仰的坚定,更是豪情万丈:“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在井冈山上艰苦奋战的毛泽东,面对“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坚定地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先烈方志敏,在敌人狱中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正是这一代代信仰坚定的先贤前驱的不懈奋斗,社会主义的巨轮才能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今天,经过500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已沿着社会主义历史车轮的轨迹,从莫尔无限神往的“乌托邦岛”出发,来到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大地。《正道沧桑》在我们心中再次唤起如火激情,检验我们对神圣信仰的虔诚,进一步坚定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中央的信赖”。(习近平语)
顽强不屈的奋斗激情,是战胜征途上种种艰难险阻的有力精神保障。《正道沧桑》以大量鲜活事例,再次阐明一个真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唯有苦干、实干、拼命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披荆斩棘,攻破难关,不断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社会主义问世500年来,几乎是步步坎坷,重重难关,但前辈们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书写了一幅幅气壮山河的宏伟画卷。从片中我们看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人民掀起空前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在短短12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花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其经济总量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和欧洲第4位发展成占欧洲第1位和世界第2位。从片中我们看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政治环境异常严峻、经济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全国一盘棋”,全力支持“两弹一星”的研制,历经艰辛,终于“横空出世”,好梦成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更打造了国家的安全盾牌,如邓小平所说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是前进路上不动摇不放弃不停滞的可靠精神支撑。我们是唯物主义,深知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一马平川,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是如此。可以说,曲折是前进的题中应有之义,曲折是前进付出的必然代价。《正道沧桑》则用大量鲜活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曲折前进奔向光明的历史。从莫尔的“乌托邦”设想,到欧文的社会试验;从马、恩的《共产党宣言》,到巴黎公社的功败垂成;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到克里姆林宫红旗落地;从天安门广场的礼炮轰鸣,到深圳蛇口“杀出一条血路”,社会主义在探索过程中,有过胜利辉煌,也走过弯路,有过踌躇满志,也有过迷茫徘徊,有过高潮,也有过低谷,有过势如破竹,也有过一波三折,犹如黄河十八弯,九曲连环,但终究没有挡住“大河向东流”的趋势,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奔流到海。
尤其在第二十八集《激情岁月》、二十九集《艰辛探索》里,我们看到,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成就巨大,前无古人,同时也充满了曲折,走过弯路,更多的是收获胜利的喜悦,同时也遭遇过挫折的打击。但不屈不挠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依然坚持不懈地行走在社会主义的沧桑正道上,书写着一个个人间奇迹。
正道沧桑,圆梦可期
社会主义是个梦,是个建立在科学理论上的梦,是个可以实现的梦,500年的风雨兼程,500年的自强不息,这个伟大的梦境正一天天变为现实。《正道沧桑》,就是这一圆梦过程500年来不断发展进步的生动剪影。
为了圆梦,革命导师上下求索,精心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人们在剧中看到,从马克思的书房,到恩格斯的经理室,从《新莱茵报》编辑部,到大英博物馆,到处都留下他们探索理论的身影。他们像一个铁血战士,以笔为枪,无情批判旧世界,挑战反动派,摧枯拉朽,所向无敌。正是由于他们终生不辍的苦心孤诣,博览群书,殚精竭虑,穷究真理,终于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为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着我们的圆梦之路。他们创立的理论,绝不是闭门造车的苦思冥想,而是对人类精华的继承与发展;绝不是书斋里的空想,而是对火热斗争的总结提炼和升华;绝不是盲目的偏见,而是建立在充分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透过资本主义制度表面“繁荣”之象得出的清醒结论。所以,他们创立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他们指明的道路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人间正道。
为了圆梦,一代代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付出了巨大牺牲。《正道沧桑》通过一幅幅醒目图片和数字告诉我们,巴黎公社墙下,掩埋着一群为社会主义理想而献身的烈士,他们顽强的精神和执着的信念已经随着鲜血渗透到了这面石墙里面,浸润到了公墓的土地里面。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上了战场的年轻士兵们,平均居然活不过24小时,基层军官平均活不过3天,面对如此大的牺牲,就是坚持一步不退。刚从根据地突围的中央红军,仅一个湘江之战,就牺牲了数万将士,把湘江水都染红了,但仍然没能挡住红军前进的步伐,没能挡住铁流两万五千里的伟大长征。他们的牺牲,使我们的圆梦之旅变得无比悲壮,也激励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学习他们的不朽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为了圆梦,社会主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成功模式可资效仿,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敢于做前人未做过的事。列宁开创了社会主义在一国取得胜利的先河,提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在和平建设时期提出的“十大关系”;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他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及实践,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及实践,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中的丰硕积极探索成果,并产生巨大影响,都在《正道沧桑》一片中得到生动表现。
在第四十八集《复兴之梦》里,我们听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沉稳而坚定的声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于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社会主义之梦就进一步具体地表现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使得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达到新的高度,延续500年的社会主义圆梦之旅又掀开新的壮丽篇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路正道宽,前程似锦。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正在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昂首阔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这是一条探索之路,这是一条幸福之路,这是一条圆梦之路,这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诚如《正道沧桑》主题曲高唱的那样:“这条路越走越宽广,这条路越走越阳光,这条路凝聚我们的力量,这条路能实现中国梦想”。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03/7740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