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陕西:化爱国激情为强国之行

2014年07月09日 15:05

 

历史的伤痕不可磨灭,历史的真实不可篡改。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疯狂侵略中国,使熊熊战火无情而残酷地燃烧神州大地。侵略者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大扫荡、细菌战、大轰炸等人间惨剧,令世界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及炎黄子孙刻骨铭心、血泪满腹!今天,我们纪念“七七事变”,警示中国人不能忘记这段屈辱而悲惨的历史,化爱国激情为强国之行,建设好伟大祖国;告诫世界人民铭记法西斯主义的野蛮侵略,勿忘历史,珍惜和平。日本作为侵略者,更要深刻反思,不重蹈覆辙,与邻邦和平共处,与全世界一起努力建设充满爱与幸福的人类家园。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国民革命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又称为“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7月8日,在延安的中共中央立即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全国,指出日寇在芦沟桥制造战端,有可能是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开始,因此,发出“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的疾呼;认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捐弃前嫌 国共携手 团结御侮

1935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在陕西子长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方针,为党领导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随后,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开启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闸门。

“卢沟桥事变”发生8天后即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为与国民党共赴国难,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国民党中央,提出了国共合作抗日的3项主张:(一)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二)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三)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同时,中国共产党郑重声明:尊奉三民主义,停止反抗国民党统治的一切斗争,取消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番号,以期全国政权与军事的统一。

巍巍三秦 赫赫战功

抗战期间,主战场基本不在陕西,但陕西军民为抵抗侵略同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此时,俨然成为领导全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精神之都。延安像强烈的磁场一样吸引着无数青年男女纷至沓来,又像无私的母亲一样激励着子女奔赴抗日前线,为民族解放与独立抛头颅洒热血。在极为困难的境地里,中共中央在延安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武装坚持了八年的敌后抗战,建立了19块抗日根据地。与身在前方杀敌报国的无数将士一样,身在后方的边区军民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出一个励精图治、热火朝天、激情澎湃的革命胜景。

与沦陷区绥远、山西、河南、湖北等地相邻的陕西,作为没有丝毫沦陷的省区之一,既是大后方,更是最前线,担负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使命。陕西为阻挡日军西进、输送军需物资作出了巨大贡献,税赋达到以往的百倍以上。

 

三秦儿女面对敌人的炮火、面对死亡的威胁,相继有数十万壮士奔赴火线,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国家存亡的血肉长城,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忠烈之士。

1938年11月,孙蔚如率国民革命军第38军渡过黄河,开赴山西芮城、平陆中条山前线。3年里,日军倾十余万兵力,苦战三年,“陕西愣娃”奋勇抗战、牺牲2万余人,没有丢失一寸土地。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亲临平陆,慰问孙蔚如第4集团军官兵,盛赞陕军为“中条山的铁柱子”。

陕西同样在河防作战中表现出秦人的慷慨激昂与不屈不挠。1938年3月至1940年10月,八路军留守兵团、八路军120师与国民革命军其他河防部队在府谷至宜川黄河防线抵御日军进攻百余次,粉碎了其对河防的进攻,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和西北战略后方。

纪念卢沟桥事变,就是要牢记国家的历史,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灵魂。八年抗日战争,完全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

在这里,为无数先烈的英魂祭拜,为在抗战中牺牲的3500多万多万同胞和千百年以来死于侵略者屠刀下的亿万同胞祭拜!中国要在信仰、气节、知识、精神、经济、军事方面以自强,每个华夏儿女要化爱国激情为强国之行,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全力引导人类走出残酷战争与自我毁灭的泥沼!

(作者系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09/7742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