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世界首善”,陈光标们如何反思?
2014年07月15日 14:22
【网络热点】
【事件介绍】
陈光标否认“世界首善”系自导自演 称已报警
近日,一贯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从纽约行善归来,宣称自己收到了联合国组织授予的“世界首善”证书。但联合国官方微博指出其证书上“联合国”的英文名称是错的,引发网友热议。陈光标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的‘世界首善’称号应该是被骗了”。9日上午,陈光标微博承认,此证书系“联合国骗子”造假,并表示“败类不除不足以平民愤”。
一场骗局
“世界首善”闪亮登场
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刊登广告;宣称收购《纽约时报》;为美国穷人免费发放午餐和送“红包”。中国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的美国慈善行引发舆论关注。
6月25日,陈光标在纽约中央公园船屋免费宴请美国流浪汉。午宴现场,中国全球合作基金会(简称CFGP)主席唐纳修向陈光标颁发证书,授予其“世界首善”的荣誉称号。该证书上用英文写着该机构名称,下边有一行小字“在联合国支持下”,中文写道:“联合国授予中国道德模范中国首善陈光标先生为世界和平形象大使及世界首善荣誉称号。”闪光灯下,陈光标笑容灿烂。
7月6日,从美国归来后的陈光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再三强调:“我现在是‘世界首善’了。”陈光标强调,“世界首善”是联合国组织颁予他的称号。
联合国官微拆穿真相
仔细观察可发现,陈光标的证书上联合国的英文名称被写成“UnitedNation”,从而网上引发陈光标“世界首善”奖状纯属造假的说法。
7日,联合国官方微博回应:“嗯,科普一下,‘联合国’的英文名称应该是‘UnitedNations’,而不是‘UnitedNation’。”由此拆穿了“世界首善”证书为假。此微博引来数万网友转发评论,有网友质疑陈光标自导自演。
陈光标也开始察觉到不对劲:“我的‘世界首善’称号应该是被骗了。”
回应质疑
是否自导自演
“我陈光标做慈善,的确很喜欢荣誉,但是我从来不会花钱去买荣誉。”“可以不同意我,但别诋毁我。”
陈光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当时3天3夜没合眼,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核实周璐璐、华人志愿者和‘中国全球合作基金会’的主席唐纳修的真实身份。证书是那个大学生志愿者6月24日打印出来的。周璐璐提出希望能够给他们基金会赞助五六万美金。我后来打了对半,给了她3万(美元)。她以个人名义,而不是以基金会名义,写了个收据。”
至于证书拼写错误的问题,陈光标说:“我个人不懂英文,并无法核实证书真伪。”
至于当时为何没有进行详细的核实,陈光标表示:“当时只求他们能在(6月)25日的午宴上给我颁发奖状,让世界都看到。我想,在那么多媒体面前,他们是不敢作假的,所以就没有太在意。”
对于此次虚假奖状的影响,网友认为这是陈光标为荣誉而自导自演的,陈光标对记者直言:“我陈光标做慈善,的确很喜欢荣誉,但是我从来不会花钱去买荣誉。”
陈光标8日下午发布微博称:“可以不同意我,但别诋毁我。”
如何处理此事
“我会通过美国的朋友去报案,用法律制裁他们。”“败类不除不足以平民愤。”
谈到如何处理这次虚假奖状事件,陈光标日前对记者说:“对于周璐璐和唐纳修的欺骗行为,我会通过美国的朋友去报案,用法律制裁他们。虽然这3万美金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就怕他们再去欺骗别的人。3万美金还是可以资助好几个大学生的。”
北京时间9日早些时候,中国全球合作基金会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其向陈光标提供的基金会介绍手册和名片上面标注,该基金会不从任何方面代表联合国。他们感谢陈光标捐给基金会3万美元,但证书是由陈光标自己提供的。“基金会认为这张证书上的内容有误导,并再次告诉陈光标该基金会不能代表联合国,而只能代表基金会本身为他颁奖。”
9日上午,陈光标发布“‘联合国’骗子终于暴露,败类不除不足以平民愤”的微博,称对方反咬一口,并声明如果此证书由陈光标本人提供,愿意赔偿100万美元,并在《纽约时报》登道歉广告。他还公布了周璐璐的照片以及部分聊天记录。在微信聊天截图中,此女子自称是“联合国的璐璐”,约陈光标详谈颁奖和联合国事宜。
