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巴以战事因果复杂 “以暴制暴”难铸和平

2014年07月16日 09:14

 

近日,巴以冲突的黑色大幕再次拉开。以色列国防军针对加沙地带发起军事攻势,当地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武装人员以数百枚火箭弹予以还击。截至目前,冲突仍在持续且双方都没有表现出任何收手停火的意愿,巴以局势进入危急时刻,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以军用“以暴易暴”的方式压制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武装恐难换取长久和平。

“护刃行动”致加沙战事升级

7月8日凌晨,以色列针对加沙地带发起代号为“护刃行动”的大规模军事攻势,旨在保护以色列南部民众免受来自加沙地带火箭弹的袭击。连日来,大量以军导弹不断落入居住着180万人口的加沙地带,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伴随着救护车尖利的笛声响彻加沙。截至目前,空袭已造成至少150名巴勒斯坦人丧生、约700人受伤,巴官方数据显示,死者中78%为平民。与此同时,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等组织武装人员向以色列境内回击了近700枚自制火箭弹,但并未造成较大伤亡。

1

(图片说明:7月4日,在东耶路撒冷舒阿法特,巴勒斯坦示威者在冲突现场向以色列警察投掷石块。)

此次“护刃行动”比2012年的“防务之柱”火力更猛,打击力度更大。以军在8日至9日的行动中共打击了加沙地带785个目标,主要针对隐匿的火箭弹发射地点、隧道、军事训练基地和指挥所、军火库和军工厂等,两天中炸毁的哈马斯军事领导人住所数量超过“防务之柱”8天的总和。

联合国安理会12日发表声明,呼吁巴以双方缓和当前局势,重新履行2012年达成的停火协议。虽然国际社会强烈呼吁停火,但从目前情况看,冲突双方的态度都很强硬,以军也丝毫没有显现出停止空袭的迹象,反而扩大了在加沙地带的空袭范围,其特种部队还于13日凌晨向加沙地带的一处火箭弹发射基地发起地面进攻,加沙地带武装人员亦未放松火箭弹还击。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在未来几天内,有火箭弹突破以军“铁穹”拦截系统的封锁,给以方造成人员伤亡或击中重要设施,不排除战端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2

(图片说明:7月2日,在耶路撒冷,一名巴勒斯坦男子与以色列警察争执。)

 

冲突缘何而起?

此次冲突的导火索是3名犹太青年和一名巴勒斯坦少年的先后遇害。6月12日,以色列犹太人定居点3名年轻人在约旦河西岸搭车时失踪,后被证实遇害,以方政府称三人是遭到恐怖分子绑架。事件发生后,以军对约旦河西岸哈马斯成员进行了大清剿,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等武装遂向以色列南部发射火箭弹予以还击。而为了报复三名犹太青年遇害,几名犹太人定居点的极端分子将一名居住在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少年活活烧死,双方陷入袭击与报复的“暴力怪圈”。

巴勒斯坦方面质疑,以色列刻意强化绑架事件的“恐怖”色彩,是想制造一个高调打击哈马斯的“借口”,而且以方希望借此次军事行动达到同时打击哈马斯和巴联合政府的双重目的。分析人士亦普遍认为,哈马斯是否承认实施绑架已不重要,因为以色列的既定目标是瘫痪巴勒斯坦联合政府。

另有分析认为,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武装人员持续发射火箭弹袭扰以色列,是促使以色列政府决心发动此次军事行动的直接原因。尽管存在难度,以色列领导人仍然希望将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武装力量打回到“石器时代”,使其丧失或接近丧失火箭弹发射能力。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下定决心狠狠打击哈马斯,甚至考虑动用地面部队“暂时接管”加沙地带。在电话通话中,他告诉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国际压力不会阻止以色列使用全力打击恐怖组织。”

3

(图片说明:7月3日,在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检查在当天早晨被以色列战斗机轰炸过的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设施。)

而对于哈马斯而言,与以色列斗争是一笔军事上代价能够承受,但政治上和经济上却可“名利双收”的划算买卖。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和总统选举将于年内举行,因“外部经援”中断数月而底气不足的哈马斯此时迫切需要“外部刺激”来爬出政治低谷。

 

 “以暴制暴”难铸和平

从目前来看,巴以双方使用武力不断升级,血的代价正在堆积新的仇恨,酝酿更大规模的冲突。舆论认为,此轮巴以军事冲突是“防务之柱”行动后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冲突。

从2008年底的“铸铅”行动,到2012年11月的“防务之柱”,再到如今的“护刃行动”,以色列近些年来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加沙地带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行动。但事实证明,这些军事行动可能会在“短期内”产生效果,但从长远来看,除了造成大量伤亡外,并未明显改善该地区的安全状况,也未带来和平。

分析人士指出,鉴于目前交火双方的强硬态度,估计冲突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至于什么时候画上句号,或取决于国际社会的干预程度。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目前也在积极利用以军造成的人道灾难呼吁国际社会向以方施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已呼吁各方共同努力,使巴以问题回到政治解决层面上来,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

观察人士认为,以色列和哈马斯冤冤相报已经太久,说到底还是因为领土之争。只有通过谈判解决巴勒斯坦领土被占问题,才能对巴以矛盾“釜底抽薪”。然而,巴以和谈注定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双方急需建立有助于培养互信的机制,这需要双方领导人的决断力和国际社会的鼎力支持。“以暴制暴”不会带来和平,只有摒弃暴力,积极解决巴以冲突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才是获得永久安全的唯一出路。(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16/7751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