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案例】“状元爱赚钱专业”需要理性看待
2014年07月07日 09:52
【网络舆情】
【事件介绍】
高考状元最青睐专业排行:状元最爱赚钱专业
2014年6月19日,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1952-2013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近3000名高考状元的求学与职业等状况展开最新追踪调查及研究分析。报告显示,恢复高考37年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最受高考状元认可,雄居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冠亚军宝座,共录取1300多高考状元,堪称“中国高考状元集中营”;2005年以来两岸四地高校“状元争夺战”异常激烈,北大清华完胜港校包揽9成状元,港校仅录1成沦为配角,状元回归内地名校。高考状元最爱“赚钱热门专业”,经济学、工商管理专业雄居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专业排行榜前2名。专家指出,高考状元整体职业发展高于非状元群体,职业发展较为顺利多从事“高薪职业”;理工科高考状元频频登上“职场状元榜”,经管专业状元多属“高级打工仔”。值得关注的是,最近5年全国高考“加分复读状元”近200人,占总数的45.80%,与“裸分状元”旗鼓相当,高考状元“含金量”下降亟待提升。
高考状元行情看涨成“香饽饽”,私人定制成大学招揽状元神器
2014年,中国什么专业最热门?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第一名,在高考录取中拥有大学和专业最高选择权,状元们所挑选的大学与专业,可以说是现今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最热门的专业,代表了高分考生挑大学选专业的风向标。为给2014年以高考状元为代表的高分考生填志愿提供权威的挑大学选专业报考指南,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门发布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亲睐大学专业排行榜。
高考状元作为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的第一名,其教育文化效益、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巨大,是中国高校竞相争夺的“香饽饽”。按照现行高考录取规则和大学招生行情,高考状元是优质稀缺资源,拥有大学和专业最高选择权。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厦门大学博士冯用军副教授调查指出,为了在高考状元录取上拔得头筹,在高分考生“掐尖战”中争得先机,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高校在内的名牌大学开出了特殊政策,不仅有巨额奖学金放送,还有任选专业本硕博连读等优待条件,甚至个别高校为了抢先揽到状元不惜为其“私人定制”。高考状元们所挑选的大学与专业,可以说是现今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最热门的专业。
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专业排行榜,状元最爱经管等热门赚钱专业
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77-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学专业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288人,雄居中国校友会网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专业排行榜榜首;工商管理专业有283人,屈居第二;高考状元最爱“赚钱的专业”,就读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的高考状元人数遥遥领先其它专业,合计占高考状元总数的38.45%。电子信息专业有102人,位居第三;法学专业有97人,位居第四;生命科学专业有88人,列第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85人,居第六;北大元培实验班有74人,位居第七;建筑学专业有57人,居第八;物理学专业有50人,名列第九;自动化专业有48人,位居第十。
位居中国校友会网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专业排行榜前二十的其他学科专业依次是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清华数理基础科学班、外国语言文学、新闻学、医学、土木工程、化学、政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有相当部分的高考状元未明确自己的就读专业,而是选择就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与“加强基础科学教学、跨系跨学科”的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班与人文科学实验班,以及中科大少年班;高考状元进校时只按文、理大类分班,不分专业,等到大二、大三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志趣选择适合的专业学习。
状元选专业偏重经济收益,女状元更务实经管专业成首选
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2000-2013年中国选择就读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专业的高考状元中,女状元占66.18%,远高于男状元。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王凌峰教授分析指出,女状元在专业选择上,相比男状元更务实、更偏重个人经济收益;这既与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定位有直接关系,也与当下的社会风气和职场心态有关。近年来全国选择经济管理专业的高考状元有增无减,其“扎堆现象”愈发明显,特别是最近5年来,全国54.96%的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管理专业,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现今高考状元挑大学选专业时大都忽视个人兴趣爱好,一味追名牌、捧热门,直奔高额奖学金、扎堆经管专业,已与他们的前辈在挑大学选专业上有着天壤之别。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王凌峰教授指出,改革开放之前的高考状元更多考虑的是社会本位,多选择贴近“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数理化专业,而改革开放之后的高考状元更多考虑的是个人本位,纷纷逃离数理化等冷门专业,多选择收入高社会热的经管等赚钱专业。
状元最爱“赚钱”专业说明了啥
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赚钱”热门专业的人数最多。这个研究说明了啥?说明高考状元爱钱,见钱眼开?说明状元不爱国,没有国家情怀?笔者认为,这个研究不能说明什么。
高考状元与普通考生无异,也是一介考生,只不过高考考得更好一些。状元考生与普通考生一样,在选择和填报志愿时,是最艰难的,最痛苦的,最伤脑筋的。人生的抉择,人生的定向,谁说不难?我们说状元选择了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专业,就是偏爱赚钱,且不说这些专业并不等同赚钱专业,学了这些专业的就一定会赚钱,能赚到更多钱。事实上,学这些专业的可能并不直接从事经济实业工作,努力赚钱,而可能去做研究,搞管理等。
其实,选择这些专业的何止状元考生,普通考生也不是大有人在吗?笔者认为,考生选择专业志愿,与其是否状元,是否成绩好、分数高,没有太大关系,甚至没有丝毫关系。成绩的好坏,分数的高低,只与大学的选择有关,与所谓的好大学、名大学有关。决定考生专业志愿的,不是高考成绩,不是自己的分数,而是自己的职业志向,专业兴趣,人生理想。
为什么一些机构、一些研究人员热衷于研究状元,对状元做各种各样的分析、研究,得出状元“怎么怎么”、“如何如何”的结论?这样的研究到底有多大理论价值,多少指导意义?问题的根源还在于中国人头脑里根深蒂固的状元情结,总认为状元考生与众不同,具有特殊性。其实,完全没必要做这种区分,完全没必要放大状元的光环效应。不是有研究发现,高考状元在社会各领域真正有突出贡献的人廖廖无几吗?真正人生出彩的高考状元凤毛麟角吗?