陈光标在微博中称,基金会不仅向其颁发证书还索要赞助费,系骗子行径,他将对“中国全球合作基金会”和自称“联合国的璐璐”的华人提起法律诉讼,并将视情况公布其他证据。
下一步做什么
质疑的声浪和受骗的挫折依旧没有浇灭陈光标“高调慈善”的“热情”。至于下一步的慈善工作,陈光标表示:“虽然这是我近十年以来第一次被骗,但是我的慈善还是会做下去,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在回应质疑的同时,陈光标不忘对外宣布,自己高调慈善的下一站,是非洲。“我下一个计划是到非洲去捐建雷锋小学。这个不会影响我高调做慈善,我又不是偷鸡摸狗,那为什么做好事不能高调,不能大声地说出去呢?陈光标不是嘴上光叫不做的。”
追问
周璐璐发给标哥手机截屏内容
CFGP是何组织
据其官网介绍,CFGP在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的伙伴合作目标倡议框架下建立,致力于最有效地让私营产业,尤其是中国的私营产业,与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建立紧密联系,目标就是促进企业与联合国之间的合作,鼓励中国企业提高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同时帮助联合国获得中国企业的捐赠。
在CFGP英文版官网上,有一个联合国标志的友情链接,点击会跳转至“联合国伙伴关系办公室”。但对方网站上却没有任何与CFGP相关的内容。在联合国挂了号的全球非政府组织成员有3900个,为联合国服务的非政府组织有3.1万个。在这个官网上可以搜索到所有3.1万个为联合国服务的NGO名单和介绍,遗憾的是,根本找不到所谓的CFGP。
“骗子”何许人也
事后回忆,陈光标说,在6月24号,也就是颁奖的前一天,华人女孩周璐璐才通过一个陌生的留学生志愿者引荐,和他结识。陈光标说:“周璐璐说她是联合国全球发展基金会的。我还问了一句,‘你是不是属于联合国的?属于挂靠联合国的?’她说她是联合国全球发展基金会的。周璐璐主动介绍基金会执行主席唐纳修给他,说‘我们看到你是中国首善、亚洲首善的报道,你做的事情引领了很多的富豪做慈善,这个榜样的作用很大。我们准备考虑授你世界首善的荣誉称号,及世界和平使者’。我说那好啊。”
陈光标证书上的签名叫唐纳修。唐纳修网上的自我介绍是瑞士银行高级副总裁,CFGP应该是他的兼职。记者打通了他在纽约的电话,但他说不接受媒体采访。
CFGP已删除其官网上主席团成员的资料和所有图片,以及在Facebook的账号。记者在网上找到一个“周露露”的电话号码,但拨打多次没人接听。
标哥买“世界首善”被骗,怪谁?
光标很困惑,网友很欢乐。外界会不会认为光标很愚蠢,我不好说;但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光标:哥们,你不是“可能”受骗了,而是肯定受骗了。能花钱买的荣誉称号,有几个是真的?更何况,还能讨价还价—人家要6万,你讲价到3万,也太不严肃了吧?整个颁奖过程更是漏洞百出,跟儿戏差不多,甚至连“联合国”的英文拼写也出现了低级错误,造假造得也太不专业啦。不过,这也可能是故意的—我留下马脚提示你了呀,你自己傻乎乎发现不了,那就不能怨我忽悠你了。这才叫“业界良心”啊。当然,这可能还另藏其他心机:万一联合国发现了要追责,可以一推了之,我打的不是你的旗号啊,你看,名字不一样嘛。不愧是世界级的大忽悠,想得周全。
按理说,光标也不是普通人,不仅身家豪富,还隔三差五搞回行为艺术、整出点大动静儿,玩得那叫一个欢实。得,这回玩现了吧。这么说,并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玩鹰的也有失手被鹰啄了眼睛的时候。凡人不是神仙,谁能总是赢家?偶尔“马失前蹄”一回,倒也不完全是坏事,一则可以换换口味,体验一下成功和胜利之外的滋味儿;二则嘛,还可以清醒清醒头脑,不至于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常常处于亢奋状态。该冷静时且冷静,切莫在“中国首X”、“世界首X”等真真假假的大帽子带来的眩晕中迷失了自我。
陈光标买“世界首善”被骗,怪谁?首先,肯定“骗子”责任最大。他们编织圈套,千方百计寻找猎物,目的无非是为了蒙俩钱花花。可是,他们就为了区区几万美元,就给一位中国大名人的形象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太坏啦。不过,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很多骗局中,受害人都多少也有那么一点责任,否则也不会给坏人带来可乘之机。光标接受采访的时候,自己承认“我可能有时候做了好事之后喜欢要荣誉,要奖状”。请恕我直言,正是这种“荣誉癖”和“奖状瘾”坑了他,这就是他的人性弱点。回想一下他这些年来的高调和“折腾”,真心觉得他有必要淡定一点了。
