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对于“节操词典”无需“小题大做”

2014年07月10日 14:23

 

【网络热点】

【事件介绍】

 

90后美女创“节操词典” 被批玷污传统文化

“我一开始做这个词典,也是因为好玩,能让大家得到娱乐笑一笑,释放出生活的压力就够了。”24日,“节操词典”的创作者、南京大学“90后”美女大学生姜茶茶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虽然自己做出了七八十个词语新解,也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但还是应该正确理解词语含义,规范使用。

节操词典”走红网络,创作者是美女大学生

近期,一个名为“节操词典”的系列图片在网络上热传,是对一些现有成语或词语的新解,也有作者原创并赋予释义的新词。如“以貌取人”本意是根据外貌来判断别人的品质和才能,而在“节操词典”里,这个成语变成了“以貌娶人”,形容以外貌为择偶标准的人。

该词典原创作者姜茶茶是就读于南京大学的大四学生,刚刚参加完毕业典礼的她即将回到家乡北京开始广告创意工作。“以貌娶人”就是她在今年3、4月份创作出来的“节操词典”里的第一个词。她说,自己是一个爱胡思乱想的人,刚开始想到这个词也是觉得好玩,而自己对绘画和设计也很感兴趣,所以就用电脑软件制作出了一张单词卡式的图片。

“用田字格,是想要做出词典的感觉,我们小时候学汉字也是用的田字格,这样有种教学的感觉,配上画画是希望能让词典更生动形象,版面也好看。”姜茶茶说,想一个词的新解挺难的,一般是翻看成语词典,看词语里的每个字能不能歪解,如果不行的话就会想一个谐音或者押韵的字替换一下,最后再把歪解的意思串起来。“有时候想一天都想不出来,就算想出了一批词,隔几天再看又觉得生硬了,就会删掉重新做。”

被问及为什么会取名为“节操词典”时,姜茶茶称,因为自己的词语新解主要在网络上传播,所以想把名字取得网络化、趣味化一点,而“节操”这个词在网络上很火,也是80后、90后时下的流行用语,代表了这代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所以就选用了这个网络热词来为词典取名。

被批无聊玷污传统文化,姜茶茶:能让大家一笑就好

对于姜茶茶创作出来的这些歪解释义,有不少人表示此举很无聊,会误导大家对于词语的理解,是在玷污传统的成语文化。姜茶茶表示,她也在网络上收到过类似的评论,但她觉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是支持自己的,有时还会给她出点子,也收到过一些期待她继续更新词典的留言,这些也成为了她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姜茶茶表示,自己创作的词典,主要受众还是80后、90后,而她也是一名90后,平时喜欢看一些恶搞和娱乐的段子,她认为这也是她们这一代人新的生活态度。“如果这本恶搞的词典能让大家得到娱乐,让大家一笑,释放出生活的压力,这样就够了,希望不要太追究深意。”姜茶茶坦言,并不希望看到“节操词典”对人们产生误导,“平时还是应该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规范使用。”

目前,姜茶茶已经创作出了七八十个词卡,不过,已经有人告诉她“看腻了”,因为形式上比较固定,所以她会在内容上不断创新,继续做出趣味性。姜茶茶表示,会继续做到一两百个词,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能集结成书或者制作成明信片。

 

节操词典”不应污染汉语

在“节操词典”里的新一代成语面前,“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是不是都明显OUT了?据说这名90后女大学生,已创作60多个字词的新解,目的是让网友娱乐一下。譬如,将“点头之交”改为“点赞之交”,以喻意“两个人没什么交集,但是会在网络上互相点赞”;将“以貌取人”改为“以貌娶人”,以喻意“凭外貌为择偶标准”;将“单身贵族”改为“单肾贵族”,以讽刺那些为购买苹果手机而去卖肾的人……这类旧词新解,具有一定娱乐意味,未尝不可。

但是,将“天生丽质”篡改为“天生励志”,嘲笑一些人“长相丑陋,只能靠努力改变命运”;将“路见不平”曲解为“走在路上,从一群平胸妹子中发现一个胸部丰满的妹子”,等等,这些所谓的旧词新解恐怕无聊至极,涉嫌恶搞与歧视他人。至于“奇尺大乳”、“抗拒从阉”、“有求必硬”、“坐想骑成”等,和男女器官与欢爱之事相连,更是让“节操词典”创作者的节操碎了一地。难怪有网友说:请不要糟蹋自己,恶心别人!

