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安徽:清除“暗礁”方能护航改革

2014年07月17日 13:43

 

刚刚落幕的巴西世界杯,给人留下的最突出印象是讲求整体配合的球队笑到了最后:德国队夺冠靠的是严明的战术纪律、和谐的团队精神而造就的整体优势;阿根廷队的梅西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他能更多地服务于整支球队,尽管个人进球数并不居前,但助攻最多。世界杯赛场,强手如林,只有整体协作才有取胜的可能。

足球的“哲学”很质朴,但很管用。 7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便以德国队举例,告诫各部门要 “超越部门利益”,保证整体工作顺利实施,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相关论者统计,这已经是李克强总理在公开的讲话中第四次谈到要打破部门利益。

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重大改革部署,去年以来,国务院将简政放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当头炮”,大幅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进一步释放市场的活力。但是,改革越往深处推进,阻力也越来越大,其中最明显的当数原先隐藏于深水区的部门利益“暗礁”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

 

近期,围绕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的一系列监管举措,就引发了广泛争议,原因就在于其中忽明忽暗的“部门利益”色彩。主管部门要求互联网电视运营商关闭百度、阿里巴巴、乐视网等互联网公司的视频客户端,最近又要求取消机顶盒的节目回看功能。“禁令”频出,据说是为了保护信息安全和节目版权。但其实,要达到这样的监管目的,最应强化的是事中和事后监管,即划定规则,同时对违规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如果只在准入上一禁了之,“洗澡水与孩子一起倒掉”,就很容易被理解为互联网公司这些新来的“孩子”动了传统利益格局的奶酪。

部门利益还有一种典型的存在特征,就是一些监管部门与被监管对象形成利益上的联结,“内部人管内部人”,损害了监管的公正底线和市场的公平原则。前不久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报告中披露,央企花400多万元请监管部门官员出国旅游,就显现了这种利益同盟关系。这一现象也让某些监管对象足以左右决策走向,从而达到固化垄断、打压竞争对手的目的。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一系列监管措施引起的争议也缘于此,当互联网各种“宝”的利率高于银行理财产品后不久,银行业的代言人就大肆批评互联网理财产品是 “吸血鬼”,而监管政策也随之收紧。

 

中央领导一直强调市场主体 “法无禁止则可为”、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但近期市场活力较强的领域频频受到干预,凸显出一种值得警惕的倾向:很多部门都是拿着较早前出台的法规和部门规章,干预和约束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显然,陈规旧法让画地为牢的部门利益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 “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当务之急是遵循这一改革导向,全面清理过时的法规,堵住部门利益作祟的“后门”。《决定》强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而固化的部门利益藩篱,对实现这一改革目标正在产生越来越明显的阻滞作用,必须尽快清除这一“暗礁”,改革的大船才会平稳航行。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717/775210.shtml