“世界首善”,这么吓人的证书只卖区区几万元还能讲价,令人忍俊不禁。这年头,稀奇古怪的评选和颁奖活动多如牛毛,很多最终都沦为“娱乐事件”引人发噱,有的还赤裸裸地透着一股子功利气甚至是铜臭气。只可惜,跌入陷阱的不光有普通人、普通企业家,一些名人也难以免俗,例如,倪萍获得“共和国脊梁”称号的事情就曾闹得沸沸扬扬。在谴责那些“证书贩子”、“荣誉贩子”的同时,某些上当受骗者也有必要好好反省一下。
山寨“世界首善”该如何反思
如果不是由联合国官方微博的“科普”惊梦,“标哥”或许至今还沉浸在“世界首善”的自娱自乐的快感之中。面对如此货真价实的“国际玩笑”,就连标哥的粉丝们也难掩疑惑。早已年逾“不惑”的陈光标缘何轻易被骗?在笔者看来,与其将此归咎于所谓中国全球合作基金会的“诈骗”有术,倒不如认真反思我们自己的功利思维。
对于此次虚假奖状的影响,有网友认为这是陈光标为荣誉而自导自演的,陈光标直言:“我陈光标做慈善,的确很喜欢荣誉,但是我从来不会花钱去买荣誉。”诚然,基于国人对标哥慈善的仰慕和人格的信任,人们自然愿意相信这应该是陈光标的肺腑之言。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陈光标此前的确为此向中国全球合作基金会付出了3万美元的“赞助费”。而在人们的习惯性认知里,以“赞助费”名义买奖的事例并不鲜见。
退一步讲,即便是人们不以“交易”的恶意揣度标哥,急于将慈善的“形象”打出国门,渴望获得“世界首善”称号的急不可待,总是陈光标难以掩饰的功利冲动。围观“世界首善”证书的弄虚作假,人们或会自然联想到陈光标饱受争议的“高调行善”风格。尽管在信息爆炸和众声喧哗的当下社会,“做好事不留名”的传统认知,早已为善于营销、长于炒作的“宣传”理念所取代,但人们对“荣誉”的获得,也应该遵循随机随缘、可遇不可求的基本原则。在一般民众看来,人们可以不拒绝荣誉,但绝不可伸手索要荣誉,更鄙视花钱“购买”荣誉。由此解读,陈光标此次的上当受骗,不是缘于对英文的不懂或对过程的不小心,而是荣登“世界首善”宝座的急功近利心态,蒙蔽了他甄别奖状真伪的警惕与戒心。
“慈善”到底为了什么?是真心实意的扶危济困,还是苛求荣誉志在必得?已经多次荣膺“中国首善”桂冠,并且拥有两万多面锦旗、4100多本证书和三万多条哈达的陈光标,真的就那么需要由联合国授予的“世界首善”的光环罩身?以至于处心积虑地把慈善做到联合国的“家门口”吗?联想到陈光标曾经坦言“募捐中百分之九十的荣誉都是主动给我的,百分之十是我要来的”的话语,其在诉讼维权的同时,真该反思自己对功利是否太过奢望。
围观“世界首善”的受骗闹剧,并非要责问陈光标的“高调行善”,更不能由此抹杀标哥的慈善功绩,毕竟慈善仍处弱势,亟待弘扬光大,只是要检视依附于爱心善举之上的过多功利希冀。只有让慈善归于本源、荣誉归于机缘,慈善才能减负前行,“世界首善”之类的贻笑大方才可避免。
【启示与思考】
这是一曲闹剧。至于造成这种闹剧的原因是什么,至今扑朔迷离。陈光标说被骗了,因为他太忙,没有时间核实周璐璐华人志愿者和“中国全球合作基金会”的主席唐纳修的真实身份,也不懂英文。这些说法到底是真还是伪,有待考证。但网友说陈光标花钱买荣誉是否客观公正,也是私下揣测,并没有证据支撑。
可以说,事关陈光标“世界首善”称号被骗一事,是一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不便下结论。不过,陈光标说,虽然第一次被骗,但慈善还会做下去,不会受影响,不论你是否喜欢陈光标做慈善的方式,可他坚持做慈善的态度值得点赞。
从“世界首善”闹剧事件中,除了读到上述这些信息含量,了解这些事实以外,还有一些事值得讨论,或者说不吐不快———做慈善追求荣誉到底好不好、该不该。
对于陈光标的慈善方式,有人称属于“暴力”型的,在宣扬个人行善、彰个人“功德”的同时,虽然传播了慈善,但也有意无意的“伤害”了一些人。比如,接受捐款的人暴露在镜头下,是否是隐含“嗟,来食”的“羞辱”呢?又如,以个人演唱会的形式派发猪羊,是否都派给了贫困人口呢?再如,在街头发现金,是否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者“风范”呢?
那么他的行为收到了什么效果呢?也许他自己很满足,也许公众有不同的说法,但有三个问题是不可否认的:一者,陈光标帮助了不少人,有人感激他;二者,陈光标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不赞成他的慈善行为和方式,其中有的捐款并不一定用到慈善的刀刃上,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三者,陈光标热衷慈善荣誉,总想捧到“首善”的称号,结果受骗,值得陈光标反思。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15/7751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