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中国经济半年考 “新常态”下的变革

2014年07月09日 13:24

 

银监会调整存贷比 有望降低融资成本

银监会6月30日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从7月1日开始,商业银行存贷比新政正式实行。

这是来自金融监管领域的新政。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调整存贷比,实际上是为了加快信用信贷的发放,“比如说以再贷款的形式,国开行搞棚户区改造,比如说加快推进铁路的投资等等”,在他看来,存贷比放松总体上符合“微刺激”第三波对未来政策的预判。

1

时至半年末,银行年中“大考”迫近,一年前突袭的“钱荒”仍让市场心有余悸。而在过去两个月,一系列“微刺激”的政策密集释放,从棚户区的改造到金融机构下沉,从创投基金设立到“定向降准”等。这些举措正在逐步改善传统上每到半年末资金紧张的局面,其用意是缓解短期的关键点流动性问题,服务实体经济,这也为中长期经济走稳打下基础。

回望过去半年 2014年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回望过去这半年,“弯道超车”依旧是一个热门的政经词汇,处在三期叠加的中国经济,仿佛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

“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管清友指出,当前这三期叠加且相互影响,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唯有坚持‘稳中求进’才能健康发展。

2

当下世界杯正在激烈酣战,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也正在进行一场过程焦灼的比赛。上半场时间已经过去,回望“赛前”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GDP增速定在7.5%左右,CPI涨幅为3.5%,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等等。其后伴随的“动作”重点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过去的这半年,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这些“战术”,在稳中有为、稳中有进的总体基调和宏观调控的创新之下,进行得游刃有余且效果显著。

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看来,中国经济下一步要逐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逐渐的能找到升级的线索和思路。“朝这个方向稳步迈进,不要再奢求再出现波澜壮阔经济运行态势。”

 

见微知著 经济指标呈现回升态势

近期公布的一些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定格了半年来经济发展的新态势。2014年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2%,出口5月份同比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月份同比实际增长10.7%。全社会用电量1至5月同比增长5.2%,铁路、公路、水运累计完成的货运量、货物周转量1至4月同比分别增长7.4%和5.4%。前4个月城镇新增就业473万人,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3

在这些宏观大数据之下,也不难发现一些细微的趋势性变化:以投资为例,前5个月第一、二产业增速回落之际,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却提高0.3个百分点,显示出服务业发展的新势头,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正在出现某种细微变化。投资主体方面,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也有所提高,达到65.1%,凸显了民间资本对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作用。

除了5月份亮眼的经济数据刺激,超预期的制造业也同样令市场振奋。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到51%,连续4个月企稳回升,展示出我国制造业持续平稳向好的态势。

4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解析数据认为,持续攀升的第一个核心原因是由于三月份以来一系列微刺激政策的出台收到了明显的收效;第二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个的外部经济环境要好于比原来的预期。

 

国内外舆论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就连一向“唱空”中国的国际投行,也纷纷一改往昔论调,高盛、巴克莱银行、摩根大通、法国兴业银行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自今年4月中央启动的一系列“微刺激”政策,让市场看到了政府对铁路、保障房和水利等领域定向发力带来的政策成效。

年初宏观数据表现的不如人意,以及贸易和消费数据疲软,一度令人感觉今年经济的前半场已滑出调控区间,但在改革和微刺激政策的多重作用下,市场再现乐观曙光:国际投行对下半年经济走势做出预判,完成7.5%左右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可期。

5

国内机构方面则更显理性,如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只有通过一系列改革,中国经济才能最终摆脱目前的困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提高潜在的增长速度。申银万国的李慧勇,则给出了“我国经济三季度将略有好转,四季度有压力,全年增速在7.5%”的判断。进入7%到8%的中高速经济增长阶段,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此前在香港的一次公开场合发表演讲,他认为中国的经济表现仍然很好。“每年平均增速保持在7%左右,我们不需要追求双位数的经济增长率,因为过度的投资、生产和开发将引致大规模的混乱和争议。”刘明康表示,不需担心中国经济增速和规模,而需要担心经济增长是否稳固,“实行改革时是否有良好的管治,以及改善是否达到良好素质。”(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09/7745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