综上所述,高考状元最爱“赚钱”专业不能说明什么,既说明不了他们是一些见钱眼开的势利眼,是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也说明不了他们不爱国,没有国家情怀。他们选择了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专业,唯一能说明的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好形势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的眼光。
状元最爱“赚钱”专业是个伪命题
什么是“赚钱”专业,哪些是“赚钱”专业,谁来定论、谁说得清?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热门专业就一定“赚钱”吗?为啥胡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高考状元长期“缺席”?不少高考状元选择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专业,主要应该还是兴趣爱好吧!
高考状元报考了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热门专业,毕业后是否都是“对口就业”并且终身从事这个职业,是否都是一门心思想“赚钱”?显然不是。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物理、数学等理学专业出身的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高,有7名状元当选中国、国际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打破了“职场状元”无“高考状元”的“魔咒”。这里的“职场状元”,应该指的是职业成就,而不是指的“赚钱”吧。
再说,高考状元报考时年轻尚小、涉世不深,可能存在思想不成熟、心智不健全、看不准、看不远和看不透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或许报考还存在跟风、一时心血来潮等情况也说不定。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专业一段时间热门、可能“赚钱”,但能永远都热门、永远都“赚钱”吗?世界恐怕没有永远热门、永远“赚钱”的事情!
状元最爱“赚钱”专业,是对状元的误读,甚至是对状元的贬低和污蔑,说得更严重一点,这是在玷污中国教育——中国教育难道就是为了“赚钱”?状元报考什么专业,那是他们的自由选择,不要给他们随意贴上任何标签吧!你贴标签高兴了,而状元却受伤了——不仅满身铜臭味,而且背负见钱眼开、视钱如命的骂名;中国教育也受伤了——中国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哪里是单单为了“赚钱”?中国的状元不是如此,当今的状元更不是如此,中国教育永远不会如此。
【启示与思考】
高考状元报考大学赚钱专业,其比例在国内占相当大的比重,面对这一现象,很多群众质疑高考状元做人世俗,摆脱不了铜臭味,批评当今学子没有奉献价值。针对百姓的观点,笔者要说的是,高考状元选择赚钱专业,虽说从某一方面证明了其人生的功利性,但是仅从这一点就下结论其人性有问题,这结论下得未必是名副其实,对于高考状元功利性选择专业,仍需要客观对待,冷静全面地思考。
高考对于任何一名学子来说都相当艰辛,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相当优秀的人,他们的成绩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付出的辛苦应该很多,做到的不仅仅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简单,学习上的竞争压力,理想上的追逐,成绩优秀者所付出的辛劳也许跟锥刺骨可以一比。并且这些优秀的学生,大多出于寒门,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在付出超乎普通学生几倍努力的同时,那就是他们心中的希望永远是让自己的生活不再苦下去,因此在考大学选择专业时,不仅仅有前途,更要有钱途。
再者,选择赚钱的行业,并非远离学术。在任何一所大学、任何一个专业,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考取研究生,最后还将可能从事学术研究。谁说真正的学术研究就只与非赚钱类的有关,谁说学术研究与经济类专业无关?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当大学生走上社会,就会发现,真正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大学毕业生比例是少之又少。在专业的选择上,我们是不是对于状元以及这个教育体制有了先入为主的偏见,这一点必须要扣问。
更加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市场经济社会需要更多的经济类专业来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社会需要发展,经济需要增量,关于货币、关于财政、关于审计、关于企业管理,都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如果没有赚钱的专业,或者如果没有高智商的人从事赚钱的专业,我国经济断然不会有如此蓄力和成绩。
之于个人而言,没有人生活在真空之中。面对奇高的房价,再丰满的学习理想,都可能会被骨感的现实所摧毁。再聪明的人,都可能因为囊中羞涩而变得不能独立。而这个社会人格独立、精神独立的最大前提就应该是经济上的独立,至少是“有恒产者有恒心”。现在就是这个这样讲究物质的社会,谁也不能批判年轻人拥有一颗成为土豪的心。而且,无论一个人从事什么行业,只要其收入是合法的,无论多与少,都是正当的。
实际上,也仅仅是我们这个社会对状元完全妖魔化了。状元不过是在那一段时期里,得到了当时那个学习和考试体制的认可,而这种认可还只是智商方面的。在情商方面,状元存在“硬伤”和“余额不足”的案例比比皆是。由此来看,状元们选什么专业,并没有什么代表性,更没有什么可忧虑的。而真正的问题或许是,什么时候,我们不关注状元这个群体了,我们的教育体制才算是回归到了正常状态。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07/7742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