如此旧词新解纯属“歪词烂解”,此种“节操词典”纯属“无节操词典”,它不是语言文字的与时俱进,而是对语言文字纯洁性的严重玷污。在“毁词不倦”的同时,它还会“毁人不倦”——有判断力的大人读了那些旧词新解后,或许大多会一笑置之,但是,那些尚在读书的中小学生,他们需要正确理解、规范使用词语,会不会被“节操词典”误导而歪解呢?像“节操词典”篡改乱解词语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为牟利或标新立异,广告在篡改,影视在乱用,综艺在调侃,已对中小学生形成包围之势。

据说,“节操词典”的始作俑者计划将旧词新解做到一两百个词,在内容上会不断创新,继续做出趣味性,如有机会,希望它能集结成书或者制作成明信片。笔者要奉劝此人,娱乐归娱乐,但不能炮制无厘头式的、恶搞的“节操词典”,嘲弄他人、污染语言。正如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王立根所说,语言文字是国家文化传统的传承,必须严谨守正,不能耍小聪明。

评“节操词典”:不必上升到玷污汉语高度

这部“节操词典”的大是大非,舆论场早就炸开了锅,褒贬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节操词典”玷污了传统的成语文化,有伤风化,有碍观瞻;也有人觉得,词典中掺进了恶搞和娱乐的元素,博得众人一笑以释放生活的压力,谈不上玷污不玷污,误导不误导的。而就笔者看来,“节操词典”完全无关玷污,无关误导,无关风化,只不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瓶调味剂而已。

这部“非正规”词典的作者是南京大学的一名90后美女大学生,她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广告创意,回到家乡北京也正是要继续自己的“广告创意梦”。而“节操词典”中网络化的语言,娱乐的段子,大胆的内容创新,正是广告创意中不可或缺的“胡思乱想”与“突发奇想”。至于个别人对“节操词典”误导公众对词语理解的担心更是多此一举。因为原创者在对词语新解的同时,并没有“抛弃”原意,而是将原意进行了保留,并与新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便于了解新意,又方便领会原意。如此,又何来“误导”之说?

从网友们“求更新”的留言中,就可看出,这部“节操词典”并非没有市场,并非不“对路”。“节操词典”之所以如此受网友们青睐与追捧,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这部“非正规”词典不走寻常路,集趣味与新奇于一体,在娱乐大众、博人一笑的同时,也帮助网友们释放郁结于胸的工作压力与负面情绪,这在“鸭梨山大”的快节奏都市生活中,无疑是一股清风。试想一下,如此对网友们胃口的一部“非正规”词典,想不“红”都难。

“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生命的多样才成其为世界的精彩。“节操词典”看似无聊,实则有益,它代表了一种对传统文化起补充与说明作用的小文化语体,在言路自由、信仰自由的国度,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允许这种小文化语体的存在?不仅如此,它更代表了80后与90后两代人全新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只不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瓶调味剂,大伙儿不妨理性看待,没必要对它的存在价值予以否定,更不必上升到“玷污”“误导”的层面来与其“死磕”,“节操词典”毁不了汉语“节操”。

 

【启示与思考】

面对质疑,“节操词典”的创作者辩解说她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大家娱乐一下,博人一笑,以释放压力。虽然这个目的没啥不妥,但是娱乐释压一定要通过这种恶搞和篡改词语(成语)的方式吗?换句话说,“节操词典”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实际上很“没有节操”。它逗人一乐、博人一笑的那点积极意义,和其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的负面影响与危害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最近一两年,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国内一些电视台出现了《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大会》等节目,其背后体现出的,实际上正是对汉语言的一种拨乱反正、去伪存真,是为了纯洁语言生长环境。作为“节操词典”的编纂者,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错误的事情而哗众取宠,为什么不研究传承一下传统的汉语言文化?

让人们在文字娱乐中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对提高人们的是非观,辩清善与恶能起到辅助作用,我们常说“寓教于乐”是它揭示了艺术的本质特征:将普遍性的真、善、美通过明晰的个性化,转化为个体感性可以直接接受的形式,那么“节操词典”或许就是所谓“恶搞”的升华。

我们不妨缓步走下传统文化的道德高坡,低下身段咀嚼一下“节操词典”或许会觉得它没那么糟。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10/7747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